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耐水洗的长效抗菌织物护理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耐水洗的长效抗菌织物护理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日用化工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织物护理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2.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衣物、毛巾、鞋袜、床上用品等织物长期和人体接触,人体的各种代谢物质会沾染并积累在织物上,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环境,使用者在接触织物上沾染的大量微生物后大大增加了被致病菌侵害的风险,从而导致了日常必需品反而成为了健康危害品。因此,在日用品上使用有效的抗菌剂以保持其自洁,从而对抗微生物的接触感染尤为重要。
3.目前市售的具有抗菌功效的织物通常是在出厂前使用阳离子、含银化合物等具有抗抑菌效果的化合物对织物进行护理,使织物表面附着了一些抗抑菌剂,从而具有抗菌效果,但是随着日常洗涤次数的增加,这些抗抑菌剂会逐渐脱离织物表面,最终使织物失去抗抑菌效果。所以针对上述情况的出现,业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式是采用具有抗菌效果的洗涤剂,其处理后的织物也可能具有抗菌效果,相当于洗涤过程就是一次护理过程。但这类洗涤剂的长效抗菌谱比较窄,一般是细菌,不涉及真菌。有些甚至只涉及某一类别的细菌,如革兰氏阳性菌。因此,现在急需开发一种同时兼备耐水洗、抗菌谱广、使用方便的家用的织物抗菌护理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耐水洗、抗菌谱广的织物护理剂组合物。
5.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耐水洗的长效抗菌织物护理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配比包括如下组分:组合物a 5%~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10%;附着促进剂0.5%~2%,螯合剂1%~5%;助剂0.5~20%;防腐剂0.005%~0.02%;溶剂余量;
7.其中:组合物a由组分a1和组分a2组成,按重量比计a1∶a2为2∶1~1∶2;
8.所述组分a1为具有通式(i)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0009][0010]
其中:r1代表碳数为6~24的饱和烷基,
[0011]
r2代表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
[0012]
m代表≥1的正整数;
[0013]
所述组分a2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二
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或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0014]
优选地,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烷氧基化物、烷基多糖苷、脂肪酸烷氧基化物、脂肪酸烷基醇酰胺、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聚醚型表面活性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0015]
优选地,所述附着促进剂为阳离子改性纤维素。
[0016]
优选地,所述螯合剂为谷氨酸二乙酸盐、甲基甘氨酸二乙酸盐、乙二胺四乙酸盐、环己二胺四乙酸盐、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盐、乙二胺四丙酸盐、二乙撑三胺五乙酸盐、三乙撑四胺六乙酸盐或2-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盐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0017]
优选地,所述助剂为两性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香精、粘度调节剂、酸碱调节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0018]
优选地,所述溶剂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其中有机溶剂选自乙醇、丙醇、异丙醇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0019]
