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转印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打印装置。
背景技术:2.热转印技术是指利用专门的碳带,经加热的方式将碳带上的碳粉涂层转印到打印介质上。由于碳带上的涂层物质能产生较强的附着力,能保证打印出来的字迹或图案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采用热转印技术打印出来的产品能够长期保存,不会出现退色,不会因接触溶剂而磨损,也不会因温度较高而导致变形变色等情况。然而,采用热转印技术的打印机在完成打印后,已用过的碳带会留下所打印的文字或者图案的映像;通常情况下,碳带用尽后,包含已用碳带的打印机碳带废碳带辊会直接被丢弃。这样,他人通过读取被丢弃的碳带上保留的文字或图案,就能够知晓所打印的内容,造成打印的机密文件或者个人信息泄漏。
3.在热转印打印机中,通常采用刮刀刮除碳粉或加热片融化碳粉两种方式对碳带上相关信息进行清除。由于刮刀容易将碳带刮破,影响对碳带的回收,因而通过设置加热装置来融化碳粉的方式逐渐替代了采用刮刀刮除的方式。然而,由于目前的加热装置通常设置在机体上且与碳带相接触,因而,操作人员在替换旧碳带安装新碳带时,手部容易接触到加热装置,导致操作人员容易被烫伤,引发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能有效避免操作人员更换碳带时触碰到加热设备,降低了安全隐患。
5.一种打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及碳带擦除组件,所述机体包括上机体与下机体,所述上机体用于支撑并传输碳带的移动,所述碳带擦除组件设于所述下机体上,用于擦除所述碳带上的遗留信息;所述上机体与所述下机体活动连接,使所述上机体与所述下机体之间具有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扣合状态时,所述上机体压设于所述下机体上,所述碳带紧贴于所述碳带擦除组件上;分离状态时,所述上机体与所述下机体相分离,所述碳带随所述上机体远离所述碳带擦除组件。
6.在上述打印装置中,所述机体包括上机体和下机体,所述上机体用于支撑并传输碳带,所述碳带擦除组件设于所述下机体上;在使用时,由于所述上机体与所述下机体活动连接,因而所述上机体与所述下机体之间具有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当所述上机体和所述下机体处于扣合状态时,所述碳带擦除组件加热后与所述碳带相接触,所述碳带擦除组件用于清除所述碳带上遗留的信息,避免打印信息泄露;当需要更换所述碳带时,所述上机体相对于所述下机体运动,使所述上机体与所述下机体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由于所述上机体远离所述碳带擦除组件,因而操作人员在更换位于所述上机体上的所述碳带时,不会触碰到位于所述下机体上的所述碳带擦除组件,从而可有效避免操作人员接触到所述碳带擦除组件,保证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性。
7.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机体包括碳带传送组件,所述碳带传送组件包括碳带主动轴及碳带被动轴,所述碳带主动轴与所述碳带被动轴相对间隔设置于所述上机体上,所述碳带自所述碳带被动轴向所述碳带主动轴传送,所述碳带主动轴用于回收已打印完成的所述碳带,所述碳带被动轴用于支撑并传输未打印的所述碳带。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碳带传送组件还包括碳带压紧轴,所述碳带压紧轴位于所述碳带主动轴和所述碳带被动轴之间的碳带传输路径上用于限定所述碳带的传输路径,所述碳带压紧轴沿所述碳带的宽度方向延伸。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机体上设有与所述碳带压紧轴相适配的轴孔,所述碳带压紧轴穿设于所述轴孔内并通过轴承及挡圈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打印组件,所述打印组件包括打印头和打印转轴,所述打印头置于所述上机体上,所述打印头设于所述碳带压紧轴和所述碳带被动轴之间的碳带传输路径上,所述打印转轴设于所述下机体上,当处于扣合状态时,所述打印头与所述打印转轴沿所述机体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打印头与所述打印转轴分别贴设于所述碳带的两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碳带擦除组件沿所述碳带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当处于扣合状态时,所述碳带压紧组件位于所述打印组件和所述碳带压紧轴之间的碳带传输路径上。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碳带擦除组件包括底座、加热片、温度控制器及盖片,所述底座内形成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加热片相连接且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盖片紧贴于所述加热片上并置于所述开口处,所述底座可拆卸设于所述下机体上,扣合状态时,所述碳带抵接于所述盖片上。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机体与所述下机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上机体与所述下机体通过转动实现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的切换。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经过所述上机体与所述下机体转动连接处的水平面为基准面,分离状态时,所述上机体与所述基准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设于所述机体远离所述上机体与所述下机体转动连接的一端;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弹性锁扣和锁扣轴,所述锁扣轴位于所述下机体上,所述弹性锁扣位于所述上机体上,所述弹性锁扣上设有与所述锁扣轴相适配的锁扣口,扣合状态时,所述锁扣口卡接于所述锁扣轴上。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
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印装置中上机体与下机体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打印装置中上机体与下机体处于分离状态时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打印装置中上机体与下机体处于扣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24.图5为图4中打印装置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图4中打印装置中上机体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图4中打印装置中下机体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打印装置中碳带压紧轴的安装示意图;
