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一种植保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植保无人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保无人机。


背景技术:

2.植保无人机,又名无人飞行器,顾名思义是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该型无人飞机由飞行平台、导航飞控、喷洒机构三部分组成,通过地面遥控或导航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可以喷洒药剂、种子、粉剂等。植保无人机在作业时通常需要持续工作,但无人机的发动机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影响无人机的持续工作时间,为此需要合适的散热装置来维持无人机的持续性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保无人机,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使得植保无人机可以持续而稳定地工作。
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保无人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上方设置有若干机翼杆,所述机翼杆的末端设置有螺旋桨;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安放发动机的元件室,所述元件室的侧壁设置有散热板,所述元件室的下方设置有气囊室,所述气囊室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的上端与气囊室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囊的上开口与所述元件室内部连通,所述气囊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气囊室的下方设置有转动室,所述转动室内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周侧设置有转动叶片,所述转动杆通过传动构件带动所述升降板竖向运动;所述机体下方设置有若干导风通道,若干所述导风通道均穿过所述转动室,所述导风通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螺旋桨的下方。
5.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构件为连接于升降板下方的升降杆;所述转动杆的上端设置有下凹的套接槽,所述套接槽的内壁上设置有球状块;所述升降杆的下端对应插设在所述套接槽内,所述升降杆的下端还设置有斜向环状的滑动升降槽,所述球状块与所述滑动升降槽对应配合,所述转动杆转动时通过所述球状块和所述滑动升降槽带动所述气囊涨缩。
6.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杆的下端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穿出于所述转动室,所述竖杆的下端设置有转动风杯。
7.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通道的出风口连通至所述元件室内,且所述出风口斜向上朝向所述散热板。
8.进一步地,所述元件室内固定设置有竖向的导气柱,所述导气柱的内部中空,所述导气柱的周侧设置有若干导气孔,所述导气柱的下端与所述气囊的上开口连通。
9.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通道的进风口处设置有捕风罩,所述捕风罩对应位于所述螺旋桨的下方,且所述捕风罩的罩口为扇形。
10.进一步地,所述导风通道对称设置有两个。
11.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植保无人机,其有益效果如下:
12.1)设置有导风通道,导风通道将螺旋桨将产生的风导入到安放有发动机的元件
室,元件室的外壁上还装有散热板,从而促进元件室内的气体流动,达到散热的效果;
13.2)导风通道经过转动室,并带动转动室内的转动叶片以及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时通过传动构件带动气囊下方的升降板竖向运动,进而带动气囊涨缩,气囊内部通过导气柱与元件室内部连通,气囊涨缩时带动元件室内的空气流动,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14.3)转动杆下方设置有竖杆和转动风杯,可以借助外部风力提高转动杆的转动速度,进而提高气囊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5.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平面图;
17.附图3为导风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4为导风通道与转动室的连接示意图;
19.附图5为气囊与转动杆的连接示意图;
20.附图6为气囊与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22.如附图1至6所述的一种植保无人机,包括无人机的机体1,所述机体1的上方设置有若干机翼杆2,所述机翼杆2的末端设置有螺旋桨3。所述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安放发动机的元件室4,所述元件室4的侧壁设置有散热板11,散热板11具有孔隙,元件室4通过散热板11的孔隙与外界气流连通。所述元件室4的下方设置有气囊室5,所述气囊室5内设置有气囊6,所述气囊6的上端与气囊室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囊6的上开口与所述元件室4内部连通,所述气囊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7。
23.所述气囊室5的下方设置有转动室8,所述转动室8内设置有竖向的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的周侧设置有转动叶片23,所述转动杆9在转动时通过传动构件带动所述升降板7竖向运动。由于气囊6的下端与气囊室5内壁固定连接,因此升降板7竖向运动时会带动气囊6涨缩,促进元件室4通过散热板11与外界进行气流交换,到达散热的效果。
