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航天航空 专利正文
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检修维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输电线路日益增长,对于输电线路的运维施工作业也越来越多;同时,在我国越来越多的线路建设在高山、水上,在上述特殊地形区域人员、车辆难以到达,尤其是在需要体积及重量较大的检修物资时,运输困难、施工时间长,以致在较短的线路停电检修期间难以完成,存在较大送电安全隐患。例如,输电线检修中,防止输电线舞动常常需要安装子导线间隔棒,在高山地区,如果没有道路,只能采用卷扬机,索道运输;在水上,只能采用皮划艇运输,但是由于子导线间隔棒体积较大,外径达到十几米,传统运输方式在上述特殊地形难以完成运输工作。
3.针对上述情况,国内尝试利用直升机开展输电线路停电检修规模化作业,但是由于子导线间隔棒其体积很大,很难通过直升机运输。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出一种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能够利用直升机吊运子导线间隔棒,使其快速吊挂于输电线上。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其中,所述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包括吊索组件、吊钩组件、两个以上第一锁卡组件、第二锁卡组件和第三锁卡组件,所述吊索组件固定连接于直升机的机腹,所述吊钩组件位于所述吊索组件下方并与所述吊索组件吊挂连接,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锁卡组件由上至下依次吊挂于所述吊钩组件下方,各所述第一锁卡组件包括第一锁卡和第一绳套,所述第一绳套位于所述第一锁卡下方并与所述第一锁卡吊挂连接,所述第二锁卡组件包括第二锁卡和第二绳套,多个子导线间隔棒悬挂在所述第二吊环上,所述第二吊环悬挂在所述第二绳套上,所述第二绳套悬挂在所述第二锁卡,所述第二锁卡悬挂在位于最下方的所述第一绳套上,所述第三锁卡组件包括吊挂连接的第三锁卡和第三绳套,所述第三锁卡悬挂在第二绳套上,所述第三绳套的一端悬挂在所述第三锁卡上,所述第三绳套的另一端悬挂在第二吊环上。
7.如上所述的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锁卡、所述第二锁卡和所述第三锁卡均为d型锁。
8.如上所述的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其中,所述第三锁卡的内径大于第二锁卡的内径和第一锁卡的内径。
9.如上所述的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绳套由一绳通过能拆卸地连接结构首尾相连而成。
10.如上所述的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其中,所述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包括串联的两个第一锁卡组件。
11.如上所述的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其中,所述吊索组件包括由上至下顺序连接的机腹主钩、第一封闭环、第四锁卡和绝缘绳索,所述机腹主钩固定连接在所述直升机的机腹上。
12.如上所述的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其中,所述吊索组件还包括顺序连接的机腹副钩、第二封闭环、第五锁卡和副绳,所述机腹副钩固定连接在所述直升机的机腹上并与所述机腹主钩具有间隔,所述副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五锁卡相连接,所述副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锁卡相连接。
13.如上所述的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其中,所述吊钩组件包括由上至下顺序连接的第一卸扣、旋转吊钩和第二卸扣,所述第一卸扣与所述绝缘绳索吊挂连接,所述第二卸扣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一锁卡吊挂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第二锁卡组件和第三锁卡组件分别与子导线间隔棒连接,在直升机运输过程中利用第一锁卡组件和第二锁卡组件承受子导线间隔棒的重力,当子导线间隔棒被吊运至作业位置后,再利用第三锁卡组件承受子导线间隔棒的重力,使得第一锁卡组件能够顺利脱开,进而实现子导线间隔棒和直升机的顺利分离,不但提高了子导线间隔棒的运输和卸载效率,还保证了运输作业的安全性。
1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中通过多个第一锁卡组件形成了多个连接点,线上作业人员解开任意一个第一锁卡便可将脱开任意一个连接点,实现子导线间隔棒与直升机分离,解决了解决直升机悬停时因风等因素影响上下浮动,线上作业人员摘钩困难问题,同时也减少了直升机的悬停时间,保证了作业安全。
