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井道墙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装电梯井道基础的墙群金属维护板。
背景技术:2.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不断完善,老旧小区住宅楼加装电梯在逐渐完善以保证居民舒适居住环境,其结构及外装饰形式不断创新,老旧楼加装电梯向着美观、实用性,施工便捷,维护方便的方式发展。然而市场上加装电梯井道墙群材料更为常见的仍然是砌砖墙和贴瓷砖,这种外墙施工材料费高,工时费高,工期长而且后期易损坏又不方便维护,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3.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装电梯井道基础的墙群金属维护板,通过墙群金属维护板由不锈钢材料制成,防水耐用,便于后期施工和维护,降低施工时间成本,节省人工费用,金属材料具有可再利用性,且美观,环保,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装电梯井道基础的墙群金属维护板,包括安装在井道底部四周墙面上的五个上墙体和活动安装于每个上墙体底部的基础防护体;
5.上墙体包括上墙板和墙板保护气囊,所述上墙板靠近井道内壁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嵌槽,所述墙板保护气囊活动卡接于嵌槽内,所述墙板保护气囊与井道内壁相贴合;
6.基础防护体包括外围板、中间板和底板,所述中间板截面设置为n形,所述中间板活动设置于上墙板底部,所述外围板固定设置于中间板顶部一侧,且外围板与上墙板原理井道内壁的一侧壁贴合,所述底板设置于中间板底部两侧,且两个底板分别通过一号减震组件与中间板的底部两端活动卡接,每个底板与中间板之间均固定设有伸缩垫,且两个伸缩垫分别靠近中间板两外侧壁设置;
7.中间板的底部内侧形成腔体,该腔体内设置有二号减震组件,所述二号减震组件顶端与中间板腔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二号减震组件底部固定设有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与井道地面贴合;
8.上墙板、外围板、中间板和底板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9.进一步的,其中三个上墙体分别安装于井道除电梯口外的三个墙面上,另外两个上墙体安装于电梯口两侧的井道墙面上,所述上墙板、外围板、中间板和底板采用的金属材料为不锈钢,所述上墙体和基础防护体的高度和为1300mm范围内。
10.进一步的,所述外围板与上墙板之间以及上墙板与中间板之间均设有一号减震垫,所述一号减震垫与上墙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和下支撑板底部均固定设有二号减震垫,且底板底部的二号减震垫高于下支撑板底部的二号减震垫。
11.进一步的,所述外围板和上墙板对应的位置上以及上墙板顶部均贯穿设有多个螺
纹孔,每个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长螺钉,所述长螺钉一端延伸至井道墙体内且与井道墙体螺纹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墙板保护气囊包括橡胶垫、充气腔和连接通道,所述橡胶垫通过螺钉固定于嵌槽内,所述充气腔和连接通道均设置于橡胶垫的夹层内,所述充气腔设置为长条型且呈一字型均匀分布,相邻两个充气腔之间通过连接通道相连通,其中一个充气腔对应的橡胶垫上固定设有充放气嘴,所述充放气嘴与该充气腔相连通,所述充放气嘴外部螺纹连接有橡胶塞。
13.进一步的,所述一号减震组件包括插板、内杆和一号弹簧,所述插板固定设置于底板顶端,所述内杆设置为多个且呈一字型固定于插板顶端面,多个内杆沿中间板长度方向上分布,每个内杆外部均套设有一号弹簧。
14.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板底部两端面上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板与插槽活动卡接,所述一号弹簧顶端与插槽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弹簧底端与插板固定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垫由橡胶材料制成,且伸缩垫均为风琴式折叠设置。
