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级智能复合椅。
背景技术:2.现有交通工具座椅主要分为两人座和三人座,其在设计上存在以下缺陷:
3.1.没有完全按照人体结构学设计,只能靠背或椅垫单独调整,靠背和椅垫不能同步调节,倾斜角度也有限,只是简单改变人体坐姿,根本无法缓解使用者旅途中的疲劳感;
4.2.现有的座椅整体外观缺少美感,材质多为普通钢材,用料粗糙,焊接工艺较差,成本、重量均较高,影响透气性;
5.3.座椅功能单一,原有椅垫为海绵材质,透气性较差,前端悬空,下面没有支撑点,久坐后海绵会自然下垂,当靠背向后调节时,会造成人体前滑,增加疲劳感;
6.4.座椅的舒适度不高,而且缺乏娱乐性,长途旅行过程中乘客容易产生疲劳感。
7.5.现有动车上座椅需要人工脚踩踏板,分离后用手才能单排旋转,84个座椅旋转最少需要30分钟,劳动强度较大、费时费力,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8.6.每节车厢只提供3
‑
5个电视屏幕,图像不清晰、声音大小不能随意调节,影响观感。
技术实现要素:9.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级智能复合椅。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11.一种高级智能复合椅,包括底架和由椅架、靠背、坐垫组成的座椅,所述座椅设置在底架上;所述椅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金属管,所述金属管上设置有多个椅膀,椅膀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金属管固定;相邻的两个椅膀之间设置有成对的左滑轨架和右滑轨架,左滑轨架以及右滑轨架的两端均与金属管固定,左滑轨架和右滑轨架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左滑轨架与右滑轨架之间设置有成对的左骨架和右骨架,所述左骨架以及右骨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左骨架上的第一滑块插入左滑轨架的第一滑槽内,左骨架上的第二滑块插入左滑轨架的第二滑槽内;右骨架上的第一滑块插入右滑轨架的第一滑槽内,右骨架上的第二滑块插入右滑轨架的第二滑槽内;左骨架以及右骨架上还设置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位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左骨架的两端与右骨架的两端通过支撑管连接;相邻的两个椅膀之间设置有一个靠背和一个坐垫,所述坐垫的底部与左骨架和右骨架的顶部固定,所述靠背的底部两侧均固定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上半段通过第二销轴与椅膀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销轴上设置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远离第一销轴的一端与第二连杆远离第二销轴的一端铰接;所述每对左滑轨架和右滑轨架的一侧设置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的一端与椅膀铰接,电液推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远离电液推杆的一端与第二销轴铰接,第三连杆的顶端与靠背的底部固定;所述椅膀的上端设置有扶手,扶手与椅膀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扶手上设置有与电液推杆电
性连接的椅背调节按钮。
12.进一步的,所述底架上固定有电机,所述椅架的底部固定有竖直的转轴,所述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由电机驱动转轴转动。
13.进一步的,所述底架上还固定有减速机,所述电机与减速机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与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底架的下方还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上开设有用于透气的通孔;所述电机以及减速机均设置在防护罩与座椅底部之间的空间内。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一滑槽接近第二滑槽的一端的高度低于第一滑槽另一端的高度,所述第二滑槽接近第一滑槽的一端的高度低于其另一端的高度。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底部槽壁上内均设置有三个档位槽。
