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车辆用镜装置以及车辆用镜装置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车辆用镜装置以及车辆用镜装置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镜装置以及车辆用镜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作为车辆用镜装置,例如公知有以下结构:在保持镜的壳体配置有获取图像光的拍摄装置、以及照射红外光的投光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7855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7.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是以下结构:拍摄装置和投光装置由共同拧紧用的螺纹件和个别的固定用的螺纹件固定于下面板,该下面板由与上述的螺纹件不同的螺纹件固定于壳体。在该结构中,至少需要在四个部位安装螺纹件,因此在连结作业中花费时间和劳力。
8.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方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连结作业的时间和劳力的车辆用镜装置以及车辆用镜装置的制造方法。
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0.本发明的车辆用镜装置具备:壳体,其安装于车辆的侧部,且保持镜;以及装配部件,其组装有获取图像光的拍摄装置、照射红外光的投光装置以及照射可见光的照明装置中的一个以上的内部单元,且以夹着上述内部单元的方式装配在上述壳体的下部,利用单元连结部件与上述内部单元的第一部分连结,利用壳体连结部件与上述壳体以及上述内部单元的第二部分连结。
11.另外,优选上述装配部件具有在与上述内部单元的上述第二部分之间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12.另外,优选上述内部单元具有上述拍摄装置、上述投光装置以及上述照明装置中的两个,上述装配部件利用上述单元连结部件与一方的上述内部单元即第一内部单元的上述第一部分以及另一方的上述内部单元即上述第二内部单元的上述第一部分连结,利用作为上述壳体连结部件的第一壳体连结部件,与上述壳体以及上述第一内部单元的上述第二部分连结,利用作为与上述第一壳体连结部件不同的其它的上述壳体连结部件的第二壳体连结部件,与上述壳体以及上述第二内部单元的上述第二部分连结。
13.另外,优选上述内部单元具有上述拍摄装置以及上述投光装置。
14.本发明的车辆用镜装置的制造方法优选包括以下工序:利用单元连结部件连结获取图像光的拍摄装置、照射红外光的投光装置以及照射可见光的照明装置中的一个以上的内部单元的第一部分与装配部件的工序;以由安装于车辆的侧部且保持镜的壳体和连结有
上述内部单元的上述装配部件夹着上述内部单元的方式进行支撑的工序;以及利用壳体连结部件连结上述壳体、上述装配部件以及上述内部单元的第二部分的工序。
15.发明效果
16.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连结作业的时间和劳力。
附图说明
17.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镜装置的车辆的一例的俯视图。
18.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镜装置的主视图。
19.图3是从下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镜装置的图。
20.图4是表示装配部件的一例的图。
21.图5是表示装配部件的一例的图。
22.图6是表示装配部件的一例的图。
23.图7是表示沿图6的b-b剖面的结构的图。
24.图8是表示装配部件固定于壳体的状态的图。
25.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壳体与装配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图。
26.图10是表示沿图8的c-c剖面的结构的图。
27.图11是表示沿图8的d-d剖面的结构的图。
28.图12是表示车辆用镜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另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包含本领域人员能够置换而且容易置换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30.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上下、左右各方向是车辆用镜装置搭载于车辆的车辆搭载状态下的方向,表示从驾驶席观察车辆的行进方向的情况下的方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与铅垂方向平行,左右方向设为水平方向。另外,在附图中,将从上方观察称为俯视,并将该图设为俯视图,将从后方观察称为主视,并将该图设为主视图。
