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属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钕铁硼磁体的节能型烧结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钕铁硼磁体的节能型烧结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烧结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钕铁硼磁体的节能型烧结装置。


背景技术:

2.钕铁硼永磁材料是1983年问世的高性能永磁材料,为第三代稀土永磁体,且是现今磁性较强的几种永久磁铁之一,与烧结型钱铁硼材料相比,勃结型钕铁硼材料由于原料中添加了非磁性勃结剂和添加剂,成品后的磁体磁能低于烧结型,但具有其可塑性好,由于添加了勃结剂,因此在成型阶段可设计成不同形状、厚度的磁体,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和场合。
3.当前的钕铁硼磁体烧结装置在进行降温时,往往是直接向烧结仓内的冷却层中由下而上的注入冷却水进行降温,而降温后的冷却液难以快速降温后重新进入循环并用于下次装置的降温,从而降低了整个烧结装置的使用效果;且当前的钕铁硼磁体烧结装置内所能放置的钕铁硼磁体十分有限,且在钕铁硼磁体烧结完成后,操作人员也不便于将装置内部的所有钕铁硼磁体取出或放置新一组钕铁硼磁体,而传统烧结装置内部放置的钕铁硼磁体位置往往是不变的,从而无法有效提高烧结装置对其内部钕铁硼磁体的烧结效果;同时当前的钕铁硼磁体烧结装置在降温前恢复仓门气压时,若是直接将外界室温空气输入进烧结仓的内,温度相对较低的室温空气和灼热的钕铁硼磁体产品直接接触后,由于较大的温度差会导致钕铁硼磁体产品发生开裂,从而使得装置制造出的产品的合格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钕铁硼磁体的节能型烧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钕铁硼磁体的节能型烧结装置,包括外筒仓,所述外筒仓外侧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四组支撑柱,所述外筒仓的内侧设置有内筒仓,且内筒仓和外筒仓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导向板,所述内筒仓的内壁安装有感应线圈,所述外筒仓的外侧对称安装有电动升降杆,且两组电动升降杆的输出端共同安装有与外筒仓出口相互配合的密封盖,所述内筒仓的内部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外筒仓远离密封盖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空气抽空器和储气罐,所述空气抽空器的输入端与内筒仓的内部连通,所述储气罐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三电磁阀,且第三电磁阀输出端与空腔内部远离密封盖的一端连通,所述外筒仓外侧靠近密封盖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两端分别与空腔和内筒仓内部靠近密封盖的一端连通,四组所述支撑柱的内侧共同设置有降温组件,一组所述支撑柱一侧的顶部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分别与电动升降杆、第一电磁阀、空气抽空器、第三电磁阀和感应线圈电连接。
6.优选的,所述降温组件包括蓄水仓、降温仓、制冷片、散热片、水泵、风扇、连接管和第二电磁阀,四组所述支撑柱内侧的底部安装有蓄水仓,且蓄水仓的顶部安装有降温仓,所述降温仓顶部设置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的顶部设置有散热片,四组所述支撑柱内侧的顶
部共同均匀安装有风扇,所述降温仓顶部靠近密封盖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电磁阀,且第二电磁阀的顶端与空腔的内底部连通,所述蓄水仓远离密封盖的一端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蓄水仓的内底部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安装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顶端与空腔内顶部远离密封盖的一端连通,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分别与制冷片、水泵、风扇和第二电磁阀电连接。
