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装置 专利正文
一种动车用扶手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动车用扶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扶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动车用扶手。


背景技术:

2.车用扶手是提供给站在车内的乘客手扶的辅助设备,保持身体的平衡。
3.但是现有的组合扶手在乘客使用的时候,不能有效保持平衡,并排站立的乘客部分没有扶手可扶,车辆行驶时没有扶手保持平衡的乘客易受到伤害,另外,现有的组合扶手高度均是固定了,不便于不同身高的人员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一个。为此,提供一种动车用扶手。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车用扶手,包括上支架,所述上支架一端安装在动车车厢顶部,所述上支架另一端连接有手扶杆,所述手扶杆上连接有下支架,所述下支架安装在动车车厢底部,所述手扶杆与所述下支架均固定有握持部,所述手扶杆下方还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管箍,所述管箍下方连接有扶手架,所述握持部与所述扶手架用以乘客握持。在乘客使用时,通过管箍连接固定的扶手架不会发生摆动,可有效保持身体平衡。
6.优选的,所述扶手架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两根连接杆以及设于两根所述连接杆之间的第一握杆,所述第一握杆用以乘客握持。
7.进一步的,所述扶手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杆内部的滑杆以及连接于所述滑杆的第二握杆,所述滑杆与所述连接杆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支架可沿第一支架上下滑动,以调节所述第二握杆的高度。乘客可根据自身的身高调节第二支架的高度,方便使用,扶手架设有第一握杆、第二握杆,使得并排站的乘客均有扶手握持。
8.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滑杆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在第二支架不使用时,弹性件便于第二支架复位。
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内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第二支架内设有两组对称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键,所述调节键上固定有定位杆以及弹性组件,所述调节键用以使所述定位杆脱离所述限位孔或者嵌入所述限位孔,以实现所述第二支架的上下调节或固定。通过定位杆嵌入不同的限位孔,可使第二支架固定于不同的高度,便于乘客更好的保持身体平衡,方便乘客使用。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握杆内还枢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两端设有对称的长孔,两组所述调节机构枢接于所述连杆的两端长孔内,通过任一所述调节机构动作带动所述连杆绕其中点转动,使得两组所述调节机构动作同步。对称的调节机构使得乘客左手、右手均可通过拇指按压按压键以调节第二支架的高度,便于乘客操作使用。
11.更进一步的,所述按压键上设有柔性套,所述柔性套用于保护所述按压键。按压键使用频率较高易损坏,通过柔性套可有效增加按压键的使用寿命,另外,设置柔性套可避免乘客按压动作时误伤手部。
12.优选的,所述握持位、第一握杆、第二握杆上均设有防滑套。防滑套可增加乘客握持时的舒适度,同时也增加了摩擦力,便于乘客握牢。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在乘客使用该扶手时,通过管箍连接固定的扶手架不会发生摆动,可让乘客有效保持身体平衡。
15.2、通过增设可供乘客手扶的握持部与扶手架,并且扶手架上设有两个握杆,保证并排站着的乘客均有扶手握持。
16.3、设置有调节机构,便于乘客自行调节第二支架的高度,另外,调节机构对称设置,使得乘客左手、右手均可调节,便于乘客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动车用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扶手架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扶手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中c的放大图。
21.在图1

图4中:1.上支架、2.手扶杆、3.下支架、4.握持部、5.固定座、51.管箍、6.扶手架、61.第一支架、62.第二支架、63.连接杆、631.限位孔、64.第一握杆、65.滑杆、66.第二握杆、661.调节机构、662.连杆、663.调节键、664.定位杆、665.弹性组件、67.柔性套、7.防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逆时针”、“顺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动车用扶手,请参照图1,包括上支架1,上支架1一端安装在动车车厢顶部,上支架1另一端连接有手扶杆2,手扶杆2上连接有下支架3,下支架3安装在动车车厢底部,使得扶手整体固定于动车车厢内;其中,手扶杆2与下支架3上固定有多个握持部4,手扶杆2下方还设有固定座5,固定座5上设有丝扣管箍,丝扣管箍下方连接有扶手架6,握持部4与扶手架6均用以给乘客握持。如此,通过增设可供乘客手扶的握持部4与扶手架6,可避免乘客没有扶手稳定身体;通过管箍51连接固定扶手架6,乘客使用时不会发
生摆动,可有效保持身体平衡。
2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丝扣管箍是对管箍51的示例性说明,管箍51还可以为:压扣管箍等,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通过管箍51连接固定扶手架6,便于扶手架6的拆装维修。
26.优选的,为方便不同身高的乘客使用,请参照图2,扶手架6包括第一支架61,第一支架61包括两根连接杆63以及设置于两根连接杆63之间的第一握杆64,第一握杆64用以给身高交高的乘客握持;进一步的,扶手架6还包括与第一支架61连接的第二支架62,第二支架62包括套设于连接杆63内部的滑杆65以及连接于滑杆65的第二握杆66,滑杆65与连接杆63滑动连接,使得第二支架62可沿第一支架61上下滑动,以调节第二握杆66的高度。第二支架62相对于第一支架61可滑动,乘客可根据自身的身高调节第二支架62的高度,扶手架6设有第一握杆64、第二握杆66,可保证并排站的乘客均有扶手握持。
27.更进一步的,请参照图3,固定座5与滑杆65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在第二支架62不使用时,第二支架62在拉伸弹簧拉力作用下恢复到原始位置。上述拉伸弹簧是对弹性件的示例性说明,弹性件还可以为:橡皮带、卷簧等,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8.为使握持第二握杆66的乘客有效保持平衡,具体的,请参照图3

图4,第一支架61内设有多个限位孔631;第二支架62内设有两组对称的调节机构661,调节机构661包括调节键663,调节键663上固定有定位杆664以及弹性组件665,乘客通过按压调节键663,使得定位杆664离开限位孔631,此时通过推拉第二支架62,可实现第二支架62的上下调节,当第二支架62调到合适的位置时,乘客松开调节键663,调节键663通过弹性组件665复位,使得定位杆664嵌入限位孔631,如此,第二支架62的位置重新固定,可以使握持第二握杆66的乘客更好的保持身体平衡。
29.进一步的,请参照图3,第二握杆66内还枢接有连杆662,连杆662两端设有对称的长孔,两组调节机构661枢接于连杆662两端的长孔内,无论使用哪组调节机构661,均带动连杆662绕其中点转动,通过杠杆原理,两组调节机构661动作均会保持同步,如此,无论乘客是左手还是右手握持第二握杆66,均可通过拇指按压调节键663来调节第二支架62的高度,便于乘客操作使用。
30.更进一步的,请参照图3,调节键663上设有橡胶套,橡胶套用于保护调节键663。调节键663使用的频率较高易损坏,通过橡胶套可有效增加按压键的使用寿命,另外,设置橡胶套可避免乘客按压动作时误伤手部,或者异物卡住调节键663致使调节键663失效。上述橡胶套是对柔性套67的示例性说明,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1.另外,请参照图1,握持部4、第一握杆64、第二握杆66上均设有橡胶防滑套7。防滑套7还可由塑料、海绵等材料制成,可增加乘客握持时的舒适度,同时也增加了摩擦力,便于乘客握牢保持身体平衡。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