31.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镜装置100的车辆m的一例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车辆用镜装置100是所谓的门镜,安装于车辆m的左右的门dl、dr且车辆m的外侧。左右的车辆用镜装置100在左右方向上成为大致对称。
32.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镜装置100的主视图。图3是从下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镜装置100的图。在图2以及图3中,示出了作为门镜而构成的车辆用镜装置100。另外,在图2以及图3中,示出了图1所示的车辆m的右侧的门镜。
33.车辆用镜装置100具备壳体10、装配部件20、拍摄装置30、以及投光装置40。壳体10构成为正面侧开口的箱体。壳体10设为通过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源而能够相对于与铅垂方向垂直的轴(铅垂轴)转动。
34.壳体10保持镜11。镜11例如使用玻璃、树脂等形成为板状。镜11经由未图示的镜驱动部而支撑于壳体10。镜驱动部例如具有未图示的驱动源以及传递机构,通过由传递机构将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至镜11,来变更镜11的姿势。镜11例如设为能够相对于铅垂轴以及
与水平方向垂直的轴(水平轴)转动。该情况下,水平轴例如能够设为沿左右方向的轴。壳体10安装于车辆m的左右的门dl、dr。
35.装配部件20能够相对于壳体10的下部从后方装卸。在装配部件20例如通过螺纹件等连结部件固定有拍摄装置30以及投光装置40。装配部件20以固定有拍摄装置30以及投光装置40的状态安装于壳体10。
36.装配部件20具有下表面20a。装配部件20的下表面20a例如以从车辆内侧朝向车辆外侧而向上方弯曲的状态形成。装配部件20的下表面20a相对于壳体10的下表面10a成为同一面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装配部件的下表面20a构成壳体10的下表面10a的一部分。以下,装配部件20的下表面20a作为壳体10的下表面10a的一部分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装配部件20的下表面20a的壳体10的下表面10a以从车辆内侧朝向车辆外侧而向上方弯曲的状态形成。装配部件20具有:使后述的拍摄装置30的图像光获取部31露出的开口部21;以及使后述的投光装置40的红外光照射部41露出的开口部22。
37.图4至图6是表示装配部件20的一例的图。图4表示拆卸了拍摄装置30以及投光装置40的状态,表示从图3中的箭头a方向观察到的结构。图5表示在装配部件20仅装配了拍摄装置30的状态。图6表示在装配部件20装配了拍摄装置30以及投光装置40的状态。
38.如图4至图6所示,装配部件20在内表面20b具有螺纹承接部23、24、25。螺纹承接部23、24、25以从内表面20b朝向后方突出的方式设为圆筒状(参照图7、图10、图11)。螺纹承接部23、24、25例如以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状态配置。螺纹承接部23、24、25具有朝向前方开口的凹部。在螺纹承接部23、24、25的凹部的内侧面形成有螺纹牙。在螺纹承接部23螺纹接合有单元连结螺纹件(单元连结部件)s1。在螺纹承接部24螺纹接合有第一壳体连结螺纹件(第一壳体连结部件)s2。在螺纹承接部25螺纹接合有第二壳体连结螺纹件(第二壳体连结部件)s3。单元连结螺纹件s1、第一壳体连结螺纹件s2以及第二壳体连结螺纹件s3分别具有头部和形成有螺纹牙的螺纹部。
39.另外,螺纹承接部24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面24a。由该外周面24a规定后述的拍摄装置30的第二部分34的位置。因此,螺纹承接部24的外周面24a具有作为在与拍摄装置30的第二部分34之间进行定位的定位部的功能。同样,螺纹承接部25具有圆筒状的外周面25a。由该外周面25a规定后述的投光装置40的第二部分45的位置。因此,螺纹承接部25的外周面25a具有作为在与投光装置40的第二部分45之间进行定位的定位部的功能。
40.拍摄装置30经由装配部件20安装于壳体10。拍摄装置30相对于投光装置40配置在车辆内侧。拍摄装置30例如使用红外线摄像机等。拍摄装置30获取车辆的周围的图像。拍摄装置30具有获取图像光pr的图像光获取部31、支撑图像光获取部31的框架部32、以及配置在框架部32的第一部分33及第二部分34。
41.在图像光获取部31例如配置有透镜等的光学部件。图像光获取部31以从开口部21露出的状态配置在装配部件20的下表面20a(壳体10的下表面10a)。
42.框架部32沿车辆搭载状态下的左右方向延伸。框架部32具有第一部分33以及第二部分34。第一部分33配置在框架部32中的车辆搭载状态下的车辆内侧端部。第一部分33从框架部32向车辆内侧延伸。
43.图7是表示沿图6的b-b剖面的结构的图。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部分33具有使单元连结螺纹件s1的螺纹部贯通的贯通孔33a。贯通孔33a的直径比单元连结螺纹件s1的螺纹