优选地,所述组合物a和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计大于等于1∶1。
[0020]
优选地,所述阳离子改性纤维素的含氮量为1%~2.5%。
[0021]
优选地,所述两性表面活性剂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氧化胺型表面活性剂、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0022]
为了使上述组合物性能更优,各组分可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组分a中的组分a1可进一步优选为: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二甲基长链烷基季铵氯化物,具体为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二烷基季铵氯化物、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四烷基季铵氯化物、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季铵氯化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组分a1通式的术语为有机硅季铵盐,具有生物安全性高,能和织物表面羟基作用而结合到织物表面;其杀菌机理是改变微生物胞浆膜的通透性,使菌体物质外渗,阻碍其代谢而使细胞死亡。
[0023]
所述的脂肪醇烷氧基化物为具有以下通式的化合物:
[0024][0025]
其中,n为6至24;x为0.5至30,y为0至10;所述脂肪醇烷氧基化物是脂肪醇和环氧烷烃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的产物,基本上是混合物;所述脂肪醇包括直链醇或支链的异构醇;烷氧基团包括乙氧基团和丙氧基团;脂肪醇优选碳数为8至18的脂肪醇,优选的醇包括但不限制于己醇、辛醇、癸醇、2-乙基己醇,3-丙基庚醇、月桂醇、异三癸醇、十三烷醇、十四烷醇、十六烷醇、棕榈油醇、硬脂醇、异硬脂醇、油醇、亚油醇、亚麻醇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平均乙氧基化程度x优选2至12;优选shell公司neodol系列直链脂肪醇乙氧基化物产品,dow公司ecosurf eh系列乙氧基化和丙氧化2-乙基己醇产品,basf公司lutensol xl系列乙氧基化和丙氧化3-丙基庚醇产品和basf公司lutensol xp系列乙氧基化3-丙基庚醇产品;
[0026]
所述烷基糖苷,为具有以下通式的化合物:
[0027][0028]
其中n为6至24,p为1.1至3;优选n为8至16,如basf公司glucopon系列烷基糖苷产品;
[0029]
所述脂肪酸烷氧基化物,优选自乙氧基化c8至c18脂肪酸酯,平均乙氧基化程度为2至10;可以含有乙氧基化失水山梨酸醇烷基酯,烷基碳数为6至18,平均乙氧化程度为4至20;合适的例子是corda公司tween系列产品;
[0030]
所述有脂肪酸烷基醇酰胺,脂肪酸的碳数为6至24,可以是直链的脂肪酸,也可以是支链的脂肪酸,可以是饱和的脂肪酸,也可以是不饱和的脂肪酸;烷基醇数目为0至2;优选脂肪酸碳数为8至18的单乙醇酰胺、二乙醇酰胺、异丙醇酰胺,合适的例子是椰子油酸二乙醇酰胺;
[0031]
所述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为具有以下通式的化合物:
[0032][0033]
其中n为6至24;x为2至20;优选n为8至18,x为0.5至30;优选x为4至10;
[0034]
所述聚醚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聚合物,为含有氧化乙撑和/或氧化丙撑重复单元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0035]
所述阳离子改性纤维素是阳离子醚化剂和羟乙基纤维素的反应产物,阳离子醚化剂是三甲胺和环氧氯丙烷的反应产物,由于三甲胺和环氧氯丙烷反应时不可避免地伴随环氧开环反应,因此阳离子醚化剂含有若干的氧化乙烯基团;本发明的阳离子改性纤维素,其含氮量为1%至2.5%,既能有效地迁移和结合到织物表面,也提供一定的羟基,有助于组合物a进一步地结合到织物表面;
[0036]
所述螯合剂还可优选自n,n-二羧酸氨基-2-羟基丙烷基磺酸、3-羟基-2,2
’‑
亚氨基二琥珀酸、天冬氨酸-n-一乙酸(asma)、天冬氨酸-n,n-二乙酸(asda)、天冬氨酸-n-一丙酸(asmp)、亚氨基二琥珀酸(ida)、n-(2-磺甲基)-天冬氨酸(smas)、n-(2-磺乙基)天冬氨酸(seas)、n-(2-磺甲基)谷氨酸(smgl)、n-(2-磺乙基)谷氨酸(segl)、n-甲基亚氨基二乙酸(mida)、α-丙氨酸-n,n-二乙酸(α-alda)、β-丙氨酸-n,n-二乙酸(β-alda)、丝氨酸-n,n-二乙酸(seda)、异丝氨酸-n,n-二乙酸(isda)、苯丙氨酸-n,n-二乙酸(phda)、邻氨基苯甲酸-n,n-二乙酸(anda)、磺胺酸-n,n-二乙酸(slda)、牛磺酸-n,n-二乙酸(tuda)和磺甲基-n,n-二乙酸(smda)及盐;所述螯合剂的盐可选自钠盐,锂盐,优选钾盐,更优选为钠盐;螯合剂结合洗涤环境中的硬水离子如钙离子,镁离子等,从而减少硬水离子的不利影响。此外,螯合剂有时会有助于改变微生物表面的电荷状态,协助抗菌发挥作用;