17.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解决了采取直升机精准吊运子导线间隔棒的难题,使得运输子导线间隔棒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使得利用直升机开展输电线路停电检修规模化作业成为可能,同时也填补了直升机在水上开展线路检修作业的技术空白。
附图说明
18.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吊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子导线间隔棒吊挂在下层子导线后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直升机吊运成功后飞离时吊钩组件和第一锁卡组件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00、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
25.10、吊索组件;
26.11、机腹主钩;
ꢀꢀꢀꢀꢀꢀꢀꢀꢀꢀꢀꢀꢀꢀꢀꢀꢀꢀ
12、第一封闭环;
27.13、第四锁卡;
ꢀꢀꢀꢀꢀꢀꢀꢀꢀꢀꢀꢀꢀꢀꢀꢀꢀꢀ
14、绝缘绳索;
28.15、机腹副钩;
ꢀꢀꢀꢀꢀꢀꢀꢀꢀꢀꢀꢀꢀꢀꢀꢀꢀꢀ
16、第二封闭环;
29.17、第五锁卡;
ꢀꢀꢀꢀꢀꢀꢀꢀꢀꢀꢀꢀꢀꢀꢀꢀꢀꢀ
18、副绳;
30.20、吊钩组件;
ꢀꢀꢀꢀꢀꢀꢀꢀꢀꢀꢀꢀꢀꢀꢀꢀꢀꢀ
21、第一卸扣;
31.22、旋转吊钩;
ꢀꢀꢀꢀꢀꢀꢀꢀꢀꢀꢀꢀꢀꢀꢀꢀꢀꢀ
23、第二卸扣;
32.30、第一锁卡组件;
ꢀꢀꢀꢀꢀꢀꢀꢀꢀꢀꢀꢀꢀꢀ
31、第一锁卡;
33.32、第一绳套;
ꢀꢀꢀꢀꢀꢀꢀꢀꢀꢀꢀꢀꢀꢀꢀꢀꢀꢀ
40、第二锁卡组件
34.41、第二锁卡;
ꢀꢀꢀꢀꢀꢀꢀꢀꢀꢀꢀꢀꢀꢀꢀꢀꢀꢀ
42、第二绳套
35.50、第六锁卡组件;
36.51、第六锁卡;
ꢀꢀꢀꢀꢀꢀꢀꢀꢀꢀꢀꢀꢀꢀꢀꢀꢀꢀ
52、第六绳套
37.200、子导线间隔棒;
38.220、引导绳;
39.300、下层子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40.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100,该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100包括吊索组件10、吊钩组件20、第二锁卡组件40、两个以上的第一锁卡组件30和第三锁卡组件50,吊索组件10固定连接于直升机的机腹,吊钩组件20吊挂在吊索组件10的下端,两个以上第一锁卡组件30由上至下依次吊挂于吊钩组件20的下端,各第一锁卡组件30包括第一锁卡31和吊挂在第一锁卡31上的第一绳套32,第二锁卡组件40包括第二锁卡41、第二绳套42和至少一个第二吊环43,多个子导线间隔棒200悬挂在第二吊环上,第二吊环43悬挂在第二绳套42上,第二绳套悬挂在第二锁卡41上第三锁卡组件50包括第三锁卡和第三绳套(图中未示出),第三锁卡悬挂在第二绳套42上,第三绳套的一端悬挂在第三锁卡上,第三绳套的另一端悬挂在第二吊环上。
4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吊运子导线间隔棒的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100吊运子导线间隔棒200,该吊运子导线间隔棒的方法包括:
43.步骤1,通过直升机将线上作业人员吊运至作业位置;
44.步骤2,直升机返回料场,将多个子导线间隔棒200吊挂在第二吊环上,各子导线间隔棒200,第三锁卡与第二绳套连接,第三绳套与第二吊环连接;
45.步骤3,直升机达到作业位置,并悬停于第一预定高度,作业人员将第三锁卡51吊挂在下层子导线300上;
46.步骤4,直升机下降至第二预定高度并悬停,各子导线间隔棒200的重力转移至对应的第三绳套52,各第一锁卡组件30处于松弛状态;
47.步骤5,解开任意一第一锁卡31,使子导线间隔棒200与直升机相分离。
4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100及吊运子导线间隔棒的方法,第二锁卡组件40和第三锁卡组件50分别与子导线间隔棒200连接,在直升机运输过程中利用第一锁卡组件30、第二锁卡组件40承受子导线间隔棒200的重力,当子导线间隔棒200被吊运至作业位置后,再利用第三锁卡组件50承受子导线间隔棒200的重力,使得第一锁卡组件30能够顺利脱开,进而实现子导线间隔棒200和直升机的顺利分离,不但提高了子导线间隔棒200的运输和卸载效率,还保证了运输作业的安全性。
4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100及吊运子导线间隔棒的方法中通过多个第一锁卡组件30形成了多个连接点,线上作业人员解开任意一个第一锁卡31便可将脱开任意一个连接点,实现子导线间隔棒200与直升机分离,解决了解决直升机悬停时因风等因素影响上下浮动,线上作业人员摘钩困难问题,同时也减少了直升机的悬停时间,保证了作业安全。
50.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100及吊运子导线间隔棒的方法,解决了采取直升机精准吊运子导线间隔棒200的难题,使得运输子导线间隔棒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使得利用直升机开展输电线路停电检修规模化作业成为可能,同时也填补了直升机在水上开展线路检修作业的技术空白。
