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救生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的航空氧气面罩。
背景技术:2.航空氧气面罩是通过一根细长的橡胶供氧管,将面罩与供氧系统导通,实现在机舱内缺氧的情况下,对佩戴者进行氧气补给的装置。在飞机座舱发生减压的情况下,航空氧气面罩会自动从舱顶弹出,使用时,通过拉下氧气面罩,双手将其在头部和口鼻处进行固定。
3.氧气面罩的弹出,通常意味着飞机突发故障或者受到外部紧急因素干扰,严重时飞机需要进行迫降,而受到传统航空氧气面罩上橡胶供氧管的限制,佩戴者无法为迫降而及时做出防冲击姿势;此外,飞机因事故迫降时,若机舱内产生的浓烟或有毒气体,佩戴者在逃离机舱时,也会面临生命危险。
4.因此,现有的航空氧气面罩不便于紧急情况下佩戴者进行姿态调整和向舱外逃离时使用,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航空氧气面罩不适用于佩戴者进行姿势调整和逃离机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的航空氧气面罩。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的航空氧气面罩,所述航空氧气面罩,包括:安装板、面部贴合罩、伸缩管、单向进气管、过滤组件、单向出气管和拆卸机制;所述面部贴合罩安装在所述安装板的边缘,构成呼吸腔;所述伸缩管的伸缩端位于所述呼吸腔内,所述伸缩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拆卸机制导通,所述拆卸机制还与外部的输氧管路导通;所述单向进气管的入口贯穿所述安装板导通至外部,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单向进气管的入口处,所述单向进气管的出口贯通所述伸缩管;所述单向出气管的入口贯通所述伸缩管;所述单向出气管的出口贯穿所述安装板导通至外部。
7.优选的,所述拆卸机制,包括:卡接套和通气插头;所述卡接套一端与所述伸缩管连接导通,另一端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套内设置有回弹导通阀;所述通气插头的进气端与外部的输氧管路导通,所述通气插头的插入端直径小于所述卡接套的直径,且周向设置有凸起的卡接环;当所述卡接环在所述卡接槽内卡接固定时,所述通气插头的插入端触发所述回弹导通阀,所述通气插头与所述卡接套导通。
8.优选的,所述插入端的端面为封闭式,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数量的通气孔。
9.优选的,所述回弹导通阀,包括:安装圈、若干数量的弹簧组件、堵塞盘和限位圈;所述安装圈和所述限位圈设置在所述卡接套的内壁,所述弹簧组件的固定端安装在所述安装圈上,所述弹簧组件的伸缩端安装所述堵塞盘,带动所述堵塞盘在所述安装圈和所述限位圈之间回弹;当所述插入端的端面顶压所述堵塞盘时,所述堵塞盘与所述限位圈分离,所述通气孔与通过所述卡接套向所述伸缩管内供氧。
10.优选的,所述单向进气管为弯折管道,所述单向进气管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单向进气管的腔内设置有弹性拨片,所述弹性拨片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单向进气管的内壁,所述弹性拨片的活动端与所述单向进气管的内壁贴合;通过所述伸缩管吸气时,空气通过所述单向进气管的入口进入到内腔并单向流通,所述弹性拨片的活动端受空气冲击而与所述单向进气管的内壁分离,实现所述单向进气管的导通。
11.优选的,所述过滤组件为两端导通的管体,且所述管体内设置有活性炭层和熔喷布层。
12.优选的,所述伸缩管设置有伸缩节部分;所述伸缩管上设置有内凹的夹持位。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包括:安装板、面部贴合罩、伸缩管、单向进气管、过滤组件、单向出气管和拆卸机制;通过拆卸机制能够将氧气面罩从外部的输氧管路上快速拆下,及时适应在机组事故时进行姿势调整和向舱外逃离,并且可多次拆卸安装、操作简单;此外,拆卸状态的氧气面罩,通过的单向进口管和单向出气管进行换气,能将机舱内产生的浓烟或有毒气体过滤,并将人体产生的废气通过单向出气管有效排出;最后,呼吸腔内设置有口部呼吸的伸缩管,增加防冲击姿势时呼吸的有效性和密闭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航空氧气面罩的竖剖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航空氧气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拆卸机制的竖剖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通气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卡接套的竖剖示意图;
20.其中,1-安装板;2-面部贴合罩;3-伸缩管;4-单向进气管;5-过滤组件;6-单向出气管;7-拆卸机制;8-弹性拨片;9-夹持位;701-卡接套;702-通气插头;7011-卡接槽;7012-安装圈;7013-弹簧组件;7014-堵塞盘;7015-限位圈;7021-卡接环;7022-端面;7023-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
