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小巧便捷的折叠椅支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小巧便捷的折叠椅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椅架构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巧便捷的折叠椅支架。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复杂的结构设计以增强折叠椅的稳定性,或通过简单的架构设计来提高折叠椅便利性和可携带性;故现有技术中的折叠椅无法在保持高携带性和便利性的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折叠椅无法在保持高携带性和便利性的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小巧便捷的折叠椅支架,包括:支撑基座和若干支撑模组,若干所述支撑模组铰接在所述支撑基座上;
5.所述支撑基座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底板和竖直设置的若干v形支撑板,若干所述v形支撑板围绕所述支撑底板的中心均匀设在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相邻的两个所述v形支撑板之间形成旋转槽,若干所述旋转槽在所述支撑底板的中心处连通;
6.所述支撑模组与所述旋转槽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模组包括: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的顶部铰接在所述旋转槽内,所述第一支撑体以所述第一支撑体的顶部为旋转中心向内做翻转动作,使所述第一支撑体达到收拢状态;所述第一支撑体以所述第一支撑体的顶部为旋转中心向外做翻转动作,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体的顶部相互接触,使所述第一支撑体达到展开状态;
7.所述第一支撑体上开设有条形槽,所述第二支撑体的顶部铰接在所述条形槽内,所述第二支撑体以所述第二支撑体的顶部为旋转中心做旋转动作,使所述第二支撑体翻转至所述条形槽外或收拢至所述条形槽内。
8.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条形槽沿所述第一支撑体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体的顶部通过水平贯穿所述条形槽的转轴铰接在所述旋转槽内,所述旋转槽的两侧侧壁上设有相互对称的转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转孔内。
9.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体顶部位置的外壁上环绕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上表面均匀设有若干竖直契合面;所述竖直契合面自所述竖直契合面的顶部至底部向下倾斜设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竖直契合面之间设有倾角。
10.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体以所述转轴为旋转中心向外做翻转动作,进而使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体上的所述竖直契合面相互贴合至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体之间相互定位,进而使所述第一支撑体达到所述展开状态。
11.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空心伸缩杆,所述空心伸缩杆顶部设有一对条形转轴孔;所述空心伸缩杆的顶部通过所述条形转轴孔铰接在所述条形槽内的所述转轴上。
12.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条形槽内对应所述空心伸缩杆顶部的位置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弧形限位板和倒u形挡板;所述弧形限位板水平设在所述条形槽内对应所述空心伸缩杆上方的位置,所述倒u形挡板设在所述条形槽的内壁上对应所述弧形限位板下方且平行于所述转轴的位置。
13.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空心伸缩杆以所述转轴为旋转中心做旋转动作,进而带动所述空心伸缩杆翻转至所述条形槽外或收拢至所述条形槽内。
14.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支撑底板上位于所述旋转槽顶部的位置设有弧形避让槽;所述空心伸缩杆翻转至所述条形槽外时,所述空心伸缩杆的顶端与所述倒u形挡板接触,所述空心伸缩杆的顶端一侧与所述弧形限位板接触,所述空心伸缩杆与所述弧形限位板接触的上部位置与所述弧形避让槽接触,所述转轴位于所述条形转轴孔顶端;所述空心伸缩杆收拢至所述条形槽内时,所述转轴位于所述条形转轴孔末端。
15.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外壁上对应所述竖直契合面下方的位置沿所述第一支撑体开设有若干与所述条形槽分别连通的条形支撑孔;
16.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底部为斜面,且该斜面在所述折叠椅支架达到所述展开状态时与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平行。
