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材料 专利正文
地板面板以及活动地板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4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地板面板以及活动地板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活动地板的地板面板以及使用该地板面板的活动地板。


背景技术:

2.作为地板面板,提出了如下方案:“顶板与箱状部件的彼此的周缘部彼此结合而在它们的内部形成有空间,在与对上述箱状部件的底板部的四角部进行支撑(支承)的支撑腿一起构成活动地板结构的地板面板中,在上述空间中的上述顶板与上述箱状部件的底板部之间配置有加强部件,上述底板部形成为角部以及与上述角部邻接的邻接边部与邻接的一对角部间中央部的侧板部相比向水平面的内侧凹陷,在上述加强部件形成有:沿着上述底板部的上述角部、上述邻接边部以及上述邻接的一对角部间中央部的侧板部的内侧的水平截面形状的平面形状的角部、邻接边部以及邻接的一对角部间中央部的侧板部,上述底板部的上述角部与上述加强部件的上述角部的间隔形成为比上述底板部的上述邻接的一对角部间中央部的侧板部与上述加强部件的上述邻接的一对角部间中央部的侧板部的间隔小,上述底板部的上述邻接边部与上述加强部件的上述邻接边部之间隔形成为比上述底板部的上述邻接的一对角部间中央部的侧板部与上述加强部件的上述邻接的一对角部间中央部的侧板部的间隔小”(例如专利文献1)。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5903746号公报
6.在上述结构的地板面板中,为了容易进行与支撑腿的固定,地板面板的角部的形状变得复杂,难以高精度地加工角部。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加工的地板面板。
8.本发明所涉及的地板面板具备:面板板材,上述面板板材呈多边形形状,并且在其角部具有缺口部分;第一板材,上述第一板材覆盖上述面板板材的第一主面;第二板材,上述第二板材覆盖上述面板板材的第二主面;以及转角部件(拐角部件),上述转角部件配置于上述面板板材的上述缺口部分。
9.本发明所涉及的活动地板具备上述的地板面板和对所述地板面板的角部进行支撑的支撑腿。
10.发明效果
11.根据本发明,转角部件是与面板部件、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分体的部件,因此能够容易地加工。
附图说明
12.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活动地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扩大支撑腿的周边。
13.图2是地板面板的角部的图,(a)是从斜上方观察的图,(b)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图。
14.图3是表示地板面板的分解状态的图,(a)是从斜上方观察角部的图,(b)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图。
15.图4是面板板材的角部的图,(a)是从斜上方观察的图,(b)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图。
16.图5中的(a)是从斜上方观察第一板材的角部的图,(b)是从斜上方观察第二板材的角部的图。
17.图6是转角部件的图,(a)是从斜上方观察的图,(b)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图,(c)是从下方观察的图。
18.图7是地板面板的截面图,(a)是在通过转角部件的转角侧嵌合部分的虚线上的截面,(b)是在通过地板面板的中央的虚线上的截面,(c)是在地板面板邻接的状态下通过地板面板的中央的虚线上的截面。
19.图8是盖部件的周边的扩大图,(a)是从斜上方观察的图,(b)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图,(c)是从斜上方观察拆卸了盖板的状态的图。
20.图9是表示地板面板的分解状态的图,是从斜上方观察中央部的图。
21.图10是表示地板面板的分解状态的图,是从斜下方观察中央部的图。
22.图11是盖部件的图,(a)是从下方观察的图,(b)是从上方观察的图。
23.图12是活动地板的分解状态的图,(a)是从斜上方观察的图,(b)是从斜下方观察的图。
24.图13是两张地板面板被支撑腿而支撑的状态的截面图,(a)是通过支撑腿的第一凸部嵌合于转角部件的凹部的部分的虚线上的截面,(b)是向两张地板面板的邻接方向上延伸并且通过支撑腿的第一凸部的虚线上的截面。
25.符号说明
26.x
ꢀꢀꢀꢀꢀꢀ
活动地板
27.10
ꢀꢀꢀꢀꢀ
地板面板
28.20
ꢀꢀꢀꢀꢀ
地板面板
29.30
ꢀꢀꢀꢀꢀ
支撑腿
30.100
ꢀꢀꢀꢀ
面板板材
31.120
ꢀꢀꢀꢀ
第一板材
32.140
ꢀꢀꢀꢀ
第二板材
33.160
ꢀꢀꢀꢀ
转角部件
34.300
ꢀꢀꢀꢀ
支撑基座
35.310
ꢀꢀꢀꢀ
台座
36.330
ꢀꢀꢀꢀ
固定具
具体实施方式
37.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地板面板具备:面板板材,上述面板板材设为多边形形状,并且在其角部具有缺口部分;第一板材,上述第一板材覆盖上述面板板材的第一主面;第二板材,上述第二板材覆盖上述面板板材的第二主面;以及转角部件,上述转角部件配置于上述面板板材的上述缺口部分。由此,通过利用分体部件构成转角部件,例如能够高
精度且容易地制造用于支撑于支撑腿的角部的凹凸、台阶等。另外,在由金属板构成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时,这些冲压加工变得容易,成型不良减少(成品率提高)。
38.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地板面板的上述面板板材在上述角部具有:凹入部分,上述凹入部分从上述第一主面朝向上述第二主面凹入;以及凹状或者凸状的面板侧嵌合部分,上述面板侧嵌合部分设置于上述凹入部分的凹入面,上述转角部件具有:主体部,上述主体部配置于上述缺口部分;伸出部,上述伸出部从上述主体部向上述面板板材的上述凹入部分伸出;以及凸状或者凹状的转角侧嵌合部分,上述转角侧嵌合部分设置于上述伸出部且与上述面板侧嵌合部分嵌合。由此,面板侧嵌合部分和转角侧嵌合部分嵌合的方向与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覆盖面板板材的方向一致,能够利用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按压并保持转角部件。另外,即使在地板面板上作用有与第一板材、第二板材的主面平行的方向的力,也能够难以发生转角部件的脱离。
