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拆分式箱涵模具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拆分式箱涵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拆分式箱涵模具。


背景技术:

2.箱涵指的是洞身以钢筋混凝土箱形管节修建的涵洞。箱涵由一个或多个方形或矩形断面组成,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或圬工制成,但钢筋混凝土应用较广,当跨径小于4m时,采用箱涵,相对于管涵,钢筋混凝土箱涵是一个便宜的替代品,墩台,上下板都全部一致浇筑。
3.箱涵施工一般采用现浇,在开挖好的沟槽内设置底层,浇筑一层混凝土垫层,再将加工好的钢筋现场绑扎,支内模和外模,较大的箱涵一般先浇筑底板和侧壁的下半部分,再绑扎侧壁上部和顶板钢筋,支好内外模,浇筑侧壁上半部分和顶板。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拆模,在箱涵两侧同时回填土。但是现场浇注工艺比较复杂,工人劳动强度高,花费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箱涵现场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浇注简单,可重复使用的拆分式箱涵模具。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拆分式箱涵模具,包括底模、外模、内模,所述的外模、内模底部分别可拆卸固定在底模上,所述的外模、内模之间设有成型空间,所述的成型空间顶部为开放式敞口,所述的外模、内模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的外模、内模顶部设有固定连接装置;所述的底模包括底部平台支架,所述的底部平台支架顶部设有环状底模平板、底部设有多根均匀排列的底梁,所述的底部平台支架设有与底模平板配合的环状圈梁、多根与底梁垂直且均匀排列的横梁;所述的外模包括多个相互贴紧固定的外模板块,所述的外模板块包括竖直设置的外面板,所述的外面板顶端、底端分别设有向远离成型空间方向延伸的外翼板,所述的外面板两侧分别设有向远离成型空间方向延伸的外连接板,所述的多个外模板块的外翼板相互紧贴形成同一水平面,相邻的两个外模板块通过外连接板相互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外面板一面位于成型空间内,另一面设有多个与外翼板或外连接板固定的加筋板;所述的内模包括多个相互贴紧固定的内模板块,所述的内模板块包括竖直设置的内面板,所述的内面板顶端、底端分别设有向远离成型空间方向延伸的内翼板,所述的内面板两侧分别设有向远离成型空间方向延伸的内连接板,所述的多个外模板块的内翼板相互紧贴形成同一水平面,相邻的两个外模板块通过内连接板相互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内面板一面位于成型空间内,另一面设有多个与内翼板或内连接板固定的加筋板。
7.本方案的外模与内模在底模上可拆卸固定,固定时,外模、内模、底模围成一个成型空间,成型空间顶部敞开可用于注入混凝土,混凝土注入后其顶部与外翼板、内翼板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可分别向外、向内拆除外模和内模,再将底模与混凝土分离即可获得所需箱涵。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底模平板与外模板块底部外翼板、内模板块底部内翼板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孔,所述的底模平板底部与外模板块底部外翼板、内模板块底部内翼板螺栓固定。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底模平板设有多块拼合板,所述的拼合板之间为燕尾槽拼接结构。本方案的底模平板由拼合板连接而成,燕尾槽连接结构可提高拼合板之间的连接紧密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外模板块包括相互配合的外平面模块、外弧面模块、2个外转角模块、2个顶角模块,所述的2个外转角模块一侧无转角且与外弧面模块一侧分别紧贴固定,所述的2个外转角模块一侧有转角且与2个顶角模块紧贴固定,所述的外平面模块两侧分别与2个顶角模块紧贴固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内模板块包括相互配合的3个内平面模块、1个内弧面模块、2个内弧面转角模块、2个内转角模块,所述的内弧面模块两侧分别与2个内弧面转角模块紧贴固定,所述的2个内弧面转角模块另一侧分别与1个内平面模块紧贴固定,所述的2个内转角模块两侧分别与内平面模块紧贴固定。
12.本方案的外模板块或内模板块,可根据箱涵实际形状进行相应调整,模块化的设计,保证其有较高的互换性。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内平面模块两侧为斜面。本方案采用斜面贴合面,方便脱模时对模块进行分离。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外模、内模之间设有手孔模具,所述的手孔模具包括固设于外模和内模顶端的工装悬挂杆、斜向穿透外面板或内面板的手孔凹槽模具、连接工装悬挂杆与手孔凹槽模具的销轴。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固定连接装置包括销轴座、固定座、一端设有螺纹的定位杆,所述的销轴座、固定座分别固定在外模或内模顶端,所述的定位杆一端与销轴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定位杆另一端与固定座可拆卸固定。本方案的定位杆与固定座固定可采用螺母螺栓固定,可微量调整外模与内模的间距。