17.进一步的,所述每个靠背的两侧均设置有桌架杆,所述桌架杆的下半段与第二销轴铰接;所述靠背的后侧设置有桌板,所述桌板的底部两侧与桌架杆的顶部铰接;所述靠背的后侧设置有桌板锁;所述椅膀的一侧设置有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桌架杆的底部铰接,所述第四连杆远离桌架杆的一端与第五连杆铰接,所述第五连杆远离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椅膀铰接。
18.进一步的,所述靠背的后侧设置有多媒体显示屏,所述多媒体显示屏的一侧还设置有充电插座。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媒体显示屏可以用来播放电视节目或者电影,也可以用于投放广告,增加运营收入;底架与车体之间的支撑点由原来的四个边角处缩小到中心四个点位,便于对列车的地面进行清洁;座椅调节的过程中靠背和坐垫可以同时调节,充分满足不同人的坐姿习惯,达到最舒适的效果,有利于缓解乘客旅途中的疲劳感;本实用新型还有利于减小乘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大的提升了换向效率。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座椅的立体结构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椅架的立体结构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椅架后视图,图中左侧部分与右侧部分对称,只示出了右侧部分;
24.图5是图4中沿a
‑
a线的剖视图;
25.图6是图4中沿b
‑
b线的剖视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座椅与底架装配后的结构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桌板以及桌架杆的安装结构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滑轨架上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设置三个档位槽后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0.图中:1、底架;2、座椅;3、靠背;4、坐垫;5、椅架;6、扶手;7、多媒体显示屏;8、桌板锁;9、桌板;10、椅膀;11、金属管;12、支撑管;13、左骨架;14、右骨架;15、第一滑块;16、第一销轴;17、第一连杆;18、第二滑块;19、第二连杆;20、第二销轴;21、第三连杆;22、电液推杆;23、左滑轨架;24、右滑轨架;25、椅背调节按钮;26、桌架杆;27、第四连杆;28、第五连杆;29、转轴;30、减速机;31、电机;32、防护罩;33、第一滑槽;34、第二滑槽;35、档位槽;36、充电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2.参见图1
‑
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级智能复合椅,包括底架1和由椅架5、靠背3、坐垫4组成的座椅2,所述座椅2设置在底架1上;所述椅架5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金属管11,所述金属管11上设置有多个椅膀10,椅膀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金属管11固定;当复合椅为两人坐时,所述的椅膀10可以为三个;当复合椅为三人坐时,所述椅膀10的数量可以为四个;相邻的两个椅膀10之间设置有成对的左滑轨架23和右滑轨架24,左滑轨架23以及右滑轨架24的两端均与金属管11固定,左滑轨架23和右滑轨架24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一滑槽33和第二滑槽34,所述左滑轨架23与右滑轨架24之间设置有成对的左骨架13和右骨架14,所述左骨架13以及右骨架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块15和第二滑块18;左骨架13上的第一滑块15插入左滑轨架23的第一滑槽33内,左骨架13上的第二滑块18插入左滑轨架23的第二滑槽34内;右骨架14上的第一滑块15插入右滑轨架24的第一滑槽33内,右骨架14上的第二滑块18插入右滑轨架24的第二滑槽34内;左骨架13以及右骨架14上还设置有第一销轴16,所述第一销轴16位于第一滑块15和第二滑块18之间;左骨架13的两端与右骨架14的两端通过支撑管12连接;相邻的两个椅膀10之间设置有一个靠背3和一个坐垫4,所述坐垫4的底部与左骨架13和右骨架14的顶部固定,所述靠背3的底部两侧均固定有第二连杆19,第二连杆19的上半段通过第二销轴20与椅膀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销轴16上设置有第一连杆17,第一连杆17远离第一销轴16的一端与第二连杆19远离第二销轴20的一端铰接;所述每对左滑轨架23和右滑轨架24的一侧设置有电液推杆22,所述电液推杆22的一端与椅膀10铰接,电液推杆22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杆21,所述第三连杆21远离电液推杆22的一端与第二销轴20铰接,第三连杆21的顶端与靠背3的底部固定;所述椅膀10的上端设置有扶手6,扶手6与椅膀10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扶手6上设置有与电液推杆22电性连接的椅背调节按钮25。
