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绿色建筑的太阳能节能屋顶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绿色建筑的太阳能节能屋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建筑的太阳能节能屋顶


背景技术:

2.目前安装于屋顶的太阳能光伏板在安装完毕后,即为固定静止状态,且只能在日间进行发电,夜间便进入休眠状态,发电时间有限,且受天气影响较大,由于光伏板安装在屋顶长期处于无人维护状态,当表面集聚过多灰尘时便会严重影响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绿色建筑的太阳能节能屋顶,解决了现有安装于屋顶的太阳能光伏板受天气影响较大,无法全天候发电的问题。
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本发明的一种绿色建筑的太阳能节能屋顶,包括安装于右侧屋顶的风机组件,安装于左侧屋顶的光伏发电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能够将光伏板组合成风机叶片,所述光伏发电组件能够利用太阳能发电;
6.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叶片固定块,所述叶片固定块内设有六个开口向外的阶梯轴滑槽,所述阶梯轴滑槽两个为一组,同组所述阶梯轴滑槽位于同一平面上,同组所述阶梯轴滑槽呈中心对称。
7.优选地,所述阶梯轴滑槽一侧端壁末端固定连接设有滑槽磁铁。
8.优选地,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包括光伏板承托块,所述光伏板承托块固定在左侧屋顶表面,所述光伏板承托块上端面固定连接设有太阳能板,所述光伏板承托块下侧设有放置于左侧屋顶上的轻质薄板,所述轻质薄板左侧与所述光伏板承托块抵接,所述轻质薄板下端面布满长软毛刷,所述光伏板承托块下侧右端面固定连接设有承托块磁铁,所述轻质薄板左端面固定连接设有末端磁铁。
9.优选地,所述轻质薄板右端面固定连接设有两个以所述太阳能板为中心前后对称布置的阶梯轴。
10.优选地,所述阶梯轴由阶梯轴组成,且远离所述轻质薄板一侧的轴直径大于内侧轴直径。
11.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固定在右侧屋顶面的固定长块,所述固定长块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设有延伸至所述固定长块上侧的风机滑动块。
12.优选地,所述风机滑动块斜向左上方延伸,所述风机滑动块内设有开口斜向左上的弹簧腔,所述弹簧腔下端壁固定连接设有风机电磁铁,所述风机电磁铁上端面固定连接设有风机弹簧,所述风机弹簧上固定连接设有与所述弹簧腔滑动配合连接的风机滑移块,所述风机滑移块为铁质材料,所述风机滑移块内固定连接设有发电机,所述叶片固定块安装在发电机上端面。
13.优选地,所述固定长块后端壁与所述风机滑动块后端面之间固定连接设有长弹
簧,所述风机滑动块后端面固定连接设有拉绳。
14.优选地,位于屋顶下侧的墙体内固定连接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侧设有线轮腔,所述电机上端面固定连接设有延伸至所述线轮腔内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上固定连接设有位于所述线轮腔内的线轮,所述拉绳延伸至所述线轮腔内并与所述线轮固定连接。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该装置被安装在屋顶上,能够对于不同的天气情况进行形态的切换,当在晴天时,该装置以原有的太阳能板发电的静止状态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当遇到晚上或多云的大风天气时,该装置将切换为风能发电形态,将原本隐藏在太阳能光伏板下方的轻质薄板进行组合形成风机的扇叶,此时该装置将利用风能进行发电,并能够在薄板旋转的同时对光伏板表面进行清洁擦拭,该装置将自身进行重复利用实现了全天候的发电。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图3中c-c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图3中d-d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图4中e-e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图4中f-f处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风机组件的示意图;
26.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风机组件组装完成后的示意图;
27.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风机组件一片轻质薄板旋转固定后的示意图。