[0037]
所述助剂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羧酸盐型表面活性剂、硫酸盐型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优选c8至c18的烷基硫酸盐、c8至c18的乙氧基化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酸烷基酯酯磺酸盐、c8至c18的脂肪酸盐、乙氧基化脂肪醇醚羧酸
盐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述香精包含一切适用于洗涤产品的香料成分,本发明所用的香精可以是天然来源、化学合成品中任意一种或混合物,优选柠檬,玫瑰,茉莉,薰衣草,柑橘香,青香,木香等;所述粘度调节剂可以选自无机盐,多糖,胶料,短链脂肪醇,短链脂肪醇烷基醚;优选氯化钠,乙醇,丙二醇,柠檬酸钠,烷基羟烷基纤维素醚,卡拉胶,黄原胶,聚丙烯酰胺衍生物;本发明涉及的组合物中还会含有着色剂,所述着色剂包含染料和颜料,优选酸性大红g,碱性品红,酸性金黄g,酸性嫩黄g,碱性蛋黄,直接耐晒蓝b2rl,靛青等;
[0038]
所述防腐剂选自异噻唑啉酮及其衍生物,优选甲基异噻唑啉酮、甲基氯异噻唑啉酮、苯并异噻唑啉酮、苯氧基醇、苯甲酸钠的一种或其混合物。
[0039]
术语解释
[0040]
除非特别说明,在本技术的权力要求及其它部分使用的术语的意思以下面定义的为准。
[0041]“织物护理剂”是指某类含有有益剂的组合物,其通过和需要接触的底物(即织物)相接触,并经历特定的处理步骤,从而将有益剂转移到底物表面,达到赋予底物有益效果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织物护理剂是一种赋予织物耐水洗的长效抗菌功效的组合物,其和织物是在洗涤体系中相接触,将有益剂(长效抗菌组份)转移到织物表面,赋予织物耐水洗的长效抗菌功效。所述的“特定的处理步骤”只是日常洗涤过程,不需要额外增加加热固化等护理织物的步骤。
[0042]“抗菌”和“抗抑菌”不作区分,指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微生物或妨碍微生物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是杀菌和抑菌的统称。
[0043]“抗菌功效”中所涉及的抗菌功效是指对微生物的杀灭或抑制能力。抗菌功效可以用实验室标准菌种测试获得的杀菌率(ir)进行数值化表达,当杀菌率≤50%时,样品没有抗菌功效。当杀菌率≥50%时,样品即具有抗菌功效。当杀菌率≥99.9%时,样品即具有良好的抗菌功效。
[0044]“硬度”指单位重量水中按碳酸钙重量计算的水中钙镁离子的总量,单位为ppm,本发明所使用的硬水,其硬度为342ppm(按caco3计算,且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摩尔比为3∶2)。
[0045]“长效抗菌功效”是指织物经历织物护理剂按特定的洗涤步骤处理后,和微生物接触共培养2天产生的微生物数目改变情况。长效抗菌功效用长效抑菌率(lir)数值化表达。当lir≥90.00%,测试样具有良好的长效抗菌效果。
[0046]“特定的洗涤步骤”指用织物护理剂处理织物的步骤,不含有加热处理的步骤。具体步骤s00为:将脱脂棉布或聚酯织物裁成直径4.5cm至5cm的圆形小片,称为布片。在250ml长颈烧杯中配制100g浓度为5%的织物护理剂组合物的硬水溶液。向每个盛载液体的长颈烧杯中加入直径6cm的磁力搅拌转子,每个杯中放入布片15至17片,在磁力搅拌器上以300rpm搅拌洗涤20min后倾去液体;然后将每个长颈烧杯的布片取出并挤干水后将其铺平放置于干净容器中,自然风干备用。
[0047]“耐水洗的长效抗菌功效”是指织物经历织物护理剂按特定的洗涤步骤处理后,再次用洗涤剂洗涤若干次后,继而将织物和微生物接触共培养2天产生的微生物数目的改变情况。术语“耐水洗”是指以水为洗涤介质,用以不含抗菌剂的标准洗衣液进行洗涤两次不导致长效抗菌功效的明显改变。耐水洗的长效抗菌功效用d次洗涤后的长效抑菌率(lir(d))数值化表达。d表示洗涤次数。例如lir(2)指经历洗涤两次后织物的长效抑菌率,lir
(2)大于等于90%,称织物具有耐水洗的长效抗菌功效。例如lir(3)指经历洗涤三次后织物的长效抑菌率,lir(3)大于等于90%,称织物具有耐水洗的长效抗菌功效。
[0048]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9]
一、赋予洗涤后的织物长效抗菌效能,且耐受至少两次洗涤而保持基本不变。
[0050]
二、赋予洗涤后的织物长效抗菌效能,抗菌谱宽广,涉及细菌和真菌。
[0051]