39.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地板面板在上述面板侧嵌合部分与上述转角侧嵌合部分嵌合的状态下,上述第一板材覆盖上述转角部件。由此,在转角部件中从第一板材露出的部分变少,能够减少外力直接作用于转角部件的情况。
40.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地板面板的上述第一板材具有:第一弯曲部,上述第一弯曲部向上述面板板材的侧面侧弯曲,上述第二板材具有:第二弯曲部,上述第二弯曲部向上述面板板材的侧面侧弯曲,上述第一弯曲部和上述第二弯曲部在与上述面板板材的侧面相向的区域,构成以相互重叠的状态折弯而成的折弯部。由此,将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牢固地连结。特别是能够将第一板材的端部与第二板材的端部牢固地连结。另外,由此,在按压转角部件的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中能够防止浮起,能够稳定地保持转角部件。
41.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地板面板的上述面板板材在上述侧面具有凹入部,上述折弯部位于该凹入部。由此,能够减少折弯部的从面板板材的侧面突出的突出量。此外,若存在折弯部的突出,则邻接的地板面板之间的间隙扩大。
42.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所涉及的地板面板的上述凹入部设置在上述侧面的上述第二主面侧。由此,能够尺寸高精度地加工地板面板的侧面的第一主面侧。即,通过将容易产生偏差(尺寸管理困难)的折弯部配置于第二主面侧,能够容易地管理在与第一主面正交的方向上从与第二主面相反的一侧观察邻接的地板面板时的侧面彼此的间隙的大小。
43.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活动地板具备:上述的地板面板和对上述地板面板的角部进行支撑的支撑腿。由此,地板面板轻量,并且稳定地保持于支撑腿,因此能够提高施工性。另外,由于能够使用尺寸精度的地板面板,因此能够得到邻接的地板面板的间隔均匀的设计性(美观性)高的活动地板。
44.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活动地板的上述地板面板以上述第一板材侧为表面侧而被支撑,上述转角部件在背面具有凹部,上述第二板材覆盖上述转角部件的背面,并且在与上述凹部对应的部位具有通孔,上述支撑腿在从背面侧支撑上述地板面板的台座上,具有从上述第二板材的上述通孔进入到上述转角部件的上述凹部的凸部。由此,能够利用支撑腿稳定地支撑地板面板并保持。另外,即使在地板面板上作用有与地板面板的主面平行的方向的力,也能够防止转角部件的脱离。
45.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活动地板的上述支撑腿具有:固定具,上述固定具从表面侧按压上述地板面板,上述转角部件在表面具有:被按压部分,上述被按压部分被上述
固定具按压,上述第二板材通过上述固定具的按压而与位于上述转角部件的背面且位于上述被按压部分的铅垂(垂直)下方的区域和上述支撑腿的上述台座接触。由此,能够利用支撑腿稳定地保持地板。另外,能够防止地板面板中的角部的浮起。
46.《实施方式》
47.1.整体结构
48.对具备地板面板的活动地板进行说明。
49.活动地板通过在建筑物的楼板(地板)的上方隔开间隔地铺设多块地板面板而使地板成为双层构造,在楼板与地板面板之间形成配置电力布线、lan布线的空间。
50.如图1所示,活动地板x具备多张(片)地板面板10、20和支撑地板面板10、20的角部的支撑腿30。在图1中,为了方便起见,示出了两张地板面板10、20。
51.地板面板10与地板面板20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引出布线等的开口部22(参照图8;开口部22被盖板280覆盖)的有无。
52.此处的地板面板10、20呈多边形形状的一个例子即正方形形状。另外,将地板面板10、20的厚度方向设为上下或者表背方向,将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水平方向。
53.以下,对地板面板10、20和支撑腿30进行说明。
54.2.地板面板10
55.如图3所示,地板面板10具备:面板板材100,其在正方形形状的角部104具有缺口部分103;第一板材120,其覆盖面板板材100的第一主面101;第二板材140,其覆盖面板板材100的第二主面102;以及转角部件160,其配置于面板板材100的缺口部分103。
56.如此,由于将面板板材100、第一板材120、第二板材140、转角部件160设为分体,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各部件的加工。特别是,转角部件160比面板板材100等小,能够高精度且容易地制造。
57.此外,面板板材100的第一主面101为上表面或者表面,第二主面102为下表面或者背面。另外,地板面板10、20中的角部是指配置有转角部件160的部分。
58.以下,对各部进行说明。
59.(1)面板板材
60.使用图3以及图4进行说明。
61.面板板材100在俯视时呈多边形形状的一个例子即正方形形状。
62.面板板材100由木质材料构成,例如利用刨花板。刨花板可以是jisa5908中规定的13u型(弯曲强度为13n/mm2以上、密度为0.4(g/cm3)以上且小于0.9(g/cm3))的刨花板。
63.面板板材100在四个各角部104具有缺口部分103。
64.面板板材100在由于缺口部分103而邻接的端面不存在90度的角,但将包含与缺口部分103邻接的周边部分和该缺口部分103的区域设为角部104。
65.此处的缺口部分103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呈扇状。换言之,从上方观察时,面板板材100中的与缺口部分103相向的端面103a以成为圆弧状的方式设置。此外,为了将该端面103a与其他端面加以区别,为了方便起见,设为面板角侧端面103a。
66.缺口部分103的圆弧以在构成正方形形状的邻接的端面(端缘)的假想延长线上交叉的点为中心。即,以不存在缺口部分103的正方形形状的角为中心。
67.面板板材100在角部104具有:凹入部分105,其从第一主面101向第二主面102凹
入;以及嵌合部分106,其设置在凹入部分105的凹入底面(凹入面的一个例子)105a。
68.为了与侧面的凹入部111加以区别,为了方便起见,凹入部分105设为角部凹入部分105。另外,为了与转角部件160的嵌合部分163加以区别,为了方便起见,将嵌合部分106设为面板侧嵌合部分106。