28.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风机组件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图1-11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30.结合附图1-1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的太阳能节能屋顶,包括安装于右侧屋顶的风机组件,安装于左侧屋顶的光伏发电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能够将光伏板组合成风机叶片,所述光伏发电组件能够利用太阳能发电;
31.有益的,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叶片固定块60,所述叶片固定块60内设有六个开口向外的阶梯轴滑槽61,所述阶梯轴滑槽61两个为一组,同组所述阶梯轴滑槽61位于同一平面上,同组所述阶梯轴滑槽61呈中心对称。
32.有益的,所述阶梯轴滑槽61一侧端壁末端固定连接设有滑槽磁铁62。
33.有益的,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包括光伏板承托块70,所述光伏板承托块70 固定在左
侧屋顶表面,所述光伏板承托块70上端面固定连接设有太阳能板50,所述光伏板承托块70下侧设有放置于左侧屋顶上的轻质薄板89,所述轻质薄板89左侧与所述光伏板承托块70抵接,所述轻质薄板89下端面布满长软毛刷,所述光伏板承托块70下侧右端面固定连接设有承托块磁铁71,所述轻质薄板89左端面固定连接设有末端磁铁79。
34.有益的,所述轻质薄板89右端面固定连接设有两个以所述太阳能板50 为中心前后对称布置的阶梯轴51。
35.有益的,所述阶梯轴51由阶梯轴组成,且远离所述轻质薄板89一侧的轴直径大于内侧轴直径。
36.有益的,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固定在右侧屋顶面的固定长块20,所述固定长块20内设有开口向上的滑槽21,所述滑槽21内滑动配合连接设有延伸至所述固定长块20上侧的风机滑动块30。
37.有益的,所述风机滑动块30斜向左上方延伸,所述风机滑动块30内设有开口斜向左上的弹簧腔31,所述弹簧腔31下端壁固定连接设有风机电磁铁 32,所述风机电磁铁32上端面固定连接设有风机弹簧33,所述风机弹簧33 上固定连接设有与所述弹簧腔31滑动配合连接的风机滑移块34,所述风机滑移块34为铁质材料,所述风机滑移块34内固定连接设有发电机35,所述叶片固定块60安装在发电机35上端面。
38.有益的,所述固定长块20后端壁与所述风机滑动块30后端面之间固定连接设有长弹簧22,所述风机滑动块30后端面固定连接设有拉绳42。
39.有益的,位于屋顶下侧的墙体内固定连接设有电机40,所述电机40上侧设有线轮腔43,所述电机40上端面固定连接设有延伸至所述线轮腔43内的电机轴41,所述电机轴41上固定连接设有位于所述线轮腔43内的线轮44,所述拉绳42延伸至所述线轮腔43内并与所述线轮44固定连接。
40.初始状态下,三块太阳能板50等距摆放在左侧屋顶上,太阳能板50左侧与电机40右侧相抵接,此时的太阳能板50使用太阳能发电;
41.当夜间或阴天时,该装置可切换至风能发电的形态:
42.风机电磁铁32启动,风机电磁铁32产生磁性吸引风机滑移块34克服风机弹簧33弹力向下滑动,平衡状态时,叶片固定块60中心位置恰好处于阶梯轴51的延长线上;
43.启动承托块磁铁71,承托块磁铁71产生与末端磁铁79左端面相反的磁性,末端磁铁79在承托块磁铁71斥力的作用下推动轻质薄板89沿左侧屋顶斜向右滑动,直至阶梯轴51进入阶梯轴滑槽61内,由于受屋顶表面的抵接,即使此时阶梯轴51受到滑槽磁铁62的磁力吸引也无法发生偏转;
44.当第一块轻质薄板89的阶梯轴51进入阶梯轴滑槽61后,发电机35启动带动叶片固定块60转过一百二十度,此时离开屋顶表面的轻质薄板89受两侧滑槽磁铁62磁力左右发生角度偏转,直至前后两侧阶梯轴51与滑槽磁铁62相接触;
45.启动电机40,电机40通过电机轴41带动线轮44转动,线轮44收紧拉绳 42,位于滑槽21内的风机滑动块30受到拉绳42的拉力将克服长弹簧22弹力向后滑动,当风机滑动块30滑动至与下一个轻质薄板89处于同一平面时,电机40将停止;
46.之后装置将重复上述将轻质薄板89组装的步骤,当三个轻质薄板89组装完毕后,风机电磁铁32关闭,风机滑移块34将在风机弹簧33弹力左右下重新向上滑动,此时轻质薄
板89将不会与屋顶有干涉,且轻质薄板89位于太阳能板50的上方,此时装置将依靠风能通过轻质薄板89带动叶片固定块 60发电,同时每当轻质薄板89略过太阳能板50时均能够通过毛刷对太阳能板50表面清洁擦拭;
47.当装置复位时,风机电磁铁32,发电机35同时启动,叶片固定块60将在风机电磁铁32的作用下使得轻质薄板89处于光伏板承托块70的下侧面,同时将在叶片固定块60的转动带动下切入光伏板承托块70的下侧,当第一块轻质薄板89对准左侧屋顶,滑槽磁铁62上缠绕有线圈,缠绕在滑槽磁铁 62上的线圈通电时能够抵消叶片固定块60所产生的磁场,此时启动滑槽磁铁 62的线圈,轻质薄板89将在重力作用下恢复与左侧屋顶平衡状态,并沿着屋顶下滑复位,之后电机40将反转放松线圈,风机滑动块30将在长弹簧22弹力作用下向前滑动,当风机滑动块30向前滑动一个轻质薄板89的安装位后,叶片固定块60再次转动一百二十度并重复上述轻质薄板89释放的动作,依次完成三块轻质薄板89的释放。
48.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