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生产组装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汽车配件生产的要求不断提升,其中包括车内门把手,亦作为汽车重要的内饰件之一,如今,生产厂商对于车内门把手的生产装配、安装的简易度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利于促进提高生产效率。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晓,常见汽车内门拉手一般是由拉手、锁止机构、销轴、底座、弹簧等组件组成,这些组件基本均采用人工或利用简易的或辅助治具进行组装,劳动强度高且效率较为低下,更加容易出现漏装、错装等现象,不仅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品质在生产过程中不统一,也徒增了人力成本。
3.显然,对于汽车内拉手的加工生产组装环节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内拉手组件自身结构的稳定性,而目前影响较大的则为内拉手组装设备或整个组装系统的进料设备的设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研发人员针对以往同类的汽车内门拉手组装设备或组装系统相应进料设备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以往的组装系统流水线缺少合理的进料系统而导致不适合为汽车内门拉手组装提供便利,具体因素如下:
4.(1)生产商目前都是在某些劳动强度较大、条件较差的加工单元中导入机器人来促成半自动组装,现有用于该类汽车内门拉手组装的设备仍然是以单元级自动化加工设备为主,且因这些组装机构位置设置不明确及组装系统设置不完善,目前还无法实现该类汽车内门拉手加工的整线自动化,无法形成一套利于顺畅有序组装的组装系统,无法为技术人员配置流水线提供参考;
5.(2)由于系统设备的配置有限,主要针对上料环节,不利于识别物料的对、错、好、坏等,即便徒增劳动力也未必能确保产品品质,导致整条流水线配置的性价比较低;
6.(3)由于系统设备的配置有限,进料系统需要采用人工方式或仅利用简单的机械装置,进料系统各个环节配置不合理,工序混乱,不利于提升准确度,产品品质的一致性无法保证,增加了后续工作复杂度;
7.(4)进料系统所暴漏出的缺陷也更加制约着今后构造更加复杂的汽车内门拉手的装配技术。
8.综合以上分析,本实用新型正是在现有常规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经验,对汽车内门拉手组装系统提出进一步优化,在合理优化进料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视觉识别单元来识别物料供给的实时状况,从而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设备稳定性、组装精度以及组装效率的进料系统,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及品质,且利于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因而,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能够缓解、部分解决或完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同时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也是为了满足汽车内门拉手配件生产组装技术领域的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9.为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其在合理优化进料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视觉识别单元来识别物料供给的实时状况,从而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设备稳定性、组装精度以及组装效率的进料系统,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及品质,且利于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1.一种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其装配于一立式机架,用于汽车门内拉手的各个组件组装为成品,该进料系统两端依次分别设置上料机构、出料机构,此上料机构与出料机构之间设置组装与搬运机构,此上料机构配有供料振动盘并且于该供料振动盘相邻位置处设置储料仓,该进料系统包括:
12.待储物料箱,其设置于上料机构一侧,并且其上方配有物料堆叠储存机构;
13.空箱排出位,其设置于与上料机构一侧,并且其上方装配一空箱存储机构;
14.视频识别单元,其设置于上料机构的上方机架处,用于识别物料供给的实时状况。
15.对于以上技术方案,技术人员还可结合实际应用状况采用相适宜的技术手段进一步补充或限定,包括以下:
16.该进料系统还包括视频监控单元,其设置于视频识别单元上方;
17.其中,机架设置人机交互界面。
18.对于供料振动盘,其可由储料仓进行物料补给,供料振动盘由光电传感器来检测物料情况。
19.技术人员还可采用相适宜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拓展,包括:
20.其中,进料系统外部配置plc单元;
21.其中,进料系统采用激光传感器;
22.此外,机架的台面设置有滚筒组件;
23.另外,上料机构配置取料机器人,上料机构与出料机构之间设置有待生产上料区。
24.本实用新型在合理优化进料系统的基础上再通过进一步引入视觉识别单元来识别物料供给的基本状况,从而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设备稳定性、组装精度以及组装效率的进料系统,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及品质,且利于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25.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其结构布局示意图一;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其结构布局示意图二;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其侧面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其应用于整条流水线组装系统的示意图。
30.图中:
31.1、滚筒组件;
32.2、待储物料箱;
33.3、物料堆叠储存机构;
34.4、待生产上料区;
35.5、视频识别单元;
36.6、空箱存储机构;
37.7、空箱排出位;
38.8、供料振动盘;
39.9、储料仓;
40.10、上料机构;
41.20、取料机器人;
42.30、出料机构;
43.40、视频监控单元;
44.50、组装与搬运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45.本实用新型拟实施的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所实施的技术手段要达到的目的在于,解决以往在进行汽车门内拉手组件组装时,因采用人工作业方式或没有合理优化进料机构而导致的物料识别以及进料次序杂乱等问题,致使产品的可靠性及品质较低,人工劳动强度较大,也增加了后续工作复杂度。