16.进一步的,所述二号减震组件设置为多个且呈一字型均匀分布于下支撑板顶部,多个二号减震组件沿中间板长度方向上分布,所述二号减震组件包括上横杆,所述上横杆两端与中间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横杆外部套设有两个滑动套筒,两个滑动套筒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二号弹簧,所述二号弹簧套设于上横杆外部,每个滑动套筒底部均固定设有半圆形铰接安装板,每个半圆形铰接安装板上均铰接有一个铰接臂,两个铰接臂呈v形分布且前后交错分布,两个铰接臂底端铰接于同一个铰接轴上,该铰接轴固定于u型安装板上,所述u型安装板底部固定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杆端外部套设有三号弹簧,所述伸缩杆底端与下支撑板上表面固定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套筒顶端固定设有滑脚,所述腔体顶部对应的中间板表面开设有一号滑槽,所述滑脚滑动设置于一号滑槽内,所述u型安装板两侧固定设有长滑杆,所述腔体两侧对应的中间板表面均开设有二号滑槽,所述长滑杆滑动设置于二号滑槽内。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墙群金属维护板由不锈钢材料制成,防水耐用,便于后期施工和维护,降低施工时间成本,节省人工费用,金属材料具有可再利用性,且美观,环保;
20.2、本实用新型墙群金属维护板包括上墙体和基础防护体,基础防护体设置于上墙体底部且包括两个减震组件缓冲来自于电梯到达地面产生的震动,避免该震动作用于上墙体,将上墙体损坏变形,影响美观;
21.3、本实用新型上墙体和基础防护体卡接配合后再通过长螺钉固定,当上墙体损坏时,只需要将上墙体顶部和底部的长螺钉都拆卸,向上提出上墙体即可进行更换,当基础防护体损坏时,只需要将上墙体与外围板之间连接的长螺钉拆卸即可,然后向外侧拉出基础防护体即可,更换非常方便,无需将上墙体一同更换,整个墙群金属维护板结构简单,安装快速方便;
22.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墙板与井道墙体之间放置墙板保护气囊,能够在上墙板受到外力冲击时保护上墙板和井道墙体,增强抗冲击能力;
23.5、通过伸缩垫的设置,其能够将中间板和底板之间的缝隙密封,保证墙群金属维护板安装完成后不漏缝隙,且伸缩垫由橡胶材料制成并为风琴式折叠设置,因此在底板受
到震动而上移时能够收缩折叠,不易发生鼓起变形。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5.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道侧立面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道正立面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道背立面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群金属维护板俯视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上墙体和基础防护体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墙体和基础防护体局部剖视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防护体剖视图;
33.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墙体局部剖视图;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二号减震组件侧视图;
35.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6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36.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墙板背面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上墙体、11上墙板、12墙板保护气囊、121橡胶垫、122充气腔、123连接通道、124充放气嘴、13嵌槽、2基础防护体、21外围板、22中间板、221插槽、23底板、24一号减震组件、241插板、242内杆、243一号弹簧、25伸缩垫、26二号减震组件、261上横杆、262滑动套筒、263二号弹簧、264半圆形铰接安装板、265铰接臂、266铰接轴、267u型安装板、268伸缩杆、269三号弹簧、27下支撑板、3一号减震垫、4二号减震垫、5螺纹孔、6长螺钉、7长滑杆、8滑脚、9一号滑槽、10二号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参照说明书附图1-8,该实施例的一种加装电梯井道基础的墙群金属维护板,包括安装在井道底部四周墙面上的五个上墙体1和活动安装于每个上墙体1底部的基础防护体2;
