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空气弹簧安装结构、悬挂装置及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空气弹簧安装结构、悬挂装置及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弹簧安装结构、悬挂装置及转向架。


背景技术:

2.目前,用于转向架的空气弹簧多通过例如螺栓的紧固件装配在转向架的悬挂装置中,使得空气弹簧的装配、拆卸流程均较为繁琐,不便于空气弹簧及转向架相应部件的后期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升空气弹簧装配及拆卸的便捷性。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弹簧安装结构,包括:
5.悬吊梁,其包括悬吊部和位于所述悬吊部下端两侧的延伸部,所述悬吊部的上端用于连接列车的转向架的构架;
6.吊架,其位于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悬吊部的一端处,用于连接所述列车的车顶;
7.空气弹簧,其包括空气弹簧本体、设置在所述空气弹簧本体的上端的第一连接轴和设置在所述空气弹簧本体的下端的第二连接轴;所述吊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轴适于与所述第一安装孔插接配合;所述延伸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轴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轴适于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插接配合。
8.可选地,所述空气弹簧本体包括上盖和底座,所述第一连接轴设置在所述上盖上并与所述上盖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连接轴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同轴设置。
9.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轴同轴设置。
1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上盖的横截面均呈环形,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轴和所述底座的横截面均呈环形。
11.可选地,所述吊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的第一通气孔,和/或,所述延伸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通的第二通气孔。
12.可选地,所述空气弹簧安装结构还包括呈环状的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适于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连接处。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和所述第一连接轴中的一个上设有呈环状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和所述第二连接轴中的一个上设有呈环状的第二安装槽;所述密封垫圈适于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处。
14.可选地,所述吊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折弯段、第二折弯段和第三折弯段,所述第一折弯段和所述第三折弯段分别由所述第二折弯段两端的端部朝向所述延伸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段上。
1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悬挂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空气弹簧安
装结构。
1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向架,包括上述所述的空气弹簧安装结构,和/或,上述所述的悬挂装置。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空气弹簧本体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并在吊架上与第一连接轴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安装孔,在悬吊梁的延伸部与第二连接轴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第二安装孔,以实现空气弹簧与吊架以及空气弹簧与悬吊梁之间的插接配合,极大地提升了空气弹簧与吊架和悬吊梁之间装配及拆卸时的便利性,方便了空气弹簧等转向架部件的后期维护。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气弹簧与吊架和悬吊梁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空气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悬吊梁,11

悬吊部,12

延伸部,121

第二安装孔;2

吊架,21

第一折弯段,22

第二折弯段,23

第三折弯段,24

第一安装孔;3

空气弹簧,31

第一连接轴,311

第一安装槽,32

空气弹簧本体,321

上盖,322

底座,323

胶囊,324

橡胶堆,33

第二连接轴,331

第二安装槽;4

密封垫圈;5

构架;6

车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4]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坐标系xyz中,x轴正向代表的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右方,y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25]
结合图1

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弹簧安装结构,包括:悬吊梁1,其包括悬吊部11和位于悬吊部11下端两侧的延伸部12,悬吊部11的上端用于连接列车的转向架的构架5;吊架2,其位于延伸部12远离悬吊部11的一端处,用于连接列车的车顶6;空气弹簧3,其包括空气弹簧本体32、设置在空气弹簧本体32的上端的第一连接轴31和设置在空气弹簧本体32的下端的第二连接轴33;吊架2上设有与第一连接轴31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孔24,第一连接轴31适于与第一安装孔24插接配合;悬吊梁1上设有与第二连接轴33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孔121,第二连接轴33适于与第二安装孔121插接配合。
[0026]
本实施例中,空气弹簧安装结构适用于列车(比如悬挂式单轨车辆)的转向架的悬挂装置;空气弹簧安装结构的悬吊梁1包括悬吊部11和延伸部12,且悬吊梁1整体上呈倒t形,以便于悬吊梁1在悬吊部11上端(即悬吊部11位于图1中z轴正向的一端)处与位于悬挂式单轨轨道内的转向架的构架5相连接(比如通过销轴等紧固件进行连接),延伸部12则位
于悬吊部11下端(即悬吊部11位于图1中z轴反向的一端)相对的两侧并朝向远离悬吊部11的方向延伸;空气弹簧安装结构的吊架2设置在列车的车顶6上(比如吊架2与车顶6通过销轴等紧固件进行连接),并位于延伸部12远离悬吊部11的一端处,且悬吊梁1与吊架2通过空气弹簧安装结构进行弹性连接,即空气弹簧安装结构作为减振悬挂弹性元件连接悬吊梁1与吊架2,以传递车顶6与转向架之间的力和扭矩,以衰减列车通过转向架在悬挂式单轨轨道内行走时的震动,从而保证列车能够平稳运行,提升驾乘人员驾乘悬挂式单轨车辆时的舒适性。空气弹簧安装结构的空气弹簧3包括空气弹簧本体32、第一连接轴31和第二连接轴33,且第一连接轴31和第二连接轴33分别设置在空气弹簧本体32的上端(即空气弹簧本体32位于图1中z轴正向的一端)和下端(即空气弹簧本体32位于图1中z轴反向的一端),以便于第一连接轴31与吊架2上设置的第一安装孔24插接配合以及便于第二连接轴33与悬吊梁1上设置的第二安装孔121插接配合,从而将空气弹簧3装配在吊架2与悬吊梁1之间,完成空气弹簧安装结构的装配。
[0027]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空气弹簧3采用紧固件进行连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空气弹簧本体32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连接轴31和第二连接轴33,并在吊架2上与第一连接轴3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安装孔24,在悬吊梁1的延伸部12与第二连接轴33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第二安装孔121,以实现空气弹簧3与吊架2以及空气弹簧3与悬吊梁1之间的连接配合,极大地提升了空气弹簧3与吊架2和悬吊梁1之间装配及拆卸时的便利性,方便了空气弹簧3等转向架部件的后期维护。
[0028]
可选地,结合图1

