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2.对于蒸烤箱此类烹饪设备,在烹饪时设备烹饪腔体中温度较高,若出现无操作在烹饪过程中门体打开将导致安全事故。基于此,一般此类烹饪设备采用二次开门方式,即需要两个动作才能够实现门开过程,有效避免误操作而将门体打开的情况发生。但是利用二次开门方式在确保安全性的情况下,基于开门需要两个动作实现,导致开门过程较繁琐,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开门过程繁琐,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以简化开门过程,提高用户体验。
4.一种烹饪设备,包括:
5.箱体,所述箱体中设有具有开口的烹饪腔;
6.门体,所述门体铰接在所述箱体的开口处,所述门体上背向所述烹饪腔的面为外壁面,所述外壁面设有门把手;
7.按键组件,包括均滑动设置在所述门体中的按钮和锁舌,所述外壁面设有供所述按钮穿过的按键孔,所述按键孔位于所述门把手的侧边处,所述门体上设有供所述锁舌穿过的穿孔,所述门体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箱体的部分结构与所述穿孔相对,且所述箱体上与所述穿孔相对的位置设有锁孔,此时所述锁舌能够部分插入所述锁孔中;
8.所述按钮与所述锁舌斜面配合,当所述按钮被按下时所述按钮将所述锁舌沿解锁方向推移;
9.所述门体相对于所述箱体转动时所述锁舌跟随转动的轨迹为第一轨迹,任意时刻所述第一轨迹上所述锁舌所在位置的切向为第一方向,此刻所述锁舌相对于所述门体滑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10.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在烹饪时所述门体处于关闭位置,将所述箱体的开口封闭,所述锁舌穿过所述穿孔插在所述锁孔中,基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从而使得所述门体无法打开处于锁紧状态。在不解除所述锁舌锁紧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门体无法被拉开,起到避免误操作将门体打开的作用。而在确切需要开门时,基于所述按键孔位于所述门把手的侧边,因此可以单手完成握持所述门把手同时按压所述按钮的动作,与所述按钮斜面配合的所述锁舌将在所述按钮的推移下而退出所述锁孔,同步拉动所述把手,实现开门过程。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快捷,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体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箱体上与所述穿孔相对的结构为控制面板组件,所述箱体上与所述门体铰接的位置为铰接位,所述控制面板组件和所述铰接位相对布置在所述烹饪腔开口的两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把手的握持部沿所述烹饪设备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按键孔位于所述门把手上端靠近所述控制面板组件的一侧。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抵接/连接在所述门体与所述锁舌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为所述锁舌提供沿锁紧方向移动的复位力。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舌上能够插入所述锁孔中的端部设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相对于所述锁舌滑动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锁舌上与所述导向斜面向背的面为辅助面,且在锁紧方向上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辅助件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被按下时,
16.所述按钮上与所述锁舌接触的面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斜面背向所述穿孔设置;
17.和/或,所述锁舌上与所述按钮接触的面为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斜面面向所述穿孔设置。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舌上与所述按钮相对的位置设有让位孔,所述按钮被按下时,所述按钮与所述让位孔的侧壁接触。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门体中的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门体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按键组件的容纳腔,所述锁舌能够在所述容纳腔中移动,且所述锁舌延伸到所述容纳腔外插在所述穿孔中,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穿过所述让位孔,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按钮和所述后盖抵接。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体包括依次层叠的透光面板、前面板、门骨架和后面板,所述透光面板位于最外侧,所述后面板位于最内侧,所述后面板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透光面板上背离所述前面板的面为所述外壁面;
21.所述前面板上与所述按键孔相对的位置设有面板通孔,所述后盖位于所述前面板上面向所述门骨架的一侧,且所述后盖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按钮包括支撑板以及均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的按压部、限位部和支撑柱,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所述按压部穿过所述按键孔,所述支撑板能够在所述面板通孔中移动,所述按钮被按下时与所述锁舌接触的部分为所述限位部,所述支撑柱沿所述第二弹性件伸缩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在所述支撑柱外,所述支撑柱插在所述让位孔中。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盖上与所述支撑柱相对的位置设有盲孔或通孔,当所述按钮被按下使得所述锁舌退出所述锁孔时,所述支撑柱部分插在所述盲孔或通孔中。
附图说明
