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组件及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2.现在市面上的扫地设备的清洁方式通常是将垃圾清扫到设备的集尘口,并设置有与集尘口连通的风机,以让集尘口产生吸力而将垃圾吸入集尘盒内。
3.但通过风机产生吸力来吸取垃圾的方式均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且所需的清洁效果越好,风机的吸力和所产生的噪音也随之越大,由此会给用户造成不良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情结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的清洁组件所产生的噪音过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清洁组件包括吸附件和集尘盒;其中,
6.所述吸附件被驱动运动而具有间隔设置的吸附垃圾工位和释放垃圾工位,所述吸附件能够在吸附垃圾工位吸附垃圾以及在释放垃圾工位释放垃圾;
7.所述集尘盒朝向所述释放垃圾工位的表面设置有集尘口,所述集尘口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释放垃圾工位下方,以承接被所述吸附件释放并依靠自身重力下落的垃圾。
8.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能够被驱动转动,所述吸附垃圾工位和所述释放垃圾工位在所述吸附件的周向间隔排布。
9.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包括呈环形设置的清洁带以及吸附力产生器,所述清洁带能够被驱动转动,所述吸附力产生器对所述清洁带位于所述吸附垃圾工位的部分产生吸附能力,所述吸附力产生器对所述清洁带位于所述释放垃圾工位的部分消除吸附能力。
10.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带的轮廓呈n边形设置,n为大于或者等于3的整数,所述清洁带位于释放垃圾工位处的部分在上下向呈倾斜设置,所述集尘盒位于所述清洁带位于释放垃圾工位处的一侧,所述集尘盒的集尘口朝向所述清洁带位于所述释放垃圾工位的部分设置。
11.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盒面对所述清洁带位于释放垃圾工位的表面在上下向倾斜设置,且所述集尘盒面对所述清洁带的表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清洁带位于释放垃圾工位的部分的倾斜方向一致。
12.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盒面对位于所述释放工位处的清洁带的表面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邻近所述集尘口的下边缘并沿着所述集尘口的下边缘延伸设置。
13.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传动轴和至少一支撑轴,至少两所述传动轴和至少一支撑轴并行设置于所述清洁带的内侧并与所述清洁带传动连接。
14.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轴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支撑轴中的一个支撑轴安装于所述吸附垃圾工位远离所述释放垃圾工位的一侧,两所述支撑轴中的另一个支撑轴安装于所述释放垃圾工位远离所述吸附垃圾工位的一侧;
15.所述吸附力产生器包括静电发生器与静电释放器,所述静电发生器安装于两所述支撑轴中邻近所述吸附垃圾工位的支撑轴上,所述静电释放器安装于两所述支撑轴中邻近所述释放垃圾工位的支撑轴上。
16.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支撑轴的数量相等,两所述传动轴和两所述支撑轴分设于两相对侧,两所述传动轴之间的间距小于两所述支撑轴之间的间距;
17.所述清洁带的轮廓被两所述传动轴和两所述支撑轴限定呈等腰梯形设置,两所述传动轴之间形成所述吸附垃圾工位,所述传动轴与相邻的所述支撑轴之间形成所述释放垃圾工位。
18.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两所述支撑轴均呈中空设置,两所述支撑轴的周壁均贯穿设置有让位开口;
19.所述静电发生器和所述静电释放器分别安装于对应的支撑轴中,所述静电发生器通过对应的让位开口将静电释放至所述清洁带上,所述静电释放器通过对应的让位开口消除所述清洁带上静电。
20.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清洁带包括多个清洁段和多个绝缘段,多个所述清洁段呈环形排布,相邻两所述清洁段之间通过绝缘段连接。
21.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盒包括盒体与翻转门,所述盒体朝向所述释放垃圾工位的表面设置有集尘口,所述翻转门的一端与所述盒体枢接,所述翻转门的另一端能够翻转以封盖或者打开所述集尘口。
