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屋面变形缝封护及配套使用的檐沟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屋面变形缝封护及配套使用的檐沟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面变形缝封护及配套使用的檐沟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更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旧建筑需要赋予新功能,改造再利用。实践中某些局部扩建的情况,由于新老建筑结构形式不同,基础沉降的程度也差别很大,新老建筑之间必然会设变形缝。变形缝在屋面时,面对复杂屋面现状,考虑流程、成本等限制而维持现有屋面不做改动的要求,往往会导致常规变形缝无效、低效甚至难以安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屋面变形缝封护及配套使用的檐沟排水结构,能够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在不改动既有建筑部分的屋面时,有效覆盖缝隙并防水的问题。
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屋面变形缝封护结构,包括:第一建筑、设置在所述第一建筑上的防护顶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护顶上的护沿,还包括:
5.设置在所述第一建筑侧边的第二建筑;
6.设置在所述第二建筑上的支撑柱;以及
7.设置在所述防护顶和所述支撑柱上的导水面板。
8.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固定在所述支撑柱上。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梁内水平固定有第一加固件,所述第一横梁内顶部水平固定有第二加固件,所述第一加固件和所述第二加固件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加固件。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梁顶部固定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一侧在所述防护顶正上方。
11.进一步的,所述导水面板左高右低的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梁上,所述导水面板右端端部向下固定有导水边,所述导水边在所述防护顶内;所述导水边下端向右侧30
°
角。
12.进一步的,所述防护顶上设有防水层。
13.一种檐沟排水结构,包括:屋面变形缝封护结构以及檐沟。
14.进一步的,所述檐沟固定在所述护沿的内侧壁上,所述导水边在所述檐沟内。
15.进一步的,所述檐沟底部向下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檐沟连通。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支撑柱,用于使封护结构在第一建筑和在第二建筑上,才能更好的给第一建筑、第二建筑和变形缝防水;通过设置第一加固件、第二加固件和第三加固件,用于加固第一横梁,避免当第一横梁向外延伸且支撑第二横梁和导水面板时,承载力不够,造成危险;当通过设置导水面板用于防护第二建筑以及变形缝受雨淋,当第一建筑的排水系统可以使用时,将雨水排至第一建筑上,无需再另设排水系统,当第一建筑的排水系统无法使用时,将雨水排至配套使用的檐沟内;通过设置檐沟和排水管,用于当第一建筑的排水系统无法使用时,可以使用檐沟和排水管进行排水,结构简单使用
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屋面变形缝封护结构的主视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屋面变形缝封护及檐沟排水结构的主视图。
19.附图标记:1、第一建筑,2、防护顶,3、防水层,4、第二建筑,5、支撑柱,6、第一横梁,7、第一加固件,8、第二加固件,9、第三加固件,10、第二横梁,11、导水面板,12、导水边,13、护沿,14、檐沟,15、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参考图1-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屋面变形缝封护结构,包括:第一建筑1、设置在所述第一建筑1上的防护顶2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护顶2上的护沿13,还包括:
23.所述防护顶2上设有防水层3;
24.设置在所述第一建筑1侧边的第二建筑4;
25.设置在所述第二建筑4上的支撑柱5;第一横梁6,所述第一横梁6固定在所述支撑柱5上;所述第一横梁6内水平固定有第一加固件7,所述第一横梁6内顶部水平固定有第二加固件8,所述第一加固件7和所述第二加固件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加固件9;所述第一横梁6顶部固定有第二横梁10,所述第二横梁10一侧在所述防护顶2正上方;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柱5,用于使封护结构在所述第一建筑1和所述第二建筑4上,才能更好的给所述第一建筑1、所述第二建筑4和变形缝防水;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加固件7、所述第二加固件8和所述第三加固件9,用于加固所述第一横梁6,避免当所述第一横梁6向外延伸且支撑所述第二横梁10和所述导水面板11时,承载力不够,造成危险;
26.设置在所述防护顶2和所述支撑柱5上的导水面板11;所述导水面板11左高右低的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梁10上,所述导水面板11右端端部向下固定有导水边12,所述导水边12在所述防护顶2内;所述导水边12下端向右侧30
°
角;当通过设置导水面板用于防护第二建筑以及变形缝受雨淋,当第一建筑的排水系统可以使用时,将雨水排至第一建筑上,无需再另设排水系统,当第一建筑的排水系统无法使用时,将雨水排至配套使用的檐沟内;优选的,所述导水边12下端向右侧30
°
角,可以使雨水顺流而下,排水效果更好;
27.一种檐沟排水结构,包括:任一项所述的屋面变形缝封护结构以及檐沟14;所述檐沟14固定在所述护沿13的内侧壁上,所述导水边12在所述檐沟14内;所述檐沟14底部向下设有排水管15,所述排水管15与所述檐沟14连通;通过设置所述檐沟14和所述排水管15,用于当所述第一建筑1的排水系统无法使用时,可以使用所述檐沟14和所述排水管15进行排
水,结构简单使用成本较低。
28.工作原理:通过第一横梁6和第二横梁10的支撑,将导水面板11遮盖住第二建筑4以及变形缝;当第一建筑1的排水系统可以使用时,导水面板11将雨水排至第一建筑1上;当第一建筑1的排水系统无法使用时,导水面板11将雨水排至配套使用的檐沟14内;通过檐沟14和排水管15,将雨水排出。
29.通过设置第一建筑1、第二建筑4、第一横梁6、第二横梁10、导水面板11、檐沟14和排水管15,能够有效解决在不改动既有建筑部分的屋面时,有效覆盖缝隙并防水的问题。
30.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屋面变形缝封护结构,包括:第一建筑(1)、设置在所述第一建筑(1)上的防护顶(2)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护顶(2)上的护沿(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建筑(1)侧边的第二建筑(4);设置在所述第二建筑(4)上的支撑柱(5);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护顶(2)和所述支撑柱(5)上的导水面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封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横梁(6),所述第一横梁(6)固定在所述支撑柱(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封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6)内水平固定有第一加固件(7),所述第一横梁(6)内顶部水平固定有第二加固件(8),所述第一加固件(7)和所述第二加固件(8)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加固件(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封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6)顶部固定有第二横梁(10),所述第二横梁(10)一侧在所述防护顶(2)正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封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面板(11)左高右低的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梁(10)上,所述导水面板(11)右端端部向下固定有导水边(12),所述导水边(12)在所述防护顶(2)内;所述导水边(12)下端向右侧30
°
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变形缝封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顶(2)上设有防水层(3)。7.一种檐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屋面变形缝封护结构以及檐沟(1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檐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檐沟(14)固定在所述护沿(13)的内侧壁上,所述导水边(12)在所述檐沟(14)内。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檐沟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檐沟(14)底部向下设有排水管(15),所述排水管(15)与所述檐沟(14)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屋面变形缝封护及配套使用的檐沟排水结构,包括:第一建筑、设置在所述第一建筑上的防护顶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护顶上的护沿、设置在所述第一建筑侧边的第二建筑;设置在所述第二建筑上的支撑柱;以及设置在所述防护顶和所述支撑柱上的导水面板。能够有效解决在不改动既有建筑部分的屋面时,有效覆盖缝隙并防水的问题。效覆盖缝隙并防水的问题。效覆盖缝隙并防水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怡 凌颖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都市再生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4
技术公布日:202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