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导航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导航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三维可视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导航设备。


背景技术:

2.三维可视化是用于显示描述和理解地下及地面诸多地质现象特征的一种工具,广泛应用于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的所有领域,三维可视是描绘和理解模型的一种手段,是数据体的一种表征形式,并非模拟技术,它能够利用大量数据,检查资料的连续性,辨认资料真伪,发现和提出有用异常,为分析、理解及重复数据提供了有用工具,对多学科的交流协作起到桥梁作用。
3.目前现有的导航设备在汽车上使用时安装较为繁琐,后期保养维修拆卸不便捷,而且不能够进行角度调节,实际使用中多有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导航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现有的导航设备安装较为繁琐,后期保养维修拆卸不便捷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导航设备,包括固定箱与行车记录仪,所述固定箱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转盘的顶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筒,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且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固定筒相卡接,所述固定杆的侧壁上开设有圆形槽,所述固定筒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弧形板,所述固定筒的侧壁上设置有拉动组件,所述拉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弧形板,且所述第二弧形板位于所述固定筒的内部,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卡块,且所述卡块与所述圆形槽相卡接,所述支撑架通过转轴连接有导航仪,所述导航仪与所述行车记录仪电性连接。
6.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安装孔。
7.优选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马达、第一转盘、第二转盘与转动轴,所述马达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转盘相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底端通过轴承与所述固定箱相连接,所述第二转盘位于所述转动轴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转盘通过转动皮带与所述第二转盘相连接。
8.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固定箱通过所述环形槽与所述转盘相卡接。
9.优选的,所述转盘的顶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筒,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限位筒相卡接。
10.优选的,所述拉动组件包括连接筒、拉杆、连接杆、固定盘、弹簧与滑槽,所述滑槽开设在所述连接筒的内壁上,所述连接筒通过所述滑槽卡接有固定盘,所述连接杆位于所
述固定盘的侧壁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拉杆相连接,所述弹簧位于所述连接筒的一侧内壁上,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盘相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壁上铰接有辅助筒,所述导航仪的一侧壁上铰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插入辅助筒的内部。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1、通过设置的固定杆、固定筒、圆形槽、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与卡块,固定杆插入固定筒内部,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对固定杆进行夹持固定,第一弧形板表面的卡块卡接在圆形槽内部,从而有利于对导航仪进行快速安装,后期损坏维修便于拆卸。
14.2、通过设置的旋转组件、转盘、辅助筒与伸缩杆,旋转组件带动转盘,对导航仪进行旋转调节,对导航仪进行铰接运动调节时,伸缩杆通过辅助筒进行伸缩,提高导航仪调节的稳定性,从而起到便于对导航仪进行调节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航仪平面结构的后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航仪立体结构的俯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箱平面结构的剖视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筒立体结构的剖视图。
20.图中:1、固定箱;2、固定板;3、安装孔;4、旋转组件;41、马达;42、第一转盘;43、第二转盘;44、转动轴;5、环形槽;6、转盘;7、限位筒;8、限位杆;9、固定筒;10、固定杆;11、支撑架;12、圆形槽;13、第一弧形板;14、拉动组件;141、连接筒;142、拉杆;143、连接杆;144、固定盘;145、弹簧;146、滑槽;15、第二弧形板;16、卡块;17、导航仪;18、伸缩杆;19、辅助筒。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导航设备,包括固定箱1与行车记录仪,固定箱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安装孔3,螺钉穿过安装孔3时,固定板2固定在汽车中控台上面,使得固定箱1进行固定,固定箱1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旋转组件4,旋转组件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转盘6,固定箱1的顶部外壁上开设有环形槽5,固定箱1通过环形槽5与转盘6相卡接,转盘6通过环形槽5进行旋转,提升转盘6的稳定性,转盘6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架11,转盘6的顶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筒7,支撑架11的底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杆8,限位杆8与限位筒7相卡接,限位杆8插入限位筒7内部进行卡接,转盘6的顶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筒9,支撑架11的底部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0,且固定杆10与固定筒9相卡接,固定杆10插入固定筒9内部进行卡接,固定杆10的侧壁上开设有圆形槽12,固定筒9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弧形板13,固定筒9的侧壁上设置有拉动组件14,拉动组件1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弧形板15,且第二弧形板15位于固
定筒9的内部,第二弧形板15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卡块16,且卡块16与圆形槽12相卡接,第一弧形板133与第二弧形板15对固定杆10进行固定夹持,第二弧形板15表面的卡块16与圆形槽12相卡接,支撑架11通过转轴连接有导航仪17,导航仪17与行车记录仪电性连接,行车记录仪拍摄的三维画面传输至导航仪17上面的显示屏,从而使得使用者在使用导航仪17时可以观察到周围的三维画面,使用更加方便。
23.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组件4包括马达41、第一转盘42、第二转盘43与转动轴44,马达41的输出端与第一转盘42相连接,转动轴44的底端通过轴承与固定箱1相连接,第二转盘43位于转动轴44的侧壁上,第一转盘42通过转动皮带与第二转盘43相连接,马达41输出端带动第一转盘42转动,第一转盘42通过转动皮带带动第二转盘43转动,使第二转盘43带动转动轴44转动,转动轴44带动转盘6进行旋转,从而调节导航仪17的角度,以便于使用者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使用。
24.在本实施例中,拉动组件14包括连接筒141、拉杆142、连接杆143、固定盘144、弹簧145与滑槽146,连接筒141与固定筒9固定连接,滑槽146开设在连接筒141的内壁上,连接筒141通过滑槽146卡接有固定盘144,连接杆143位于固定盘144的侧壁上,连接杆143的一端穿过连接筒141与拉杆142相连接,弹簧145位于连接筒141的一侧内壁上,弹簧145的一端与固定盘144相连接,连接杆143的另一端穿过连接筒141与第二弧形板15固定连接,拉动拉杆142时,拉杆142拉动固定盘144与第二弧形板15,固定盘144通过滑槽146向拉杆142方向进行移动,第二弧形板15与第一弧形板13之间距离扩大,以便于安装固定杆10。
2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1的一侧壁上铰接有辅助筒19,导航仪17的一侧壁上铰接有伸缩杆18,伸缩杆18的一端插入辅助筒19的内部,伸缩杆18在辅助筒19内部进行伸缩时,增加导航仪17弧形调节过程中的稳定性。
26.本实用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导航设备,首先螺钉穿过安装孔3,将固定板2固定在汽车中控台上面,使得固定箱1进行固定,拉动拉杆142,拉杆142拉动固定盘144通过滑槽146向拉杆142方向进行移动,使得第二弧形板15与第一弧形板13之间距离扩大,将支撑架11底部的限位杆8插入限位筒7内部,固定杆10插入固定筒9内部,松开拉杆142,弹簧145复位第二弧形板15,使第二弧形板15和第一弧形板133对固定杆10进行固定,第二弧形板15表面的卡块16卡接在圆形槽12内部,完成导航仪17的安装。
27.通过行车记录仪拍摄出画面并在导航仪17上面的显示屏上面显示出三维画面,便于驾驶员实时观察汽车周围的情况,由于不同驾驶员的身高体型不同,观察视线也不一样,需要调节导航仪17时,通过转轴使得导航仪17与支撑架11之间呈铰接弧形调节,伸缩杆18在辅助筒19内部伸缩时,提高导航仪17调节的稳定性,马达41驱动第一转盘42转动,第一转盘42通过转动皮带带动第二转盘43旋转,第二转盘43带动转动轴44与转盘6旋转,并带动导航仪17进行旋转调节,以便于不同的驾驶员调节使用。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