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爬模的支撑架。
背景技术:2.在施工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等高耸结构中,由于爬模具备自爬的能力,所以爬模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施工,而现有的用于爬模的支撑架不仅结构稳定性较差,安全性较低,而且经济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爬模的支撑架,旨在解决现有的用于爬模的支撑架稳定性差及安全性低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爬模的支撑架,所述爬模包括爬架和安装于所述爬架上的模板,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模板同侧设置,所述支撑架包括基架,所述基架包括横梁和两个立柱,两个所述立柱沿第一方向间隔安装在所述爬架上,所述横梁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横梁沿上下方向间隔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上下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梁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倾斜设置,且所述加强杆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柱对应连接,所述加强杆的上端靠近其上方的所述横梁设置,所述加强杆的下端靠近其下方的所述横梁设置。
5.优选地,所述加强杆包括杆本体和两个连接段,两个所述连接段分别可伸缩地连接于所述杆本体的两端,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杆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立柱连接。
6.优选地,所述杆本体为空心杆,所述加强杆还包括两个端盖,两个所述端盖分别盖设于所述杆本体的两端,所述连接段穿过所述端盖并伸入所述杆本体内,且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端盖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段远离所述杆本体的一端通过第一插销与所述立柱连接。
7.优选地,所述横梁的端部通过第二插销与所述立柱连接。
8.优选地,所述立柱上开设有多个插孔,多个所述插孔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任意一个所述插孔能与所述第一插销或所述第二插销插接配合。
9.优选地,所述立柱对应所述插孔的位置还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开设有与所述插孔连通的通孔。
10.优选地,所述立柱包括连接板和两个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立板,所述连接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板沿上下方向间隔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板之间,所述横梁伸入两个所述立板之间并与两个所述立板连接,所述加强杆伸入两个所述立板之间并与两个所述立板连接,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及上下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11.优选地,两个所述立板为槽钢制件,且两个所述立板的槽口相背设置。
12.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基架,至少两个所述基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基架中,其中一个所述基架上所述横梁的数量与另一个所述基架上的所述横梁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两个相对应设置的所述横梁之间连接有
支撑平台。
13.优选地,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多个支撑脚,多个所述支撑脚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支撑平台连接于所述支撑脚。
14.本实用新型用于爬模的支撑架中,两个立柱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横梁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立柱连接,横梁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立柱连接,加强杆倾斜设置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横梁之间,通过将立柱安装于爬架上,以实现支撑架的安装,支撑架与模板均安装于爬架上,起到了支撑和安全防护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施工安全性,该支撑架具有刚度大,平整度好的优点,支撑架可应用于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等高层建筑施工工程中,不仅稳定性高,安全可靠,而且便于拆装,节约了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用于爬模的支撑架与爬架的装配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用于爬模的支撑架中的基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基架中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基架中的立柱的局部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基架中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基架中的加强杆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号说明:
2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支撑架124立板10基架13加强杆11横梁131杆本体111支撑脚132连接段12立柱133端盖121插孔20支撑平台122加强板200爬模1221通孔201爬架123连接板202模板
2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1和图2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1和图2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爬模的支撑架。
32.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爬模的支撑架100,爬模200包括爬架201和安装于爬架201上的模板202,支撑架100与模板202同侧设置,支撑架100包括基架10,基架10包括横梁11和两个立柱12,两个立柱12沿第一方向间隔安装在爬架201上,横梁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横梁11沿上下方向间隔连接在两个立柱12之间,第一方向垂直于上下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横梁11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杆13,加强杆13倾斜设置,且加强杆1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两个立柱12对应连接,加强杆13的上端靠近其上方的横梁11设置,加强杆13的下端靠近其下方的横梁11设置。
