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房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硬升顶式双层房车。
背景技术:2.随着收入增加和消费心理变化,特别是建筑容积率较低的小城镇的发展,房车会有大的发展。最现实的路径,或许可以通过为普通家用车提供简单露营走向房车休闲度假。因为驾驶家用车出游已成为我国休闲游的重要方式,营地建设、管理与服务,可以在服务自驾车过程中得到发展与完善,从而为房车露营打下基础,为房车产业夯实发展平台。
3.其中,拖挂式房车被称为双端可拓展旅游拖挂房车,更偏向于露营车,这类房车在国外被称为帐篷房车,这种房车大多用于露营体验。在路上,拖挂式房车就像一个大的、扁平的行李箱,而将车体完全撑开后才是房车的样子。因为其可折叠的特点,车内设施较为简单,主要是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睡眠区域,还会配有简单的炉具、洗浴、桌椅等小型折叠可移动装备,有些拖挂式房车首尾可向两侧扩展,增加车内使用空间;部分房车在车顶处增加软升顶空间,以增加竖直方向上的空间,但是该类软升顶支撑强度偏低,使用时无法确保相应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升顶式双层房车,加高加大房车的拓展空间,且在拓展后形成上下两个独立的空间,同时确保拓展空间的安全可靠性。
5.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车厢以及设置在车厢顶部的盖板,所述车厢顶部开有进出口,在所述车厢顶部设有与盖板匹配的矩形的密封槽,在密封槽的正向投影内设有呈u型的垫板,在垫板的短边上铰接设置有前栅板,在垫板的开口处铰接设置有后栅板,在前栅板上开有与进出口匹配的门框,在车厢内部分别设有液压缸,每一个液压缸的输出端上连接有顶升杆,顶升杆的上端活动贯穿车厢顶部后与盖板底部铰接,且两个顶升杆分别位于所述垫板的两个长边外侧;还包括由相互铰接折叠板ⅰ、折叠板ⅱ构成的侧栅板,每一个折叠板ⅱ下端与垫板的长边铰接,每一个折叠板ⅰ上端与盖板的底部铰接,在所述折叠板ⅱ上设有与所述顶升杆配合的锁紧件。现有技术中,为拓展房车的可利用空间,通常考虑在横向或是纵向进行拓展,而在纵向上进行拓展时,一般采用软升顶的方式来实现,但是上述拓展方式存在以下缺陷:首先软升顶拓展结构仅仅实现了空间大小的变化,其使用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偏低,即其承载强度不足以供使用者进行倚靠,且其抗风等级低,容易散架;其次,在进行拓展或是收纳时,需要人工进行手动安装或是折叠,且在闲置时还会占用车厢内为数不多的使用空间。对此,申请人设计出一种硬升顶式双层房车,在实现自动化竖向拓展空间的前提下,确保拓展空间的安全性,还能将拓展空间的构成部件完全收纳至车厢顶部,无需占用车厢内部的使用空间,并且拓展空间与车厢内部具备连通通道,可避免使用者必须从车厢外部攀爬进入,形成上下两层空间,极大地增加了拓展空间的使用安全性。
6.拓展空间的变化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初始状态下,前栅板与后栅板依次叠放,两个
侧栅板折叠后对置堆放在前栅板上,而盖板则与车厢顶部贴合,此时拖挂房车的外形与现有的房车外形一致;当开始进行竖向空间拓展时,同时启动两个液压缸,两个顶升杆带动盖板竖直向上移动,此时处于折叠状态的侧栅板逐步展开,即折叠板ⅰ、折叠板ⅱ同步实现由水平状态向竖直状态转变,在顶升杆的上端移动至其极限位置时,折叠板ⅰ、折叠板ⅱ形成一个整体面且均与车厢顶部垂直,使用者通过车厢顶部的进出口以及前栅板上的门框,进入到拓展区使用者能够依次将前栅板、后栅板顶升,通过卡扣件分别将前栅板、后栅板与盖板连接固定,即车厢顶部的拓展空间成型。