17.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支撑模组至少为3个,所述第一支撑体上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竖直契合面。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架构设计具有很高的便利性和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总重量不到1kg,但可以承受130kg的重量,体积小,便于收纳,且受力巧妙;在需要使用时,本实用新型进行展开,可以转换为具有高稳定性的支撑结构,且可以在本支撑结构上进行多样化改进,便于使用,应用面广,且使用寿命极长;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很高的产品竞争力、市场价值以及市场影响力。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在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展开状态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图3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展开状态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展开状态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支撑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在展开状态时去除所述支撑基座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空心伸缩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第一支撑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另一视角的所述第一支撑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31.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2.图14是本实用新型在收拢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5是图14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35.1、支撑基座;2、转孔;3、空心伸缩杆;4、第一支撑体;5、条形支撑孔;6、转轴;7、条形转轴孔;8、弧形限位板;10、倒u形挡板;11、竖直契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42.请参阅图1至图15,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小巧便捷的折叠椅支架,包括:支撑基座1和若干支撑模组,若干所述支撑模组铰接在所述支撑基座1上;
43.具体的,所述支撑基座1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底板和竖直设置的若干v形支撑板,若干所述v形支撑板围绕所述支撑底板的中心均匀设在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相邻的两个所述v形支撑板之间形成旋转槽,若干所述旋转槽在所述支撑底板的中心处连通;
44.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支撑基座1为支撑底板和若干v形支撑板的结
合体,所述支撑模组为3个,且所述支撑模组至少为3个,因为只有支撑模组为3个时,才可以起到最基本的稳定性支撑的效果;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槽的顶部为带有弧度的槽,其与支撑模组的顶部相匹配;且旋转槽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定,目的为达到支撑模组的顶部可以在旋转槽中自由旋转即可;通过支撑基座1,可以作为整个折叠椅支架的着力点,其设计简单,易于生产;
45.具体的,所述支撑模组与所述旋转槽一一对应,所述支撑模组包括:第一支撑体4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4的顶部铰接在所述旋转槽内,所述第一支撑体4以所述第一支撑体4的顶部为旋转中心向内做翻转动作,使所述第一支撑体4达到收拢状态;所述第一支撑体4以所述第一支撑体4的顶部为旋转中心向外做翻转动作,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体4的顶部相互接触,使所述第一支撑体4达到展开状态,呈展开状态的第一支撑体4之间形成底部支撑结构;
46.具体的,第一支撑体4为长条形,所述条形槽沿所述第一支撑体4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体4的顶部通过水平贯穿所述条形槽的转轴6铰接在所述旋转槽内,所述旋转槽的两侧侧壁上设有相互对称的转孔2,所述转轴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转孔2内;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体4的实际形状为一个长条形通槽,且通槽顶部为带有弧度锥形结构,本折叠椅主要依靠若干个第一支撑体4的配合对支撑基座1上的载物进行支撑,达到稳定的效果;每一个第一支撑体4对应铰接一个旋转槽,且第一支撑体4与旋转槽相匹配,第一支撑体4的顶部可以以转轴6为旋转中心做旋转动作;
47.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体4顶部位置的外壁上环绕所述第一支撑体4的上表面均匀设有若干竖直契合面11;若干所述竖直契合面11自所述竖直契合面11的顶部至底部向下倾斜设置,且相邻的所述竖直契合面11之间设有倾角;每个所述第一支撑体4上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竖直契合面11;所述第一支撑体4的外壁上对应所述竖直契合面11下方的位置沿所述第一支撑体4开设有若干与所述条形槽分别连通的条形支撑孔5;所述第一支撑体4以所述转轴6为旋转中心向上做旋转动作,进而使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体4上的所述竖直契合面11相互贴合至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体4之间相互定位,进而使第一支撑体4达到展开状态;具体的,第一支撑体4的底部为斜面设计,且该斜面在所述折叠椅支架达到所述展开状态时与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平行,这样使若干所述第一支撑体4的底部完全和地面接触,增大受力面积,增加整个折叠椅的着力点和稳定性;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体4的底部为斜面,且该斜面在所述折叠椅支架达到所述展开状态时与所述支撑底板的上表面平行;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若第一支撑体4设计成封闭状,则第一支撑体4的侧壁上受力点不均匀,在受到较高的承重力时,可能会有断裂的风险,故通过条形支撑孔5的设计,可以对第一支撑体4所受到的力进行均匀分担,减慢力的传导速度和传输路径,进而提高第一支撑体4的稳定性以及其使用寿命,非常的巧妙;