图3所示,空气弹簧本体32包括上盖321和底座322,第一连接轴31设置在上盖321上并与上盖321同轴设置,第二连接轴33设置在底座322上并与底座322同轴设置。
[0029]
空气弹簧本体32包括上盖321、底座322以及设置在上盖321和底座322之间的胶囊323、橡胶堆324等部件,在空气弹簧3装配到吊架2与悬吊梁1之间后,上盖321的上端贴靠在吊架2上,底座322的下端贴靠在悬吊梁1的延伸部12上,使得空气弹簧3与吊架2和悬吊梁1的接触面积得以提升,提升了空气弹簧安装结构与吊架2和悬吊梁1连接的稳定性。而且,第一连接轴31与上盖321同轴设置,第二连接轴33与底座322同轴设置,保证了第一连接轴31、上盖321、第二连接轴33和底座322受力均匀,提升了空气弹簧3的使用寿命。
[0030]
可选地,结合图2、图3所示,第一连接轴31与第二连接轴33同轴设置。
[0031]
第一连接轴31与第二连接轴33同轴设置,也就是说,第一连接轴31、上盖321、第二连接轴33和底座322均同轴设置,一方面,方便了空气弹簧的生产制造;另一方面,提升了空气弹簧3装配到吊架2与悬吊梁1之间的便捷性,且便于空气弹簧3应对吊架2与悬吊梁1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运动,从而有效地衰减列车通过转向架在悬挂式单轨轨道内行走时的震动,提升列车运行的稳定性。
[0032]
可选地,结合图1