46.本实用新型所实施之技术方案,主要是在优化汽车门内拉手组装流水线进料系统的基础上再引入视觉影像系统配合使用,以利于解决物料识别问题,实际上,该进料系统同时也可视为一种优化的流水线设备。然而,除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诸多装置之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涉及到的上料、搬运、出料等机构类型范围之广,对于这些机构不便于详细限制其采用机构的型号以及细化的机械零件构成,凡是能够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之组装系统的上料机构、搬运机构、出料机构等,技术人员都可以依据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技术方案来调试。因而,包括装置机构尺寸、型号等,这些均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对于不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之内的这些常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无必要将每一个细节都细化出来,若要全部列举出来是不现实的。显然,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技术方案实际上是一种能够让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常规技术手段参照及实施的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框架,技术人员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以及使用需求,按照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形成的产品进行实际应用与测试,能够实际获得其带来的一系列优势,这些优势将会在以下对结构的解析中逐步体现出来。
47.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适用于汽车内饰拉手全自动化生产的进料系统,其布局于多层的立式机架,机架台面设置有滚筒组件1,技术人员可在该机架两端按照常规手段设置依次分别设置上料区域、出料区域,这两个区域依次分别配置上料机构10、出料机构30,两个机构之间设置有待生产上料区4,其中,上料机构10配置取料机器人20,具体位置如图4所示。
48.相应地,针对以上所实施的上料机构10,该上料机构10的其中一侧设置待储物料
箱2,该待储物料箱2上方机架配有物料堆叠储存机构3,该上料机构 10另一侧设置有空箱排出位7,并且于其上方装配一空箱存储机构6;
49.相应地,针对以上所实施的上料机构10,该上料机构10配有供料振动盘8 并且于该供料振动盘8相邻位置处设置储料仓9;
50.进一步地,所实施的进料机构10所在机架上方增设一视频识别单元5,用于识别物料供给的实时状况,以及识别物料对、错、好、坏等问题。
51.此外,由于上料机构10与出料机构30之间设置有用于产品装配的组装与搬运机构50,还可在该组装与搬运机构50上方机架处增设一视频监控单元40,以便辅助产品装配。
52.对于所选用的视频识别单元5,可应用于各个生产环节,例如,检查生产线上的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这也是代替最多人工的环节;又如,利用机器视觉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从而识别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象,跟踪和收集数据,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食品、医药等行业。
53.另外,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涉及几个机构的位置关系配置,对于组装及搬运机构50、出料机构30等会机构相互之间具体位置关系则根据不同需求而定,各个机构所采用的组件均可利用本领域常见组件,并没有针对各个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改进。
54.此外,除了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技术方案之外,技术人员还可自行根据不同应用需求进行后期的设计,这些设计均不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内,例如:
55.机架顶部可设计多个人机操作界面;可另行采用伺服运动系统把供料振动盘8供给的产品组装到定位好的部品中实现自动化组装;通过供料振动盘8进行产品配件的供给,再通过光电传感器来检测供料振动盘8内的物料情况,用自动储料仓9对供料振动盘8的物料进行补给;可通过气动元件和设计促使产品的全自动化组装,无人员参与组装过程;可通过机器人把完成品搬运到流水线上并摆放整齐,人工打包装箱。
56.当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还可为技术人员另行设计其它功能的组装系统提供一些参考,此处不再赘述。
5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



具体实施

等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或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所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恰当的方式结合。
5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

连接



安装



固定



设置



具有

等均做广义理解,例如,

连接

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在不影响部件关系与技术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中间组件间接进行,也可以是一体连接或部分连接,如同此例的情形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9.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对于以下几种情形的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并结合现有公知常识所实施的新的技术方案,该新的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技术效果并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之外,例如,采用进料系统与视觉识别相应机构相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用于汽车
内拉手组装技术,并且产生的预期效果并未超出本实用新型之外;

采用公知技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部分特征的等效替换,所产生的技术效果与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相同,例如,对所采用的视频识别、搬运机构等装置型号进行等效替换;

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基础进行拓展,拓展后的技术方案的实质内容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之外;

利用本实用新型文本记载内容所作的等效变换,将所得技术手段应用在其它相关技术领域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