69.凹入部分105的凹入底面105a位于比面板板材100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靠上侧的位置。角部凹入部分105在从上方观察时呈圆弧状凹入。即,与凹入底面105a交叉(在此为正交)的凹入侧面105b呈圆弧状。该圆弧的中心与缺口部分103的圆弧相同。由此,缺口部分103的圆弧与角部凹入部分105的圆弧成为同心圆状,nc加工机、专用加工机的加工变得容易。
70.面板侧嵌合部分106与转角部件160的转角侧嵌合部分163嵌合。在此,面板侧嵌合部分106呈凹状,转角侧嵌合部分163呈凸状。面板侧嵌合部分106位于凹入底面105a的圆弧的周向与径向的大致中间的位置。
71.面板板材100在从上方观察时的相当于正方形形状的各边的侧面110具有凹入部111。为了与角部凹入部分105加以区别,为了方便起见,将凹入部111设为侧面凹入部111。
72.侧面110由上部侧的上侧面部112和下部侧的侧面凹入部111构成。此外,侧面凹入部111朝向在水平方向上相向的另一侧面110凹入。
73.在侧面凹入部111容纳有由第一板材120的第一侧面弯曲部123和第二板材140的第二侧面弯曲部143形成的折弯部130。侧面凹入部111的上侧的端面111a位于侧面110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即,侧面凹入部111设置在侧面110的下半部分。由此,确保了能够容纳折弯部130的空间(参照图7中的(b))。此外,折弯部130在第一侧面弯曲部123与第二板材140的第二侧面弯曲部143在与侧面110相向的区域以相互重叠的状态折弯而构成。
74.在此,上侧面部112在上下方向上从第一主面101侧连续地具有垂直面区域113、倾斜面区域114。
75.垂直面区域113相对于主面大致正交。垂直面区域113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当于角部凹入部分105的深度。
76.倾斜面区域114以随着从第一主面101侧朝向第二主面102侧而向水平方向的内侧凹入的方式倾斜。
77.(2)第一板材
78.使用图3以及图5中的(a)进行说明。
79.第一板材120由金属板构成,例如利用0.3mm厚的钢制的板材。也可以使用小于0.3mm的金属板。
80.第一板材120呈与面板板材100对应的形状,在此,从上方观察时作为整体呈正方形形状。
81.第一板材120具有覆盖面板板材100的第一主面101的第一覆盖部121和从第一覆盖部121的端缘向下方弯曲的第一弯曲部122。
82.此处的第一覆盖部121与从上方对面板板材100进行投影而得到的形状一致,角部形成为圆弧状的缺口的正方形形状。第一覆盖部121通过粘接剂固定于面板板材100的第一主面101。
83.在第一弯曲部122具有沿着面板板材100的侧面110(上侧面部112)弯曲的第一侧
面弯曲部123和沿着转角部件160的槽部分170的外侧周面172弯曲的第一角弯曲部124。
84.此外,第一侧面弯曲部123和第一角弯曲部124不沿着第一覆盖部121的周围连续。由此,能够容易地设置第一侧面弯曲部123和第一角弯曲部124。此外,第一弯曲部122例如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
85.第一侧面弯曲部123具有与面板板材100的侧面110的上侧面部112相向的上相向部126和由第二板材140而形成折弯部130的第一折弯形成部分127。
86.上相向部126沿着面板板材100的侧面110的倾斜面区域114向面板板材100侧倾斜。
87.第一折弯形成部分127在与第二板材140的第二折弯部142的第二折弯形成部分147重叠的状态下折弯,形成折弯部130。在此,第二折弯形成部分147比第一折弯形成部分127长,在以将第一折弯形成部分127夹在内侧的方式折弯第二折弯形成部分147的状态下,在第一折弯形成部分127与第二折弯形成部分147的基部侧折弯而形成。如图7中的(b)所示,折弯部130容纳于侧面凹入部111。
88.在图5中的(a)中,示出了第一折弯形成部分127处于被折弯的状态且与第二板材140分离的状态。
89.第一角弯曲部124与转角部件160的上表面侧的槽部分170的外侧周面172(参照图6)相向或者卡合。由此,能够防止转角部件160从地板面板10脱落。此外,转角部件160的槽部分170在从上方观察时呈圆弧状,第一角弯曲部124也是在从上方观察时,沿着转角部件160的外侧周面172呈圆弧状。
90.第一板材120在第一侧面弯曲部123与第一角弯曲部124之间具有缺口部129。转角部件160的内侧部167嵌入缺口部129。在内侧部167嵌入缺口部129的状态下,第一侧面弯曲部123的外表面与转角部件160的内侧部167的外表面呈大致同一平面状,或者第一侧面弯曲部123外表面位于比转角部件160的内侧部167的外表面靠水平方向的内侧的位置。由此,第一侧面弯曲部123的端部123a的露出变少,能够提高安全性。
91.(3)第二板材
92.使用图3以及图5中的(b)进行说明。
93.第二板材140与第一板材120同样地由金属板构成,例如利用0.3mm厚的钢制的板材。也可以使用小于0.3mm的金属板。
94.第二板材140呈与面板板材100对应的形状,在此,从下方观察时作为整体呈正方形形状。
95.第二板材140具有覆盖面板板材100的第二主面102的第二覆盖部141和从第二覆盖部141的端缘向上方弯曲的第二弯曲部142。
96.这里的第二覆盖部141与从下方对面板板材100进行投影而得到的形状一致,角部形成为圆弧状的缺口的正方形形状。第二覆盖部141通过粘接剂固定于面板板材100的第二主面102。
97.在第二弯曲部142具有沿着面板板材100的侧面110(侧面凹入部111)弯曲的第二侧面弯曲部143和沿着转角部件160的面向缺口部164的内周面169弯曲的第二角弯曲部144。
98.此外,第二侧面弯曲部143和第二角弯曲部144不沿着第二覆盖部141的周围连续。
由此,能够容易地设置第二侧面弯曲部143和第二角弯曲部144。此外,第二弯曲部142例如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
99.第二侧面弯曲部143具有由第一板材120而形成折弯部130的第二折弯形成部分147。
100.第二折弯形成部分147在与第一板材120的第一折弯部122的第一折弯形成部分127重叠的状态下折弯,形成折弯部130。
101.在图5中的(b)中,示出了第二折弯形成部分147被折弯的状态,并且示出了与第一板材120分离的状态。
102.第二角弯曲部144与转角部件160的面向缺口部164的内周面169的下垂直面区域169c(参照图6)相向或者卡合。由此,能够防止转角部件160从地板面板10脱落。此外,转角部件160的缺口部164在从下方观察时呈圆弧状,第二角弯曲部144也是在从下方观察时,沿着转角部件160的内周面169呈圆弧状。