28.图9为打印装置中碳带擦除组件结构示意图。
29.图中各元件标记如下:
30.10、机体;11、上机体;110、碳带传送组件;111、碳带主动轴;112、碳带被动轴;113、碳带压紧轴;114、轴孔;12、下机体;20、碳带擦除组件;21、底座;211、开口;212、容纳腔;22、加热片;23、温度控制器;24、盖片;30、碳带;40、轴承;50、挡圈;60、打印组件;61、打印头;62、打印转轴;70、螺栓;80、转动轴;90、锁紧组件;91、弹性锁扣;911、锁扣口;92、锁扣轴。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2.请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印装置,包括:机体10及碳带擦除组件20。机体10包括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上机体11用于支撑并传输碳带30的移动,碳带擦除组件20设于下机体12上,用于擦除碳带30上的遗留信息。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活动连接,使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之间具有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扣合状态时,上机体11压设于下机体12上,碳带30紧贴于碳带擦除组件20上。分离状态时,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相分离,碳带30随上机体11远离碳带擦除组件20。
33.在上述打印装置中,机体10包括上机体11和下机体12,上机体11用于支撑并传输碳带30,碳带擦除组件20设于下机体12上。在使用时,由于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活动连接,因而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之间具有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当上机体11和下机体12处于扣合状态时,碳带擦除组件20加热后与碳带30相接触,碳带擦除组件20用于清除碳带30上遗留的信息,避免打印信息泄露。当需要更换碳带30时,上机体11相对于下机体12运动,使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由于上机体11远离碳带擦除组件20,因而操作人员在更换位于上机体11上的碳带30时,不会触碰到位于下机体12上的碳带擦除组件20,从而可有效避免操作人员接触到碳带擦除组件20,保证了操作人员的操作安全性。
34.请参阅图4至图6,为了保证打印装置正常工作,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上机体11包括碳带传送组件110。碳带传送组件110包括碳带主动轴111及碳带被动轴
112。碳带主动轴111与碳带被动轴112相对间隔设置于上机体11上。碳带30自碳带被动轴112向碳带主动轴111传送,碳带主动轴111用于回收已打印完成的碳带30,碳带被动轴112用于支撑并传输未打印的碳带30。
35.请参阅图4至图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碳带传送组件110还包括碳带压紧轴113。碳带压紧轴113位于碳带主动轴111和碳带被动轴112之间的碳带传输路径上用于限定碳带30的传输路径,碳带压紧轴113沿碳带30的宽度方向延伸。如此,在工作过程中,碳带压紧轴113能够保证碳带30始终与碳带擦除组件20相贴合,保证了对碳带30遗留信息的有效清除。
36.请参阅图8,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上机体11上设有与碳带压紧轴113相适配的轴孔114,碳带压紧轴113穿设于轴孔114内并通过轴承40及挡圈50连接。
37.可选地,碳带压紧轴113还可通过其他可拆卸的方式设置在上机体11上。
38.可选地,碳带压紧轴113还可固设于所述上机体11上。例如,碳带压紧轴113一体成型于所述上机体11。
39.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打印装置还包括打印组件60。打印组件60包括打印头61和打印转轴62。打印头61置于上机体11上,打印头61设于碳带压紧轴113和碳带被动轴112之间的碳带传输路径上。打印转轴62设于下机体12上。当上机体11和下机体12处于扣合状态时,打印头61与打印转轴62沿机体10的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打印头61与打印转轴62分别贴设于碳带30的两侧。如此,当处于扣合状态时,打印头61与打印转轴62相接触形成打印通道,纸或其他打印介质通过该打印通道内,与碳带30接触后即可完成正常的打印工作。
40.请参阅图4和图5,进一步地,碳带擦除组件20沿碳带3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当上机体11和下机体12处于扣合状态时,碳带擦除组件20位于打印组件60和碳带压紧轴113之间的碳带传输路径上。打印装置在打印组件60处完成打印工作后,碳带擦除组件20可将使用过且即将传输至碳带主动轴111上的碳带30表面上遗留的信息进行清除。如此,经碳带擦除组件20清除后的碳带30方可回收至碳带主动轴111上,可有效避免信息泄露。
41.请参阅图9,进一步地,碳带擦除组20包括底座21、加热片22、温度控制器23及盖片24。底座21内形成有一端开口211的容纳腔212,温度控制器23与加热片22相连接且置于容纳腔212内,盖片24紧贴于加热片22上并置于开口211处,底座21可拆卸设于下机体12上。当上机体11和下机体12扣合状态时,碳带30抵接于盖片24上。其中,加热片22主要用于加热盖片24,如此,可使贴服于盖片24上的碳带30温度升高,进而融化使用过的碳带30表面上遗留的信息。其中,底座21内设置有与加热片22相连接的温度控制器23,如此,可通过温度控制器23控制加热片22制热温度,避免加热片22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当加热片22温度过高时,导致盖片24温度过高,从而容易烫坏碳带30,影响对碳带30回收。当加热片22温度过低时,导致盖片24温度过低。温度过低,碳带上的碳粉不易被融化,从而不能保证融化效果,存在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可见,温度控制器23能有效保证碳带30上碳粉融化效果的同时保证了碳带30回收时的完整性。
42.可选地,底座21可拆卸设于下机体12上的连接方式不受具体限定。例如,底座21通过卡扣、螺丝或螺纹连接的方式设置于下机体12上。