7.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安装杆、外套管、伺服电机、挡板、放置板、转动杆、连接轴承和连接杆,所述外筒仓远离密封盖一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外侧套设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外侧的两端对称安装有挡板,两组所述挡板内侧非圆心的位置处均匀安装有四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外侧的两端对称安装有连接轴承,所述连接轴承的外侧对称安装有连接杆,且对应四组连接杆的底端共同安装有放置板,所述密封盖外侧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密封盖并与外套管远离空气抽空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与伺服电机电连接。
8.优选的,所述外筒仓的外侧均匀安装有四组升缩杆,且升缩杆靠近密封盖的一端与密封盖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储气罐的内部储存有惰性气体,所述外筒仓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
10.优选的,所述制冷片的底部和顶部皆涂有导热硅脂,所述制冷片的顶部和底部通过导热硅脂分别与散热片和降温仓紧贴。
11.优选的,所述密封盖内侧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环形拼接槽,所述外筒仓靠近密封盖一端的边缘位置处安装有与环形拼接槽相互配合的环形拼接条。
12.优选的,所述放置板的底部设置有加重块,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均匀开设有与钕铁硼磁体相适配的放置槽。
13.优选的,所述蓄水仓内部靠近水泵的一端安装有导流板,且导流板由靠近水泵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
14.优选的,所述蓄水仓一侧的一端设置有观察窗,且观察窗的一侧设置有容量刻度线,所述蓄水仓一端的顶部设置有注液孔,而注液孔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塞。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钕铁硼磁体的节能型烧结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发明在对内筒仓的内部进行降温时,通过水泵将蓄水仓内部的冷却液输送到空腔的内部,而后冷却液沿着螺旋导向板的导向逐渐向靠近密封盖的一端以螺旋方式流动,过程中冷却液逐渐将内筒仓内部的热量吸走,之后带有热量的冷却液通过第二电磁阀流进降温仓的内部,此时控制制冷片对降温仓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重新流回蓄水仓的内部,形成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从而保证冷却液能够持续循环的对内筒仓的内部进行降温处理。
17.2、本发明在对放置板上放置的钕铁硼磁体进行烧结时,先向空腔的内部注入惰性气体,利用空腔内部的惰性气体配合外筒仓外侧的保温层,可以极大地避免内筒仓内部热量的流失,也就提高整个装置的节能性,通过感应线圈产生的涡流对内筒仓内部的零件进行加热,接着控制伺服电机带动四组安装杆以转动杆为轴心缓缓转动,而在此过程中,放置板的顶部始终朝上,从而保证装置对放置板上钕铁硼磁体加热的均匀性,而在需要将放置板上的钕铁硼磁体取下时,控制电动升降杆伸长从而将密封盖打开,之后控制伺服电机带
动四组安装杆以转动杆为轴心每次缓缓转动90
°
角度,而操作人员则可以始终方便的取下最低位置处放置板上的钕铁硼磁体。
18.3、本发明在对内筒仓内部恢复气压时,可以直接打开第三电磁阀和第一电磁阀,让储气罐内部的气体进入到空腔的内部,之后空腔内部的气体顺着螺旋导向板的导向流动,而温度较高的内筒仓外侧会对流经其表面的气体进行加热,使得高温气体在经过空腔后又通过第一电磁阀流进内筒仓的内部,从而逐渐恢复内筒仓内部的空气压强,且由于进入到内筒仓内部的气体温度也较高,钕铁硼磁体也就不会发生因温度差较大而发生开裂现象。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21.图3为本发明密封盖打开后的主视图;
22.图4为本发明的侧视剖视图;
23.图5为本发明转动组件的侧视剖视图;
24.图6为本发明外筒仓横切后的立体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图2的a处放大图。