三、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简单便捷易行,只需在日常洗涤过程便可完成,不需要额外增加加热固化等护理织物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为更好的理解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
[0053]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耐水洗的长效抗菌织物护理剂组合物,按重量百分配比包括如下组分:
[0054]
组合物a 5%~15%;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10%;
[0055]
附着促进剂0.5%~2%;
ꢀꢀ
螯合剂1%~5%;
[0056]
助剂0.5~20%;
ꢀꢀꢀꢀꢀꢀꢀꢀꢀ
防腐剂0.005%~0.02%;
[0057]
溶剂余量;
[0058]
其中:组合物a由组分a1和组分a2组成,按重量比计a1∶a2为2∶1~1∶2;
[0059]
所述组分a1为具有通式(i)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0060][0061]
其中:r1代表碳数为6~24的饱和烷基,
[0062]
r2代表甲基、乙基、丙基或丁基,
[0063]
m代表≥1的正整数;
[0064]
所述组分a2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或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0065]
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烷氧基化物、烷基多糖苷、脂肪酸烷氧基化物、脂肪酸烷基醇酰胺、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聚醚型表面活性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0066]
所述附着促进剂为阳离子改性纤维素,改性纤维素的含氮量为1%~2.5%;
[0067]
所述螯合剂为谷氨酸二乙酸盐、甲基甘氨酸二乙酸盐、乙二胺四乙酸盐、环己二胺四乙酸盐、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盐、乙二胺四丙酸盐、二乙撑三胺五乙酸盐、三乙撑四胺六乙酸盐或2-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盐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0068]
所述助剂为两性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香精、粘度调节剂、酸碱调节剂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0069]
所述溶剂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其中有机溶剂选自乙醇、丙醇、异丙醇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0070]
所述组合物a和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按重量比计大于等于1∶1;
[0071]
所述两性表面活性剂为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氧化胺型表面活性剂、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几种的组合。
[0072]
本发明实施例与对比例通过如下实验测试方法进行功效对比测试:
[0073]
抗菌功效测试方法
[0074]
本发明涉及的抗菌功效采用悬液法测试,具体步骤如下:
[0075]
步骤s01菌悬液的制备:在斜面上划线接种微生物后,置于36℃培养至成熟,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将菌苔从斜面上洗下来,震荡混匀为菌悬液备用;
[0076]
步骤s02样品的作用及测试:在无菌容器中装盛0.2%样品的溶液(溶剂为硬水),吸取上述菌悬液至样液中,令混合液的初始菌浓为1~9
×
104~108cfu/ml,震荡一定时间后,用中和剂终止反应,继续用pbs逐级稀释样液后用营养琼脂或沙氏琼脂制备接菌平皿;
[0077]
步骤s03将上述接菌平皿置于36℃培养48小时后,对活菌数目进行计数。按下式(1)计算杀菌率(ir),结果保留1位小数;
[0078][0079]
ir:计算出的样品的杀菌率;
[0080]
nys:经过样品处理的菌悬液中活菌数目;
[0081]
nyc:没有经过样品处理的对照菌悬液中活菌数目。
[0082]
长效抗菌测试方法
[0083]
本发明的术语“长效抗菌测试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测试步骤。
[0084]
