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建筑物楼板后浇带的支模结构,更具体的讲,本技术中的楼板,既包括建筑物普通楼层的楼板,也包括建筑物地下室的顶板。
背景技术:2.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为防止混凝土建筑结构由于自身收缩沉降不均而引起裂缝,故按照设计和施工的规范要求,在施工大跨度的楼板时,需要留设后浇带。具体的讲,先搭设好左右两侧楼板的底模板及支承左右底模板的落地式扣件脚手架,再浇捣左侧楼板混凝土和右侧楼板混凝土从而在两部分楼板之间预留形成一道后浇带;然后,拆掉左右两侧楼板的底模板和对应的扣件脚手架,此时,左侧楼板和右侧楼板均构成了旋臂式结构,为确保施工安全,需要在后浇带左右两侧的楼板的下方布设临时支撑结构以支承住两侧楼板的悬挑端,如绑扎钢管扣件式支撑排架、或架设多根竖向支撑钢管支起横向木条而两侧楼板悬挑端搁置在横向木条上,等;直到施工进入到尾声,对建筑物结构封顶时,再搭设后浇带支模结构,补浇后浇带混凝土,使建筑物楼板构成整体。
3.传统的后浇带支模的方法为,在后浇带下方,从下一层楼板往上搭设落地式钢管扣件脚手架,然后在脚手架顶部搭设后浇带底模板。但传统的搭设方式需要从下一层楼板开始搭建,费时费力,显然不符合当下高效经济施工的要求。而专利号为2015102601021名为地下室顶板后浇带吊支模结构的后浇带施工方法的专利中,提出了利用左右两侧楼板施工悬吊式支模结构的方案,即在左右两侧楼板的悬挑端共同搁置一根上受力钢管,且上受力钢管利用贯穿楼板的钢丝和对拉螺栓,连接固定下受力钢管,而后浇带底模板就支承在下受力钢管上。上述悬吊式支模方案,避免了从下一层楼板往上施工落地式支撑脚手架的弊端,降低钢管扣件的耗材量,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成本,但上述悬吊支模的方案,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4.首先,该方案需要一组施工人员在楼板上方搁置固定上受力钢管,并在上受力钢管上绑扎钢丝上部,固定对拉螺栓上部,而另一组施工人员则在楼板下方绑扎钢丝下部,固定对拉螺栓下部,安装固定下受力钢管;即该方案需要两组施工人员分居后浇带及楼板的上下两侧协调运作才能完成支模结构的装配,同样也需要两组施工人员在后浇带上下两侧协同动作才能完成支模结构的拆卸;故人力成本仍然较高;而且,由于对拉螺栓和钢丝均彻底贯穿了后浇带也就是楼板的混凝土,故漏水隐患大,水容易从楼板上方渗漏至下一层;况且,浇捣后浇带混凝土时,需要将后浇带的顶面抹灰找平,但由于上受力钢管、两侧垫块、上部的钢丝和对拉螺栓均固定在靠近后浇带顶面的位置,会干涉、妨碍工作人员找平作业,导致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和拆卸过程简单方便,有效节省
人工成本,降低漏水隐患,且不会干扰后浇带顶面找平作业的建筑物楼板后浇带的支模结构。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建筑物楼板后浇带的支模结构;它包括左侧楼板、右侧楼板和居中的后浇带,后浇带下方设有后浇带底模板、方木楞和主楞钢管,后浇带底模板经方木楞支承在主楞钢管上;左侧楼板和右侧楼板均设有l形钢筋,每根l形钢筋由横筋和竖筋构成且横筋内端与竖筋上端固定;每根横筋的外段锚固在同侧楼板混凝土内而每根横筋的内段位于后浇带范围内,每根横筋与楼板的主筋绑扎;每根竖筋贯穿后浇带底模板且竖筋下段为外螺纹段,该外螺纹段旋合有承重螺母,主楞钢管支承在承重螺母上。
7.采用以上结构的建筑物楼板后浇带的支模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8.首先,该支模结构只需要一组工人在楼板下方操作,安装好后浇带底模板、方木楞和主楞钢管,并旋紧承重螺母就能完成安装;拆卸时同样只需要一组工人在楼板下方旋松承重螺母并卸下主楞钢管等即可,故拆装均方便快捷,相比在楼板上下布设两组施工人员的现有技术操作方案,本技术的人工成本减半,经济效益好;而且,本技术的支模结构并未贯通楼板及后浇带混凝土,l形钢筋的竖筋虽然向下伸出后浇带,但水不可能从楼板下往上渗透,故本技术的防水性能明显增强,漏水隐患低;况且,本技术的支模结构是锚固支承在已浇筑的楼板内部的,后浇带上方完整干净,后浇带和楼板上不存在现有技术的上受力钢管、两侧垫块、上部的钢丝和对拉螺栓,故后浇带浇筑后,顶面抹灰找平时,操作方便快捷,无干涉无阻碍。
9.作为优选,每两根主楞钢管为一组,同组的两根主楞钢管支承在左右两个山行扣上,每个山行扣穿过同侧的l形钢筋竖筋并支承在同侧的承重螺母上;这样,每组支承组件由两个山行扣扣住两根主楞钢管,故支承效果更加牢固可靠。