图3所示,第一连接轴31和上盖321的横截面均呈环形,和/或,第二连接轴33和底座322的横截面均呈环形。
[0033]
基于第一连接轴31、上盖321、第二连接轴33和底座322均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一连接轴31和上盖321的横截面均呈环形,也就是说,第一连接轴31和上盖321上均设有通孔且第一连接轴31上的通孔与上盖321上的通孔以及空气弹簧本体32的胶囊323的内部空腔结构相连通,以便于空气弹簧3通过第一连接轴31的通孔进气或排气,从而调节
空气弹簧本体32的胶囊323的内部压力;又可以是第二连接轴33和底座322的横截面均呈环形,也就是说,第二连接轴33和底座322上均设有通孔且第二连接轴33上的通孔与底座322上的通孔以及空气弹簧本体32的胶囊323的内部空腔结构相连通,以便于空气弹簧3通过第二连接轴33的通孔进气或排气,从而调节空气弹簧本体32的胶囊323的内部压力;还可以是第一连接轴31、上盖321、第二连接轴33和底座322的横截面均呈环形,使得空气弹簧3可同时通过第一连接轴31和第二连接轴33上设置的通孔进气或排气。
[0034]
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吊架2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24连通的第一通气孔,和/或,延伸部12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121连通的第二通气孔。
[0035]
当第一连接轴31和上盖321的横截面均呈环形时,吊架2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24连通的第一通气孔,使得第一通气孔通过第一连接轴31上设置的通孔和上盖321上设置的通孔与空气弹簧本体32的胶囊323的内部空腔结构连通,以便于空气弹簧3通过第一通气孔进气或排气;类似地,当第二连接轴33和底座322的横截面均呈环形时,悬吊梁1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121连通的第二通气孔,使得第二通气孔通过第二连接轴33上设置的通孔和底座322上设置的通孔与空气弹簧本体32的胶囊323的内部空腔结构连通,以便于空气弹簧3通过第二通气孔进气或排气。
[0036]
可选地,结合图2、图3所示,空气弹簧安装结构还包括呈环状的密封垫圈4,密封垫圈4适于设置在第一连接轴31与第一安装孔24的连接处以及第二连接轴33与第二安装孔121的连接处。
[0037]
本实施例中,吊架2上设有第一通气孔且延伸部12上设有第二通气孔;密封垫圈4则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4和第二安装孔121处;具体地,密封垫圈4设置在第一连接轴31的外侧壁(即第一连接轴31朝向第一安装孔24的孔壁的侧面)与第一安装孔24的孔壁之间以及第二连接轴33的外侧壁(即第二连接轴33朝向第二安装孔121的孔壁的侧面)与第二安装孔121的孔壁之间,以保证空气弹簧3在第一安装孔24和第二安装孔121处的密封性,从而保证具有空气弹簧3的悬挂装置衰减冲击、震动的能力。
[0038]
进一步地,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4和第二安装孔121处的密封垫圈4均可设置一个或多个。
[0039]
可选地,结合图2、图3所示,第一安装孔24的孔壁和第一连接轴31中的一个上设有呈环状的第一安装槽311,第二安装孔121的孔壁和第二连接轴33中的一个上设有呈环状的第二安装槽331;密封垫圈4适于设置在第一安装槽311和第二安装槽331处。
[0040]
本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一安装槽311(第二安装槽331)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4(第二安装孔121)的孔壁上,又可以是第一安装槽311设置在第一连接轴31(第二连接轴33)的外侧壁上,还可以是第一安装孔24(第二安装孔121)的孔壁和第一连接轴31(第二连接轴33)的外侧壁上均设有第一安装槽311(第二安装槽331);密封垫圈4则设置在第一安装槽311和第二安装槽331处。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311和第二安装槽331,增大了密封垫圈4与第一安装孔24(第二安装孔121)的孔壁和/或第一连接轴31(第二连接轴33)的外侧壁的接触面积,且第一安装槽311(第二安装槽331)的槽壁对密封垫圈4起到限位的作用,以保证密封垫圈4能够长期稳定地位于第一连接轴31(第二连接轴33)的外侧壁与第一安装孔24(第二安装孔121)的孔壁之间,以稳定地起到密封的作用,提升空气弹簧3的稳定性、可靠性。
[0041]
可选地,结合图1、图2所示,吊架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折弯段21、第二折弯段22和
第三折弯段23,第一折弯段21和第三折弯段23分别由第二折弯段22两端的端部朝向延伸部12方向延伸;第一安装孔24设置在第二折弯段22上。
[0042]
吊架2的第一折弯段21和第三折弯段23远离第二折弯段22的一端均与列车的车顶6连接,以增加吊架2与列车的车顶6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吊架2与列车的车顶6连接时的稳固性;第一折弯段21、第二折弯段22和第三折弯段23围成容纳区,延伸部12远离悬吊部11的一端贯穿容纳区,也就是说,延伸部12位于第一折弯段21和第三折弯段23之间并位于第二折弯段22下方。为提升空气弹簧3与吊架2和悬吊梁1连接的稳固性,优选为第一安装孔24设置在第二折弯段22上,相应地,第二安装孔121设置在延伸部12上与第一安装孔24相对应的位置处,使得空气弹簧3的第一连接轴31与第二折弯段22连接,第二连接轴33则与延伸部12连接,以保证空气弹簧3能够稳定地位于第二折弯段22与延伸部12之间,从而提升空气弹簧3与吊架2和悬吊梁1连接的稳固性。
[0043]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悬挂装置,包括上述的空气弹簧安装结构。
[0044]
本实施例的悬挂装置通过设置空气弹簧安装结构,在空气弹簧本体32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连接轴31和第二连接轴33,并在吊架2上与第一连接轴3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安装孔24,在悬吊梁1的延伸部12与第二连接轴33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第二安装孔121,以实现空气弹簧3与吊架2以及空气弹簧3与悬吊梁1之间的插接配合,极大地提升了空气弹簧3与吊架2和悬吊梁1之间装配及拆卸时的便利性,方便了空气弹簧3等转向架部件的后期维护。
[0045]
本实用新型还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架,包括上述的空气弹簧安装结构,和/或,上述的悬挂装置。
[0046]
本实施例的转向架通过设置空气弹簧安装结构,和/或,通过设置具有空气弹簧安装结构的空气弹簧安装结构,在空气弹簧本体32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连接轴31和第二连接轴33,并在吊架2上与第一连接轴3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第一安装孔24,在悬吊梁1的延伸部12与第二连接轴33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第二安装孔121,以实现空气弹簧3与吊架2以及空气弹簧3与悬吊梁1之间的插接配合,极大地提升了空气弹簧3与吊架2和悬吊梁1之间装配及拆卸时的便利性,方便了空气弹簧3等转向架部件的后期维护。
[0047]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