7.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侧栅板由相互铰接的折叠板ⅰ、折叠板ⅱ构成,顶升杆作为盖板以及侧栅板的主要支承部件,其稳定性主要依靠液压缸,在拓展空间受到多个不定向的作用应力时,折叠板ⅰ、折叠板ⅱ容易发生晃动,进而影响拓展空间的使用稳定性,对此,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折叠板ⅱ的外侧壁上设有锁紧件,能够实现折叠板ⅱ与顶升杆下段之间的连接固定,避免折叠板ⅰ、折叠板ⅱ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定向跳动,确保拓展空间的安全可靠度。并且折叠板ⅰ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折叠板ⅱ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使得在折叠时折叠板ⅰ与折叠板ⅱ能完全贴合。且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不仅适用于拖挂式房车,且对其他型号的自行式房车同样适用。
8.所述锁紧件包括两个并排设置在折叠板ⅱ外侧壁上的锁紧板,在两个锁紧板相对的侧壁上均开有弧形槽,劣弧状的卡块滑动设置在弧形槽内,在弧形槽的槽底开有梯形槽,在卡块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梯形槽匹配的梯形块,在所述折叠板ⅰ上设有用于容纳两个锁紧板的放置孔,在顶升杆的下段外圆周壁上设有纵向截面为三角形的顶升块;初始状态下,两个卡块相对的端部相互接触。进一步地,锁紧件与顶升杆之间的连接固定属于可拆卸式连接,且锁紧件与顶升杆之间的配合和盖板的升降同步,即盖板上升至最高水平高度时,锁紧件将顶升杆夹持固定,具体操作如下:并排设置在折叠板ⅱ外侧壁上的两个锁紧板之间的间距大于顶升杆的外径,在顶升杆上升时,折叠板ⅱ的外侧壁逐渐朝顶升杆靠近,此时两个呈劣弧的卡块所在圆弧上留有一个供顶升杆通过的开口,位于顶升杆上的顶升块随顶升杆一并移动,当顶升块的顶部移动至两个卡块相接触的端面下方后,呈三角形的顶升块对两个卡块形成挤压,并驱动卡块沿弧形槽进行圆周运动,直至两个卡块将顶升杆包裹卡紧,此时折叠板ⅱ刚好处于竖直状态,而盖板则移动至最大的水平高度处;通过两个卡块的夹持,使得折叠板ⅱ与顶升杆、盖板暂时形成一个整体,能够有效避免折叠板ⅱ沿顶升杆的径向发生偏移,从而增加侧栅板与盖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其中,在弧形槽槽底开有与之对应的梯形槽,卡块的外侧壁上设有梯形块,梯形块能沿梯形槽进行自由滑动,即能够为卡块提供导向和限位功能,并且在本技术方案中,还可在梯形块的两端设置压缩弹簧,不仅能避免梯形块与梯形槽的端面产生硬性碰撞,还能加快卡块的复位,以方便顶升杆与折叠板ⅱ之间频繁进行固定和解除固定。
9.在所述盖板底部设有与密封槽相匹配的下沿板,在所述密封槽的一侧壁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表面开有凹槽,在下沿板内侧壁上设有扣接条ⅱ,扣接条ⅱ的底部设有与凹槽匹配的突起;盖板与车厢上表面贴合时,下沿板的外侧壁与密封槽的另一侧壁接触。进一步地,对于传统的房车来说,其车顶焊接成型,整体密封性能优良,而本技术方案中,车厢顶部与前栅板上分别开有进出口、门框,因此,申请人在盖板底部、车厢顶部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下沿板与密封槽,当盖板下移至与车厢顶部贴合时,位于扣接条ⅱ底部的突起与支撑
板上的凹槽完全配合,而下沿板的外侧壁与密封槽的另一侧壁接触,使得下沿板内部的区域实现完全密闭,确保车厢顶部的防水等级。