2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清洁机器人,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主体以及所述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器主体设置。
2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吸附件,使得吸附件能够在吸附垃圾工位吸附待清洁面的垃圾,并在释放垃圾工位处释放垃圾,通过在释放垃圾工位设置有集尘盒,集尘盒朝向释放垃圾工位的表面设置有集尘口,从而让被释放的垃圾通过集尘口进入集尘盒内。如此设置使得该清洁组件无需另外设置动力源就能剥落被吸附的垃圾,从而可节省能源,且整个清洁过程噪音小,有利于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清洁组件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清洁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清洁组件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清洁组件隐藏清洁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清洁带一实施例的展开示意图。
30.附图标号说明:
[0031][0032][0033]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5]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6]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7]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清洁组件,请参照图1,该清洁组件100包括吸附件10和集尘盒20。
[0038]
该吸附件10能够理解为至少部分具有吸附功能的部件,该吸附可以指去除空气而产生的真空吸附作用,也可以指具有静电而产生的静电吸附作用,更或者是指由磁石所产生的磁性吸附作用。
[0039]
该吸附件10被驱动运动而具有间隔设置的吸附垃圾工位11和释放垃圾工位12,可以理解的是,若该吸附件10采用真空吸附,则该吸附件10的表面可以设置有一个或者一个
以上的真空孔,真空孔与抽吸空气的风机或者空压机等装置连通,通过开启风机或者空压机而让真空孔能够产生吸力,当垃圾覆盖在真空孔上时即被吸附,当垃圾被输送到释放垃圾工位12时,可以停止风机或者空压机,从而让垃圾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而落下。
[0040]
当然,该吸附件10也可以采用在与待清洁面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吸盘或者是其他压缩结构,当吸附件10与地面接触时,吸盘被压缩而使空气被挤走,从而产生负压,让垃圾得以被吸附,当吸附件10被驱动而运动时,吸附有垃圾的吸盘不被压缩,则负压逐渐消失,垃圾也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而在释放垃圾工位12下落。
[0041]
若该吸附件10采用静电吸附,则可以设置有直接产生电荷并施加在吸附件10表面的装置,或者是设置有与吸附件10表面摩擦而产生静电的装置。而当该吸附件10吸附垃圾的部分被驱动到释放垃圾工位12时,可以设置有产生相反电荷的装置,以释放该处的吸附件10的静电。
[0042]
若该吸附件10采用磁性吸附,则该吸附件10上可以设置有电磁铁,启动电磁铁以对能够被磁吸的金属垃圾进行吸附清理,当吸附件10被驱动而使吸附有垃圾的磁面移动到释放垃圾工位12时,可以关闭电磁铁以释放垃圾。
[0043]
结合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吸附件10能够在吸附垃圾工位11吸附垃圾以及在释放垃圾工位12释放垃圾。
[0044]
显然,该吸附件10的吸附垃圾工位11是对准待清洁面的,待清洁面通常可以是地面、地面上的垫面、墙面、墙面上的垫面或者其他需要被清洁的物体的表面,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了。该吸附件10的释放垃圾工位12与吸附垃圾工位11为位置不同的工位,该吸附件10的部分可以在吸附垃圾工位11吸附垃圾后被驱动至释放垃圾工位12,以释放被吸附的垃圾,该释放垃圾工位1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0045]
需要说明的是,该吸附件10的能够被驱动而运动的类型可以是平动、摆动或者圆周运动。为便于理解,通过以下几个例子进一步说明。
[0046]
例如,该吸附件10采取平动模式,则该吸附件10能够在吸附垃圾后被驱动而朝远离待清洁面并与待清洁面相垂直的方向平动,随后朝一侧水平移动到释放垃圾工位12而释放垃圾。驱动吸附件10平动的装置可以是丝杠与滑块组合的装置,也可以是直线电机,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0047]