24.如附图2、3和4所示,所述机体1下方设置有若干导风通道10,若干所述导风通道10均穿过所述转动室8,所述导风通道10的进风口12位于所述螺旋桨3的下方,导风通道10将螺旋桨3产生的气流导入转动室8,进而带动转动叶片23以及转动杆9转动。
25.如附图5和6中所示,所述传动构件为连接于升降板7下方的升降杆13,升降杆13为竖向设置的圆杆。所述转动杆9的上端设置有下凹的套接槽14,套接槽14为圆柱状槽,所述套接槽14的内壁上设置有球状块15。所述升降杆13的下端对应插设在所述套接槽14内,所述升降杆13的下端还设置有斜向环状的滑动升降槽16,所述球状块15与所述滑动升降槽16对应配合,所述转动杆9转动时通过所述球状块15和所述滑动升降槽16带动所述气囊6涨缩。
26.所述转动杆9的下端设置有竖杆17,所述竖杆17穿出于所述转动室8,所述竖杆17的下端设置有转动风杯18,转动风杯18可以借助外界风力带动转动叶片23转动,且所述转动风杯18和所述导风通道10带动转动叶片23转动时的转动方向相一致,两者的动力相互叠
加,可以提高转动杆10的转动速率,进而提高散热效果。
27.所述导风通道10的出风口19连通至所述元件室4内,且所述出风口19斜向上朝向所述散热板11,以促进元件室4内的气体流动,达到散热的效果。
28.所述元件室4内固定设置有竖向的导气柱21,所述导气柱21的内部中空,所述导气柱21的周侧设置有若干导气孔22,导气孔22与导气柱21的内部中空处连通,所述导气柱21的下端与所述气囊6的上开口连通,气囊6通过导气孔22与元件室4内部连通,使得气囊6涨缩在元件室4内引起的气体流动更为均匀,散热更为均匀。
29.所述导风通道10的进风口12处设置有捕风罩20,所述捕风罩20对应位于所述螺旋桨3的下方,且所述捕风罩20的罩口为扇形,捕风罩20的设置可以提升对螺旋桨3产生的气流的利用率。
30.如附图4中所示,所述导风通道10对称设置有两个,分别与转动室8的两侧相连接,对称设置的导风通道10使无人机的平衡性更好。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的上方设置有若干机翼杆(2),所述机翼杆(2)的末端设置有螺旋桨(3);所述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安放发动机的元件室(4),所述元件室(4)的侧壁设置有散热板(11),所述元件室(4)的下方设置有气囊室(5),所述气囊室(5)内设置有气囊(6),所述气囊(6)的上端与气囊室(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囊(6)的上开口与所述元件室(4)内部连通,所述气囊(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7);所述气囊室(5)的下方设置有转动室(8),所述转动室(8)内设置有转动杆(9),所述转动杆(9)的周侧设置有转动叶片(23),所述转动杆(9)通过传动构件带动所述升降板(7)竖向运动;所述机体(1)下方设置有若干导风通道(10),若干所述导风通道(10)均穿过所述转动室(8),所述导风通道(10)的进风口(12)位于所述螺旋桨(3)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构件为连接于升降板(7)下方的升降杆(13);所述转动杆(9)的上端设置有下凹的套接槽(14),所述套接槽(14)的内壁上设置有球状块(15);所述升降杆(13)的下端对应插设在所述套接槽(14)内,所述升降杆(13)的下端还设置有斜向环状的滑动升降槽(16),所述球状块(15)与所述滑动升降槽(16)对应配合,所述转动杆(9)转动时通过所述球状块(15)和所述滑动升降槽(16)带动所述气囊(6)涨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9)的下端设置有竖杆(17),所述竖杆(17)穿出于所述转动室(8),所述竖杆(17)的下端设置有转动风杯(1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10)的出风口(19)连通至所述元件室(4)内,且所述出风口(19)斜向上朝向所述散热板(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室(4)内固定设置有竖向的导气柱(21),所述导气柱(21)的内部中空,所述导气柱(21)的周侧设置有若干导气孔(22),所述导气柱(21)的下端与所述气囊(6)的上开口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10)的进风口(12)处设置有捕风罩(20),所述捕风罩(20)对应位于所述螺旋桨(3)的下方,且所述捕风罩(20)的罩口为扇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10)对称设置有两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保无人机,包括机体,机体的上方设置有若干机翼杆,机翼杆的末端设置有螺旋桨;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安放发动机的元件室,元件室的侧壁设置有散热板,元件室的下方设置有气囊室,气囊室内设置有气囊,气囊的上端与气囊室的内壁固定连接,气囊的上开口与元件室内部连通,气囊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气囊室的下方设置有转动室,转动室内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周侧设置有转动叶片,转动杆通过传动构件带动升降板竖向运动;机体下方设置有若干导风通道,若干导风通道均穿过转动室,导风通道的进风口位于螺旋桨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使得植保无人机可以持续而稳定地工作。可以持续而稳定地工作。可以持续而稳定地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苏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遥感载荷(江苏)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28
技术公布日:20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