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具门窗 专利正文
一种塑形颈枕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6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塑形颈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形颈枕。


背景技术:

2.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产生颈椎退变的原因是颈椎长期处于非生理状态,如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造成。随着社会发展,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患颈椎病人数逐渐增多,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市场上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具有颈部塑形、颈部肌肉舒缓等功能的塑形颈枕,其可以起到颈椎保护、预防颈椎病、舒缓神经、改善睡眠等作用,以满足人们需求。
3.然而,现有的枕头一般将枕头主体设置为扁平的长方体状;有些枕头选用如棉花、乳胶等软质材料,利用人体头部的重力使枕头凹陷形成贴合部支撑并与头部贴合,有些枕头则会在主体中部凹设一个头窝,当人们使用时,头窝与头部曲度贴合并支撑头部;但是,现有的枕头,将头枕在枕头的头窝或凹陷处,颈椎处并未设置与其曲线贴合的颈椎支撑部,甚至颈椎有的依然悬空,使得睡眠时人体颈椎的颈周肌肉群、韧带关节束等仍处于紧张状态,因此无法起到颈椎塑形、调节睡姿、颈椎保健、改善睡眠、舒缓神经等作用。
4.申请号为cn201320306079.1,公告日为2013年11月13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塑形保健枕,其结构是该可塑形保健枕主体设置为扁平的长方体状,长方体上部的棱部均设置为弧面过渡,棱角顶点均设置为球面过渡,长方体中部开设有背窝、颈托、头窝,背窝和颈托相贯,颈托和头窝相贯。背窝于左右方向上其底部设置为弧形,头窝于左右方向上其底部设置为弧形,颈托设置于背窝和头窝之间并呈部分球冠状且分别与背窝和头窝相贯。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技术背景中提到的现有枕头不具有颈部塑形、颈部肌肉舒缓等颈椎保护保健功能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形颈枕,其包括内枕体、套设于内枕体外部的外枕体,所述内枕体内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柱形通孔;
6.所述外枕体包括两个端部以及中部,所述外枕体的外表面沿两个端部至中部方向逐渐向下凹陷形成贴合窝,以使颈部抵靠在颈枕上时,所述贴合窝与颈部相贴合;所述贴合窝两侧分别设有凸起筋条,以使颈部与贴合窝贴合时,颈部两侧肌肉抵靠于所述凸起筋条上。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枕体为圆柱形结构,其内部开设有圆柱形通孔,所述通孔的轴心与内枕体的轴心平行。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枕体为类三棱柱结构,所述通孔轴心与外枕体轴心相互平行;所述外枕体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为用于放置的平面;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沿两个端部至中部方向逐渐向下凹陷形成贴合窝,且第一侧面
和第二上的贴合窝两侧均分别设有凸起筋条。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交界处沿两个端部到中部方向逐渐向下凹陷形成贴合窝,且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的交界处上的贴合窝两侧分别设有凸起筋条。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枕体的棱边均设置为弧面过渡。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条形纹路。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枕体和内枕体的材质为聚氨酯自结皮发泡塑料。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枕体的硬度大于内枕体的硬度。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枕体的邵氏硬度c在35~45,所述内枕体的邵氏硬度c在25~30。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筋条的顶点设置为弧面或球面过渡,以使凸起筋条表面圆滑。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内枕体与外枕体的贴合窝、外枕体的凸起筋条配合,塑形颈枕对人体颈部起到托扶固定的作用,使得颈部肌肉、韧带关节束等处于放松状态,且其形状结构设计符合人体颈部自然屈度曲线,适合各个卧位舒适使用,提高了人体使用时的头颈的舒适度;此外,凸起筋条能够对肌肉群进行拉伸舒缓;使用该塑形颈枕能够有助于颈部塑形、颈部肌肉舒缓、舒缓神经和改善睡眠,进而长期使用能够起到颈椎保健、预防颈椎病等效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后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的右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