又如,该吸附件10采用摆动模式,吸附件10以某一点为圆心进行摆动,以该吸附件10吸附垃圾的表面为清洁面,则该清洁面随着吸附件10的摆动而摆动,当清洁面对准待清洁面时就处于吸附垃圾工位11;当清洁面朝顺时针摆动到一个固定的角度并释放垃圾时就到达释放垃圾工位12;当清洁面朝逆时针摆动一个固定的角度并释放垃圾时到达另一个释放垃圾工位12。驱动吸附件10摆动或者圆周运动的装置可以是旋转电机,或者旋转电机与齿轮组件结合的装置等,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0048]
再如,该吸附件10采用圆周运动模式,则该吸附件10可以采用类似摆动模式的方式,使得该吸附件10的整体进行转动,区别在于本模式中该吸附件10进行360
°
或者进行360
°
以上的角度进行转动,而摆动模式的转动不超过360
°
;当然,该吸附件10还可以采用部分进行圆周运动,例如该吸附件10包括不改变相对位置的支撑件以及绕支撑件转动的履带或者皮带。驱动吸附件10摆动或者圆周运动的装置可以是旋转电机,或者旋转电机与齿轮组件结合的装置等,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0049]
值得注意的是,该吸附垃圾工位11和释放垃圾工位12所指的是该吸附件10相对于其他部件的两个相对位置,换言之,该吸附件10吸取垃圾以及释放垃圾的位置相对于清洁组件100的其他固定的部件是不变的。
[0050]
该集尘盒20是用于收集被吸附件10所吸附的垃圾的构件,显然,其具有储存垃圾的腔体以及与该腔体连通的集尘口22。该集尘口22设置于集尘盒20朝向释放垃圾工位12的表面。
[0051]
值得一提的是,该集尘口22可以是全部位于释放垃圾工位12的下方,也可以是部分位于释放垃圾工位12的下方,部分与释放垃圾工位12齐平或者说位于释放垃圾工位12的上方。简言之,该集尘口22至少部分位于释放垃圾工位12下方,以承接被吸附件10释放并依靠自身重力下落的垃圾。
[0052]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吸附件10,使得吸附件10能够在吸附垃圾工位11吸附待清洁面的垃圾,并在释放垃圾工位12处释放垃圾,通过在释放垃圾工位12设置有集尘盒20,集尘盒20朝向释放垃圾工位12的表面设置有集尘口22,从而让被释放的垃圾通过集尘口22进入集尘盒20内。如此设置使得该清洁组件100无需另外设置动力源就能剥落被吸附的垃圾,从而可节省能源,且整个清洁过程噪音小,有利于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0053]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吸附件10能够被驱动转动,吸附垃圾工位11和释放垃圾工位12在吸附件10的周向间隔排布。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说明可以得知,一方面,转动的驱动模式具有运动方式和驱动结构简单等优点,从而使得驱动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转动运动的吸附件10能够连续不断地与地面接触,使得吸附件10具有较佳地清洁效果。
[0054]
需要说明的是,该吸附件10能够被驱动转动指该吸附件10能够被驱动朝同一个方向持续转动,如此设置有利于保证良好的清洁效果。
[0055]
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可以得知,该吸附件10既可以是整体进行转动的构件,也可以是设置有履带、皮带等部分转动的构件,较佳地,该吸附件10为部分进行转动的构件。
[0056]
具体地,请参照图1至图4,该吸附件10包括呈环形设置的清洁带13以及吸附力产生器14,清洁带13能够被驱动转动,吸附力产生器14对清洁带13位于吸附垃圾工位11的部分产生吸附能力,吸附力产生器14对清洁带13位于释放垃圾工位12的部分消除吸附能力。
[0057]
需要说明的是,该清洁带13可以设置有内齿,该清洁带13与设置有外齿的齿轮啮合,齿轮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通过启动旋转电机,从而带动齿轮转动,齿轮随之带动清洁带13转动。当然,该清洁带13的内侧可以直接与同步皮带50连接,同步皮带50与齿轮传动连接,从而间接带动清洁带13转动。
[0058]
此外,结合上述实施例,该吸附力产生器14可以是风机、吸盘、电磁铁以及用于产生静电的装置,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0059]
进一步地,清洁带13的轮廓呈n边形设置,n为大于或者等于3的正整数,清洁带13位于释放垃圾工位12处的部分在上下向呈倾斜设置,集尘盒20位于清洁带13位于释放垃圾工位12处的一侧,集尘盒20的集尘口22朝向清洁带13位于释放垃圾工位12的部分设置。
[0060]
需要说明的是,清洁带13位于释放垃圾工位12处的部分在上下向呈倾斜设置包括两种情况,其一为清洁带13位于释放垃圾工位12处的部分的上端朝靠近集尘盒20倾斜设置,下端朝远离集尘盒20倾斜设置;其二为清洁带13位于释放垃圾工位12处的部分的上端
朝远离集尘盒20倾斜设置,下端朝靠近进尘盒倾斜设置。较佳地,该清洁带13位于释放垃圾工位12处的部分的上端朝靠近集尘盒20倾斜设置,下端朝远离集尘盒20倾斜设置,如此设置可以将释放垃圾工位12设置于清洁带13的上端,以让该处掉落的垃圾不会再次落入清洁带13上,避免清洁带13的二次污染。