10.在所述密封槽的外侧壁上开有多个与密封槽内部连通的排水孔。作为优选,在密封槽的外侧壁上开有多个排水孔,使得在拓展空间使用时,密封槽无法聚集雨水,以防止在拓展空间收纳时雨水串入车厢内部。
11.在所述折叠板ⅰ的内侧壁上设有两个与水平面平行的橡胶楞条,所述橡胶楞条的纵向截面为半圆形,在所述下沿板的内侧壁上设有扣接条ⅰ,扣接条ⅰ底部设有橡胶凸缘,盖板与车厢上表面贴合时,橡胶凸缘的外壁同时与两个橡胶楞条的外壁接触。进一步地,叠置状态下的折叠板ⅰ、折叠板ⅱ、前栅板以及后栅板在收纳时被盖板完全覆盖,此时,扣接条ⅰ底部设置的橡胶凸缘与两个橡胶楞条外壁接触,使得盖板与折叠板ⅰ、折叠板ⅱ、前栅板以及后栅板之间实现柔性挤压,避免各板件之间因存在间隙而产生相互碰撞,同时能够与扣接条ⅱ、支撑板形成配合,增加车顶顶部的密闭性能,提高车厢的降噪效果。
12.还包括由多个栅栏合围构成的u型的防护拦,多个栅栏设置在所述车厢顶部,且u型的防护拦的开口正对所述前栅板。作为优选,在车厢顶部设有防护栏,在车厢顶部形成一个露台供使用者使用,且防护栏通过卡扣件固定在车厢顶部,在拓展空间进行收纳时,直接翻转防护栏,即能实现防护栏由竖直状态转变为水平状态,以方便盖板的覆盖。
13.在所述车厢的两侧壁上均设有支腿。作为优选,车厢在使用时,通过调节支腿,能使得支腿的下端直接与地面接触,进而增加车厢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1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5.1、本发明在实现自动化竖向拓展空间的前提下,形成两个独立空间,不仅确保拓展空间的安全性,还能将拓展空间的构成部件完全收纳至车厢顶部,无需占用车厢内部的使用空间,并且拓展空间与车厢内部具备连通通道,可避免使用者必须从车厢外部攀爬进入,极大地增加了拓展空间的使用安全性。
16.2、本发明通过两个卡块的夹持,使得折叠板ⅱ与顶升杆、盖板暂时形成一个整体,能够有效避免折叠板ⅱ沿顶升杆的径向发生偏移,从而增加侧栅板与盖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7.3、本发明中,扣接条ⅰ底部设置的橡胶凸缘与两个橡胶楞条外壁接触,使得盖板与折叠板ⅰ、折叠板ⅱ、前栅板以及后栅板之间实现柔性挤压,避免各板件之间因存在间隙而产生相互碰撞,同时能够与扣接条ⅱ、支撑板形成配合,增加车顶顶部的密闭性能,提高车厢的降噪效果。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侧栅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盖板与密封槽的配合示意图;
22.图4为锁紧件的初始状态图;
23.图5为锁紧件的锁紧状态图;
24.图6为顶升杆与顶升块的配合示意图。
25.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26.1-盖板;2-折叠板ⅰ;3-折叠板ⅱ;4-后栅板;5-密封槽;6-车厢;7-顶升杆;8-液压缸;9-垫板;10-前栅板;11-栅栏;12-橡胶楞条;13-挂耳;14-扣接条ⅰ;15-下沿板;16-扣接条ⅱ,17-支撑板;18-排水孔、19-支腿、20-梯形槽、21-梯形块、22-卡块、23-顶升块、24-弧形槽、25-顶升柱、26-放置孔、27-锁紧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28.实施例1:
29.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车厢6以及设置在车厢6顶部的盖板1,所述车厢6顶部开有进出口,在所述车厢6顶部设有与盖板1匹配的矩形的密封槽5,在密封槽5的正向投影内设有呈u型的垫板9,在垫板9的短边上铰接设置有前栅板10,在垫板9的开口处铰接设置有后栅板4,在前栅板10上开有与进出口匹配的门框,在车厢6内部分别设有液压缸8,每一个液压缸8的输出端上连接有顶升杆7,顶升杆7的上端活动贯穿车厢6顶部后与盖板1底部铰接,且两个顶升杆7分别位于所述垫板9的两个长边外侧;还包括由相互铰接折叠板ⅰ2、折叠板ⅱ3构成的侧栅板,每一个折叠板ⅱ3下端与垫板9的长边铰接,每一个折叠板ⅰ2上端与盖板1的底部铰接,在所述折叠板ⅱ3上设有与所述顶升杆7配合的锁紧件。
30.在本实施例中,拓展空间的变化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初始状态下,前栅板10与后栅板4依次叠放,两个侧栅板折叠后对置堆放在后栅板4上,而盖板1则与车厢6顶部贴合,此时拖挂房车的外形与现有的房车外形一致;当开始进行竖向空间拓展时,同时启动两个液压缸8,两个顶升杆7带动盖板1竖直向上移动,此时处于折叠状态的侧栅板逐步展开,即折叠板ⅰ2、折叠板ⅱ3同步实现由水平状态向竖直状态转变,在顶升杆7的上端移动至其极限位置时,折叠板ⅰ2、折叠板ⅱ3均与车厢6顶部均垂直,通过车厢6顶部的进出口以及前栅板10上的门框,使用者能够依次将前栅板10、后栅板4顶升,通过卡扣件分别将前栅板10、后栅板4与盖板1连接固定,即在车厢6顶部的拓展出一个独立的上层空间。
31.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侧栅板由相互铰接的折叠板ⅰ2、折叠板ⅱ3构成,顶升杆7作为盖板1以及侧栅板的主要支承部件,其稳定性主要依靠液压缸8,在拓展空间受到多个不定向的作用应力时,折叠板ⅰ2、折叠板ⅱ3容易发生晃动,进而影响拓展空间的使用稳定性,对此,在本技术方案中,在折叠板ⅱ3的外侧壁上设有锁紧件,能够实现折叠板ⅱ3与顶升杆7下段之间的连接固定,避免折叠板ⅰ2、折叠板ⅱ3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定向跳动,确保拓展空间的安全可靠度。并且折叠板ⅰ2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折叠板ⅱ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使得在折叠时折叠板ⅰ2与折叠板ⅱ3能完全贴合。
32.其中,在盖板1下端设有两个挂耳13,转轴转动设置在两个挂耳13上,且顶升杆7的上端与转轴连接。
33.作为优选,在密封槽5的外侧壁上开有多个排水孔18,使得在拓展空间使用时,密封槽5无法聚集雨水,以防止在拓展空间收纳时雨水串入车厢6内部。
34.实施例2:
35.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所述锁紧件包括两个并排设置在折叠板ⅱ3外侧壁上的锁紧板27,在两个锁紧板27相对的侧壁上均开有弧形槽24,劣弧状的卡块22滑动设置在弧形槽24内,在弧形槽24的槽底开有梯形槽20,在卡块22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梯形槽20匹配的梯形块21,在所述折叠板ⅰ2上设有用于容纳两个锁紧板27的放置孔26,在顶升杆7的下段外圆周壁上设有纵向截面为三角形的顶升块23;初始状态下,两个卡块22相对的端部相互接触。
36.锁紧件与顶升杆7之间的连接固定属于可拆卸式连接,且锁紧件与顶升杆7之间的配合和盖板1的升降同步,即盖板1上升至最高水平高度时,锁紧件将顶升杆7夹持固定,具体操作如下:并排设置在折叠板ⅱ3外侧壁上的两个锁紧板27之间的间距大于顶升杆7的外径,在顶升杆7上升时,折叠板ⅱ3的外侧壁逐渐朝顶升杆7靠近,此时两个呈劣弧的卡块22所在圆弧上留有一个供顶升杆7通过的开口,位于顶升杆7上的顶升块23随顶升杆7一并移动,当顶升块23的顶部移动至两个卡块22相接触的端面下方后,呈三角形的顶升块23对两个卡块22形成挤压,并驱动卡块22沿弧形槽24进行圆周运动,直至两个卡块22将顶升杆7包裹卡紧,此时折叠