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居日用品 专利正文
牙间刷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牙间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间刷,其清扫邻接的牙齿间。


背景技术:

[0002]
历来,已知有一种清扫邻接的牙齿间的牙间刷。一般的牙间刷在轴的前端固定有刷,并在刷的芯因金属疲劳而断裂时被丢弃。因此,存在浪费大量资源、且旅行等时行李的体积增加的问题。
[0003]
在此,为了解决如此问题,专利文献1~4公开一种牙间刷,其具备保持刷的座、及将多个座以串联排列并收纳的筒体。如此的牙间刷以从筒体前端露出的刷清扫牙齿之间,并将劣化的刷连同座一同取出,通过使保持于下一个座的刷从筒体前端露出,可再利用筒体。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56749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23685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284504号公报
[0009]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平7-2637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0010]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1]
然而,专利文献1~4所记载的牙间刷并无法解决因座为抛弃式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此外,由于需将多个座收容于筒体中,因此产生牙间刷大型化的新问题。
[0012]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此的以往技术的问题而成者,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成简单且零件可再利用的牙间刷。
[0013]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4]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轴部,沿轴方向延伸设置的内部通道在前端和基端开口;以及刷,在比所述内部通道延伸设置的长度长的芯的所有区域植毛纤维;且所述轴部具有:把持部,变换状态为把持状态和解除状态,所述把持状态把持从基端侧开口插入该内部通道并且一部分从前端侧开口突出的所述刷,限制往轴方向的移动,所述解除状态解除把持并容许往轴方向的移动。
[0015]
发明效果
[0016]
根据本发明,可获得构成简单且零件可再利用的牙间刷。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牙间刷的总图。
[0018]
图2是轴本体前端及盖子的前方视角分解立体图。
[0019]
图3轴本体前端及盖子的后方视角分解立体图。
[0020]
图4a是表示把持状态的把持部的图。
[0021]
图4b是表示解除状态的把持部的图。
[0022]
图5是牙间刷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23]
图6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牙间刷的组装图。
[0024]
图6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牙间刷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实施方式的牙间刷1。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为表示将本发明具体化时的一例,并非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因此,本发明可对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而实施。
[0026]
〔第一实施方式〕
[0027]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牙间刷1的总图。图2为轴本体11前端及盖子12的前方视角分解立体图。图3为轴本体11前端及盖子12的后方视角分解立体图。图4a为表示把持状态的把持部14的图。图4b为表示解除状态的把持部14的图。图5为牙间刷1的前端部的剖视图。
[0028]
牙间刷1将从轴部10突出的刷20插入邻接的牙齿间,从而清扫牙齿之间。如图1~图5所示,牙间刷1主要具备轴部10及刷20。
[0029]
轴部10作为牙间刷1的使用者所把持的把手而发挥功能,同时具有收容并保持刷20的功能。如图1所示,轴部10由轴本体11及盖子12所构成。
[0030]