步骤s11菌悬液的制备:取营养琼脂或沙氏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用含0.05%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的生理盐水溶液将其洗下制备成菌悬液,菌液浓度为1
×
105cfu/ml至3
×
105cfu/ml。
[0085]
步骤s12试样的接种与继续培养:对织物护理剂用特定的洗涤步骤得到的布片(即上述步骤s00获得的布片)和不经织物护理剂处理的布片(作为对照样)各取2片作为一组,分别叠放于2个空的无菌培养皿内,均匀滴加0.25ml步骤s11中的菌悬液。对照组其中1组样片于接种后立即洗脱并测试活菌数,此为初始接种活菌数。
[0086]
将放置有接种菌悬液布片的2个无菌培养皿(1个盛有接菌后的试样,1个盛有接菌后的对照样)盖上培养皿盖,用保鲜膜封口,以防载体上的液体蒸发。在36℃共培养2天,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以上。培养时间到达后,将各测试样和对照样分别投放到装有10g无菌洗脱液的均质袋中,用拍打匀浆机将微生物从试样上洗脱下来。
[0087]
步骤s13活菌数的测定:用磷酸缓冲盐溶液(pbs)将s12中的洗脱液进行10倍梯度稀释,用pbs逐级稀释样液后用营养琼脂或沙氏琼脂制备接菌平皿,将接菌平皿置于36℃培养48小时后,对活菌数目进行计数。
[0088]
上述步骤s12至步骤s13平行测试3次。当3次测试的结果等级一致时,本测试方为有效测试。关于结果等级的说明见步骤s15。
[0089]
步骤s14实验有效性评价:接种后立即洗脱的对照样微生物平均菌落数应在1
×
104cfu/ml至3
×
104cfu/ml,根据式(2)计数微生物增长值f,当f大于或等于1.5时,当次试验判断为有效。
[0090]
f=lgct-lgc0.............................................式(2)
[0091]
f——对照样的微生物增长值;
[0092]
ct:对照样接种并培养2天后的微生物活菌数;
[0093]
c0:对照样接种后立即测得的微生物活菌数。
[0094]
步骤s15长效抑菌率(lir)的计算和结果等级评价:长效抑菌率(lir)按式(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当lir为负数时,表示为“0.00”,当lir>99.9%时,表示为“>99.9%”。
[0095][0096]
ct:对照样接种并培养2天后测得的微生物活菌数;
[0097]
tt:测试样接种并培养2天后测得的微生物活菌数。
[0098]
按下表1对长效抗菌功效进行等级评价
[0099]
表1长效抗菌功效的测试数值和结果等级
[0100]
lir数值范围(%)结果等级长效抗菌功效等级大于99.9%i等良好大于90%,小于等于99.9%ii等良好大于50%,小于等于90%iii等一般小于等于50%iv等差
[0101]
耐水洗的长效抗菌功效的测试方法
[0102]
本发明的术语“耐水洗的长效抗菌功效测试方法”具体包含以下测试步骤。
[0103]
步骤s21第一次洗涤:在250ml长颈烧杯中配制100g浓度为0.3%的标准洗衣液的硬水溶液。向每个盛载液体的长颈烧杯中加入直径6cm的磁力搅拌转子,每个杯中放入织物护理剂用特定的洗涤步骤得到的布片(即上述步骤s00获得的布片)15至17片,在磁力搅拌器上以300rpm搅拌洗涤20min后倾去液体;然后将每个长颈烧杯的布片取出,分别转移到装有1l无菌蒸馏水的2l烧杯中进行漂洗,用手抓洗布片1min后,挤干布片上的水;漂洗次数为2次。漂洗结束后,将漂洗后的布片取出并挤干水后将其铺平放置于干净容器中,自然风干或50℃烘箱烘干后备用。
[0104]
步骤s22第n次洗涤:重复步骤s21至少一次。
[0105]
步骤s23:同步骤s11。
[0106]
步骤s24:同步骤s12,采用“步骤s22获得的布片”替换“对织物护理剂用特定的洗涤步骤得到的布片(即步骤s00获得的布片)”。
[0107]
步骤s25:同步骤s13。
[0108]
上述步骤s24至步骤s25平行测试3次。当3次测试的结果等级一致时,本测试方为有效测试。关于结果等级的说明见步骤s27。
[0109]
步骤s26实验有效性评价:接种后立即洗脱的对照样微生物平均菌落数应在1
×
104cfu/ml至3
×
104cfu/ml,根据式(2)计数微生物增长值f,当f大于或等于1.5时,当次试验
判断为有效。
[0110]
f=lgct-lgc0.............................................式(2)
[0111]
f——对照样的微生物增长值;
[0112]
ct:对照样接种并培养2天后的微生物活菌数;
[0113]
c0:对照样接种后立即测得的微生物活菌数。
[0114]
步骤s27耐水洗的长效抑菌率(lir(d)),按式(3)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当lir(d)为负数时,表示为“0.00”,当lir(d)>99.99%时,表示为“>99.99%”。
[0115][0116]
ct:对照样接种并培养2天后测得的微生物活菌数;
[0117]