10.作为再优选,每根竖筋位于后浇带底模板上方的部分焊接有止水钢板;这样,能进一步延长该后浇带的渗水路径,进一步降低漏水隐患。
11.作为还优选,每根竖筋上固定有用于下压后浇带底模板从而防止其变形上翘的限位椎体,该限位椎体上小下大;这样,能有效防止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模板由于受力不均而意外上翘变形,从而提升后浇带底面的平整度。
12.作为又一种优选,竖筋包括上段和下段,上段和下段均设有外螺纹,上段和下段之间设有内螺纹套管,上段和下段分别旋合在内螺纹套管的上下口内;内螺纹套管的底环面抵住后浇带底模板;上述设计存在两方面优点,一是构成防止后浇带底模板变形上翘的限位套管,从而保证后浇带底面的平整度;二是在后浇带浇捣结束并拆掉后浇带底模板以后,无需气割伸出后浇带底面的竖筋,而是直接将其旋出,这样,避免了空中气割作业,明显便捷了操作,且旋出的竖筋下段还能在后续循环利用,提升材料的周转利用率,绿色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物楼板后浇带的支模结构的实施例1在浇注后浇带之前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物楼板后浇带的支模结构的实施例1在浇注后浇带之后的
正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建筑物楼板后浇带的支模结构的实施例2在浇注后浇带之前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所示1、左侧楼板,2、右侧楼板,3、后浇带,4、后浇带底模板,5、方木楞,6、主楞钢管,7、l形钢筋,7.1、横筋,7.2、竖筋,8、主筋,9、承重螺母,10、山行扣,11、止水钢板,12、限位椎体,13、内螺纹套管,14、素混凝土柱。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9.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建筑物楼板后浇带的支模结构的实施例1,它包括左侧楼板1、右侧楼板2和居中的后浇带3。
20.建筑物结构施工过程中,浇注好左侧楼板1和右侧楼板2后,会拆掉两侧楼板的底模板和对应的支模脚手架,然后间隔很长的周期后,在工程尾期对建筑物结构封顶时,才会补浇后浇带3混凝土,所以,中间的间隔期,需要在左侧楼板1和右侧楼板2的悬挑端下方搭设素混凝土柱14,以起到临时支撑的作用。
21.后浇带3下方设有后浇带底模板4、多根方木楞5和多组主楞钢管6,后浇带底模板4经方木楞5支承在主楞钢管6上。
22.左侧楼板1和右侧楼板2均设有l形钢筋7,每根l形钢筋7由横筋7.1和竖筋7.2构成且横筋7.1内端与竖筋7.2上端固定。每根横筋7.1的外段锚固在同侧楼板混凝土内而每根横筋7.1的内段位于后浇带3范围内,即左边l形钢筋7的横筋7.1外段锚固在左侧楼板1混凝土内而右边l形钢筋7的横筋7.1外段锚固在右侧楼板2混凝土内。
23.每根横筋7.1与楼板的主筋8绑扎;该主筋8从左侧楼板1混凝土伸出后贯穿后浇带3伸入右侧楼板2混凝土,换句话说,该主筋8对于整个楼板而言是通长且连续的。
24.每根竖筋7.2贯穿后浇带底模板4,换句话说,每根竖筋7.2下端下凸于后浇带3底面。而且竖筋7.2下段为外螺纹段,该外螺纹段旋合有承重螺母9,主楞钢管6支承在承重螺母9上。具体的说,每两根主楞钢管6为一组,同组的两根主楞钢管6的左右两端分别支承在左右两个山行扣10上,左端的山行扣10穿过左侧的l形钢筋7竖筋7.2并支承在左侧的承重螺母9上,右端的山行扣10穿过右侧的l形钢筋7竖筋7.2并支承在右侧的承重螺母9上。
25.每根竖筋7.2位于后浇带底模板4上方的部分焊接有止水钢板11。
26.每根竖筋7.2上固定有用于下压后浇带底模板4从而防止压后浇带底模板4变形上翘的限位椎体12,该限位椎体12上小下大。
27.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建筑物楼板后浇带的支模结构的实施例2,它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竖筋7.2上不再设置限位椎体12,而是分为上段和下段,竖筋7.2的上段和下段均设有外螺纹,上段和下段之间设有内螺纹套管13,上段和下段分别旋合在内螺纹套管13的上下口内;内螺纹套管13的底环面抵住后浇带底模板4,从而起到防止压后浇带底模板4变形上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