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的航空氧气面罩,所述航空氧气面罩的竖剖示意图如图1所示,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安装板1、面部贴合罩2、伸缩管3、单向进气管4、过滤组件5、单向出气管6和拆卸机制7;所述安装板1用于集成各管路并安装面部贴合罩2,所述面部贴合罩2安装在所述安装板1的边缘,构成呼吸腔,面部贴合罩2的形状根据人体口鼻处进行设计,所述面部贴合罩2上还设置有穿引扣用于穿引固定绳;所述伸缩管3的伸缩端位于所述呼吸腔内,通过手动拉动伸缩端,调整所述伸缩管3的长度,佩戴者口部可夹持住伸缩端进行口部呼吸,所述伸缩管3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安装板1与所述拆卸机制7导通,所述拆卸机制7还与外部的输氧管路导通,调整拆卸机制7可将氧气面罩本体与输氧管路进行拆装;所述单向进气管4的入口贯穿所述安装板1导通至外部,所述过滤组件5设置在所述单向
进气管4的入口处,所述单向进气管4的出口贯通所述伸缩管3,单向进气管4只能向呼吸腔内进气;所述单向出气管6的入口贯通所述伸缩管3;所述单向出气管6的出口贯穿所述安装板1导通至外部,单向出气管6只能向呼吸腔外排气。
23.所述拆卸机制7的竖剖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卡接套701和通气插头702;卡接套701的竖剖示意图如图5所示,卡接套701和通气插头701为刚性部件,所述卡接套701一端与所述伸缩管3连接导通,另一端设置有卡接槽7011,所述卡接套701内设置有回弹导通阀,所述回弹导通阀具有复位状态和导通状态;所述通气插头702的进气端与外部的输氧管路导通,所述通气插头702的插入端直径小于所述卡接套701的直径,且周向设置有凸起的卡接环7021,在图3中,卡接环7021和卡接槽7011为卡接状态,二者的接触部分为坡面,便于卡接和分离;当所述卡接环7021在所述卡接槽7011内卡接固定时,所述通气插头702的插入端触发所述回弹导通阀,将回弹导通阀调整为导通状态,所述通气插头702与所述卡接套701导通;将通气插头702拔出时,回弹导通阀为复位状态,卡接套701密封。
24.所述通气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插入端的端面7022为封闭式,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数量的通气孔7023。
25.所述回弹导通阀,包括:安装圈7012、若干数量的弹簧组件7013、堵塞盘7014和限位圈7015;所述安装圈7012和所述限位圈7015设置在所述卡接套701的内壁,所述弹簧组件7013的固定端安装在所述安装圈7012上,所述弹簧组件7013的伸缩端安装所述堵塞盘7014,带动所述堵塞盘7014在所述安装圈7012和所述限位圈7015之间回弹,本实施例中弹簧组件7013的使用数量为4个,均匀设置在所述安装圈7012上;如图5所示,所述堵塞盘7014与限位圈7015之间设置有咬合齿。当所述插入端的端面7022顶压所述堵塞盘7014时,所述堵塞盘7014与所述限位圈7015分离,回弹导通阀调整为导通状态,氧气依次通过通气孔7023、各弹簧组件7013之间的空隙,之后通过卡接套701内腔、伸缩管3,输送到呼吸腔内。
26.所述单向进气管4为弯折管道,所述单向进气管4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单向进气管4的腔内设置有弹性拨片8,所述弹性拨片8的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单向进气管4的内壁,所述弹性拨片8的活动端与所述单向进气管4的内壁贴合,弹性拨片8为长方形,且具有韧性。如图1所示,弹性拨片8固设端垂直固定在内壁上,其余三个边均密闭贴合在单向进气管4的内壁;通过所述伸缩管3吸气时,被过滤组件5过滤后的空气通过所述单向进气管4的入口进入到内腔并单向流通,空气冲击弹性拨片8的活动端而与单向进气管4的内壁分离,实现所述单向进气管4的导通,过滤后的空气通过伸缩管3供佩戴者呼吸。
27.单向出气管的结构与单向进气管的结构同理,为弯折管道,横截面为方形;所述单向出气管的腔内设置有弹性拨片,通过所述伸缩管3呼气时,呼出的空气通过所述单向出气管的入口进入到内腔并单向流通,空气冲击弹性拨片的活动端而与单向出气管的内壁分离,实现所述单向出气管导通,佩戴者排出的废气排出。
28.所述过滤组件5为两端导通的管体,且所述管体内设置有活性炭层和熔喷布层,所述活性炭层用于吸附有毒气体分子和大颗粒烟尘粒子,所述熔喷层用于二次过滤。
29.所述伸缩管3设置有伸缩节部分(如图1中折线部分所示);所述伸缩管上设置有内凹的夹持位9,夹持位9用于佩戴者嘴唇部位咬合,通过口部呼吸方式进行呼吸,较鼻部呼吸气密性优良,在舱内产生浓烟或有毒气体时,可通过口部呼吸。
30.使用时,氧气面罩抛下,佩戴者调节伸缩管3上的伸缩节部分调整长度,并通过嘴
唇部位咬合夹持位9进行口部呼吸,或者无需调整伸缩节,通过鼻部呼吸,氧气依次通过供氧管路、通气插头702、导通状态的回弹导通阀、卡接套701内腔和伸缩管3,供佩戴者呼吸;当突发情况,佩戴者通过拔出通气插头702,此时回弹导通阀为复位状态,佩戴者通过单向进气管4和单向出气管6进行呼吸,便于为迫降做准备,同时防范于舱内产生的浓烟或有毒气体;拆卸下的氧气面罩可通过拆卸机制7重新导通供氧管路。
31.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