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目前,烹饪器具具有空炸功能。其中,实现空炸功能的结构包括风机和加热件,风机将空气吹至加热件处,经过加热件形成热风吹至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
3.然而,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的煲体组件的整体容量较为有限,不能够满足大容量烹饪需求,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煲体组件的整体容量不能够满足用户大容量需求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煲体组件,包括:外壳,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侧壁,底座包括底壁以及由底壁向上延伸的环形壁,部分底壁向下凸出设置以形成底壁凸包;外壳还包括支脚,支脚设置在底壁上且与底壁凸包间隔设置,支脚向下凸出于底壁凸包。
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部分底壁向下凸出设置并形成底壁凸包,以增加外壳的内部容量,进而在不改变外壳整体占用空间的前提下增大了烹饪空间,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煲体组件的整体容量不能够满足用户大容量需求的问题,增大了煲体组件的烹饪量。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煲体组件的整体容量的调整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7.进一步地,煲体组件还包括:转架;旋转装置,转架设置在旋转装置上,旋转装置包括转轴和电机,电机与转轴驱动连接,以驱动转轴带动转架转动;其中,至少部分电机容纳在底壁凸包内。转轴与转架连接,在烹饪器具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中,通过电机带动转轴旋转,以通过转轴带动转架旋转,以使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受热更加均匀,提升了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
8.进一步地,底壁凸包的高度h1大于等于6mm且小于等于8mm。上述设置一方面确保部分电机能够安装在底壁凸包内,以增加煲体组件的烹饪空间;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底壁凸包与放置煲体组件的桌面之间距离过小而影响煲体组件的散热,甚至导致桌面的表面温升过大而发生火灾。
9.进一步地,底壁凸包的底面与支脚的底面之间具有预设距离h2,预设距离h2大于等于4.5mm且小于等于5mm。上述设置避免放置在桌面上的煲体组件与桌面之间的距离过小而导致煲体组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出而导致煲体组件发热,甚至影响煲体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上述设置避免支脚过高而影响煲体组件的放置稳定性,提升了煲体组件的放置稳定性。
10.进一步地,底壁包括:底板;环形边,环形边两端分别与底板和环形壁连接;其中,环形边的高度h3大于等于8mm且小于等于10.5mm。沿侧壁至底壁的方向上,底板相对于环形边与环形壁的连接处整体下降高度h3,以增加煲体组件的烹饪空间,进而增大了煲体组件的烹饪量,提升了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底壁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底壁11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11.进一步地,支脚的高度h4大于等于11.5mm且小于等于15mm。上述设置一方面避免支脚的高度h4过大而影响煲体组件放置在桌面上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确保煲体组件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底壁与桌面之间散出,避免煲体组件内部温度过高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12.进一步地,底壁凸包上设置有第一散热孔,第一散热孔与底壁的内腔连通。在煲体组件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中,位于外壳内部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散热孔散出,以降低煲体组件的内部温度,进而延长了煲体组件的使用寿命。
13.进一步地,底壁凸包的外周面为锥形面,第一散热孔设置在锥形面上;其中,第一散热孔为多个,多个第一散热孔沿锥形面的周向间隔设置。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一散热孔的设置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第一散热孔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另一方面增加了第一散热孔的散热量,进而提升了第一散热孔的散热效率。
14.进一步地,底壁上设置有第二散热孔,第二散热孔围绕底壁凸包设置,第二散热孔与底壁的内腔连通。在煲体组件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中,位于外壳内部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二散热孔散出,以降低煲体组件的内部温度,进而延长了煲体组件的使用寿命。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盖组件和煲体组件,上盖组件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组件上;其中,煲体组件为上述的煲体组件。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煲体组件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18.图2示出了图1中的煲体组件的剖视图;
19.图3示出了图2中的煲体组件的a处放大示意图;
20.图4示出了图1中的煲体组件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21.图5示出了图4中的煲体组件的底座的仰视图。
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3.10、外壳;11、底壁;111、底板;112、环形边;113、第二散热孔;12、环形壁;13、底壁凸包;131、第一散热孔;14、支脚;15、侧壁;16、底座;20、转架;30、旋转装置;31、转轴;32、电机;40、上盖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5.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6.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7.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煲体组件的整体容量不能够满足用户大容量需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煲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28.如图1至图5所示,煲体组件包括外壳10。其中,外壳10包括底座16和设置在底座16上的侧壁15,底座16包括底壁11以及由底壁11向上延伸的环形壁12,部分底壁11向下凸出设置以形成底壁凸包13。外壳10还包括支脚14,支脚14设置在底壁11上且与底壁凸包13间隔设置,支脚14向下凸出于底壁凸包13。
29.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部分底壁11向下凸出设置并形成底壁凸包13,以增加外壳10的内部容量,进而在不改变外壳整体占用空间的前提下增大了烹饪空间,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煲体组件的整体容量不能够满足用户大容量需求的问题,增大了煲体组件的烹饪量。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煲体组件的整体容量的调整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30.如图2所示,煲体组件还包括转架20和旋转装置30。转架20设置在旋转装置30上,旋转装置30包括转轴31和电机32,电机32与转轴31驱动连接,以驱动转轴31带动转架20转动。其中,至少部分电机32容纳在底壁凸包13内。这样,转轴31与转架20连接,在烹饪器具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中,通过电机32带动转轴31旋转,以通过转轴31带动转架20旋转,以使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受热更加均匀,提升了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