26.图中:1、外筒仓;2、升缩杆;3、电动升降杆;4、密封盖;5、转动组件;501、安装杆;502、外套管;503、伺服电机;504、挡板;505、放置板;506、转动杆;507、连接轴承;508、连接杆;6、第一电磁阀;7、控制面板;8、支撑柱;9、降温组件;901、蓄水仓;902、降温仓;903、制冷片;904、散热片;905、水泵;906、风扇;907、连接管;908、第二电磁阀;10、空气抽空器;11、储气罐;12、第三电磁阀;13、空腔;14、螺旋导向板;15、感应线圈;16、导流板;17、内筒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钕铁硼磁体的节能型烧结装置,包括外筒仓1,外筒仓1外侧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四组支撑柱8,外筒仓1的内侧设置有内筒仓17,且内筒仓17和外筒仓1之间设置有空腔13,空腔13的内部设置有螺旋导向板14,内筒仓17的内壁安装有感应线圈15,外筒仓1的外侧对称安装有电动升降杆3,且两组电动升降杆3的输出端共同安装有与外筒仓1出口相互配合的密封盖4,内筒仓17的内部设置有转动组件5,外筒仓1远离密封盖4的一端分别安装有空气抽空器10和储气罐11,空气抽空器10的输入端与内筒仓17的内部连通,储气罐11的输出端安装有第三电磁阀12,且第三电磁阀12输出端与空腔13内部远离密封盖4的一端连通,外筒仓1外侧靠近密封盖4的一端安装有第一电磁阀6,第一电磁阀6的两端分别与空腔13和内筒仓17内部靠近密封盖4的一端连通,四组支撑柱8的内侧共同设置有降温组件9,一组支撑柱8一侧的顶部安装有控制面板7,控制面板7通过导线分别与电动升降杆3、第一电磁阀6、空气抽空器10、第三电磁阀12和感应线圈15电连
接。
29.进一步地,降温组件9包括蓄水仓901、降温仓902、制冷片903、散热片904、水泵905、风扇906、连接管907和第二电磁阀908,四组支撑柱8内侧的底部安装有蓄水仓901,且蓄水仓901的顶部安装有降温仓902,降温仓902顶部设置有制冷片903,制冷片903的顶部设置有散热片904,四组支撑柱8内侧的顶部共同均匀安装有风扇906,降温仓902顶部靠近密封盖4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电磁阀908,且第二电磁阀908的顶端与空腔13的内底部连通,蓄水仓901远离密封盖4的一端安装有水泵905,水泵905的输入端与蓄水仓901的内底部连通,水泵905的输出端安装有连接管907,且连接管907的顶端与空腔13内顶部远离密封盖4的一端连通,控制面板7通过导线分别与制冷片903、水泵905、风扇906和第二电磁阀908电连接,有助于提高装置的降温效果,且也能将冷却后的冷却液再次循环流动,持续不断地对装置内降温。
30.进一步地,转动组件5包括安装杆501、外套管502、伺服电机503、挡板504、放置板505、转动杆506、连接轴承507和连接杆508,外筒仓1远离密封盖4一端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506,且转动杆506的外侧套设有外套管502,外套管502外侧的两端对称安装有挡板504,两组挡板504内侧非圆心的位置处均匀安装有四组安装杆501,安装杆501外侧的两端对称安装有连接轴承507,连接轴承507的外侧对称安装有连接杆508,且对应四组连接杆508的底端共同安装有放置板505,密封盖4外侧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伺服电机503,伺服电机503的输出端穿过密封盖4并与外套管502远离空气抽空器10的一端固定连接,控制面板7通过导线与伺服电机503电连接,有助于带动放置板505上的钕铁硼磁体在内筒仓17的内部移动,从而保证感应线圈15对钕铁硼磁体的加热效果。
31.进一步地,外筒仓1的外侧均匀安装有四组升缩杆2,且升缩杆2靠近密封盖4的一端与密封盖4固定连接,有助于提高密封盖4开关过程中的稳定性。
32.进一步地,储气罐11的内部储存有惰性气体,外筒仓1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有助于提高整个外筒仓1的保温效果,从而降低热量损失,使得装置更加节能。
33.进一步地,制冷片903的底部和顶部皆涂有导热硅脂,制冷片903的顶部和底部通过导热硅脂分别与散热片904和降温仓902紧贴,有助于将制冷片903顶部的热量传递到散热片904后快速散去,再配合风扇906可以进一步提高制冷片903顶部的散热效果,而制冷片903的底部则能有效地对降温仓902内经过的冷却液进行降温。
34.进一步地,密封盖4内侧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环形拼接槽,外筒仓1靠近密封盖4一端的边缘位置处安装有与环形拼接槽相互配合的环形拼接条,有助于提高密封盖4和外筒仓1连接处的密封性。
35.进一步地,放置板505的底部设置有加重块,放置板505的顶部均匀开设有与钕铁硼磁体相适配的放置槽,有助于在安装杆501以外套管502为轴心转动时,放置板505的顶部始终朝上,避免放置板505上的钕铁硼磁体掉落。
36.进一步地,蓄水仓901内部靠近水泵905的一端安装有导流板16,且导流板16由靠近水泵905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有助于将降温后的冷却液导向蓄水仓901远离水泵905的一端,使得降温后的冷却液能够与蓄水仓901内部原先存在的冷却液充分混合,保证冷却液在后续降温过程中的降温效果。