tt:测试样接种并培养2天后测得的微生物活菌数。
[0118]
按下表2对长效抗菌功效进行等级评价。
[0119]
表2耐水洗的长效抗菌功效的测试数值和结果等级
[0120]
lir(d)数值范围(%)结果等级耐水洗的长效抗菌功效等级大于99.9%i等良好大于90%,小于等于99.9%ii等良好大于50%,小于等于90%iii等一般小于等于50%iv等差
[0121]
实施例1~8
[0122]
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优选配方见如下具体实施例1~8,在所述实施例中,将使用下面的牌号和缩写:
[0123]
(1)菌种
[0124]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6538,细菌,革兰氏阳性菌;
[0125]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8099,细菌,革兰氏阴性菌;
[0126]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atcc10231,真菌。
[0127]
(2)微生物培养试剂和缩写
[0128]
营养琼脂培养基,na;
[0129]
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
[0130]
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tsa;
[0131]
沙氏琼脂培养基,sda。
[0132]
(3)组分,缩写和所属类别
[0133]
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八烷基季铵氯化物,sr1,组分a1;
[0134]
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二烷基季铵氯化物,sr2,组分a1;
[0135]
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二甲基十六烷基季铵氯化物,sr3,组分a1;
[0136]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组分a2;
[0137]
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phmg,组分a2;
[0138]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0139]
乙氧基化3-丙基庚醇,xp-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0140]
阳离子改性纤维素,含氮量1.8%,cat-hec,附着促进剂;
[0141]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两性表面活性剂;
[0142]
十二酸,十四酸,油酸混合物,脂肪酸,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143]
乙二胺四乙酸盐,edta,螯合剂;
[0144]
甲基异噻唑啉酮和氯甲基异噻唑啉酮混合物,pr,防腐剂;
[0145]
异丙醇,有机溶剂。
[0146]
一种耐水洗的长效抗菌织物护理剂组合物制备方法:
[0147]

先向配料锅中投入纯水;
[0148]

边搅拌,边依次加入组合物a、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螯合剂、助剂等组分并升温至45℃,搅拌至完全溶解;其中螯合剂需提前完全预溶,再以溶液形式加入;
[0149]

撤走热源,调节ph至6~8,然后加入防腐剂、香精,搅拌均匀降温出料。
[0150]
实施例1~4和对比例1~4
[0151]
按照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实施例1~4和对比例1~4组合物;表3列出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4组合物的具体组成。
[0152]
表3实施例1至实施例4,对比例1至对比例4的组成
[0153][0154]
实施例5~8和对比例5~8
[0155]
按照上述制备方法制备了实施例5至实施例8,对比例5至对比例8,表4对各个实施例以及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进行明确标示。
[0156]
表4实施例5至实施例8,对比例5至对比例6的异同点
[0157][0158]
对实施例1-8和对比例1-8的效能进行对比测试
[0159]
按照本发明说明书中提供的测试方法,测试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抗菌功效,长效抗菌功效,耐水洗的长效抗菌功效。其中,抗菌功效测试的对象是实施例、对比例本身;而长效抗菌功效测试的对象是实施例、对比例处理后的织物(布片),而耐水洗长效抗菌功效测试的是实施例、对比例处理后,并经历洗衣液洗涤的织物(布片)。所述的洗衣液是不含抗抑菌剂的标准洗衣液。