40.上墙体1包括上墙板11和墙板保护气囊12,所述上墙板11靠近井道内壁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嵌槽13,所述墙板保护气囊12活动卡接于嵌槽13内,所述墙板保护气囊12与井道内壁相贴合;
41.基础防护体2包括外围板21、中间板22和底板23,所述中间板22截面设置为n形,所述中间板22活动设置于上墙板11底部,所述外围板21固定设置于中间板22顶部一侧,且外围板21与上墙板11原理井道内壁的一侧壁贴合,所述底板23设置于中间板22底部两侧,且两个底板23分别通过一号减震组件24与中间板22的底部两端活动卡接,每个底板23与中间板22之间均固定设有伸缩垫25,且两个伸缩垫25分别靠近中间板22两外侧壁设置;
42.中间板22的底部内侧形成腔体,该腔体内设置有二号减震组件26,所述二号减震组件26顶端与中间板22腔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二号减震组件26底部固定设有下支撑板27,所述下支撑板27与井道地面贴合;
43.上墙板11、外围板21、中间板22和底板23均由金属材料制成。
44.进一步的,其中三个上墙体1分别安装于井道除电梯口外的三个墙面上,另外两个上墙体1安装于电梯口两侧的井道墙面上,所述上墙板11、外围板21、中间板22和底板23采用的金属材料为不锈钢,所述上墙体1和基础防护体2的高度和为1300mm范围内。
45.进一步的,所述外围板21和上墙板11对应的位置上以及上墙板11顶部均贯穿设有多个螺纹孔5,每个所述螺纹孔5内螺纹连接有长螺钉6,所述长螺钉6一端延伸至井道墙体内且与井道墙体螺纹连接。
46.进一步的,所述伸缩垫25由橡胶材料制成,且伸缩垫25均为风琴式折叠设置。
47.实施场景具体为: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墙群金属维护板安装时,可以将五个上墙体1分别放置在井道底部的四周墙面处,放置之前,先将每个上墙体1底部对应的基础防护体2放置在井道边角,拼接好后,将上墙体1分别卡接于外围板21和井道墙面之间的空间内,实现上墙体1和基础防护体2之间的初步组装,接着再通过长螺钉6即可将上墙体1、基础防护体2和井道墙面固定为一体,上墙体1顶部与井道墙面之间也通过长螺钉6固定安装,安装非常快速;
48.另外由于伸缩垫25的设置,其能够将中间板22和底板23之间的缝隙密封,保证墙群金属维护板安装完成后不漏缝隙,且伸缩垫25由橡胶材料制成并为风琴式折叠设置,因此在底板23受到震动而上移时能够收缩折叠,不易发生鼓起变形;
49.安装好后,当上墙体1和基础防护体2任意一个损坏时,可以将长螺钉6拆卸,进行更换新的上墙体1和基础防护体2;
50.当上墙体1损坏时,只需要将上墙体1顶部和底部的长螺钉6都拆卸,向上提出上墙体1即可进行更换;
51.当基础防护体2损坏时,只需要将上墙体1与外围板21之间连接的长螺钉6拆卸即可,然后向外侧拉出基础防护体2即可,更换非常方便,无需将上墙体1一同更换;
52.现有技术中,电梯下移与地面接触时地面会给予井道内壁铺设的墙裙材料向上的震动力,这样长期使用后会造成墙裙损坏、变形甚至剥落,影响使用和美观,对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基础防护体2的设置,在底板23和下支撑板27受到震动时,能够分别通过一号减震组件24和二号减震组件26减小对中间板22的震动冲击,这样位于上方的上墙体1就不会受到大的震动,轻易不会发生变形损坏等情况。
53.本实用新型整个墙群金属维护板结构简单,安装快速方便,并且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一号减震组件24和二号减震组件26的设置,能够将由电梯下移与地面接触产生的震动减小,避免该震动作用于上墙体1,将上墙体1损坏变形,影响美观;另外本实用新型墙群金属维护板由不锈钢材料制成,防水耐用,便于后期施工和维护,降低施工时间成本,节省人工费用,金属材料具有可再利用性,且美观,环保。
