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肠道微生物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2.肠道微生物指动物肠道中存在的数量庞大的微生物,这群微生物依靠动物的肠道生活,同时帮助寄主完成多种生理生化功能。肠道不仅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在维持正常免疫防御功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肠道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人体自身不具备的代谢功能,研究不同微生物对于人体肠道的作用能使人们更了解自己的身体,也更方便对症治疗。
3.人体肠道内有多种微生物,因此需要对微生物进行分离操作,现有的分离装置仅仅是对整个肠道微生物进行分离,微生物数量过于庞大,会导致分离不彻底,影响以后的实验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肠道微生物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
5.过滤罐,所述过滤罐顶端设置有进水管以及进料管,所述过滤罐内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多层过滤孔径不一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罐底部设置有出口;
6.培养组件,所述培养组件包括顶部均设置有进料口的厌氧罐、需氧罐以及有氧罐,所述过滤罐底部的出口通过一出料管与所述厌氧罐、需氧罐以及有氧罐的进料口分别连接并连通,所述厌氧罐与需氧罐顶部还设置有进气口,其中,所述厌氧罐上的进气口通过一厌氧管通入臭氧气体,所述需氧罐上的进气口通过一氧气管通入大量无菌氧气;
7.离心组件,所述离心组件包括电机、连接盘、多个固定臂及多个滴管,所述滴管与所述厌氧罐、需氧罐以及有氧罐底部设置的出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盘固定连接,所述多个固定臂一端均与连接盘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所述滴管。
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臂的数量为3个且围绕连接盘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固定臂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设置为三层,分别为4目筛孔、18目筛孔以及140目筛孔,分别可过滤4.75mm、1mm以及0.106mm的物质。
10.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滴管均通过一固定夹与相应的固定臂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出料管、厌氧罐上的厌氧管、需氧罐上的氧气管以及滴管的出口上均设置有流量阀。
12.进一步地,所述角度为45
°
。
13.进一步地,所述厌氧罐、需氧罐以及有氧罐底部设置的出口也设置有流量阀。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5.1、通过过滤罐使得微生物从含有杂质的样品中分离,再通过各类微生物的生长需
求不同对其进行分批培养,最后将不同的培养液进行离心操作,使得微生物分离更为彻底。
16.2、所述固定臂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后,电机的转动会使得滴管内液体呈漩涡状,能更有效地进行离心操作。
17.3、通过三层不同孔径的过滤网进行过滤,使得流向培养罐中的样液不含粗杂质,能更好地对微生物进行培养。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肠道微生物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20.1、过滤罐;11、进水管;12、进料管;13、第一层过滤网;14、第二层过滤网;15、第三层过滤网;16、流量阀;17、出料管。
21.2、培养组件;21、厌氧管;22、氧气管;23、厌氧罐;24、有氧罐;25、需氧罐。
22.3、离心组件;31、滴管;32、固定夹;33、固定臂;34、固定块;35、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5.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肠道微生物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过滤罐1,所述过滤罐1顶端设置有进水管11以及进料管12,过滤罐1内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有三层过滤孔径不一的过滤网,粪样通过进料管12进入过滤罐1中第一层过滤网13,进水口阀门打开,通过水不断的冲洗将粪样分离。经过第一层滤网后的粪样随着水流依次通过第二层过滤网14以及第三层过滤网15,三层滤网孔径依次递减,所述过滤网孔径分别为4目筛孔、18目筛孔以及140目筛孔,分别可过滤4.75mm、1mm以及0.106mm的物质,不仅能保证经过三层滤网后的水样不含粗杂质,而且也能使肠道微生物正常通过。
26.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罐1的底端设置有出口,出口处连接有出料管17,沉淀过后的粪样通过出料管17进入设置在过滤罐1下方的培养组件2中。培养组件2包括厌氧罐23、需氧罐25以及有氧罐24,厌氧罐23与需氧罐25顶端除了设置有与过滤罐1出料管17连接的进料口之外还设置有进气口。其中,厌氧罐23上的进气口通过厌氧管21通入臭氧气体,需氧罐25上的进气口通过氧气管22加入大量无菌氧气。所述厌氧罐23、需氧罐25以及有氧罐24分别培养厌氧菌,需氧菌以及有氧菌。
27.进一步的,培养组件2下方还设置有离心组件3,所述离心组件3包括电机35、连接盘34、多个固定臂33以及多个滴管31。培养组件2中含有各类微生物的培养液通过其底部设
置的出口流入所述滴管31内,所述电机3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盘34,所述固定臂33一端与连接盘34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所述滴管31。优选地,固定臂33的数量为3个且围绕连接盘34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固定臂33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优选呈45
°
,另外,优选地,每个滴管31均通过一固定夹32与相应的固定臂33连接。
28.离心操作时,启动电机35,电机35输出轴带动各固定臂33转动,固定臂33继而带动滴管31旋转运动,此时滴管31内培养液会呈旋涡状,从而滴管31内的微生物由于质量不同而出现分层现象,离心分离后的培养液通过滴管31导出。优选地,所述出料管17、厌氧罐23上的厌氧管21、需氧罐25上的氧气管22、培养组件2下端的出口以及滴管31的出口上均设置有流量阀16控制流量。
29.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项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项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肠道微生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过滤罐,所述过滤罐顶端设置有进水管以及进料管,所述过滤罐内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多层过滤孔径不一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罐底部设置有出口;培养组件,所述培养组件包括顶部均设置有进料口的厌氧罐、需氧罐以及有氧罐,所述过滤罐底部的出口通过一出料管与所述厌氧罐、需氧罐以及有氧罐的进料口分别连接并连通,所述厌氧罐与需氧罐顶部还设置有进气口,其中,所述厌氧罐上的进气口通过一厌氧管通入臭氧气体,所述需氧罐上的进气口通过一氧气管通入大量无菌氧气;离心组件,所述离心组件包括电机、连接盘、多个固定臂及多个滴管,所述滴管与所述厌氧罐、需氧罐以及有氧罐底部设置的出口连接并连通,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连接盘固定连接,所述多个固定臂一端均与连接盘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所述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微生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臂的数量为3个且围绕连接盘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每个固定臂与水平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微生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设置为三层,分别为4目筛孔、18目筛孔以及140目筛孔,分别可过滤4.75mm、1mm以及0.106mm的物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微生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滴管均通过一固定夹与相应的固定臂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微生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厌氧罐上的厌氧管、需氧罐上的氧气管以及滴管的出口上均设置有流量阀。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肠道微生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为45
°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肠道微生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罐、需氧罐以及有氧罐底部设置的出口也设置有流量阀。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肠道微生物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包括过滤罐、培养组件以及离心组件,所述过滤罐内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多层过滤孔径不一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罐底部还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连接所述过滤罐以及培养组件中的厌氧罐、有氧罐以及需氧罐顶部的进料口,所述厌氧罐与需氧罐顶部除了进料口还设置有进气口,培养组件内的培养液经出料管进入培养组件下方的离心组件,离心组件通过电机带动固定臂上的滴管旋转进行离心工作。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罐使得肠道微生物从含有杂质的样品中分离,再根据各类微生物的生长需求不同对其进行分批培养,最后通过对培养液进行离心操作,使得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分离更为彻底。使得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分离更为彻底。使得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分离更为彻底。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美 刘俊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8.26
技术公布日:20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