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空间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地下智能停车场。
背景技术:2.在现有技术中,各大城市停车位紧张引发人们对地下停车场的需求越发强烈。常规地下车库为明挖法,结合建筑物的地下室作为停车场地,或者为独立式地下立体停车库。
3.然而,现有技术通常采用明挖的方式建造,而明挖车库即受限于平面开挖范围,又受限于经济合理性,因此通常只能建造一至三层,在场地条件不足时,停车数量比较有限。
4.因此,如何增加停车数量,同时又能减少明挖对环境影响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地下智能停车场,实现的目的是基于地下竖井及盾构法隧道相关技术,通过地下竖井和盾构隧道实现暗挖方式建造地下车库,减少明挖法的地下层数限制。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下智能停车场,包括设置于既有建筑周边地下的取车井、存车井,以及三层以上停车库。
7.其中,所述取车井和所述存车井均为深竖井,且均与每一层所述停车库连通;
8.每一层所述停车库均为环形的地下圆隧道,每一所述地下圆隧道均通过楼板分隔成上下两个存车区,每一个所述存车区均包括最少两条车道;
9.每一个所述存车区的两条以上所述车道中包括最少一条行车车道和一条存车车道。
10.较佳地,在每一层所述停车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而成。
11.较佳地,在完成土建结构后设置配套设施;所述配套设施包括机电系统、排水消防设施和停取车平台。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通过盾构法构建相当规模的地下停车场,不会对既有建筑造成破坏,还能够使停车取车更为便捷。
14.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能够减少明挖法建造车库产生的环境影响,并能够提供更多的停车数量。
15.本实用新型在应用于既有建筑时,可在较小的影响下实现增设,即扩建车库。
16.本实用新型中取车井和存车井的双深竖井结构可以缓解出口和入口的拥堵,与独立式车库相比明显提高停车数量和吞吐能力。
1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每一层停车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
22.如图1至图3所示,地下智能停车场,包括设置于既有建筑周边地下的取车井、存车井,以及三层以上停车库。
23.其中,取车井和存车井均为深竖井,且均与每一层停车库连通;
24.每一层停车库均为环形的地下圆隧道,每一地下圆隧道均通过楼板分隔成上下两个存车区,每一个存车区均包括最少两条车道;
25.每一个存车区的两条以上车道中包括最少一条行车车道和一条存车车道。
26.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每一层所述停车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而成。
27.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完成土建结构后设置配套设施;所述配套设施包括机电系统、排水消防设施和停取车平台。
28.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29.本次实用新型通过明挖深竖井和多层盾构暗挖隧道形成停车区域,在够减少明挖法对于地下层数的限制,能够提供更多的停车数量的同时,还能够减少明挖对环境影响。
30.而且,取车井和存车井的双深竖井结构可以大大缓解多层停车库出入口产生堵车的概率。
31.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与既有建筑下车库面积不足的情况,通过在既有建筑周边的地下设置两个深竖井,然后通过盾构隧道在两个深竖井建造多层围绕既有建筑的盾构隧道形成新的地下车库,在不影响原车库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停车数量,且不影响主楼的安全。
3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地下智能停车场的建造方法,步骤如下:
33.步骤1、所述取车井和所述存车井选址,通过vsm工法下沉式竖井掘进机技术,建造所述取车井和所述存车井的两个所述深竖井;
34.步骤2、完成两个所述深竖井的建造后,在其中一个所述深竖井中安装盾构作为始发井,然后按照设计路线掘进至另外一个所述深竖井接收,或者穿过另外一个所述深竖井后回到所述始发井接收,形成作为每一层所述停车库的盾构隧道;
35.步骤3、按照步骤2从下向上依次建造每一层所述停车库;
36.步骤4、施工每一层所述盾构隧道与两个所述深竖井之间的连接,完成主体结构贯通工作;
37.步骤5、施工每一层所述停车库的每一所述存车区和每一条所述车道,完成土建结构。
38.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每一层所述停车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而成。
39.在某些实施例中,在完成土建结构后设置配套设施;所述配套设施包括机电系统、排水消防设施和停取车平台。
40.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地下智能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既有建筑周边地下的取车井、存车井,以及三层以上停车库;所述取车井和所述存车井均为深竖井,且均与每一层所述停车库连通;每一层所述停车库均为环形的地下圆隧道,每一所述地下圆隧道均通过楼板分隔成上下两个存车区,每一个所述存车区均包括最少两条车道;每一个所述存车区的两条以上所述车道中包括最少一条行车车道和一条存车车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智能停车场,其特征在于:在每一层所述停车库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而成。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地下智能停车场,包括设置于既有建筑周边的取车井、存车井和三层以上停车库;取车井和存车井均为深竖井;每一停车库均为环形的地下圆隧道,每一地下圆隧道均包括上下两个存车区,每一存车区均包括最少一条行车车道和一条存车车道。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明挖法建造车库产生的环境影响,并能够提供更多的停车数量。的停车数量。的停车数量。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 王印昌 王晓波 张银屏 李庭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7
技术公布日:202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