54.参照说明书附图6,所述外围板21与上墙板11之间以及上墙板11与中间板22之间均设有一号减震垫3,所述一号减震垫3与上墙板11固定连接,所述底板23和下支撑板27底部均固定设有二号减震垫4,且底板23底部的二号减震垫4高于下支撑板27底部的二号减震垫4。
55.实施场景具体为:本实用新型在底板23受到震动时,能够分别经过一号减震垫3和二号减震垫4进行减震,也防止板材间相互磨损;
56.另外由于底板23底部的二号减震垫4高于下支撑板27底部的二号减震垫4,因此位于下支撑板27上方的二号减震组件26先进行减震工作,当底板23接受到震动时,一号减震组件24再进行减震工作,这样设置能够双重减震,并且能够以二号减震组件26先进行减震,能够减小底板23上移的距离,避免底板23上表面接触中间板22底端面。
57.参照说明书附图8和图11,所述墙板保护气囊12包括橡胶垫121、充气腔122和连接通道123,所述橡胶垫121通过螺钉固定于嵌槽13内,所述充气腔122和连接通道123均设置于橡胶垫121的夹层内,所述充气腔122设置为长条型且呈一字型均匀分布,相邻两个充气腔122之间通过连接通道123相连通,其中一个充气腔122对应的橡胶垫121上固定设有充放气嘴124,所述充放气嘴124与该充气腔122相连通,所述充放气嘴124外部螺纹连接有橡胶塞。
58.实施场景具体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墙板11与井道墙体之间放置墙板保护气囊12,能够在上墙板11受到外力冲击时保护上墙板11和井道墙体,增强抗冲击能力,多个充气腔122经连接通道123连通,通过充放气嘴124可以同时给多个充气腔122充气,充气腔122之间留有挤压空间,不会在受到撞击时轻易发生破裂。
59.参照说明书附图10,所述一号减震组件24包括插板241、内杆242和一号弹簧243,所述插板241固定设置于底板23顶端,所述内杆242设置为多个且呈一字型固定于插板241顶端面,多个内杆242沿中间板22长度方向上分布,每个内杆242外部均套设有一号弹簧243。
60.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板22底部两端面上开设有插槽221,所述插板241与插槽221活动卡接,所述一号弹簧243顶端与插槽221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弹簧243底端与插板241固定连接。
61.实施场景具体为:本实用新型一号减震组件24作用时,底板23受到震动上移,带动插板241和内杆242在插槽221内上下移动,一号弹簧243能够起到吸震缓冲作用,减小对中间板22的冲击。
62.参照说明书附图6-7和图9,所述二号减震组件26设置为多个且呈一字型均匀分布于下支撑板27顶部,多个二号减震组件26沿中间板22长度方向上分布,所述二号减震组件26包括上横杆261,所述上横杆261两端与中间板22固定连接,所述上横杆261外部套设有两个滑动套筒262,两个滑动套筒26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二号弹簧263,所述二号弹簧263
套设于上横杆261外部,每个滑动套筒262底部均固定设有半圆形铰接安装板264,每个半圆形铰接安装板264上均铰接有一个铰接臂265,两个铰接臂265呈v形分布且前后交错分布,两个铰接臂265底端铰接于同一个铰接轴266上,该铰接轴266固定于u型安装板267上,所述u型安装板267底部固定设有伸缩杆268,所述伸缩杆268的杆端外部套设有三号弹簧269,所述伸缩杆268底端与下支撑板27上表面固定连接。
63.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套筒262顶端固定设有滑脚8,所述腔体顶部对应的中间板22表面开设有一号滑槽9,所述滑脚8滑动设置于一号滑槽9内,所述u型安装板267两侧固定设有长滑杆7,所述腔体两侧对应的中间板22表面均开设有二号滑槽10,所述长滑杆7滑动设置于二号滑槽10内。
64.实施场景具体为:本实用新型二号减震组件26作用时,下支撑板27受到震动带动伸缩杆268的杆端上移,挤压三号弹簧269,三号弹簧269初步吸震,接着伸缩杆268震动上移带动u型安装板267上移,u型安装板267推动两个铰接臂265向上移动并旋转,两个铰接臂265撞击两侧的二号弹簧263,两个二号弹簧263吸震并将分成两路的震动泄压,从而能够减少对中间板22的冲击;
65.再此过程中,滑脚8和滑杆分别与中间板22上的一号滑槽9和二号滑槽10滑动连接,能够使二号减震组件26移动稳定,延长使用寿命。
66.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