31.具体地,炸篮安装在转架20上,底壁凸包13用于容纳至少部分电机32,本实施例中电机32的设置高度低于现有技术中电机32的设置高度,进而降低了转架20所处高度,增加了炸篮的煎炸空间,以在不改变煲体组件整体高度的情况下增加了烹饪器具的烹饪空间。
32.可选地,底壁凸包13的高度h1大于等于6mm且小于等于8mm。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确保部分电机32能够安装在底壁凸包13内,以增加煲体组件的烹饪空间;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底壁凸包13与放置煲体组件的桌面之间距离过小而影响煲体组件的散热,甚至导致桌面的表面温升过大而发生火灾。
33.在本实施例中,底壁凸包13的高度h1为7mm。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底壁凸包13的取值更加合理,也使得底壁凸包13的加工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加工难度。
34.需要说明的是,底壁凸包13的高度h1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底壁凸包13的高度h1为6.5mm、或6.8mm、或7.5mm、或7.8mm。
35.可选地,底壁凸包13的底面与支脚14的底面之间具有预设距离h2,预设距离h2大于等于4.5mm且小于等于5mm。这样,上述设置避免放置在桌面上的煲体组件与桌面之间的距离过小而导致煲体组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无法散出而导致煲体组件发热,甚至影响煲体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上述设置避免支脚14过高而影响煲体组件的放置稳定性,提升了煲体组件的放置稳定性。
36.在本实施例中,预设距离h2为4.5mm。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底壁凸包13的底面与支
脚14的底面之间预设距离h2的取值更加合理,也使得底壁凸包13的加工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加工难度。
37.需要说明的是,预设距离h2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预设距离h2为4.6mm、或4.7mm、或4.8mm、或4.9mm。
38.如图3和图5所示,底壁11包括底板111和环形边112。环形边112两端分别与底板111和环形壁12连接。其中,环形边112的高度h3大于等于8mm且小于等于10.5mm。这样,沿侧壁15至底壁11的方向上,底板111相对于环形边112与环形壁12的连接处整体下降高度h3,以增加煲体组件的烹饪空间,进而增大了煲体组件的烹饪量,提升了烹饪器具的烹饪效率。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底壁1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底壁11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39.在本实施例中,环形边112的高度h3为10.5mm。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环形边112高度h3的取值更加合理,也使得环形边112的加工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加工难度。
40.需要说明的是,环形边112的高度h3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环形边112的高度h3为8.5mm、或9.0mm、或9.5mm、或10.0mm。
41.可选地,支脚14的高度h4大于等于11.5mm且小于等于15mm。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避免支脚14的高度h4过大而影响煲体组件放置在桌面上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确保煲体组件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底壁11与桌面之间散出,避免煲体组件内部温度过高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42.在本实施例中,支脚14的高度h4为11.5mm。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支脚14高度h4的取值更加合理,也使得支脚14的加工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加工难度。
43.需要说明的是,支脚14的高度h4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支脚14的高度h4为12.0mm、或12.5mm、或13.0mm、或13.5mm、或14.0mm、或14.5mm。
44.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底壁凸包13上设置有第一散热孔131,第一散热孔131与底壁11的内腔连通。这样,在煲体组件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中,位于外壳10内部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一散热孔131散出,以降低煲体组件的内部温度,进而延长了煲体组件的使用寿命。
45.在本实施例中,底壁凸包13的外周面为锥形面,第一散热孔131设置在锥形面上。其中,第一散热孔131为多个,多个第一散热孔131沿锥形面的周向间隔设置。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一散热孔131的设置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第一散热孔131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另一方面增加了第一散热孔131的散热量,进而提升了第一散热孔131的散热效率。
46.具体地,第一散热孔131沿锥形面的径向延伸且为条形孔,进而增加了第一散热孔131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第一散热孔131的散热效率,以实现快速散热。
47.如图4和图5所示,底壁11上设置有第二散热孔113,第二散热孔113围绕底壁凸包13设置,第二散热孔113与底壁11的内腔连通。这样,在煲体组件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过程中,位于外壳10内部的热量能够通过第二散热孔113散出,以降低煲体组件的内部温度,进而延长了煲体组件的使用寿命。
48.具体地,第二散热孔113为多个,多个第二散热孔113绕底壁凸包13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散热孔113为条形孔。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一散热孔131结构更加简单,降低了第二散热孔113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另一方面增加了第二散热孔113的散热量,进
而提升了第二散热孔113的散热效率,以实现快速散热。
49.具体地,第二散热孔113与支脚14间隔设置,一方面避免支脚14影响第二散热孔113的正常散热而影响第二散热孔113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提升了底壁11的结构强度,延长了煲体组件的使用寿命。
50.在本实施例中,底壁凸包13的底面为圆形板,圆形板的外周面向上延伸并形成锥形面,以使底壁凸包13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底壁凸包13的加工成本。
51.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还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盖组件40和煲体组件,上盖组件40可开合地设置在煲体组件上。其中,煲体组件为上述的煲体组件。
52.可选地,烹饪器具为空气炸锅或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或具有烘烤、做饭、做菜功能的多功能加热锅。
53.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54.部分底壁向下凸出设置并形成底壁凸包,以增加外壳的内部容量,进而在不改变外壳整体占用空间的前提下增大了烹饪空间,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煲体组件的整体容量不能够满足用户大容量需求的问题,增大了煲体组件的烹饪量。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煲体组件的整体容量的调整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55.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5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