103.第二板材140在第二侧面弯曲部143与第二角弯曲部144之间具有缺口部149。转角部件160的内侧部167嵌入缺口部149。在内侧部167嵌入缺口部149的状态下,如图7中的(b)所示,包含第二侧面弯曲部143的折弯部130的外表面位于比转角部件160的内侧部167的外表面靠水平方向的内侧的位置。由此,第二侧面弯曲部143的端面143a的露出变少,能够提高安全性。
104.在地板面板10被支撑腿30支撑时,第二板材140在第二覆盖部141具有在支撑腿30的第一凸部323与转角部件160的凹部177嵌合时通过的通孔141a。
105.(4)转角部件
106.使用图3以及图6进行说明。
107.转角部件160具有:主体部161,其配置于面板板材100的缺口部分103;伸出部162,其从主体部161向面板板材100的角部凹入部分105伸出;以及嵌合部分163,其设置于伸出部162并且与面板侧嵌合部分106嵌合。为了与面板板材100的面板侧嵌合部分106加以区别,为了方便起见,将嵌合部分163设为转角侧嵌合部分163。转角部件160由纤维强化塑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玻璃纤维强化塑料)构成。
108.(4-1)主体部
109.当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主体部161为中心角为90度的扇形形状并且呈在中心部具有圆弧状的缺口部164的形状。主体部161的外周面165的曲率与面板板材100的角部104中的面向缺口部分103的端面103a的曲率相同,当转角部件160配置于面板板材100的角部104时,主体部161的外周面165与面板板材100的缺口部分103侧的端面103a抵接或者接近。
110.在此,将通过从上下方向观察主体部161时的构成扇状的中心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虚线简称为中心轴。主体部161的侧面166具有靠近中心轴的内侧部167和靠近外周侧的外侧部168。
111.内侧部167是作为地板面板10而被组装时在侧面露出的部分。
112.内侧部167的上部侧为垂直面区域167a,下部侧为随着朝向下端而向周向的内侧倾斜的倾斜面区域167b。
113.倾斜面区域167b在铺设于楼板时,如图13中的(b)所示,支撑腿30的第二凸部325位于与邻接的其他的地板面板10的倾斜面区域167b之间的位置。换言之,倾斜面区域167b
的倾斜角度是第二凸部325能够嵌合到其他倾斜面区域167b之间的大小。
114.此外,由于在下部侧具有倾斜面区域167b,因此在将地板面板10配置于周围被多张地板面板10铺满的间隙时,能够防止与邻接的其他地板面板10发生干涉。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多张地板面板10的铺设。
115.外侧部168相对于内侧部167在周向上凹入。
116.外侧部168的上部侧为垂直面区域168a,下部侧为比垂直面区域168a进一步凹入的凹入区域168b。
117.垂直面区域168a与第一板材120的第一侧面弯曲部123的上相向部126抵接或者接近。垂直面区域168a的相对于内侧部167的凹入量相当于第一板材120的上相向部126的厚度。
118.由此,在地板面板10中,第一板材120的第一侧面弯曲部123的上相向部126的外表面与转角部件160的侧面166中的内侧部167的垂直面区域167a的外表面成为同一平面状。通过设为同一平面状,在将多张地板面板10铺设于楼板(地板)时,能够使与邻接的其他地板面板10之间的间隙恒定,能够实现设计性高的活动地板x。通过形成为同一平面状,在地板面板10的角部不会因转角部件160等而伸出,能够消除钩挂在任何部位上那样的情况。
119.凹入区域168b容纳将第一板材120的第一侧面弯曲部123和第二板材140的第二侧面弯曲部143重叠并折弯而成的折弯部130。凹入区域168b的相对于内侧部167的凹入量相当于折弯部130的厚度。由此,如图7中的(b)所示,能够防止折弯部130与转角部件160的内侧部167相比在水平方向上隆起,从而能够提高设计性。
120.主体部161在上表面且中心轴侧具有圆弧的槽部分170。圆弧状的槽部分170的中心位于扇形形状的主体部161的中心轴上,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圆弧状的槽部分170与主体部161的外周面165、中心轴侧的内周面169呈同心圆状。由此,外周面165、内周面169以及槽部分170的加工变得容易。
121.如图13中的(a)所示,在槽部分170嵌合有用于将地板面板10固定于支撑腿30的固定具330的下突出部335。此外,槽部分170通过固定具330与台座310的固定部311螺合而构成从固定具330按压的被按压部分。
122.槽部分170由圆弧状的底面171、从底面171的外周缘竖立连接的外侧周面172以及从底面171的内周缘竖立设置的内侧周面173构成。此外,位于内侧周面173与面向缺口部164的内周面169之间的立设壁部分174的上表面比伸出部162的上表面以及主体部161的外周侧的上表面低。
123.如图2中的(a)所示,在槽部分170的外侧周面172,第一板材120的第一角弯曲部124从径向的内侧抵接或者接近。由此,能够防止转角部件160从地板面板10的角部向水平方向脱出。
124.构成缺口部164的内周面169从上表面侧具有上垂直面区域169a、中倾斜面区域169b、下垂直面区域169c,各区域随着向下方移动而位于径向的外侧。
125.如图2中的(b)所示,在下垂直面区域169c中,第二板材140的第二角弯曲部144从径向的内侧抵接或者接近。由此,能够防止转角部件160从地板面板10的角部向水平方向脱出。
126.主体部161具有在下表面176沿厚度方向凹入的凹部177。在周向上具有多个凹部
177,在此为具有三个。如图13中的(a)所示,支撑腿30的第一凸部323嵌合于中央的凹部177。由此,地板面板10相对于支撑腿30被定位。
127.三个凹部177在从下方观察时呈中心侧在圆弧状上缺口的扇形形状,以相对于通过主体部161的周向的中央且沿径向延伸的虚线呈线对称的方式设置。由此,能够均等地分散作用于主体部161的负载,能够弥补由凹部177引起的强度降低。
128.如图7中的(a)所示,凹部177与槽部分170结合,在接近中心侧的内周面且凹部177的底部分(接近上表面的一侧)的部分具有台阶部分177a。由此,利用台阶部分177a来加强因具有凹部177而降低的机械特性。
129.主体部161在周向上具有三个凹部177,但在周向上邻接的凹部177间的区隔壁部分178具有肋功能,加强主体部161。另外,区隔壁部分178从主体部161中的下表面到上表面沿上下方向连续地设置,因此能够对来自上方的负载具有高的强度。
130.(4-2)伸出部