1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外面板或内面板设有加筋板的面上还设有横向加强槽钢。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混凝土浇注过程简单,模具为模块化设置,可重复使用,且安装拆卸都比较简单,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视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模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孔模具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连接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底模平板燕尾槽拼合结构的示意图。
25.图中:1、底模
ꢀꢀꢀ
2、外模
ꢀꢀꢀ
3、内模
ꢀꢀꢀ
4、成型空间
26.ꢀꢀꢀꢀꢀ
5、固定连接装置
ꢀꢀꢀ
6、手孔模具
ꢀꢀꢀ
11、底部平台支架
27.ꢀꢀꢀꢀꢀ
12、底模平板
ꢀꢀꢀ
13、底梁
ꢀꢀꢀ
14、环状圈梁
ꢀꢀꢀ
15、横梁
28.ꢀꢀꢀꢀꢀ
21-外面板
ꢀꢀꢀ
22-外翼板
ꢀꢀꢀ
23-外连接板
ꢀꢀꢀ
24-加筋板
29.ꢀꢀꢀꢀꢀ
25-加强槽钢
ꢀꢀ
31-内面板
ꢀꢀꢀ
32-内翼板
ꢀꢀꢀ
33-内连接板
30.ꢀꢀꢀꢀꢀ
51-销轴座
ꢀꢀꢀ
52-固定座
ꢀꢀꢀ
53-定位杆
ꢀꢀꢀ
61-工装悬挂杆
31.ꢀꢀꢀꢀꢀ
62-手孔凹槽模具
ꢀꢀ
63-销轴
ꢀꢀꢀ
201-外平面模块
32.ꢀꢀꢀꢀꢀ
202-外弧面模块
ꢀꢀꢀ
203-外转角模块
ꢀꢀꢀ
204-顶角模块
33.ꢀꢀꢀꢀꢀ
301-内平面模块
ꢀꢀꢀ
302-内弧面模块
ꢀꢀꢀ
303-内弧面转角模块
34.ꢀꢀꢀꢀꢀ
304-内转角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7.拆分式箱涵模具,包括底模1、外模2、内模3,外模2、内模3底部分别可拆卸固定在底模1上,外模2、内模3之间设有成型空间4,成型空间4顶部为开放式敞口,外模2、内模3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外模2、内模3顶部设有固定连接装置5;
38.底模1包括底部平台支架11,底部平台支架11顶部设有环状底模平板12、底部设有多根均匀排列的底梁13,底部平台支架11设有与底模平板12配合的环状圈梁14、多根与底梁13垂直且均匀排列的横梁15;
39.外模2包括多个相互贴紧固定的外模板块,外模板块包括竖直设置的外面板21,外面板21顶端、底端分别设有向远离成型空间4方向延伸的外翼板22,外面板21两侧分别设有向远离成型空间4方向延伸的外连接板23,多个外模板块的外翼板22相互紧贴形成同一水平面,相邻的两个外模板块通过外连接板23相互可拆卸连接,外面板21一面位于成型空间4内,另一面设有多个与外翼板22或外连接板23固定的加筋板24;
40.内模3包括多个相互贴紧固定的内模板块,内模板块包括竖直设置的内面板31,内面板31顶端、底端分别设有向远离成型空间4方向延伸的内翼板32,内面板31两侧分别设有向远离成型空间4方向延伸的内连接板33,多个外模板块的内翼板32相互紧贴形成同一水平面,相邻的两个外模板块通过内连接板33相互可拆卸连接,内面板31一面位于成型空间4内,另一面设有多个与内翼板32或内连接板33固定的加筋板24;
41.底模平板12与外模板块底部外翼板22、内模板块底部内翼板32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固定孔,底模平板12底部与外模板块底部外翼板22、内模板块底部内翼板32螺栓固定;
42.底模平板12设有多块拼合板,拼合板之间为燕尾槽拼接结构;
43.外模板块包括相互配合的外平面模块201、外弧面模块202、2个外转角模块203、2个顶角模块204,2个外转角模块203一侧无转角且与外弧面模块202一侧分别紧贴固定,2个外转角模块203一侧有转角且与2个顶角模块204紧贴固定,外平面模块201两侧分别与2个顶角模块204紧贴固定;
44.内模板块包括相互配合的3个内平面模块301、1个内弧面模块302、2个内弧面转角模块303、2个内转角模块304,内弧面模块302两侧分别与2个内弧面转角模块303紧贴固定,2个内弧面转角模块303另一侧分别与1个内平面模块301紧贴固定,2个内转角模块304两侧分别与内平面模块301紧贴固定;
45.内平面模块301两侧为斜面;
46.外模2、内模3之间设有手孔模具6,手孔模具6包括固设于外模2和内模3顶端的工装悬挂杆61、斜向穿透外面板21或内面板31的手孔凹槽模具62、连接工装悬挂杆61与手孔凹槽模具62的销轴63;
47.固定连接装置5包括销轴座51、固定座52、一端设有螺纹的定位杆53,销轴座51、固定座52分别固定在外模2或内模3顶端,定位杆53一端与销轴座51可转动连接,定位杆53另一端与固定座52可拆卸固定;
48.外面板21或内面板31设有加筋板24的面上还设有横向加强槽钢25。
49.具体实施过程是:
50.制作箱涵时,将底模1放置在合适的场地上,保证其水平放置,然后再将外模2与内模3按照模块化连接并固定到底模1上,固定完成后,外模2、内模3、底模1围成成型空间4,将手孔模具6固定好,用固定连接装置5将外模2、内模3定位固定完成;
51.固定完成后,成型空间4顶部敞开可注入混凝土,混凝土注入后其顶部与外翼板22、内翼板32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待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可分别向外、向内拆除外模2和内模3,再将底模1与混凝土分离即可获得所需箱涵。
5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