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楼面洞口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预留楼面洞口,并且使用支护模板进行加固,以便于后续的对楼面洞口相对应的施工作业。然而,在现有的施工工艺中,楼面洞口防护完成后,楼面洞口的开启极其不方便,经常会出现洞门形变而无法打开的问题出现,同时,在对楼面洞口的施工中,无法确保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因此,亟需一种楼面洞口防护装置,用以防止洞门变形,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性,并且适配于不同内径的楼面洞口,以提高其适配能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用以实现防止洞门变形,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性,并且适配于不同内径的楼面洞口,以提高其适配能力的目的。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包括伸入楼面洞口端部处的内衬筒,于所述内衬筒外套装有内衬套,所述内衬套的周向外壁适配于楼面洞口相对应处的内壁,且内衬筒和内衬套经螺栓固连于楼面洞口处的支护模板上,于所述内衬筒位于楼面洞口以外的一端枢接有洞门。
6.进一步的,于所述内衬筒的周向外壁上均匀地构造有插装条,各所述插装条沿内衬筒的轴向延伸至内衬筒的两端,于所述内衬套的周向内壁上且与各插装条相对应处开设有插装槽,各插装条适配于相对应的插装槽内。
7.进一步的,于所述内衬筒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周向均匀设置的条形孔,各所述条形孔沿内衬筒的轴向延伸,于所述内衬套上且与条形孔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螺栓依次穿过条形孔和连接孔并锚固于楼面洞口的支护模板上。
8.进一步的,所述内衬套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沿内衬筒的轴向间隔设置。
9.进一步的,于所述内衬筒位于楼面洞口外的一端构造有向外延展的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固定于楼面洞口的外端面上。
10.进一步的,所述洞门的一端枢接于限位挡板的一端处,于所述洞门的外表面上且远离其枢接端的一端处构造有把手。
11.进一步的,于所述限位挡板上可拆卸连接有两枢接座,于所述洞门的一端构造有插接管,一枢接杆依次穿过插接管及两枢接座。
12.进一步的,于所述枢接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一定位螺母,枢接杆的另一端构造呈弯钩状结构,当洞门关闭时,所述弯钩状结构抵接于洞门的外端面上。
13.进一步的,两所述枢接座可同时安装于限位挡板的四个边沿之一的外表面上,于
所述洞门远离其枢接端的一端构造有第二连接耳,于所述限位挡板的四个边沿上构造有第一连接耳,第二连接耳与相对应的连接耳经连接销连接固定。
1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首先,施工人员根据楼面洞口的大小选择相对应大小的内衬套,之后,将内衬套装配在内衬筒外,再将二者同时装配入楼面洞口,然后,通过螺栓将内衬筒和内衬套固定在支护模板上,进而实现楼面洞口处的防护,而且洞门是安装内衬筒上的,这样避免了由于楼面洞口发生变形而导致洞门无法打开的问题出现;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防止洞门变形,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性,并且适配于不同内径的楼面洞口,提高了其适配能力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6.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20.标注部件:100-内衬筒,101-插装条,102-条形孔,103-限位挡板,104-第一连接耳,200-内衬套,201-插装槽,202-连接孔,300-洞门,301-把手,302-第二连接耳,303-插接管,304-枢接座,400-枢接杆,401-弯钩状结构,402-定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开启式楼面洞口防护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内衬筒100、内衬套200及洞门300,其中,内衬筒100伸入楼面洞口的端部处,内衬套200套装在内衬筒100外部,内衬套200的周向外壁适配于楼面洞口相对应处的内壁,即不同型号的楼面洞口可选用不同型号的内衬套200,并且内衬筒100和内衬套200二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楼面洞口处的支护模板上,洞门300枢接在内衬筒100位于楼面洞口以外的一端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势在于:首先,施工人员根据楼面洞口的大小选择相对应大小的内衬套200,之后,将内衬套200装配在内衬筒100外,再将二者同时装配入楼面洞口,然后,通过螺栓将内衬筒100和内衬套200固定在支护模板上,进而实现楼面洞口处的防护,而且洞门300是安装内衬筒100上的,这样避免了由于楼面洞口发生变形而导致洞门300无法打开的问题出现;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防止洞门300变形,提高了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性,并且适配于不同内径的楼面洞口,提高了其适配能力的目的。
2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了避免内衬套200发生歪斜的问题出现,提高内衬套200与内衬筒100的连接精确度,如图2所示,在内衬筒100的周向外壁上均匀地构造有插装条101,每个插装条101沿内衬筒100的轴向延伸至内衬筒100的两端,在内衬套200的周向内壁上且与每个插装条101相对应处分别开设有插装槽201,每个插装条101适配于相对应的插装槽201内。
2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了便于适当调整内衬套200在内衬筒100上的轴向位置,以实现内衬套200紧密的固定在楼面洞口内,所采用的措施为,如图2所示,在内衬筒100上开设有多个条形孔102,这些条形孔102沿内衬筒100的周向均匀设置,并且每个条形孔102沿内衬筒100的轴向延伸。本实施例为了实现内衬筒100和内衬套200与支护模板的固定,在内衬套200上且与条形孔102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孔202,上述的螺栓依次穿过条形孔102和连接孔202并锚固于楼面洞口的支护模板上。
2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了提高稳固性,如图1所示,内衬套20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这些内衬套200沿内衬筒100的轴向间隔设置。
2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了避免内衬筒100发生轴向窜动,而且便于洞门300的安装,如图1-2所示,在内衬筒100位于楼面洞口外的一端构造有限位挡板103,该限位挡板103向外延展,并且限位挡板103固定在楼面洞口的外端面上。其中,洞门300的一端枢接在限位挡板103的一端处,在洞门300的外表面上且远离其枢接端的一端处构造有把手301。本实施例洞门300与限位挡板103具体的枢接方式为,在限位挡板103上可拆卸连接有两枢接座304,在洞门300的一端构造有插接管303,枢接杆400依次穿过插接管303及两枢接座304;本实施例在枢接杆40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一定位螺母402,枢接杆400的另一端构造呈弯钩状结构401,当洞门300关闭时,弯钩状结构401抵接于洞门300的外端面上,这时弯钩状结构401起到顶压洞门300的作用,用以防止洞门300边沿松动,此状态下,定位螺母402旋死。适当的旋松定位螺母402,使得洞门300活动,并可沿枢接杆400转动。本实施例为了使用不同位置的楼面洞口,即可采用洞门300不同的打开方向,具体的,上述的两个枢接座304可同时安装在限位挡板103的四个边沿之一的外表面上,这样即可实现洞门300的打开方向的改变,在洞门300远离其枢接端的一端构造有第二连接耳302,在限位挡板103的四个边沿上构造有第一连接耳104,第二连接耳302与相对应的连接耳经连接销连接固定,用于将洞门300关闭锁死,而其他的第一连接耳104可通过紧固螺栓锚固在楼面洞口的端部处。
2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