[0061]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至图3,集尘盒20面对清洁带13位于释放垃圾工位12的表面在上下向倾斜设置,该集尘盒20面对清洁带13的表面的倾斜方向与清洁带13位于释放垃圾工位12的部分的倾斜方向一致。如此设置能够让垃圾掉落到集尘盒20表面的上端,并自集尘盒20表面的上端沿着倾斜面滚动或者滑动至集尘口22处以进入集尘盒20内部,显然,这样一方面对垃圾起到了导引作用,避免垃圾无法进入集尘盒20内部,另一反面也避免垃圾从过高处直接砸落在集尘盒20上,造成集尘盒20的损伤。
[0062]
考虑到垃圾滚动或者滑动过快可能直接越过集尘口22而无法进入集尘盒20内,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集尘盒20面对位于释放工位处的清洁带13的表面设置有挡板23,挡板23邻近集尘口22的下边缘并沿着集尘口22的下边缘延伸设置。
[0063]
需要说明的是,该挡板23可以是水平方向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较佳地,该挡板23远离集尘盒20的一侧朝上方倾斜设置,以对挡板23上的垃圾起到一个导引作用,避免垃圾都积攒在挡板23上而无法进入集尘盒20内。
[0064]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清洁组件100还包括至少两传动轴30和至少一支撑轴40,至少两传动轴30和至少一支撑轴40并行设置于清洁带13的内侧并与清洁带13传动连接。可以理解,该传动轴30设置为至少两个,如此可以有效提高清洁带13转动的平稳性。
[0065]
需要说明的是,该传动轴30可以设置为带有外齿的圆柱状构件,该支撑轴40可以设置为圆柱状构件。
[0066]
进一步地,该支撑轴40的数量为两个,两支撑轴40中的一个支撑轴40安装于吸附垃圾工位11远离释放垃圾工位12的一侧,两支撑轴40中的另一个支撑轴40安装于释放垃圾工位12远离吸附垃圾工位11的一侧。则两支撑轴40之间可以是分设于吸附件10的两相对侧且两支撑轴40之间的水平高度不同设置,两支撑轴40之间也可以是分设与吸附件10的两相对侧且两支撑轴40之间的水平高度一致设置,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0067]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至图3,传动轴30与支撑轴40的数量相等,两传动轴30和两支撑轴40分设于两相对侧,两传动轴30之间的间距小于两支撑轴40之间的间距;清洁带13的轮廓被两传动轴30和两支撑轴40限定呈等腰梯形设置,两传动轴30之间形成吸附垃圾工位11,传动轴30与相邻的支撑轴40之间形成释放垃圾工位12。
[0068]
鉴于两传动轴30之间形成吸附垃圾工位11,则两传动轴30之间的间距能够形成清洁带13与地面接触的长度,换言之,如此设置能够让吸附垃圾工位11处的清洁带13与地面具有足够多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清洁效果。
[0069]
此外,清洁带13的轮廓呈等腰梯形设置可以实现该清洁带13位于吸附垃圾工位11的部位呈倾斜设置,以让该处掉落的垃圾不会再次落入清洁带13上,避免清洁带13的二次污染。
[0070]
结合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吸附力产生器14包括静电发生器141与静电释放器142,该静电发生器141安装于两支撑轴40中邻近吸附垃圾工位11的支撑轴40上,
静电释放器142安装于两支撑轴40中邻近释放垃圾工位12的支撑轴40上。
[0071]
可以理解的是,静电发生器141与静电释放器142的设置能够实现清洁带13吸附垃圾和释放垃圾的功能,静电发生器141能够给清洁带13充值静电,因此其设置于邻近吸附垃圾工位11的支撑轴40上,以使吸附垃圾工位11处的清洁带13具吸附力;同样地,静电释放器142能够给清洁带13释放静电,因此其设置于邻近释放垃圾工位12的支撑轴40上,以使释放垃圾工位12处的清洁带13的吸附力消失。显然,采取本方式吸附垃圾以及释放垃圾具有设备结构简单、所能吸取的垃圾种类多、适用范围广且噪音小等优点。
[0072]
上述各实施例的具体的工作流程为,通过驱动清洁带13转动,让静电发生器141给对应位置的清洁带13进行静电充值,清洁带13带有静电的部分转至吸附垃圾工位11以吸附垃圾,清洁带13吸附垃圾的部分(带有静电的部分)转至释放垃圾工位12,让静电释放器142给清洁带13吸附垃圾的部分释放静电,失去静电吸附作用的垃圾也就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而掉落至集尘口22。
[0073]
需要说明的是,该静电发生器141与静电释放器14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该静电发生器141与静电释放器142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焊接连接等方式直接固定在支撑轴40的周壁上;该静电发生器141与静电释放器142也可以是通过连接杆、连接块等其他连接部件而安装在支撑轴40上;该静电发生器141与静电释放器142还可以是安装在支撑轴40的内部。
[0074]