131.伸出部162从主体部161的上部呈板状伸出。突出部162的上表面与主体部161的上表面为同一平面。从上方观察,伸出部162与主体部161连续地沿水平方向呈扇状伸出。伸出部162的厚度相当于面板板材100的角部凹入部分105的深度。由此,在将转角部件160组装于面板板材100的角部104时,面板板材100的第一主面101与转角部件160的上表面成为同一平面。因此,面板板材100和转角部件160的上表面被第一板材120的第一覆盖部121以抵接状态覆盖,抑制在与第一板材120之间产生间隙。
132.(4-3)嵌合部
133.转角侧嵌合部分163从伸出部162向下方呈棒状延伸。由此,能够限制转角部件160从面板板材100向水平方向脱离。转角侧嵌合部分163设置在伸出部162的周向的中央且径向的中央。由此,成为对转角侧嵌合部分163作用均匀地负载。
134.(5)组装状态
135.(5-1)面板板材和转角部件
136.转角部件160以转角侧嵌合部分163与面板板材100的面板侧嵌合部分106嵌合的方式组装于面板板材100。
137.在面板侧嵌合部分106与转角侧嵌合部分163嵌合的状态下,转角侧嵌合部分163向下方的突出量(相对于面板板材100中的角部凹入部分105的板厚为1/3以上)充分,因此,能够使转角部件160难以从面板板材100脱离。
138.进而,在嵌合状态下,伸出部162的下表面与面板板材100的凹入底面105a抵接。由此,能够将作用于伸出部162的压缩负载向面板板材100侧分散。
139.在面板侧嵌合部分106与转角侧嵌合部分163嵌合的状态下,转角部件160的主体部161的外周面165与面板板材100的角部104的端面103a抵接。由此,转角部件160能够更加难以从面板板材100脱落。另外,即使在转角部件160的主体部161作用有压缩负载,由于外周面165与面板板材100的端面103a抵接,因此弯曲负载也能够难以作用于伸出部162。
140.此外,伸出部162的下表面与面板板材100的凹入底面105a通过粘接剂粘接,从而能够牢固地结合。
141.(5-2)第一板材以及第二板材
142.(5-2-1)角部
143.第一板材120和第二板材140在转角部件160组装于面板板材100的状态(配置于角部104的状态)下,从厚度方向覆盖面板板材100和转角部件160。
144.由此,转角部件160的露出变少,能够减少负载直接作用于转角部件160的情况。
145.另外,即使水平方向的负载作用于转角部件160,由于转角侧嵌合部分163向与水平方向正交的向下方向突出而与面板侧嵌合部分106嵌合,因此转角部件160难以在左右方向上脱离。
146.如图2中的(a)所示,第一板材120的第一角弯曲部124相对于转角部件160的槽部分170的外侧周面172,从与转角部件160从面板板材100向水平方向脱离的方向相反的一侧抵接或者接近。因此,即使水平方向的脱离方向的外力作用于转角部件160,转角部件160也由第一角弯曲部124保持。
147.特别地,第一角弯曲部124在从上方观察时呈圆弧状,其中心角度接近90,因此在遍及转角部件160的外侧周面172的大致整个范围内接近或者抵接。因此,也能够有效地应对沿着面板板材100的主面的各种方向的外力。
148.如图2中的(b)所示,第二板材140的第二角弯曲部144相对于转角部件160的面向缺口部164的内周面169,从与转角部件160从面板板材100向水平方向脱离的方向相反的一侧抵接或者接近。因此,即使水平方向的脱离方向的外力作用于转角部件160,转角部件160也被第二角弯曲部144保持。
149.特别地,第二角弯曲部144在从下方观察时呈圆弧状,其中心角度接近90,因此在遍及转角部件160的内周面169的大致整个范围内接近或者抵接。因此,也能够有效地应对沿着面板板材100的主面的各种方向的外力。
150.(5-2-2)侧面
151.如图7中的(b)所示,地板面板10的侧面将第一板材120的第一侧面弯曲部123和第二板材140的第二侧面弯曲部143相互重叠并折弯而形成折弯部130。由此,能够将第一板材120和第二板材140牢固地连结。
152.通过折弯部130的形成,分别地,第一板材120向下方延伸,第二板材140向上方拉伸。由此,基于第一板材120以及第二板材140的按压力作用于在面板板材100的角部104配置的转角部件160以及面板板材100。因此,能够防止按压转角部件160的第一板材120以及第二板材140的浮起,能够稳定地保持转角部件160。
153.如图7中的(b)所示,折弯部130容纳于面板板材100的侧面110的侧面凹入部111。侧面凹入部111设置于面板板材100的厚度的大致一半的区域,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容纳折弯部130的空间。由于侧面凹入部111比侧面110的上侧面部112更加凹入,因此折弯部130不会比上侧面部112更向水平方向伸出,侧面凹入部111能够容纳折弯部130。
154.此外,若折弯部130与上侧面部112相比进一步伸出,则会产生邻接的地板面板10间的间隙扩大的不良情况。
155.上侧面部112以随着从上侧朝向下侧而进入水平方向的内侧的方式倾斜。由此,在邻接的两张地板面板10中,如图7中的(c)所示,若使上侧面部112接近地铺设,则在接近的上侧面部112的下方产生间隙,在邻接的两张地板面板10的侧面凹入部111之间也产生间隙。由此,即使折弯部130的厚度存在偏差,也能够防止邻接的两张地板面板10的折弯部130彼此的干涉。此外,由于侧面凹入部111设置在下表面侧,因此能够较长地确保上侧面部112
的倾斜部分,能够增大邻接的地板面板10之间的间隙。
156.特别地,能够精度良好地加工面板板材100的侧面110,另外,由于使第一板材120的上相向部126沿着面板板材100的上侧面部112容易地弯曲,因此能够提高地板面板10的侧面110的上端部的尺寸精度。另一方面,与面板板材100的侧面110的加工、第一板材120的上相向部126的弯曲相比,折弯部130的厚度的偏差较大。
157.因此,通过使面板板材100的上侧面部112倾斜,并在下部侧设置侧面凹入部111,能够将从上方观察邻接的地板面板10时的间隙管理为恒定,并且能够可靠地容纳在厚度上容易出现偏差的折弯部130。
158.3.地板面板20
159.地板面板20相对于地板面板10设置有布线用的开口部22(参照图8),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地板面板10相同,以下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160.如图9和图10所示,地板面板20具备:面板板材200,其具有形成于正方形形状的角部104的缺口部分103和形成于正方形形状的一边部204的开口部分203;第一板材220,其覆盖面板板材200的第一主面101;第二板材240,其覆盖面板板材200的第二主面102;转角部件160(图示省略),其配置于面板板材200的缺口部分103;以及盖部件260,其配置于面板板材200的开口部分203。
161.转角部件160与地板面板10的转角部件160相同。
162.此外,一边部是指从上方观察多边形形状的地板面板20、面板板材200、第一板材220或者第二板材240时,相当于多边形形状的一条边的部分,在此,是指正方形形状的一条边。另外,将一边部204延伸的方向设为一边部方向。