25.100 内枕体
ꢀꢀꢀꢀꢀꢀꢀꢀꢀꢀꢀꢀꢀ
200 外枕体
ꢀꢀꢀꢀꢀꢀꢀꢀꢀꢀꢀꢀꢀ
210 通孔
26.220 端部
ꢀꢀꢀꢀꢀꢀꢀꢀꢀꢀꢀꢀꢀꢀꢀ
230 中部
ꢀꢀꢀꢀꢀꢀꢀꢀꢀꢀꢀꢀꢀꢀꢀ
250 贴合窝
27.240 凸起筋条
ꢀꢀꢀꢀꢀꢀꢀꢀꢀꢀꢀ
260 第一侧面
ꢀꢀꢀꢀꢀꢀꢀꢀꢀꢀꢀ
270 第二侧面
28.280 第三侧面
ꢀꢀꢀꢀꢀꢀꢀꢀꢀꢀꢀ
261 条形纹路
ꢀꢀꢀꢀꢀꢀꢀꢀꢀꢀꢀ
241 第一凸起筋条
29.242 第二凸起筋条
ꢀꢀꢀꢀꢀꢀꢀ
243 第三凸起筋条
ꢀꢀꢀꢀꢀꢀꢀ
244 第四凸起筋条
30.245 第五凸起筋条
ꢀꢀꢀꢀꢀꢀꢀ
246 第六凸起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3.本实用新型提供如图1-5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塑形颈枕,其包括内枕体100、套设于内枕体100外部的外枕体200,所述内枕体100内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柱形通孔210;所述外枕体200包括中部230以及两个端部220,所述外枕体200的外表面沿端部220至中部230方向逐渐向下凹陷形成贴合窝250,以使颈部抵靠在颈枕上时,所述贴合窝250与颈部相贴合;所述贴合窝250两侧分别设有凸起筋条240,以使颈部与贴合窝250贴合时,颈部两侧肌肉抵靠于所述凸起筋条240上。
34.具体地,所述外枕体200的外表面沿端部220至中部230方向逐渐向下凹陷形成贴合窝250,向下凹陷的贴合窝250与人体头颈部生理曲线一致,当人体头颈部抵靠所述颈枕的时候,所述头颈部与贴合窝250可紧密贴合,对头颈部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提高使用时人体头颈的舒适度;同时,所述内枕体100内部开设有与外部连通的柱形通孔210,当人体头颈部抵靠所述颈枕的时候,所述颈部与柱形通孔210轴心呈垂直或接近垂直状态,头颈施加的重力方向垂直于柱形通孔210轴心方向,头颈重力作用使得内枕体100变形,而内枕体100的柱形通孔210能够回弹支撑,从而使得颈枕的形状结构能够适应性调整以使其与人体头颈部屈度曲线更为贴合,颈枕适用性更强、使用舒适感更佳;
35.此外,所述贴合窝250的两侧分别设有凸起筋条240,当人体正躺时,例如图2所示,所述颈部后侧与贴合窝250贴合,所述颈部脊椎位于贴合窝250左右两侧的两个凸起筋条240之间,且颈部两侧肌肉抵靠于所述凸起筋条240上;当人体侧躺时,所述颈部的凸出部分位于贴合窝250左右两侧的两个凸起筋条240之间,且颈部两侧肌肉抵靠于所述凸起筋条240上,从而使得在各种卧位状态下,凸起筋条240顶住颈部肌肉,起到固定颈部作用并对该位置的肌肉群进行拉伸舒缓。
36.本实用新型通过内枕体100与外枕体200的贴合窝250、外枕体200的凸起筋条240配合,对颈部起到托扶固定的作用,使得颈部肌肉、韧带关节束等处于放松状态,且其形状结构设计符合人体颈部自然屈度曲线,适合各个卧位舒适使用,提高了人体使用时的头颈的舒适度,此外,凸起筋条240能够对肌肉群进行拉伸舒缓;使用该塑形颈枕能够有助于颈部塑形、颈部肌肉舒缓、舒缓神经和改善睡眠,进而长期使用能够起到颈椎保健、预防颈椎病等效果。
37.优选地,所述内枕体100为圆柱形结构,其内部开设有圆柱形通孔210,所述通孔210的轴心与内枕体100的轴心平行。
38.具体使用时,当人体头颈部抵靠所述颈枕的时候,所述颈部与圆柱形通孔210轴心
呈垂直或接近垂直状态,头颈重力作用使得内枕体100变形,而内枕体100的圆柱形通孔210能够回弹支撑,所述回弹支撑方向通常为内枕体100和通孔210的径向,设置圆柱形结构内枕体100和圆柱形通孔210的轴心平行,有利于颈枕的形状结构更好地根据使用者头颈重力和形状进行适用性调整,从而使其进一步迎合人体头颈部自然屈度曲线,提高使用舒适感并更好起到托扶固定的作用。
39.根据上述设计构思,所述内枕体100和通孔210可以但不包括采用圆柱形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采用的其他形状结构,例如椭圆柱形等,以圆柱形为较佳选择。
40.优选地,所述外枕体200为类三棱柱结构,所述通孔210轴心与外枕体200轴心相互平行;所述外枕体200包括第一侧面260、第二侧面270以及第三侧面280,所述第三侧面280为用于放置的平面,所述第一侧面260和第二侧面270均沿端部220至中部230方向逐渐向下凹陷形成贴合窝250,且第一侧面260和第二侧面270上的贴合窝250两侧均分别设有凸起筋条240。