轴本体11呈现长条棒状的外形。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轴本体11虽前端侧弯曲,但亦可为直线形状。进一步地,轴本体11的内部形成有内部通道13。如图1及图2所示,内部通道13通过形成于轴本体11前端的前端开口13a、及形成于轴本体11基端的基端开口13b而露出于轴本体11的外部。内部通道13是在前端开口13a与基端开口13b之间,沿轴本体11的延伸设置方向(轴方向)延伸设置的空间。
[0031]
此外,如图2及图3所示,轴本体11的前端部形成有把持部14。把持部14把持插入内部通道13的刷20,担任限制刷20在内部通道13内往轴方向移动的角色。把持部14为直径朝向轴本体11的前端逐渐变小的渐缩形状。把持部14由多个爪14a、14b、14c、14d所构成。此外,把持部14形成有在圆周方向延伸的圆周沟14e。
[0032]
多个爪14a~14d在轴本体11的前端部沿圆周方向相隔指定间隔而形成。换言之,邻接的爪14a~14d通过沿轴本体11的轴方向延伸的狭缝而于圆周方向分离。并且,通过爪14a~14d各别的前端的圆为前端开口13a。换言之,爪14a~14d形成为包围前端开口13a。
[0033]
爪14a~14d构成为可往轴本体11的径方向弹性变形。当爪14a~14d往径方向内侧弹性变形时,邻接的爪14a~14d的间隔(即狭缝)变窄。其结果如图4a所示,前端开口13a的直径变小。另一方面,当爪14a~14d往径方向外侧弹性恢复时,邻接的爪14a~14d的间隔(即狭缝)变宽。其结果如图4b所示,前端开口13a的直径变大。
[0034]
如图2及图3所示,盖子12呈现圆锥台形状的外形。盖子12具有形成于小径侧的端面的小径侧开口12a、及形成于大径侧的端面的大径侧开口12b。此外,盖子12的内周面形成有于圆周方向连续的圆周突起12c。盖子12通过被装卸于轴本体11前端,而使前端开口13a缩放。
[0035]
具体而言,当从大径侧开口12b侧将盖子12装上至轴本体11的前端时,被盖子12的内周面推压的爪14a~14d往径方向内侧弹性变形,前端开口13a的直径变小。并且,通过将圆周突起12c嵌入圆周沟14e,而使盖子12固定于轴本体11。另一方面,当从轴本体11的前端取下盖子12时,解除盖子12所造成的推压后的爪14a~14d往径方向外侧弹性恢复,前端开口13a的直径变大。
[0036]
刷20插入邻接的牙齿间,并掏出牙齿间的污垢。刷20由具有挠性的线状的芯21、及植毛于芯21的长边方向的所有区域的纤维22所构成。未使用的芯21比内部通道13延伸设置的长度长。芯21例如由金属所形成。纤维22例如由尼龙或饱和聚酯树脂等所形成。此外,纤维22延伸于与芯21的延伸设置方向交错的方向。
[0037]
刷20从基端开口13b插入内部通道13,并塞入至其一部分从前端开口13a突出的位置。此外,在从轴本体11卸下盖子12的状态下,爪14a~14d并未把持刷20。由此,刷20被容许其在内部通道13内往轴方向的移动。如此,解除刷20的把持而容许往轴方向的移动的把持部14的状态为解除状态的一例。
[0038]
另一方面,当在轴本体11装上盖子12时,爪14a~14d会把持刷20。由此,刷20被限制其在内部通道13内往轴方向的移动。如此,把持刷20而限制往轴方向的移动的把持部14的状态为把持状态的一例。即,把持部14构成为通过对轴本体11的盖子12的装卸,可变换状态为把持状态和解除状态。
[0039]
此外,如图5所示,当在轴本体11装上盖子12时,从前端开口13a突出的一部分的刷20进一步通过小径侧开口12a突出至轴部10的外部。因此,使用者可通过把持轴部10,并将从小径侧开口12a突出的刷20插入牙齿之间,从而清扫牙间。
[0040]
此外,当在轴本体11装上盖子12时,小径侧开口12a与前端开口13a之间形成缝隙。即,从前端开口13a突出至轴本体11的外部的刷20中基端侧的一部分位于小径侧开口12a与前端开口13a之间,并未通过小径侧开口12a突出至轴部10的外部。
[0041]
当重复使用刷20而使芯21金属疲劳时,刷20在盖子12的小径侧的端面位置(图5的切断位置)处断裂。接着,当从轴本体11卸下盖子12时,则刷20的一部分通过前端开口13a突出至轴本体11的外部。在此,只要把持此部分并拉出指定量的刷20,并再度装上盖子12,刷20的未使用的部分便会通过小径侧开口12a突出至轴部10的外部。即,牙间刷1的使用者可通过此步骤更新从轴部10突出的刷20。
[0042]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例如可达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0043]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牙间刷1的使用中刷20因金属疲劳而断裂的情况下,可通过从内部通道13拉出刷20,以刷20的未使用的部分继续清扫牙间。此时,虽刷20的劣化部分被废弃,但轴本体11及盖子12可再利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刷20自然断裂的情况,在纤维22劣化时使用者在切断位置将刷20切断的情况下亦可达到上述的作用效果。
[0044]
即,图1所示的牙间刷1是相当于数个以往的牙间刷的份量。此外,即使为使用频率高的情况,只要持有备用的刷20便可再利用轴部10,因此可减少旅行时等的行李。其结果,可获得构成简单且零件可再利用的牙间刷1。