163.以下,省略其说明。
164.(1)面板部件
165.面板板材200具有与地板面板10的面板板材100相同的结构。对于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名称以及附图标记,即使未图示,也省略其说明。
166.如图9所示,面板板材200在一边部204的中央具有一边部侧开放的开口部分203。这里的开口部分203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呈在一边部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形状。此外,开口部分203也可以是半圆形形状、正方形形状等其他形状。
167.面板板材200中的面向开口部分203的端面203a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以成为一边部204侧开放的
“コ”
字状(也包含“u”字状、“v”字状)的方式设置。为了将该端面203a与其他端面加以区别,为了方便起见,设为开口端面203a。
168.面板板材200在开口部分203的周边部具有从第一主面101朝向第二主面102凹入的第一凹入部分205和第一凹入部分205中的设置于第一凹入底面205a的嵌合部分206。
169.与角部凹入部分105、侧面凹入部111同样地,为了加以区别,将第一凹入部分205设为边部第一凹入部分205。为了与面板侧嵌合部分106加以区别,将嵌合部分206设为面板侧第二嵌合部分206。
170.边部第一凹入部分205的第一凹入底面205a位于比面板板材200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靠上侧的位置。边部第一凹入部分205在从上方观察时,凹入成与开口端面203a相同的
“コ”
字状。即,与第一凹入底面205a交叉(在此为正交)的第一凹入侧面205b呈
“コ”
字状。
171.第一凹入侧面205b的弯曲部分与开口部分203的开口端面203a的弯曲部分呈同心
圆状,利用nc加工机、专用加工机的加工变得容易。
172.面板侧第二嵌合部分206与图10所示的盖部件260的盖侧嵌合部分263嵌合。在此,面板侧第二嵌合部分206呈凹状,盖侧嵌合部分263呈凸状。面板侧第二嵌合部分206分别位于第一凹入底面205a的两处弯曲部分。
173.面板板材200相对于开口部分203在一边部方向的两侧具有从侧面110向水平方向凹入的第二凹入部分207。为了与其他凹入部分加以区别,也将第二凹入部分207设为边部第二凹入部分207。边部第二凹入部分207相当于边部第一凹入部分205的宽度。
174.(2)第一板材
175.使用图9以及图10进行说明。
176.第一板材220具有与地板面板10的第一板材120相同的结构。对于与第一板材120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名称以及符号,即使有图示,也省略其说明。
177.第一板材220具有与面板板材200的开口部分203对应的开口部分223。当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开口部分223呈一边部204侧开放的矩形形状。第一板材220具有从面向开口部分223的端缘向下方弯曲的第一边弯曲部224。
178.第一边弯曲部224具有:第一长边弯曲部分225,其插入到沿着盖部件260的上表面侧的一边部方向的槽部分270a(参照图11中的(b));以及第一短边弯曲部分226,其插入到沿着与盖部件260的上表面侧的一边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槽部分270b(参照图11中的(b))。第一长边弯曲部分225从矩形形状的面向开口部分223的长端缘弯曲,第一短边弯曲部分226从矩形形状的面向开口部分223的短端缘弯曲。此外,第一短边弯曲部分226位于第一长边弯曲部分225的两端侧。
179.由于第一长边弯曲部分225和第一短边弯曲部分226不沿着开口部分223的端缘连续,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加工。
180.(3)第二板材
181.使用图9以及图10进行说明。
182.第二板材240具有与地板面板10的第二板材140相同的结构。对于与第二板材140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名称以及符号,即使有图示,也省略其说明。
183.第二板材240具有与面板板材200的开口部分203对应的开口部分243。当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开口部分243呈一边部204侧开放的矩形形状。第二板材240具有从面向开口部分243的端缘向上方弯曲的第二边弯曲部244。
184.第二边弯曲部244具有插入到盖部件260的侧壁部分267的长边区域267b的内表面的间隙267d(参照图11中的(a))的第二长边弯曲部分245和插入到盖部件260的侧壁部分267的短边区域267c(参照图11中的(a))的内表面的间隙267d的第二短边弯曲部分246。第二长边弯曲部分245从矩形形状的面向开口部分243的长端缘弯曲,第二短边弯曲部分246从矩形形状的面向开口部分243的短端缘弯曲。此外,第二短边弯曲部分246在第二长边弯曲部分245的两端侧合计有两个。
185.由于第二长边弯曲部分245和第二短边弯曲部分246不沿着开口部分243的端缘连续,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加工。
186.(4)盖部件
187.如图8~图10所示,盖部件260具有配置于面板板材200的开口部分203且用于使配
线等从地板面板20的下侧向上侧导出的开口部22。
188.如图11所示,盖部件260具有矩形形状的主体部261、从主体部261向面板板材200的边部第一凹入部分205伸出的伸出部262以及设置于伸出部262且与面板侧第二嵌合部分206嵌合的嵌合部分263。为了与面板侧嵌合部分106等加以区别,为了方便起见,将嵌合部分263设为盖侧嵌合部分263。
189.(4-1)主体部
190.主体部261具有上壁部分266和侧壁部分267,呈下侧开放的薄型箱状。主体部261从上方观察时,具有近似矩形形状的形状,位于外侧的长边部分具有向另一长边部分侧凹入的凹入部分268。凹入部分268从上方观察时呈半圆形形状,构成开口部22。
191.如图11中的(b)所示,主体部261具有多个在由上壁部分266和侧壁部分267形成的背面侧的空间内呈放射状延伸的肋部分269a、269b。肋部分269a从侧壁部分267的凹入区域267a延伸,与侧壁部分267的长边区域267b和短边区域267c的交点部分连结。由此,能够加强主体部261。