48.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本折叠椅支架为收拢状态时,即为图14所示的情况,在需要使用时,则提起第一支撑体4的底部,进而带动第一支撑体4以所述转轴6为旋转中心向上做旋转动作,因所述竖直契合面11之间有倾角,且每个第一支撑体4上至少设有两个所述竖直契合面11,故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体4的两个竖直契合面11相互慢慢贴合;当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体4的竖直契合面11完全贴合时,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体4的顶端在旋转槽所连通的部分相互抵住,由于面与面的贴合导致两个相邻的第一支撑体4
无法再做旋转动作,此时若干第一支撑体4达到一个严密的卡合状态,利用力与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以支撑基座1为中心点的等腰三角形固定结构,即底部支撑结构;
49.具体的,所述第一支撑体4上开设有条形槽,所述第二支撑体的顶部铰接在所述条形槽内,所述第二支撑体以所述第二支撑体的顶部为旋转中心做旋转动作,使所述第二支撑体翻转至所述条形槽外或收拢至所述条形槽内;具体的,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空心伸缩杆3,所述空心伸缩杆3顶部设有一对条形转轴孔7;所述条形槽内对应所述转轴6的位置设有限位机构,所述空心伸缩杆3的顶部通过所述条形转轴孔7铰接在所述条形槽内的所述转轴6上;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弧形限位板8和倒u形挡板10;所述弧形限位板8水平设在所述条形槽内对应所述空心伸缩杆3上方的位置,所述倒u形挡板10设在所述条形槽的内壁上对应所述弧形限位板8下方且平行于所述转轴6的位置;所述空心伸缩杆3以所述转轴6为旋转中心做旋转动作,进而带动所述空心伸缩杆3翻转至所述条形槽外或收拢至所述条形槽内;所述支撑底板上位于所述旋转槽顶部的位置设有弧形避让槽,当所述空心伸缩杆3翻转至所述条形槽外时,所述空心伸缩杆3的顶端与所述倒u形挡板10接触,所述空心伸缩杆3的顶端一侧与所述弧形限位板8接触,所述空心伸缩杆3与所述弧形限位板8接触的上部位置与所述弧形避让槽接触,所述转轴6位于所述条形转轴孔7顶端;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转轴6采用销钉,在空心伸缩杆3翻转出条形槽且第一支撑体4形成底部支撑结构时,空心伸缩杆3底端部会顶在倒u形挡板10上,这样销钉不会承受太大的重力,因此,销钉的主要起到链接的作用,而空心伸缩杆3的受力直接通过倒u形挡板10转移到第一支撑体4上,通过此架构设计,来对承重力进行转移和分担。当所述空心伸缩杆3收拢至所述条形槽内时,所述转轴6位于所述条形转轴孔7末端;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弧形限位板8和倒u形挡板10如图11所示,其用于对空心伸缩杆3进行限位,限制空心伸缩杆3顶部的旋转空间;在本实施例中,空心伸缩杆3与条形槽相匹配;且条形槽和空心伸缩杆3的具体形状和规格在此不做限定,设计为可以相互配合动作的机构即可,具体形状可以进行改变,可以想到的是,条形槽只要大于空心伸缩杆3的尺寸,即可为空心伸缩杆3提供旋转空间;当空心伸缩杆3收拢回条形槽且第一支撑体4达到收拢状态时,所述折叠椅支架达到收拢状态,当空心伸缩杆3翻转出条形槽且第一支撑体4形成底部支撑结构时,所述折叠椅支架达到展开状态;
50.对应的,空心伸缩杆3为可伸缩的套杆结构,这样其实用性更高,适用的人群范围更广;条形转轴孔7为长条形,而该长条形是空心伸缩杆3具有稳定性的关键:在本实施例中,弧形限位板8为了在空心伸缩杆3旋转至一定角度时,卡住空心伸缩杆3使其无法旋转;对应的,倒u形挡板10用于配合弧形限位板8和条形转轴孔7;当空心伸缩杆3收拢至条形槽时,转轴6因重力作用,必然是设在条形转轴孔7上端的,即条形转轴孔7的末端;而摆动空心伸缩杆3使其旋转至无法旋转时,空心伸缩杆3的顶端必然触碰到倒u形挡板10,而此时因为空心伸缩杆3进行了旋转设计,转轴6必然会在条形转轴孔7中滑动,并滑动至条形转轴孔7的下端,即条形转轴孔7的首端,此时条形转轴孔7的下端位置是高于条形转轴孔7的上端位置;因为条形转轴孔7为长条形,转轴6无法在条形转轴孔7中自由转动,进而条形转轴孔7和倒u形挡板10之间力的作用卡住了空心伸缩杆3的顶端,如图3所示;且该卡合非常的稳定;在需要收回空心伸缩杆3时,需要轻轻向上拉动空心伸缩杆3,使转轴6从条形转轴孔7的首端滑动至末端,此时空心伸缩杆3的顶部便和条形槽内的倒u形挡板10不接触,进而便有了旋转的空间,此时控制空心伸缩杆3向下旋转即可收拢至条形槽中;对应的,可以想到的是,
可以在空心伸缩杆3底部增加磁吸装置,这样便于在折叠椅支架为收拢状态时,对空心伸缩杆3进行收紧和整理;通过第二支撑体体现了极高的便利性。
51.对应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支撑体4来提供极高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体4同样为3个,且一一对应旋转槽;但第一支撑体4不限于3个,可以设置为4个、5个等,数量越多,稳定性越高,但数量增多相反会增加整个折叠椅支架的体积,而降低便利性;故通常情况下,3个第一支撑体4已经可以通过其架构设计来承载一定的重量,稳定性极高;
52.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当第一支撑体4形成底部支撑结构,且空心伸缩杆3翻转至条型槽外无法旋转时,即本实用新型达到展开状态,此时,可以将折叠椅布套按照空心伸缩杆3的架构设计进行安装固定,进而使本折叠椅支架形成高稳定性的折叠椅;对应的,可以想到的是,空心伸缩杆3可以设计为两短一长的结构,进而配合折叠椅布套形成带有靠背的高稳定性折叠椅;若空心伸缩杆3设计为均长结构,则本实用新型可以配合折叠椅布套形成高稳定性的折叠凳;本实用新型的架构设计独特,受力巧妙,可以应用的场景不局限于椅子或凳子等结构,其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需要高便捷性和高收纳性架构的领域内,在此不再赘述。
53.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若干第一支撑体4的配合来为折叠椅提供极高的稳定性,可以通过第二支撑体的作用来提高折叠椅的便利性和可携带性,最终的折叠椅架构设计简单,配合巧妙,总重量不到1kg但可以承受130kg的重量,体积小,便于生产和制造,使用难度低,便于收纳,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便利性和实用性,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