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在门体处于关闭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在门体处于开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的爆炸图;
28.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的剖视图;
29.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6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烹饪设备的剖视图;
31.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8为本实施例所述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9和图10为图8所示按键组件在不同视角下的爆炸图;
34.图11为本实施例所述门体的爆炸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0、烹饪设备;11、箱体;111、烹饪腔;112、控制面板组件;1121、锁孔;12、门体;121、透光面板;1211、门把手;1212、按键孔;122、前面板;1221、面板通孔;123、门骨架;124、后面板;13、按键组件;131、按钮;1311、按压部;1312、支撑板;1313、限位部;1314、第一斜面;132、锁舌;1321、导向斜面;1322、第二斜面;1323、让位孔;133、第一弹性件;134、第二弹性件;14、后盖;14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8.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10,包括:
39.箱体11,所述箱体11中设有具有开口的烹饪腔111;
40.门体12,所述门体12铰接在所述箱体11的开口处,所述门体12上背向所述烹饪腔111的面为外壁面,所述外壁面设有门把手1211;
41.按键组件13,包括均滑动设置在所述门体12中的按钮131和锁舌132,所述外壁面设有供所述按钮131穿过的按键孔1212,所述按键孔1212位于所述门把手1211的侧边处,所述门体12上设有供所述锁舌132穿过的穿孔,所述门体12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箱体11的部分结构与所述穿孔相对,且所述箱体11上与所述穿孔相对的位置设有锁孔1121,此时所述锁舌132能够部分插入所述锁孔1121中;
42.所述按钮131与所述锁舌132斜面配合,当所述按钮131被按下时所述按钮131将所述锁舌132沿解锁方向推移;
43.所述门体12相对于所述箱体11转动时所述锁舌132跟随转动的轨迹为第一轨迹,任意时刻所述第一轨迹上所述锁舌132所在位置的切向为第一方向,此刻所述锁舌132相对于所述门体12滑动的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44.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烹饪设备10,在烹饪时所述门体12处于关闭位置,将所述箱体11的开口封闭,所述锁舌132穿过所述穿孔插在所述锁孔1121中,基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
述第二方向相交,从而使得所述门体12无法打开处于锁紧状态。在不解除所述锁舌132锁紧状态的情况下,所述门体12无法被拉开,起到避免误操作将门体12打开的作用。而在确切需要开门时,基于所述按键孔1212位于所述门把手1211的侧边,因此可以单手完成握持所述门把手1211同时按压所述按钮131的动作,与所述按钮131斜面配合的所述锁舌132将在所述按钮131的推移下而退出所述锁孔1121,同步拉动所述把手,实现开门过程。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快捷,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45.具体地,当所述门体12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箱体11上与所述穿孔相对的部分位于所述门体12的上方、下方或侧方。
46.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门体12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箱体11上与所述穿孔相对的结构为控制面板组件112。所述箱体11上与所述门体12铰接的位置为铰接位,所述控制面板组件112和所述铰接位相对布置在所述烹饪腔111开口的两侧。
47.所述门体12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控制面板组件112上与所述门体12相对的壁面为内侧壁面,所述锁孔1121设于所述内侧壁面上与所述穿孔相对的位置。
48.当所述门体12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锁舌132能够穿过所述穿孔插入所述控制面板组件112上的所述锁孔1121中,使得所述门体12与所述控制面板组件112锁紧在一起。
49.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门把手1211的握持部沿所述烹饪设备10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按键孔1212位于所述门把手1211上端靠近所述控制面板组件112的一侧。开门时,可以左手握持在所述门把手1211上,然后大拇指按压所述按钮131后拉动所述门把手1211,将所述门体12拉开。
50.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按键组件13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33。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第一弹性件133抵接/连接在所述门体12与所述锁舌132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133用于为所述锁舌132提供沿锁紧方向移动的复位力。
51.当撤销对所述按钮131的按压力后,在所述第一弹性件133的作用下,所述锁舌132沿锁紧方向移动复位。若此时所述门体12位于所述关闭位置,则所述锁舌132能够插入所述锁孔1121中,使得所述门体12保持在所述关闭位置。
52.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第一弹性件133抵接在所述门体12与所述锁舌132之间,且所述第一弹性件133位于所述锁舌132上远离所述穿孔的一端。当按下所述按钮131,所述按钮131将所述锁舌132向解锁方向推移后,所述第一弹性件133处于压缩状态。
