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一种飞机座椅颈枕组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飞机座椅颈枕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配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机座椅颈枕组件。


背景技术:

2.飞机座椅通常配备有颈枕,供乘客倚靠时对颈部进行支撑,现有颈枕大多是长柱形,如cn202320786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飞机客舱座椅的多功能腰颈枕装置,其中的颈枕就是最常见的这种枕形,这种形状的颈枕向前突出,能够支撑在乘客后颈位置,但是颈枕左右两侧没有支撑结构,乘客困倦休息时,头部会向左侧或右侧倾斜,脖颈弯曲;有些长途飞行的乘客会自带一个独立的颈枕使用,这种颈枕通常呈u形或c形,然而,独立颈枕不能与飞机座椅进行固定,睡眠时仍旧无法保持舒适的坐姿。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睡眠休息的颈枕,能够支撑脖颈,避免脖颈向左或向右弯曲。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座椅颈枕组件,解决现有飞机座椅颈枕左右两侧缺少支撑结构,乘客睡眠时头部无法维持舒适状态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飞机座椅颈枕组件,包括固定在飞机座椅上的靠枕,靠枕两侧对称设置侧枕;所述侧枕包括外侧的硬质支撑体和内侧的侧舒适枕,硬质支撑体内侧凹陷用于容纳柔软且具有弹性的侧舒适枕;侧舒适枕远离靠枕一侧呈球形或类球形,两个相对的侧舒适枕之间形成一个窄口,两个侧枕与中间的靠枕围合形成一个容纳空间能够环抱住脖颈。
5.进一步,所述靠枕包括前后平行设置的背板和前舒适枕,前舒适枕安装在背板前侧且与背板通过若干弹性连接件连接。所述前舒适枕背面为硬质的支撑板,支撑板前面为布艺或皮革制成的包覆面,包覆面内部填充弹性柔软物。
6.进一步,所述硬质支撑体呈l形;所述侧舒适枕包括布艺或皮革制成的面层,面层内部安装气囊进行弹性支撑,或面层内部填充高弹海绵。
7.进一步,两个侧枕与靠枕之间各设有一个杠杆件,杠杆件中间形成有转动部,转动部转动连接在一根轴上,杠杆件的一侧与侧枕连接,另一侧延伸到前舒适枕后方,前舒适枕向背板靠近过程中推动杠杆件转动,杠杆件另一侧的侧枕随之向内侧转动,两个侧枕相互靠近。此外,所述杠杆件与背板相对的面上设置弹性件。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机座椅颈枕组件,包括固定在飞机座椅上的靠枕和其两侧对称设置的侧枕,侧枕中的侧舒适枕远离靠枕一侧呈球形或类球形,两个相对的侧舒适枕之间形成一个窄口,两个侧枕能够向中间聚拢,从而使得侧枕能够贴近脖颈,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使用者不用偏头就能很好的睡眠,当使用者向前时,侧枕自动打开。
附图说明
9.图1是实施例1颈枕组件安装在飞机座椅上的展示图;
10.图2是实施例1颈枕组件从背面看的立体图;
11.图3是颈枕组件的俯视图;
12.图4是颈枕组件去掉背板的展示图;
13.图5是颈枕组件未被使用状态下的展示图;
14.图中:靠枕1,背板2,前舒适枕3,弹性连接件4,支撑板5,包覆面6,侧枕7,硬质支撑体8,侧舒适枕9,窄口10,杠杆件11,转动部12,轴13,铰接座14,弹性件15。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9.实施例1
20.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飞机座椅颈枕组件,包括中间的靠枕1和两侧的侧枕7;其中靠枕1主要由背板2、前舒适枕3组成,背板2用于与飞机座椅进行固定连接,前舒适枕3安装在背板2前侧,且间隔开一定距离,优选1cm-5cm,背板2与前舒适枕3之间通过若干弹性连接件4例如弹簧连接,乘客向后倚靠前舒适枕3时,前舒适枕3弹性后移,使得倚靠过程变得缓慢且舒适;如图3所示,前舒适枕3背面为硬质的支撑板5,支撑板5前面为布艺或皮革制成的包覆面6,包覆面6内部填充弹性柔软物,例如弹性海绵。
21.如图1、3所示,靠枕1两侧对称设置两个侧枕7,侧枕7主要由外侧的硬质支撑体8和内侧的侧舒适枕9组成,硬质支撑体8采用木制或塑料制品,呈l形;内侧凹陷,用于容纳柔软且具有弹性的侧舒适枕9;侧舒适枕9可以是布艺或皮革作为面层,内部安装气囊进行弹性支撑,面层和气囊之间还可以包覆一层海绵,提高舒适度;或者是面层内部填充高弹海绵;
侧舒适枕9的形状远离靠枕1一侧呈球形或类球形,两个相对的侧舒适枕9形成一个窄口10,两个侧枕7与中间的靠枕1围合形成一个容纳空间,窄口10之间的间距小于内部容纳空间,能够环抱住脖颈,给予脖颈更大的支撑面积。
22.两个侧枕7与靠枕1的关系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相对位置固定,即两个侧枕7与靠枕1不能相对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还提供了一种可以相对活动的方案如下。
23.实施例2
24.如图4、5所示,两个侧枕7位于靠枕1两侧,且没有直接接触,两个侧枕7与靠枕1之间各设有一个杠杆件11,杠杆件11中间形成有转动部12,转动部12向两侧延伸,转动部12中央形成通孔,用一根轴13穿过,轴13的两端连接在铰接座14上,铰接座14与飞机座椅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杠杆件11的一侧与侧枕7后面连接(如图4所示),杠杆件11的另一侧延伸到前舒适枕3后方;如图5所示是颈枕组件未被使用状态下的展示图,此时前舒适枕3远离背板2,中间形成较大间隙,两个侧枕7向外打开,窄口10处形成较大的入口空间,方便乘客脖颈靠入;当脖颈接触前舒适枕3并逐渐向后压时,前舒适枕3背面接触杠杆件11并推动杠杆件11转动,杠杆件11另一端的侧枕7随之向内侧转动,两个侧枕7相互靠近,窄口10处间距变小,中间的空间变小(如图3所示),两侧的侧枕7逐渐贴近脖颈;进一步,为了使脖颈离开前舒适枕3时两个侧枕7能够自动打开,如图5所示,在杠杆件11与背板2相对的面上设置弹性件15,例如弹性橡胶柱,或者使用弹簧,当脖颈逐渐离开前舒适枕3时,弹性件15恢复形变,带动侧枕7向外转动打开。
25.本实施例中两个侧枕7能够向中间聚拢,从而使得侧枕7能够贴近脖颈,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使用者不用偏头就能很好的睡眠,当使用者向前时,侧枕7自动打开。
26.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