192.肋部分269b从侧壁部分267的凹入区域267a以与侧壁部分267的长边区域267b和短边区域267c正交的方式延伸,但不与长边区域267b和短边区域267c连结。即,在侧壁部分267的长边区域267b和短边区域267c的内表面形成有间隙267d,第二板材240的第二边弯曲部244从下方插入该间隙267d。在插入状态下,第二边弯曲部244与侧壁部分267的内表面卡合。由此,能够防止盖部件260从地板面板20脱落。
193.如图11中的(b)所示,主体部261在侧壁部分267的长边区域267b和短边区域267c的上表面具有向下方延伸的槽部分270。此外,槽部分270形成于在周向上邻接的肋部分269a、269b之间。第一板材220的第一边弯曲部224从上方插入槽部分270。在插入状态下,第一边弯曲部224与槽部分270卡合。由此,能够防止盖部件260从地板面板20脱落。
194.(4-2)伸出部
195.伸出部262从主体部261的上部以板状沿水平方向呈“u”字状伸出。伸出部262的上表面比主体部261的上壁部分266高,在盖部件260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下方的凹入区域271(参照图9)。盖板280的上盖部281嵌合于凹入区域271,第一板材220的上表面与盖板280的上表面成为同一平面状。
196.伸出部262的厚度相当于面板板材200的边部第一凹入部分205的深度。由此,在将盖部件260组装于面板板材200的开口部分203时,面板板材200的第一主面101与盖部件260(伸出部262)的上表面成为同一平面状。因此,面板板材200和盖部件260的上表面被第一板材220的第一覆盖部121以抵接状态覆盖,能够使其与第一板材220之间不易产生间隙。
197.伸出部262在“u”字状的开口侧的端部具有向下方延伸的下延伸部分273。下延伸部分273与面板板材200的开口部分203的两侧的边部第二凹入部分207卡合。
198.下延伸部分273与转角部件160的外侧部168的垂直面区域168a以及凹入区域168b(参照图6中的(b))同样地,分别地,在上部侧具有垂直面区域274,在下部侧具有凹入区域275。
199.在垂直面区域274配置有第一板材220的第一侧面弯曲部,在凹入区域275配置有将第一板材220的第一弯曲部122与第二板材240的第二弯曲部142重叠并折弯而成的折弯部130。
200.(4-3)嵌合部
201.盖侧嵌合部分263从伸出部262向下方呈棒状延伸。由此,能够限制盖部件260从面板板材200向水平方向脱离。盖侧嵌合部分263设置在

字状的伸出部262的两处弯曲部分。
202.(5)盖板
203.使用图9以及图10进行说明。
204.盖板280具有配置于盖部件260的上表面侧的凹入区域271并堵塞开口部22的矩形形状的上盖部281和从上盖部281的长边侧的端缘向下方延伸的横盖部283。
205.上盖部281具有从与横盖部283相反的一侧的长边侧的端缘向横盖部283侧延伸的缺口部分285。由此,即使在堵塞开口部22的状态下,也能够导出布线。
206.上盖部281具有用于防止从盖部件260脱离的卡合爪286。卡合爪286通过使被上盖部281的u字状槽部分包围的部分向下方弯曲而形成,并插入盖部件260的上壁部分266的通孔266a。
207.(6)组装状态
208.盖部件260以将盖侧嵌合部分263嵌合于面板板材200的面板侧第二嵌合部分206的方式组装于面板板材200。
209.在面板侧第二嵌合部分206与盖侧嵌合部分263嵌合的状态下,盖侧嵌合部分263向下方的突出量(相对于面板板材200的边部第一凹入部分205的板厚为1/3以上)充分,因此能够使盖部件260难以从面板板材200脱离。
210.在面板侧第二嵌合部分206与盖侧嵌合部分263嵌合的状态下,第一板材220的第一边弯曲部224与盖部件260的上表面的槽部分270a、270b卡合。
211.即,第一长边弯曲部分225与沿着盖部件260的上表面侧的一边部方向的槽部分270a(参照图11中的(b))卡合。由此,在与一边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位置限制(限位)。
212.第一短边弯曲部分226与沿着与盖部件260的上表面侧的一边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槽部分270b(参照图11中的(b))卡合。由此,在一边部方向上进行位置限制。
213.在面板侧第二嵌合部分206与盖侧嵌合部分263嵌合的状态下,第二板材240的第二边弯曲部244与盖部件260的下表面的间隙267d卡合。
214.即,第二长边弯曲部分245插入盖部件260的侧壁部分267的长边区域267b的内表面的间隙267d(参照图11中的(a))而与长边区域267b的内表面卡合。由此,在与一边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位置限制。
215.第二短边弯曲部分246插入盖部件260的侧壁部分267的短边区域267c(参照图11中的(a))的内表面的间隙267d而与短边区域267c的内表面卡合。由此,在一边部方向上进行位置限制。
216.4.支撑腿
217.使用图1、图12进行说明。
218.支撑腿30具备支撑基座300、台座310、固定具330。
219.(1)支撑基座
220.支撑基座300具备配置于楼板等的设置面的正方形形状的基座板301和竖立设置于基座板301的中央的支柱303。支柱303的下端固定于基座板301,周面成为外螺纹部305。
221.(2)台座
222.台座310一体地具有圆筒状的固定部311和以固定部311的上部突出的方式支撑固定部311的台座部313,从下侧支撑地板面板10、20。
223.固定部311的内周面成为内螺纹部,与支撑基座300的支柱303的外螺纹部305螺合。由此,台座310能够相对于支撑基座300上下移动。
224.固定部311在比台座部313靠上侧部分的外周面具有外螺纹部315。固定具330与外螺纹部315螺合。
225.固定部311在比台座部313靠下侧部分具有固定螺钉317用的螺钉孔部。由此,台座310的上下位置被固定。
226.台座310具备放置于台座部313的台座盖319。台座盖319例如由橡胶材料构成。由此,能够吸收与地板面板10、20的振动。台座盖319呈与台座部313相同的正方形形状,在其中央具有通孔321。固定部311的上部侧从通孔321突出。
227.台座盖319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凸部323。在此,为了与后述的第二凸部325加以区别,为了方便起见,将凸部323设为第一凸部323。第一凸部323与地板面板10、20的角部的角度对应地设置有多个。在此,地板面板10、20的角部的角度为90度,因此以固定部311的筒轴为中心,以90度的相同角度在周向上设置有四个。另外,台座盖319呈与台座部313相同的正方形形状,第一凸部323设置在对角线上。此外,第一凸部323从第二板材140、240的通孔141a进入转角部件160的凹部177。