板ⅱ3刚好处于竖直状态,而盖板1则移动至最大的水平高度处;通过两个卡块22的夹持,使得折叠板ⅱ3与顶升杆7、盖板1暂时形成一个整体,能够有效避免折叠板ⅱ3沿顶升杆7的径向发生偏移,从而增加侧栅板与盖板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其中,在弧形槽24槽底开有与之对应的梯形槽20,卡块22的外侧壁上设有梯形块21,梯形块21能沿梯形槽20进行自由滑动,即能够为卡块22提供导向和限位功能,并且在本技术方案中,还可在梯形块21的两端设置压缩弹簧,不仅能避免梯形块21与梯形槽20的端面产生硬性碰撞,还能加快卡块22的复位,以方便顶升杆7与折叠板ⅱ3之间频繁进行固定和解除固定。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对顶升杆7的夹持还有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即在顶升块23的下端还设有顶升柱25,顶升柱25的外径与顶升块23底部最大宽度相同,即在顶升杆7上移至最大水平高度时,顶升柱25可持续保证对两个卡块22端部的挤压,确保两个卡块22对顶升杆7的夹紧度。
37.其中,本实施例在所述盖板1底部设有与密封槽5相匹配的下沿板15,在所述密封槽5的一侧壁上设有支撑板17,支撑板17上表面开有凹槽,在下沿板15内侧壁上设有扣接条ⅱ16,扣接条ⅱ16的底部设有与凹槽匹配的突起;盖板1与车厢6上表面贴合时,下沿板15的外侧壁与密封槽5的另一侧壁接触;在所述折叠板ⅰ2的内侧壁上设有两个与水平面平行的橡胶楞条12,所述橡胶楞条12的纵向截面为半圆形,在所述下沿板15的内侧壁上设有扣接条ⅰ14,扣接条ⅰ14底部设有橡胶凸缘,盖板1与车厢6上表面贴合时,橡胶凸缘的外壁同时与两个橡胶楞条12的外壁接触。
38.对于传统的房车来说,其车顶焊接成型,整体密封性能优良,而本技术方案中,车厢6顶部与前栅板10上分别开有进出口、门框,因此,申请人在盖板1底部、车厢6顶部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下沿板15与密封槽5,当盖板1下移至与车厢6顶部贴合时,位于扣接条ⅱ16底部的突起与支撑板17上的凹槽完全配合,而下沿板15的外侧壁与密封槽5的另一侧壁接触,使得下沿板15内部的区域实现完全密闭,确保车厢6顶部的防水等级。进一步地,叠置状态下的折叠板ⅰ2、折叠板ⅱ3、前栅板10以及后栅板4在收纳时被盖板1完全覆盖,此时,扣接条ⅰ14底部设置的橡胶凸缘与两个橡胶楞条12外壁接触,使得盖板1与折叠板ⅰ2、折叠板ⅱ3、前栅板10以及后栅板4之间实现柔性挤压,避免各板件之间因存在间隙而产生相互碰撞,同
时能够与扣接条ⅱ16、支撑板17形成配合,增加车顶顶部的密闭性能,提高车厢6的降噪效果。
39.实施例3:
4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由多个栅栏11合围构成的u型的防护拦,多个栅栏11设置在所述车厢6顶部,且u型的防护拦的开口正对所述前栅板10。在车厢6顶部设有防护栏,使得在车厢6顶部形成一个观景用的露台,且防护栏通过卡扣件固定在车厢6顶部,在拓展空间进行收纳时,直接翻转防护栏,即能实现防护栏由竖直状态转变为水平状态,以方便盖板1的覆盖。
41.作为优选,车厢6在使用时,通过调节支腿19,能使得支腿19的下端直接与地面接触,进而增加车厢6在使用时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当盖板1与车顶6顶部贴合后,盖板1的四个直角通过紧固件与车厢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时支腿回缩至车厢侧壁上,以确保行车安全。
42.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