[0160]
1、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抗菌功效
[0161]
按照上述抗菌功效测试方法,测试实施例1至实施例8,对比例1至对比例8针对不同菌种的抗菌功效。从表5可见,实施例针对细菌,真菌均有良好的抗菌功效。只有具备宽广的抗菌谱的技术方案,才有可能在后续步骤中赋予织物广泛的长效抗菌功效。
[0162]
而对比例2,3,6,7无法实现对真菌的抗菌功效,ir值低于50%。对比例6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过多,和组合物a的比例范围超出本发明要求的比例范围。过多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能会对组合物a产生拮抗作用。对比例7的螯合剂远低于实施例;硬水对组合物a可能有拮抗作用。
[0163]
表5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抗菌功效
[0164]
[0165][0166]
2、实施例和对比例的长效抗菌功效
[0167]
按照上述长效抗菌测试方法,测试实施例和对比例针对不同菌种的长效抗菌功效。从表6可见,实施例赋予处理后的织物良好的长效抗菌功效,而且数据平行性很好,说明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有效可行的。针对细菌,不论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实施例处理后的织物的长效抑菌率都在99.9%以上,即长效抗菌功效等级为i等。针对真菌,实施例处理后的织物的长效抑菌率都在90%以上,即长效抗菌功效等级为ii等。可见,只有组分a1,组分a2,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在本发明要求的范围时,组分a1和a2才能在织物表面有效地分布和结合,赋予织物长效抗菌效果。
[0168]
对比例1和对比例4针对细菌,不论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实施例处理后的织物的长效抑菌率都在99.9%以上,即长效抗菌功效等级为i等。但这两个对比例对于真菌的长效抗菌功效不稳定,发明人重复多次实验也不能获得可信的,可重复的测试结果。可能是组分a1和组分a2,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在合理的含量范围内时,才能实现两者同时在织物表面的有效分布和结合,继而产生长效抗菌效果。对比例4的组分a1含量太高,a2含量太少,整理后的织物长效抗菌能力很差,说明组分a1和组分a2必须合理复配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0169]
对比例5的表面活性剂远低于实施例,不能赋予处理后织物长效抗菌功效。说明适当含量范围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助于组合物a向织物表面迁移和固定,继而发挥抗菌功效。
[0170]
对比例8的表面活性剂远低于实施例,不能赋予处理后织物长效抗菌功效。说明附着促进剂cat-hec对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必不可少的。缺少附着力促进剂的对比例无法完成织物表面的常温长效抗菌整理。
[0171]
表6实施例和对比例的长效抗菌功效
[0172][0173]
3、实施例的耐水洗的长效抗菌功效
[0174]
按照上述耐水洗的长效抗菌功效测试方法,测试实施例针对不同菌种的耐水洗长效抗菌功效(洗涤2次和3次)。从表7和表8可见,实施例赋予处理后的织物良好的耐水洗的长效抗菌功效,而且数据平行性很好。对比表6可知,实施例处理后的织物可耐至少两次洗涤,而维持长效抗菌功效等级不变。即针对细菌,不论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革兰氏阴性菌,实施例处理后的织物经历至少两次洗涤后,其耐水洗的长效抑菌率都在99.9%以上,即长效抗菌功效等级为i等。针对真菌,实施例处理后的织物经历至少两次洗涤后,其耐水洗的长效抑菌率都在90%以上,即长效抗菌功效等级为ii等。
[0175]
表7实施例的耐水洗抗菌功效(洗涤2次)
[0176][0177][0178]
表8实施例的耐水洗抗菌功效(洗涤3次)
[0179][0180]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耐水洗的长效抗菌织物护理剂组合物在耐水洗、长效抗菌、抗菌菌谱范围广等方面功效表现优异。
[0181]
本发明所公开的量纲和数值不应理解为所述精确值的严格限制。除非另外说明,每个这样的量纲旨在表示所述值和围绕该值的功能上等同的范围。例如,公开为“40mm”的量纲旨在表示“约40mm”。
[0182]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紧紧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