3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架1上固定有电机31,所述椅架5的底部固定有竖直的转轴29,所述转轴29与电机3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由电机31驱动转轴29转动。所述底架1上还安装有减速机30,所述电机31与减速机30传动连接,所述转轴29的下端与减速机30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底架1的下方还设置有防护罩32,所述防护罩32上开设有用于透气的通孔;所述电机31以及减速机30均设置在防护罩32与座椅2底部之间的空间内,通过设置的防
护罩32来对电机31进行保护,设置的通孔可以保证电机31的散热。
3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滑槽33和第二滑槽34均为圆弧形,所述第一滑槽33接近第二滑槽34的一端的高度低于第一滑槽33另一端的高度,所述第二滑槽34接近第一滑槽33的一端的高度低于其另一端的高度。通过扶手6上的椅背调节按钮25可以对电液推杆22进行控制,进而由电液推杆22将第一滑块15和第二滑块18调节至第一滑槽33和第二滑槽34内的不同位置,调节的过程中靠背3和坐垫4可以同时调节,充分满足不同人的坐姿习惯,达到最舒适的效果,有利于缓解乘客旅途中的疲劳感。当第一滑块15处于第一滑槽33的最前端,即靠背3处于后躺状态时,坐垫4处于前端翘起的状态,由此可以防止人体前滑,进一步提升乘坐舒适度。第一滑槽33和第二滑槽34同时限制靠背3的活动范围,防止靠背3的调节角度过大影响后排乘客。所述第一滑槽33和第二滑槽34的底部槽壁上内均设置有三个档位槽35,分别设置在第一滑槽33或者第二滑槽34的两端和中间,由此可以将座椅2的调节分为三个固定的档位。
3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每个靠背3的两侧均设置有桌架杆26,所述桌架杆26的下半段与第二销轴20铰接;所述靠背3的后侧设置有桌板9,所述桌板9的底部两侧与桌架杆26的顶部铰接;所述靠背3的后侧设置有桌板锁8;所述椅膀10的一侧设置有第四连杆27和第五连杆28,所述第四连杆27的一端与桌架杆26的底部铰接,所述第四连杆27远离桌架杆26的一端与第五连杆28铰接,所述第五连杆28远离第四连杆27的一端与椅膀10铰接。其中的桌架杆26可以绕第二销轴20转动,桌板9的底部也可以绕着桌架杆26的顶端转动,从而可以实现桌板9的收放,通过设置的第四连杆27和第五连杆28可以限制桌架杆26的桌架杆26的转动角度,进而确保桌架杆26在完全打开时桌板9始终处于水平状态,靠背3的倾斜不会对桌板9对的水平状态造成影响。桌板9在收起后,可以通过桌板锁8来使实现桌板9的固定,而在需要使用桌板9时仅需旋转桌板锁8上的锁扣即可将桌板9放下,使用十分方便。
3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靠背3的后侧设置有多媒体显示屏7,所述多媒体显示屏7的一侧还设置有充电插座36。每个座椅2的后方都设置了一个充电插座,而且充电插座的位置设计的更为合理,便于使用。其中的多媒体显示屏7可以选用具有蓝牙功能的型号,此时其可以与手机等通讯设备进行蓝牙连接。多媒体显示屏7可以用来播放电视节目或者电影,也可以用于投放广告,增加运营收入。其中的充电插座可以是多媒体显示屏7上的usb接口。
37.本实用新型中底架1与车体之间的支撑点由原来的四个边角处缩小到中心四个点位,便于对列车的地面进行清洁。所述坐垫4和靠背3的软包可以采用防火高密度乳胶垫,材料轻巧并且成本低,起到缓冲、透气的作用,增加乘坐舒适度;在坐垫4和靠背3上设计排气孔,增加座椅2的透气性,有利于提升乘坐的舒适度。椅膀10上安装的扶手6可以放平和升起,便于人员的进出。
3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电机31可以控制座椅2做180度转动,当本实用新型用在列车上时,所有复合椅上的电机31可以同时与一个控制柜电性连接,因此在需要调整列车上座椅2的方向时,可以由控制柜控制所有的复合椅同时转动,不再需要乘务人员挨个对座椅2进行换向,减小了乘务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大的提升了换向效率。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