228.台座盖319在多个第一凸部323之间具有向上方突出的凸部325。在此,为了与第一凸部323加以区别,为了方便起见,将凸部325设为第二凸部325。
229.第二凸部325设置成相对于以90度的等角度设置的第一凸部323为45度的角度。此外,第二凸部325进入邻接的地板面板10、20之间的间隙。
230.(3)固定具
231.固定具330具有在内周具有内螺纹部337的筒部331、堵塞筒部331的上端且向径向的外侧伸出的盖部333以及从盖部333的周缘向下方突出的下突出部335。此外,形成下突出部335与筒部331之间的环状的槽部339。
232.如图13中的(a)所示,筒部331的外周面在固定地板面板10、20时,与地板面板10、20的转角部件160的中心轴侧的缺口部164的内周面169相向。筒部331的内周面与支撑腿30的固定部311的上部的外螺纹部315螺合。通过固定具330的旋转(螺合),从表面侧按压地板面板10、20(转角部件160)。
233.(4)支撑状态
234.(4-1)四个地板面板10、20以从上方观察时其中心成为正方形的顶点的方式配置,地板面板10、20的角部由支撑腿30支撑。此时,地板面板10、20的第一板材120、220侧作为上侧(表侧)而被支撑。
235.另外,在被支撑腿30支撑的状态下,被固定具330固定。此外,通过固定,能够抑制地板面板10、20的晃动。
236.(4-2)如图13中的(a)所示,支撑腿30的第一凸部323穿过(通过)地板面板10、20的第二板材140、240的通孔141a,与转角部件160的下表面176的凹部177嵌合。由此,地板面板10、20被支撑腿30支撑为定位状态。
237.另外,由于第一凸部323也与地板面板10、20的第二板材140、240的通孔141a卡合,
因此即使水平方向的负载作用于地板面板10、20,负载也不会作用于转角部件160,能够防止转角部件160从地板面板10、20脱离。
238.(4-3)第二凸部325在周向上邻接的第一凸部323之间且从其中央向上方突出。由此,如图13中的(b)所示,第二凸部325位于第二凸部325邻接的两张地板面板10、20之间。因此,被支撑腿30支撑并且邻接的地板面板10、20被第二凸部325限制向其邻接方向的移动。此时,第二凸部325与转角部件160且从上下的第一板材120、220和第二板材140、240露出的内侧部167的倾斜面区域167b抵接。转角部件160的加工精度高,因此能够减小邻接的地板面板10、20的间隙的偏差。
239.(4-4)如图13中的(a)所示,在固定地板面板10、20时,固定具330的下突出部335进入地板面板10、20的转角部件160的槽部分170内,并且转角部件160的槽部分170的内侧的立设壁部分174进入到固定具330的槽部339。由此,转角部件160与固定具330嵌合,转角部件160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240.(4-5)如图13中的(a)所示,转角部件160在面向缺口部164的内周面169与凹部177之间具有从槽部分170的底面171连续至主体部161的下表面的内周壁179。因此,即使转角部件160的槽部分170的底面171、立设壁部分174被固定具330向下方按压,也能够确保充分的机械特性,并且能够将按压力传递到下侧的第二板材140、240、支撑腿30。
241.另外,转角部件160的下表面在与支撑腿30的第一凸部323嵌合的凹部177以外的区域被第二板材140、240覆盖。
242.换言之,第二板材140、240通过固定具330按压而与位于转角部件160的下表面且成为被按压部分的槽部分170的铅垂下方的区域和支撑腿30的台座310接触。因此,若转角部件160的槽部分170的底面171、立设壁部分174被固定具330向下方按压,则对转角部件160和第二板材140、240作用提高两者的紧贴性(密合性)的方向的压缩力,容易将来自固定具330的按压力向下方的第二板材140、240、支撑腿30传递。
243.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以下那样的变形例。另外,也可以将实施方式与变形例、变形例彼此组合。
244.另外,在实施方式、变形例中没有记载的例子、不脱离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245.《变形例》
246.1.地板面板
247.地板面板10、20从上方观察呈正方形形状,但例如可以是矩形形状,也可以是正六边形等的正多边形形状。
248.2.转角部件
249.(1)转角部件160在下表面具有多个凹部177,但只要至少具有一个支撑腿30侧的凸部(第一凸部)323进入的凹部177即可。
250.(2)凹部177只要具有支撑腿30侧的凸部(第一凸部)323进入,并且地板面板10、20的下表面能够与台座310抵接的深度即可,不需要凹入到转角部件160的主体部161的上表面附近。其中,越深则越能够实现轻量化。
251.(3)凹部177在内部具有台阶部分177a,但只要能够满足机械特性,也可以不具有台阶部分。
252.(4)从下方观察的凹部177的形状和从上方观察的台座310的凸部(第一凸部)323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若考虑嵌合状态下的凹部与凸部的定位,则优选为圆形形状以外的具有角的形状。
253.(5)转角部件160在伸出部162具有一个转角侧嵌合部分163,但也可以具有两个以上。转角侧嵌合部分163的截面形状与面板板材100、200的凹入部分(角部凹入部分)105的面板侧嵌合部分106的截面形状不需要一致,但从定位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一致。
254.另外,转角部件160的转角侧嵌合部分163呈凸状,面板板材100、200的面板侧嵌合部分106呈凹状,但只要通过上下方向的插拔而能够嵌合即可,两者的凹凸关系也可以相反。
255.(6)此外,在实施方式中,转角部件160(盖部件260)由玻璃纤维强化塑料构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碳纤维增强塑料构成转角部件160(盖部件260)。另外,也可以由不含纤维的树脂材料构成。进而,也可以制成铝压铸制。
256.3.盖部件
257.盖部件260在从上方观察正方形形状的地板面板20时,在相当于一边的一边部设置有一个,但也可以在一边部设置多个,也可以在多个边部设置一个或多个。
258.盖部件260的形状在从上方观察时呈在一边部方向上较长的形状,但也可以是正方形形状、梯形形状、半圆形形状、半椭圆形形状等。
259.盖部件260的开口部22的形状在从上方观察时呈半圆状,但也可以是正方形形状、矩形形状、梯形形状、多边形正方形形状的一部分缺口的缺口多边形形状、半圆形形状、半椭圆形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