[0045]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可通过对轴本体11的盖子12的装卸,使把持部14变换状态。由此,可防止使用牙间刷1时刷20没入轴部10,同时可使从轴本体11拉出刷20时的阻力变小。此外,由于是在前端开口13a展开的状态下拉出刷20,因此可防止通过前端开口13a时
纤维22劣化。
[0046]
进一步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通过在小径侧开口12a与前端开口13a之间设有缝隙,即使在刷20在图5的切断位置处断裂后,亦可维持刷20的一部分从轴本体11突出的状态。由此,将刷20从轴本体11拉出的作业变得容易。
[0047]
需要说明的是,在轴本体11装上盖子12的具体构成并不限于将圆周突起12c嵌入圆周沟14e。作为其他例子,亦可在把持部14的外周面设置螺旋状的螺旋突起,并在盖子12的内周面设置螺旋状的螺旋槽。并且,将盖子12锁入把持部14使螺旋突起插入螺旋槽,便可在轴本体11装上盖子12。
[0048]
由此,通过调整盖子12的锁入量,亦可适当地把持芯21的直径(例如0.5mm~1.8mm)不同的刷20。此外,不需从轴本体11完全取下盖子12,仅将盖子12放松(减少锁入量),亦可使把持部14变换状态为解除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将盖子12锁入把持部14时手不会滑动,理想为在盖子12的外面施加防滑。
[0049]
〔第二实施方式〕
[0050]
图6a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牙间刷2的组装图。图6b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牙间刷2的分解图。需要说明的是,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通点的详细说明,并以差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牙间刷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牙间刷1差异点在于:具备一对轴部10a、10b,及各轴部10a、10b具备收纳部15。
[0051]
如图6a及图6b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牙间刷2具备一对轴部10a、10b。轴部10a、10b与轴部10差异点在于:其分别具有收纳部15,此外的构成皆与轴部10共通。
[0052]
收纳部15连通于内部通道13的轴部10a、10b的内部空间。并且,收纳部15可收纳多个刷20a、20b、20c。更详细而言,收纳部15构成为可通过基端开口13b收纳与把持部14所把持的刷20a、20b不同的备用刷20c。需要说明的是,刷20a、20b、20c的构成与刷20相同。
[0053]
需要说明的是,可收纳于收纳部15的刷20的数量并不限于图6a及图6b的例子,亦可为4支以上。使用者例如只要将种类(例如纤维22的硬度、纤维22的密度等)不同的多个刷20收纳于收纳部15,并携带牙间刷2即可。
[0054]
此外,一对轴部10a、10b是基端开口13b彼此可装卸地构成。即,如图6a所示,当使轴部10a、10b的基端开口13b彼此嵌合时,其各自的收纳部15被封闭。另一方面,如图6b所示,当分离轴部10a、10b时,其各自的基端开口13b露出,可对收纳部15插入拔出刷20a、20b、20c。
[0055]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外,进一步可达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0056]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除了把持部14所把持的刷20a、20b外,亦可将备用刷20c收纳于收纳部15,因此长期旅行等时不需为备用刷20c的收纳场所感到困扰。
[0057]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实施方式中虽说明了通过装上一对轴部10a、10b以封闭收纳部15的例子,但使收纳部15封闭的具体方法并不限于此。
[0058]
附图标记说明:
[0059]
1、2:牙间刷;
[0060]
10、10a、10b:轴部;
[0061]
11:轴本体;
[0062]
12:盖子;
[0063]
12a:小径侧开口;
[0064]
12b:大径侧开口;
[0065]
12c:圆周突起;
[0066]
13:内部通道;
[0067]
13a:前端开口;
[0068]
13b:基端开口;
[0069]
14:把持部;
[0070]
14a、14b、14c、14d:爪;
[0071]
14e:圆周沟;
[0072]
15:收纳部;
[0073]
20、20a、20b、20c:刷;
[0074]
21:芯;
[0075]
22: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