37.进一步地,蓄水仓901一侧的一端设置有观察窗,且观察窗的一侧设置有容量刻度
线,蓄水仓901一端的顶部设置有注液孔,而注液孔的内侧设置有密封塞,便于及时向蓄水仓901的内部补充冷却液。
38.实施例1,如图1-5所示,当需要将钕铁硼磁体放进内筒仓17内部时,先通过控制面板7控制两组电动升降杆3伸长,从而将密封盖4打开如说明书附图3,接着操作人员手动将钕铁硼磁体逐一放置到放置板505上,在一组放置板505上放置满钕铁硼磁体后,控制伺服电机503带动外套管502、挡板504以及相连的零件一同转动90
°
角度,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始终将钕铁硼磁体放置到最低位置处的一组放置板505上,在所有放置板505上都放满钕铁硼磁体后,重新将密封盖4与外筒仓1合上,接着打开第三电磁阀12向空腔13的内部注入惰性气体,提高整个装置的保温效果。
39.实施例2,如图1-7所示,当内筒仓17内部的钕铁硼磁体加工完成时,先恢复内筒仓17内部一定的压强,控制打开第一电磁阀6和第三电磁阀12,使得储气罐11内部的惰性气体进入到空腔13内部后,顺着螺旋导向板14的导向流动,而温度较高的内筒仓17外侧会对流经其表面的气体进行加热,使得高温气体在经过空腔13后又通过第一电磁阀6流进内筒仓17的内部,从而逐渐恢复内筒仓17内部的空气压强,且由于进入到内筒仓17内部的气体温度也较高,钕铁硼磁体也就不会发生因温度差较大而发生开裂现象。
40.实施例3,如图1-7所示,当需要对内筒仓17内部进行降温时,先恢复内筒仓17内部的气压,接着保持第一电磁阀6和第三电磁阀12处于关闭状态,之后控制水泵905将蓄水仓901内部的冷却液输送到空腔13的内部,而后冷却液沿着螺旋导向板14的导向逐渐向靠近密封盖4的一端以螺旋方式流动,过程中冷却液逐渐将内筒仓17内部的热量吸走,之后带有热量的冷却液通过第二电磁阀908流进降温仓902的内部,此时控制制冷片903对降温仓902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重新流回蓄水仓901的内部,形成冷却液的循环流动。
41.工作原理:使用前将装置接通电源,首先通过控制面板7控制两组电动升降杆3伸长,从而将密封盖4打开如说明书附图3,接着操作人员手动将钕铁硼磁体逐一放置到放置板505上,在一组放置板505上放置满钕铁硼磁体后,控制伺服电机503带动外套管502、挡板504以及相连的零件一同转动90
°
角度,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始终将钕铁硼磁体放置到最低位置处的一组放置板505上,在所有放置板505上都放满钕铁硼磁体后,重新将密封盖4与外筒仓1合上,接着打开第三电磁阀12向空腔13的内部注入惰性气体,提高整个装置的保温效果,并控制空气抽空器10将内筒仓17的内部抽成真空状态,然后控制感应线圈15通电,利用感应线圈15产生的涡流对内筒仓17内部的钕铁硼磁体进行加热,过程中控制伺服电机503带动所有的放置板505以转动杆506为轴心缓缓转动,保证感应线圈15对钕铁硼磁体的加热效果;
42.当内筒仓17内部的钕铁硼磁体加工完成时,先恢复内筒仓17内部一定的压强,控制打开第一电磁阀6和第三电磁阀12,使得储气罐11内部的惰性气体进入到空腔13内部后,顺着螺旋导向板14的导向流动,而温度较高的内筒仓17外侧会对流经其表面的气体进行加热,使得高温气体在经过空腔13后又通过第一电磁阀6流进内筒仓17的内部,从而逐渐恢复内筒仓17内部的空气压强,且由于进入到内筒仓17内部的气体温度也较高,钕铁硼磁体也就不会发生因温度差较大而发生开裂现象;当需要对内筒仓17内部进行降温时,先恢复内筒仓17内部的气压,接着保持第一电磁阀6和第三电磁阀12处于关闭状态,之后控制水泵
905将蓄水仓901内部的冷却液输送到空腔13的内部,而后冷却液沿着螺旋导向板14的导向逐渐向靠近密封盖4的一端以螺旋方式流动,过程中冷却液逐渐将内筒仓17内部的热量吸走,之后带有热量的冷却液通过第二电磁阀908流进降温仓902的内部,此时控制制冷片903对降温仓902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重新流回蓄水仓901的内部,形成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在内筒仓17内部完全冷却后,打开密封盖4,并将放置板505上的钕铁硼磁体全部取出并换上新的钕铁硼磁体。
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地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4.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4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