43.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1通过螺栓70可拆卸设于下机体12
上。
44.可选地,盖片24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为了进一步提高导热效率,盖片24可选用金属材料,例如,铝合金材料、黄铜等。
45.可选地,盖片24不与加热片22直接接触。由于加热片22置于具有一端开口211的容纳腔212内,当盖片24盖设于开口211处时,容纳腔212形成了密闭空间,加热片22加热时,可使整个密闭空间温度得到提高,继而使得导热性良好的盖片温度也得到增加,从而也可进行碳粉融化处理过程。
46.可选地,为了进一步保证使用后碳带30表面上的信息得到有效清除,打印装置还可包括刮刀,刮刀置于打印组件60和碳带压紧轴113之间的碳带传输路径上。具体地,刮刀设置位置未受到具体限定,刮刀可置于碳带擦除组件20前,也可置于碳带擦除组件20后,刮刀与碳带擦除组件20配合使用可进一步增加对碳带30表面上信息清除的可靠性。
47.可选地,碳带擦除组件20与下机体12的连接方式不受具体限定。例如,碳带擦除组件20固设于下机体12上,以此增加碳带擦除组件20的稳定性。又例如,碳带擦除组件20可拆卸置于下机体12上,如此,可方便在底座21内安装各部件。
48.可选地,碳带擦除组件20通过螺钉、卡扣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于下机体12上。
49.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碳带擦除组件20通过螺栓70安装于下机体12上。
50.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的一端转动连接,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通过转动实现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的切换。具体地,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更换碳带30时,操作者转动上机体11,使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相分离,分离状态时的机体10如图1和图2所示。
51.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碳带主动轴111、碳带被动轴112、碳带压紧轴113以及打印头61均位于上机体11上且位于碳带30的同一侧。从而当上机体11和下机体12处于分离状态时,碳带30位于碳带压紧轴113和打印头61外,方便更换,提高更换的便利性。同时分离后的上机体11远离了碳带擦除组件20,且上机体11所处的空间较大,因而,在上机体11上更换碳带30时,操作人员操作范围不受限制,更换更加便利,能有效提高更换效率;同时,操作人员也不易触碰到碳带擦除组件20,避免出现因意外接触而被烫伤的情况。
5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机体11的一端通过转动轴80与下机体12转动连接。
53.为了避免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处于分离状态时,上机体11会因自身重力而朝向下机体12转动。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经过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转动连接处的水平面为基准面(图中未示出),分离状态时,上机体11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如此,在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由扣合状态转化为分离状态的过程中,将上机体11绕下机体12转动的方向视为第一方向,因而,当处于分离状态且上机体12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时,上机体1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使其具有继续沿第一方向转动的趋势。可见,分离状态时,上机体11与基准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
°
可有效避免上机体11有朝向下机体12转动的趋势,保证安全操作的同时提高了操作人员更换碳带30时的工作效率。
54.可选地,机体10上设有支撑件,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及支撑凹槽。例如,下机体12靠近转动轴80处设有支撑杆,上机体11对应设有支撑凹槽,当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处于分离状态时,转动支撑杆使支撑杆的一端与下机体12连接,另一端抵接于支撑凹槽内,如此,通
过支撑杆使得上机体与下机体之间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避免上机体11向下机体12转动。
55.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机体10上设有多组升降组件,每一升降组件的一端均与上机体11连接,另一端均与下机体12连接,如此,可以利用升降组件使得上机体11能够进行升降移动,使上机体11和下机体12实现扣合状态和分离状态的切换。
56.请参阅图1至图3,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打印装置还包括锁紧组件90。锁紧组件90设于机体10远离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转动连接的一端。锁紧组件90包括弹性锁扣91和锁扣轴92。锁扣轴92位于下机体12上,弹性锁扣91位于上机体11上。弹性锁扣91上设有与锁扣轴92相适配的锁扣口911,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处于扣合状态时,锁扣口911卡接于锁扣轴92上。如此,通过设置锁紧组件90可保证打印装置在打印过程中的稳定性,增加了碳带30与碳带擦除组件20之间接触的稳定性。当需要分离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时,扳动弹性锁扣91,使锁扣口911远离锁扣轴92,弹性锁扣91解除对锁扣轴92的限制;当需要扣合上机体11与下机体12时,扳动弹性锁扣,锁扣口911卡接与锁扣轴92上,使弹性锁扣91紧扣于锁扣轴92。
5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5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61.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2.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