5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100及吊运子导线间隔棒的方法,能够用于输电线路直升机规模化检修作业,并使直升机线路检修作业具备全地形作业能力。
52.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锁卡31、第二锁卡41和第三锁卡51均为d型锁,以便于其与第一绳套32、第二绳套42、第三绳套52的连接和拆卸。
53.进一步的,第三锁卡51的内径大于第二锁卡41的内径和第一锁卡31的内径。采用上述结构,第三锁卡组件50的长度便更长,方便作业人员将第三锁卡51悬挂在输电线(下层子导线300)上。
54.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吊环由一绳通过能拆卸的连接结构首尾相连而成。当子导线间隔棒200通过对应的第三锁卡组件50吊挂在下层子导线上后,分离第二锁卡41和第二绳套42,便可以对各子导线间隔棒200实施安装和更换作业。
55.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第二吊环可以为钢丝或麻绳,能拆卸的连接结构可采用吊装作业中常见的连接结构,在此不进行赘述。
56.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第二锁卡组件40包括多个第二吊环,多个第二吊环均悬挂在第二绳套42上,各第二吊环上悬挂有多个子导线间隔棒200;同时,对应的,每个第二吊环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三锁卡组件,各第三锁卡组件的第三绳套与第二吊环一一对应设置。
57.在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各子导线间隔棒200上还悬挂有第六锁卡组件50,第六锁卡组件50包括第六绳套52和第六锁卡51,第六绳套52悬挂于子导线间隔棒200上,第六锁卡51悬挂在第六绳套52上,当任一第一锁卡31解开,第二锁卡组件40及悬挂其上的多个子导线间隔棒200与直升机分离并通过第三锁卡悬挂在下层子导线300上后,再利用第六锁卡51分别将各子导线间隔棒200悬挂在下层子导线300上,方便后续作业。
58.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例子中,用于直升机的吊索装置100包括两个第一锁卡组件30。两个第一锁卡组件30由上至下依次串联,第一绳套32与其下方的第一锁卡31悬挂连接。
59.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吊索组件10包括由上至下顺序连接的机腹主钩11、第一封闭环12、第四锁卡13和绝缘绳索14,机腹主钩11固定连接在直升机的机腹上。吊索组件10不但可以用于子导线间隔棒200的吊装运输,也可以在步骤1中用于作业人员的吊运,作业人员通过d型锁吊挂在绝缘绳索14的底部。
60.在该实施方式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吊索组件10还包括机腹副钩15、第二封闭环16、第五锁卡17和副绳18,机腹副钩15固定连接在直升机的机腹上并与机腹主钩11具有间隔,副绳18的一端与第五锁卡17相连接,副绳18的另一端与第四锁卡13相连接。副绳18与第四锁卡13连接,进一步保证起吊运输的安全性。
61.在该实施方式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吊钩组件20包括由上至下顺序连接的第一卸扣21、旋转吊钩22和第二卸扣23,第一卸扣21与绝缘绳索14吊挂连接,第二卸扣23与第一锁卡31吊挂连接。在吊运过程中,当子导线间隔棒200发生旋转时,旋转吊钩22也一同旋转,避免了绝缘绳索14、各第一绳套32、及第三绳套52发生扭转和损坏,从而解决了子导线间隔棒200在吊运过程中旋转的问题。
62.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子导线间隔棒200上还设置有引导绳220。在直升机悬停子导线间隔棒200入位过程中,线上作业人员可以通过引导绳220引导子导线间隔棒200进入预定位置。
63.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例子中,子导线间隔棒200上的吊环为金具环。
64.请参考图1至图4,现结合一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吊运子导线间隔棒的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65.直升机先后将2名线上作业人员利用吊索法分两次吊运至作业位置。直升机返回料场吊挂物资。
66.直升机吊挂物资到达作业位置,缓慢下降高度,位置合适(第一预定高度)后线上作业人员指示直升机悬停,线上作业人员将第三锁卡51吊挂在下层子导线300上。
67.挂好后示意飞行员继续下降高度,直至受力转移至与导线连接的绳套上时(第二预定高度),解开任意一第一锁卡31,该第一锁卡31下端的第一绳套32与其脱开连接。
68.示意飞行员上升高度,直升机缓慢上高度,然后返回起吊点,继续下一吊次。
69.最终将线上作业人员采用吊索法吊运出线,返回起降点。
70.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