较佳地,请参照图3与图4,两支撑轴40均呈中空设置,两支撑轴40的周壁均贯穿设置有让位开口41;静电发生器141和静电释放器142分别安装于对应的支撑轴40中,静电发生器141通过对应的让位开口41将静电释放至清洁带13上,静电释放器142通过对应的让位开口41消除清洁带13上静电。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保证静电发生器141与静电释放器142不会脱落,另一方面也避免需要设置螺栓、连接杆等部件,使得安装和更换都比较简便。
[0075]
需要说明的是,该让位开口41可以大于静电发生器141与静电释放器142,以供静电发生器141与静电释放器142直接通过对应的让位开口41置入对应的支撑轴40内;该让位开口41也可以是小于静电发生器141与静电释放器142,以避免静电发生器141与静电释放器142自对应的让位开口41脱出,并可以在支撑柱周壁的其他部分开设有舱口与舱门,以供静电发生器141或静电释放器142的安装,当然也可以将支撑柱设置为由两部分拼接组成,以便于安装供静电发生器141与静电释放器142。
[0076]
考虑到静电发生器141和静电释放器142在工作时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清洁带13,导致需要释放垃圾时,静电没有消除而使垃圾没有释放,或者导致需要吸附垃圾时,静电被消除而无法吸附垃圾。鉴于此,请参照图5,该清洁带13包括多个(两个或者两以上)清洁段131和多个(两个或者两以上)绝缘段132,多个清洁段131呈环形排布,相邻两清洁段131之间通过绝缘段132连接。如此设置就可以让静电发生器141和静电释放器142只作用于对应位置的清洁段131。
[0077]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清洁段131之间可以是多个独立的部分,各个绝缘段132之间也是多个独立的部分,两者通过间隔相连的方式连接起来;当然,各个清洁段131之间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被划分的多段,各个清洁段131之间通过喷涂有绝缘材料而形成绝缘段132。
[0078]
另外,在清洁带13与同步皮带50连接,并通过驱动同步皮带50而间接带动清洁带
13转动的实施例中,该同步皮带50需要呈间隔设置,使得静电发生器141与静电释放器142仅作用于间隔部分的清洁带13上;同时该同步皮带50与清洁带13之间绝缘设置,具体可以在连接处设置有绝缘垫或者喷涂防静电喷雾,以避免同步皮带50在受到静电发生器141或者静电释放器142的影响后再作用于整个清洁带13。
[0079]
值得注意的是,静电发生器141和静电释放器142设置在支撑轴40内时,为了便于清洁带13活动,支撑轴40可以设置为能够以自身轴线自由旋转,清洁带13进行转动(也即清洁带13被传动轴30带动进行传动)时,能够带动支撑轴40进行旋转,此时,可以通过设置能够对旋转物体在旋转过程保持供电的可旋转360度电源接头进行连接供电,或者通过无线供电,或者通过在支撑轴40内设置电源等方式进行供电。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将静电发生器141设置在环状的清洁带13的外环面附近替代设置在支撑轴40内,以对清洁带13的外环面上吸附垃圾工位11的部分进行静电充值,同理,静电释放器142此时可以通过设置在环状的清洁带13的外环面附近替代设置在支撑轴40内,以对清洁带13的外环面上释放垃圾工位12的部分进行静电消除。
[0080]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集尘盒20包括盒体21与翻转门24,盒体21朝向释放垃圾工位12的表面设置有集尘口22,翻转门24的一端与盒体21枢接,翻转门24的另一端能够翻转以封盖或者打开集尘口22。当吸附件10不工作时就可以让翻转门24封盖集尘口22,避免集尘盒20内的垃圾扬出。
[0081]
需要说明的是,该翻转门24既可以通过手动控制而翻转,该翻转门24也可以被控制装置控制而翻转,该控制装置可以仅是旋转电机,也可以是旋转电机和齿轮组件的组合,该控制装置还可以是其他组件,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0082]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清洁机器人(未图示),该清洁机器人包括机器主体(未图示)和清洁组件100,该清洁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清洁机器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该清洁组件100安装于机器主体设置。
[0083]
值得一提的是,该机器主体可以仅指清洁机器人的部分壳体,该机器主体也可以是指清洁机器人的部分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部分上的行走轮、行走履带等驱动装置,以及安装于壳体部分上的雷达、红外激光或者摄像头等检测感应装置,以及安装于壳体部分上的警示灯、蜂鸣器等提示装置,以及用于控制驱动装置、检测感应装置和提示装置等装置的plc、工控机或者微型计算机等控制装置等等。
[0084]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