33.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方向为左右方向,两个立柱12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横梁11的左端与其中一个立柱12连接,横梁11的右端与另一个立柱12连接,加强杆13倾斜设置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横梁11之间,通过将立柱12安装于爬架201上,以实现支撑架100的安装,支撑架100与模板202均安装于爬架201上,起到了支撑和安全防护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施工安全性,该支撑架100具有刚度大,平整度好的优点,支撑架100可应用于剪力墙体系、筒体体系等高层建筑施工工程中,不仅稳定性高,安全可靠,而且便于拆装,节约了经济成本。
34.本实施例中,加强杆13包括杆本体131和两个连接段132,两个连接段132分别可伸缩地连接于杆本体131的两端,连接段132远离杆本体131的一端与立柱12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杆本体131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有一个连接段132,连接段132能相对杆本体131伸缩,且连接段132远离杆本体131的一端用于与立柱12连接,当两个立柱12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时,可通过两个连接段132相对杆本体131的伸缩以实现调节加强杆13的长度,进而适应性地连接在两个立柱12之间,加强杆13具有灵活度高、通用性强的优点,且加强杆13的设置
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5.具体地,杆本体131为空心杆,加强杆13还包括两个端盖133,两个端盖133分别盖设于杆本体131的两端,连接段132穿过端盖133并伸入杆本体131内,且连接段132与端盖133螺纹连接,连接段132远离杆本体131的一端通过第一插销(图未示)与立柱12连接。如图5所示,杆本体131的两端均盖设有一个端盖133,连接段132能穿过端盖133并伸入空心的杆本体131内,连接段132与端盖133螺纹连接,通过拧动或反向拧动连接段132,以使连接段132相对端盖133转动,进而实现连接段132相对杆本体131的伸缩以将加强杆13调节至合适的长度,另外,连接段132远离杆本体131的一端通过第一插销与立柱12可拆卸连接,具有便于拆装,装配方便快捷的优点。
36.本实施例中,横梁11的端部通过第二插销(图未示)与立柱12连接,立柱12上开设有多个插孔121,多个插孔121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任意一个插孔121能与第一插销或第二插销插接配合。如图1至图3所示,横梁11的端部通过第二插销与立柱12可拆卸连接,装配方便快捷;立柱12上开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插孔121,加强杆13通过第一插销与插孔121连接,横梁11通过第二插销与插孔121连接,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加强杆13和横梁11相对立柱12的安装位置,具有灵活度高、安全可靠的优点。
37.进一步地,立柱12对应插孔121的位置还设置有加强板122,加强板122开设有与插孔121连通的通孔1221。如图2和图3所示,立柱12上还设置有加强板122,加强板122与插孔121对应设置,且加强板122上开设的通孔1221与插孔121连通,加强板122起到提高立柱12强度的作用,通过在加强杆13与立柱12的连接处、横梁11与立柱12的连接处设置加强板122,进一步提高了基架1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8.本实施例中,立柱12包括连接板123和两个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的立板124,连接板12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板123沿上下方向间隔连接在两个立板124之间,横梁11伸入两个立板124之间并与两个立板124连接,加强杆13伸入两个立板124之间并与两个立板124连接,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及上下方向相互垂直设置。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方向为前后方向,两个立板124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连接板12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板124对应连接,多个连接板123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起到提高连接强度的作用,插孔121开设于立板124上,横梁11伸入两个立板124之间并通过第二插销与插孔121连接,加强杆13伸入两个立板124之间并通过第一插销与插孔121连接,结构设计巧妙,进一步加强了连接强度。
39.如图2和图3所示,两个立板124为槽钢制件,且两个立板124的槽口相背设置。立板124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槽钢制作,槽钢具有凹槽,两个立板124的槽口相背设置,槽钢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而且槽钢易于取材,价格低廉,采用槽钢制成的立柱12不仅刚度大,稳定性好,而且便于加工制作,节约了经济成本。
40.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00包括至少两个基架10,至少两个基架10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任意相邻的两个基架10中,其中一个基架10上横梁11的数量与另一个基架10上的横梁11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设置,两个相对应设置的横梁11之间连接有支撑平台20。两个基架10沿第二方向间隔布置,且两个基架10上的横梁11数量一致,两个对应设置的横梁11上搭设有支撑平台20,支撑平台20的一端搭设于其中一个横梁11上,支撑平台20的另一端搭设于另一个横梁11上,如图1所示,多个支撑平台20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支撑平台20可用于载物或施工作业,基架10对支撑平台20起到防护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架100的安全
性。
41.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横梁11上设置有多个支撑脚111,多个支撑脚111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支撑平台20连接于支撑脚111。多个支撑脚111沿横梁1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支撑脚111用于与支撑平台20连接,以使支撑平台20稳定安装在两个横梁11之间,结构设计合理,便于施工作业。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