41.如图1-5所示,所述类三棱柱结构包括两个底面以及第一侧面260、第二侧面270、第三侧面280;两个底面所在位置即为两个端部220;第三侧面280为平面结构,其作为放置平面用于支撑颈枕;所述第一侧面260和第二侧面270沿端部220至中部230方向逐渐向下凹陷形成贴合窝250,第一侧面260上的贴合窝250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起筋条241和第二凸起筋条242,第二侧面270上的贴合窝250两侧分别设有第三凸起筋条243和第四凸起筋条244;类三棱柱结构外枕体200的第一侧面260和第二侧面270均设有贴合窝250和凸起筋条240结构,使得颈枕两面均可使用,且使用舒适感提高。外枕体200为类三棱柱结构,所述通孔210轴心与外枕体200轴心相互平行,人体头颈部抵靠在第一侧面260或第二侧面270上时,所述通孔210回弹支撑可对外枕体200的第一侧面260、第二侧面270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使其与人体头颈部曲线更为贴合,提高使用舒适感。
42.根据上述设计构思,所述外枕体200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结构,包括但不限于类三棱柱结构,以类三棱柱结构为较佳选择。
43.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面260与第二侧面270的交界处沿端部220至中部230方向逐渐向下凹陷形成贴合窝250,且第一侧面260与第二侧面270的交界处上的贴合窝250两侧分别设有凸起筋条240。
44.如图1-5所示,所述第一侧面260与第二侧面270的交界处沿端部220至中部230方向逐渐向下凹陷形成贴合窝250,该处贴合窝250两侧分别设有第五凸起筋条245和第六凸起筋条246,通过该交界处凹陷形成贴合窝250,使得类三棱柱结构外枕体200的形状结构设计进一步迎合人体头颈部自然屈度曲线,提高使用舒适感并更好起到托扶固定的作用。
4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分别在第一侧面260、第二侧面270、第一侧面260和第二侧面270交界处均凹设有贴合窝250,且在第一侧面260、第二侧面270、第一侧面260与第二侧面270交界处上的贴合窝250两侧均分别设有一个凸起筋条240,即共计设置三组凸起筋条240,根据上述设计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求调整凸起筋条240数量,比如第一侧面260或第二侧面270上的贴合窝250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凸起筋条240,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案。
46.优选地,所述外枕体200的棱边均设置为弧面过渡。
47.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面260和第二侧面270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条形纹路261。设置条
形纹路261造型可起到外形装饰作用,且可增大摩擦。
48.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设计构思,其外表面可采用其他形状的纹路或表面纹理,例如颗粒状纹理、波浪式纹路等,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案。
49.优选地,所述外枕体200和内枕体100的材质为聚氨酯自结皮发泡塑料。
50.所述聚氨酯自结皮发泡塑料为现有材料,该聚氨酯自结皮发泡塑料又称整皮模塑泡沫,其为可依靠发泡组分在发泡时一次性形成表皮材与泡芯材的泡沫塑料。
51.优选地,所述外枕体200的硬度大于内枕体100的硬度。
52.外枕体200对人体头颈部主要起到托扶固定作用,而内枕体100需要回弹支撑进行形状适用性调整以进一步迎合人体头颈部屈度曲线,提高使用舒适感;通过设置外枕体200的硬度大于内枕体100的硬度,即塑形颈枕上的外枕体200和内枕体100两部件采用双硬度结合,以充分发挥两个不同部件,即外枕体200和内枕体100各自的功能。
53.优选地,所述外枕体200的邵氏硬度c在35~45,所述内枕体100的邵氏硬度c在25~30。
54.需要说明的是,邵氏硬度为现有的表示材料硬度的一种标准,又称邵尔硬度,邵氏硬度所对应测量仪器为邵氏硬度计,主要分为三类:a型,c型和d型,其测量原理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测针的尺寸不同,特别是其尖端直径不同,c型最大,d型最小。其中,c型适用于橡塑并用、塑料中含有发泡剂制成的微孔材料,本文中的邵氏硬度c即表示为采用c型测得,“35~45”和“25~30”分别为35度至45度,25度至30度。
55.优选地,所述凸起筋条240的顶点设置为弧面或球面过渡,以使凸起筋条240表面圆滑。
56.优选地,所述外枕体200与凸起筋条240一体成型。
57.优选地,所述外枕体200与内枕体100二者采用热熔结合。所述热熔结合方法为现有工艺,其操作步骤和原理不再加以累述。
58.优选地,所述外枕体200与内枕体100二者颜色不同。
59.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内枕体、外枕体、贴合窝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6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