部的直径大且比头部的直径小。
44.第二部分34配置在框架部32中的车辆搭载状态下的车辆外侧端部。第二部分34从框架部32向车辆内侧延伸。第二部分34具有使第一壳体连结螺纹件s2的螺纹部贯通的贯通孔34a、以及与螺纹承接部24卡定的卡定部34b。贯通孔34a的直径比第一壳体连结螺纹件s2的螺纹部的直径大且比头部的直径小。
45.卡定部34b通过与螺纹承接部24卡定来限制以单元连结螺纹件s1为中心的框架部32的旋转移动。在图6中,抽出第二部分34的里侧(车辆搭载状态下的前侧)的结构来表示。如图6所示,卡定部34b以与螺纹承接部24的上部以及下部卡定的方式设置。此外,卡定部34b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设置卡定部34b中与螺纹承接部24的下部卡定的部分。另外,通过卡定部34b与螺纹承接部24卡定,从而从后方观察时,贯通孔34a配置在与螺纹承接部24的凹部重叠的位置。
46.投光装置40经由装配部件20安装于壳体10。投光装置40相对于拍摄装置30配置在车辆外侧。投光装置40具有照射红外光ir的红外光照射部41、以及支撑红外光照射部41的框架部42。
47.红外光照射部41以从开口部22露出的状态配置在装配部件20的下表面20a(壳体10的下表面10a)。红外光照射部41在左右方向上与图像光获取部31并排地配置。
48.框架部42沿车辆搭载状态下的左右方向延伸。框架部42具有第一部分43以及第二部分44。第一部分43配置在框架部42中的车辆搭载状态下的车辆外侧端部。第一部分43从框架部42向车辆外侧延伸。第一部分43具有贯通孔43a。贯通孔43a的直径比单元连结螺纹件s1的螺纹部的直径大且比头部的直径小。
49.第二部分44配置在框架部42中的车辆搭载状态下的车辆内侧端部。第二部分44从框架部42向车辆内侧延伸。第二部分44具有使第二壳体螺纹件s3的螺纹部贯通的贯通孔44a、以及与螺纹承接部25卡定的卡定部44b。贯通孔44a的直径比第二壳体连结螺纹件s3的螺纹部的直径大且比头部的直径小。
50.卡定部44b通过与螺纹承接部25卡定来限制以单元连结螺纹件s1为中心的框架部42的旋转移动。在图6中,抽出第二部分44的里侧(车辆搭载状态下的前侧)的结构来表示。如图6所示,卡定部44b以与螺纹承接部25的上部以及下部卡定的方式设置。此外,卡定部44b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设置卡定部44b中与螺纹承接部25的下部卡定的部分。另外,通过卡定部44b与螺纹承接部25卡定,从后方观察时,贯通孔44a配置在与螺纹承接部25的凹部重叠的位置。
51.图8是表示装配部件20固定于壳体10的状态的图。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壳体10与装配部件20的位置关系的图。图10是表示沿图8的c-c剖面的结构的图。图11是表示沿图8的d-d剖面的结构的图。
52.如图8以及图9所示,装配部件20从壳体10的前方组装。壳体10具有贯通孔11a以及贯通孔12a(参照图10、图11)。贯通孔11a使第一壳体连结螺纹件s2的螺纹部贯通。贯通孔11a的直径比第一壳体连结螺纹件s2的螺纹部的直径大且比头部的直径小。贯通孔12a使第二壳体连结螺纹件s3的螺纹部贯通。贯通孔12a的直径比第二壳体连结螺纹件s3的螺纹部的直径大且比头部的直径小。
53.在从后方观察时贯通孔34a与壳体10的贯通孔11a重叠、且贯通孔44a与壳体10的
贯通孔12a重叠的位置,装配部件20组装于壳体10。
54.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装配部件20利用第一壳体连结螺纹件s2以及第二壳体连结螺纹件s3与壳体10连结。如图10所示,拍摄装置30在第二部分34以被壳体10和装配部件20(螺纹承接部24)从前后夹持的状态固定。另外,如图11所示,投光装置40在第二部分44以被壳体10和装配部件20(螺纹承接部25)从前后夹持的状态固定。
55.以下,对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车辆用镜装置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以下,对具有拍摄装置30以及投光装置40的车辆用镜装置100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车辆用镜装置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首先,将拍摄装置30组装于装配部件20(步骤s10)。在步骤s10中,通过使拍摄装置30的第二部分34的卡定部34b与螺纹承接部24卡定,从而从后方观察时,成为第一部分33的贯通孔33a与螺纹承接部23的凹部重叠、第二部分34的贯通孔34a与螺纹承接部24的凹部重叠的状态。
56.接着,将投光装置40组装于装配部件20(步骤s20)。在步骤s20中,使投光装置40的第二部分44的卡定部44b与螺纹承接部25卡定,从而从后方观察时,成为第一部分43的贯通孔43a与螺纹承接部23的凹部重叠、第二部分44的贯通孔44a与螺纹承接部25的凹部重叠的状态。