53.进一步地,如图8至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舌132上能够插入所述锁孔1121中的端部设有导向斜面1321,所述导向斜面1321相对于所述锁舌132滑动方向倾斜设置,所述锁舌132上与所述导向斜面1321向背的面为辅助面,且在锁紧方向上所述导向斜面1321与所述辅助件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54.具体地,如图10所示,所述锁舌132上能够插入所述锁孔1121中的端部为杆状结构,基于所述导向斜面1321的存在,在所述锁紧方向上,此杆状结构的厚度逐渐减小。
5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所述的解锁方向是指所述锁舌132退出所述锁孔1121时移动的方向,所述锁紧方向是指所述锁舌132插入所述锁孔1121时移动的方向。
56.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钮131被按下时,
57.所述按钮131上与所述锁舌132接触的面为第一斜面1314,所述第一斜面1314相对
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斜面1314背向所述穿孔设置。
58.进一步地,所述锁舌132上与所述按钮131接触的面为第二斜面1322,所述第二斜面1322相对于所述第二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二斜面1322面向所述穿孔设置。
59.所述第一斜面1314和/或所述第二斜面1322的设置,不仅为所述按钮131被按下时按钮131与锁舌132之间的接触提供导向作用,而且当撤销对所述按钮131按压的作用力后,当所述第一弹性件133将所述锁舌132向锁紧方向推移时,所述锁舌132也能够反向使得所述按钮131移动而突出在所述门体12外。
60.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锁舌132上与所述按钮131相对的位置设有让位孔1323,所述按钮131被按下时,所述按钮131与所述让位孔1323的侧壁接触。即,所述第二斜面1322为所述让位孔1323的一侧壁。而且所述让位孔1323还为所述按钮131提供让位空间,所述按钮131被按下时部分插入所述让位孔1323中。
61.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设备1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门体12中的后盖14,所述后盖14与所述门体12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按键组件13的容纳腔,所述锁舌132能够在所述容纳腔中移动,且所述锁舌132延伸到所述容纳腔外插在所述穿孔中。
62.所述按键组件13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34,所述第二弹性件134穿过所述让位孔1323,所述第二弹性件13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按钮131和所述后盖14抵接。
63.当所述按钮131被按下时,所述第二弹性件134处于压缩状态。当撤销对所述按钮131的按压力后,在所述第二弹性件134的作用下所述按钮131凸出在所述门体12外。所述让位孔1323为所述第二弹性件134提供让位空间,使得所述按钮131上与所述第二弹性件134抵接的位置尽量靠近所述按钮131上与所述锁舌132接触的位置。
64.具体地,所述第一弹性件133和/或所述第二弹性件134可以为压缩弹簧。
65.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门体12包括依次层叠的透光面板121、前面板122、门骨架123和后面板124,所述透光面板121位于最外侧,所述后面板124位于最内侧,所述后面板124与所述箱体11铰接,所述透光面板121上背离所述前面板122的面为所述外壁面。所述按钮131设置在所述门体12中,所述按键孔1212设置在所述透光面板121上。
66.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7所示,所述前面板122上与所述按键孔1212相对的位置设有面板通孔1221,所述后盖14位于所述前面板122上面向所述门骨架123的一侧,且所述后盖14与所述前面板122之间围成所述容纳腔。
67.具体地,如图8至图10所示,所述按钮131包括支撑板1312以及均与所述支撑板1312连接的按压部1311、限位部1313和支撑柱。所述按压部1311位于所述支撑板1312的一侧,所述限位部1313和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支撑板1312的另一侧。所述按压部1311穿过所述按键孔1212,所述支撑板1312能够在所述面板通孔1221中移动,所述按钮131被按下时与所述锁舌132接触的部分为所述限位部1313。所述支撑柱沿所述第二弹性件134伸缩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弹性件134包括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套在所述支撑柱外,所述支撑柱插在所述让位孔1323中。
68.所述按压部1311被按压的过程中,所述支撑板1312在所述面板通孔1221中移动,所述限位部1313和所述支撑柱随着所述支撑板1312的移动而移动。当按压的作用力撤销
后,所述第二弹性件134将所述支撑板1312向背离所述后盖14的方向推移,直至所述支撑板1312与所述透光面板121接触。所述透光面板121上设置的案件孔只能供所述按压部1311通过,所述支撑板1312无法通过,从而所述支撑板1312能够与所述透光面板121上面向所述前面板122的面抵接。
6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1312面向所述让位孔1323的面的面积大于所述让位孔1323的面积,换言之当所述按压部1311被按压时,所述限位部1313与所述锁舌132抵接将所述锁舌132推移,当所述按压部1311按压至所述支撑板1312与所述锁舌132抵触时则无法继续移动。
70.所述第一斜面1314为所述限位部1313上与所述锁舌132抵触的斜面。
71.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后盖14上与所述支撑柱相对的位置设有盲孔或通孔141,当所述按钮131被按下使得所述锁舌132退出所述锁孔1121时,所述支撑柱部分插在所述盲孔或通孔141中。所述盲孔或所述通孔141为所述支撑柱提供让位,使得所述按钮131能够顺利被按压,确保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后盖14之间不会发生干涉。
7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7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7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7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7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