57.接下来,利用单元连结螺纹件s1将拍摄装置30和投光装置40固定于装配部件(步骤s30)。在步骤s30中,在拍摄装置30和投光装置40定位的状态下,将单元连结螺纹件s1连结于螺纹承接部23。由此,拍摄装置30的第一部分33和投光装置40的第一部分43由单元连结螺纹件s1共同拧紧。此外,在该状态下,拍摄装置30的第二部分34在卡定部34b与螺纹承接部24卡定,投光装置40的第二部分44在卡定部44b与螺纹承接部24卡定。因此,抑制拍摄装置30以及投光装置40的位置偏移。
58.接下来,将装配有拍摄装置30以及投光装置40的装配部件20组装于壳体10(步骤s40)。在步骤s40中,通过从前方将装配部件20组装于壳体10的预定的位置,从而从后方观察时,成为拍摄装置30的第二部分34的贯通孔33a与壳体10的贯通孔11a重叠的状态。另外,成为拍摄装置30的第二部分34的贯通孔34a与壳体10的贯通孔11a重叠的状态。
59.接着,将第一壳体连结螺纹件s2连结于螺纹承接部24,将第二壳体连结螺纹件s3连结于螺纹承接部25,由此将装配部件20固定于壳体10(步骤s50)。通过步骤s50,拍摄装置30在第二部分34以被壳体10和装配部件20的螺纹承接部24从前后夹持的状态固定。另外,投光装置40在第二部分44以被壳体10和装配部件20的螺纹承接部25从前后夹持的状态固定。经过以上的步骤,制造车辆用镜装置100。
60.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镜装置100具备:壳体10,其安装于车辆的侧部,且保持镜;以及装配部件20,其组装有获取图像光的拍摄装置30以及照射红外光的投光装置40作为内部单元,且以夹着内部单元的方式装配在壳体10的下表面10a,利用单元连结螺纹件s1与内部单元的第一部分33、43连结,且与第二部分34、44连结,利用壳体连结螺纹件s2、s3与壳体10以及第二部分34、44连结。
61.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镜装置的制造方法也可以包括以下工序:利用单元连结螺纹件s1连结获取图像光的拍摄装置30、照射红外光的投光装置40的第一部分33、43与装配部件20的工序;以由安装于车辆的侧部且保持镜的壳体10和连结有内部单元的装配部件20夹着内部单元的方式进行支撑的工序;以及利用壳体10连结部件连结壳体10、装配部件20、以
及内部单元的第二部分的工序。
62.根据上述结构,利用单元连结螺纹件s1将拍摄装置30以及投光装置40固定于装配部件20,利用壳体连结螺纹件s2、s3将该装配部件20固定于壳体10,由此能够将拍摄装置30以及投光装置40固定于壳体10。因此,不需要将拍摄装置30以及投光装置40直接固定于壳体10。因而,能够减少连结作业的时间和劳力。
63.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镜装置100中,装配部件20也可以具有在拍摄装置30以及投光装置40的第二部分34、44之间进行定位的定位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在高精度地定位的状态下将拍摄装置30以及投光装置40安装于装配部件20。
64.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镜装置100中,内部单元也可以具有拍摄装置30、投光装置40以及照明装置中的两个,装配部件20利用单元连结螺纹件s1与拍摄装置30的第一部分33以及投光装置40的第一部分43连结,利用第一壳体连结螺纹件s2与壳体10以及拍摄装置30的第二部分34连结,利用与第一壳体连结螺纹件s2不同的第二壳体连结螺纹件s3与壳体10以及第二部分44连结。另外,内部单元也可以具有拍摄装置30以及投光装置40。根据该结构,在连结拍摄装置30以及投光装置40的两个内部单元的情况下,能够减少连结作业的时间和劳力。
65.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内部单元,以使用拍摄装置30以及投光装置40这两个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设有一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内部单元的结构。另外,作为内部单元,也可以做成使用照射可见光的照明装置的结构。
66.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框架部32的第二部分34设有卡定部34b、且在框架部42的第二部分44设有卡定部44b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也可以在框架部32的第一部分33以及框架部42的第一部分43的至少一方设有与该卡定部34b、44b相同的结构。
67.符号的说明
68.m—车辆,s1—单元连结螺纹件,s2—第一壳体连结螺纹件,s3—第二壳体连结螺纹件,10—壳体,10a、20a—下表面,11—镜,11a、12a、33a、34a、43a、44a—贯通孔,20—装配部件,20b—内表面,21、22—开口部,23、24、25—螺纹承接部,24a、25a—外周面,30—拍摄装置,31—图像光获取部,32、42—框架部,33、43—第一部分,34、44、45—第二部分,34b、44b—卡定部,40—投光装置,41—红外光照射部,100—车辆用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