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属材料 专利正文
一种计算机组装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7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计算机组装加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组装附属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计算机组装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计算机在组装前,需要将组件进行切割打磨等一系列操作,将其制作成合适尺寸,以便更好进行后续装配,而各个组件尺寸虽大小形状均不尽相同,尺寸却均相对较小,常规的打磨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手持组件与磨石摩擦,虽能耗较低但长时间摩擦较易劳累,另一种是手持打磨机打磨,虽省时省力,但是打磨机在关闭时电机由于惯性仍会带动打磨盘进行转动,而组件大多体积较小,打磨过度较易造成浪费,且耗费能耗,在无电力条件下无法进行方便打磨,从而导致其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计算机组装加工设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组装加工设备,它包括底板、滑块、第一转轴、磨盘、传动轴、连接架、夹紧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所述滑块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一转轴下端与滑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端与磨盘相连,所述滑块顶端连接有立板,所述传动轴穿过立板并与立板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转轴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轴一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相连,所述传动轴另一端与连接架相连,所述连接架上转动连接有转把,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两组外板、两组内板、两组第一套簧组、两组第一套管组、两组调节块组、四组插柱、四组插管和四组复位弹簧,所述两组第一套簧组和两组第一套管组两端均分别连接两组内板内侧和两组调节块组,两组第一套簧组分别套装在两组第一套管组外侧,所述四组插管的底端分别安装在底板顶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所述四组插柱的底端分别插入至四组插管顶端内部,位于前侧的两组插柱通过两组外板分别与位于后侧的两组插柱连接,所述四组插柱分别通过四组复位弹簧与四组插管的内底侧壁连接,四组插柱外侧均设置有第一万向轮组,四组第一万向轮组分别贴紧四组插管的内侧壁,所述横向移动机构包括两组丝杠和四组固定块,所述四组固定块分别安装在底板1顶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所述两组丝杠均穿过滑块并与滑块螺纹连接,所述两组丝杠的左侧与位于左侧的两组固定块转动相连,两组丝杠的右侧与位于右侧的两组固定块转动相连。
5.更进一步的,所述滑块顶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在第一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所述第一转轴底端与第一滚珠轴承过盈配合,所述立板设置有安装通槽,所述安装通槽内侧壁连接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二滚珠轴承,所述传动轴与第二滚珠轴承过盈配合,所述位于右侧的两组固定块上横向连通设置有第一通槽,第一通槽内侧壁设置有第一滚珠组,所述位于左侧的两组固定块右侧均设置有第三轴承座,在两组第三轴承座内部均设置有第三滚珠轴承,两组丝杠的左端分别与两组第三滚珠轴承过盈配
合,两组丝杠的右端分别穿过两组第一滚珠组并分别伸出至位于右侧的两组固定块右侧,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周长小于第二锥齿轮的周长。
6.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工设备还包括中板和两组第二转轴,两组内板外侧均设置有第四轴承座,并在两组第四轴承座内部均设置有第四滚珠轴承,两组第二转轴的内端分别与两组第四滚珠轴承过盈配合,两组第二转轴的外端分别与位于左侧的外板和中板连接。
7.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工设备还包括环形铁板和环形吸铁石板,所述环形吸铁石板安装在位于左侧的内板左侧,所述环形铁板与位于左侧的外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套簧组和第二套管组,第二套簧组套装在第二套管组外侧,所述环形吸铁石板吸附在环形铁板右侧,所述环形吸铁石板和环形铁板中心横向均设置有第二通槽,在两组第二通槽内侧壁均设置第二滚珠组,位于左侧的第二转轴左端穿过两组第二滚珠组并伸出至环形铁板左侧。
8.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工设备还包括两组拉杆、拉板和挂钩,位于左侧的外板上横向设置有两组第三通槽,在两组第三通槽内侧壁均设置有第三滚珠组,两组拉杆的右端分别与环形铁板左端上下两方连接,两组拉杆的左端分别穿过两组第三滚珠组并均伸出至位于左侧的外板外侧分别安装在拉板右侧上下两方,拉板左端连接有拉环,位于左侧的外板上连接有l型安装架,所述挂钩通过挂绳与l型安装架连接,所述l型安装架与位于左侧的外板之间连接有加强杆。
9.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工设备还包括第三转轴,位于右侧的两组固定块之间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右侧设置有第五轴承座,所述第五轴承座内部设置有第五滚珠轴承,所述第三转轴的左端与第五滚珠轴承过盈配合,所述第三转轴右端设置有第一齿轮,两组丝杠右端均设置有第二齿轮,两组第二齿轮均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右侧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滑块底端连接有第二万向轮组,所述第二万向轮组与底板顶端贴紧接触。
10.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工设备还包括螺纹管和螺纹杆,位于右侧的外板左侧设置有第六轴承座,所述第六轴承座内设置有第六滚珠轴承,所述螺纹管的右端与第六滚珠轴承内部过盈配合,所述螺纹杆右端插入并螺装至螺纹管左端内部,所述螺纹杆左端与中板相连。
11.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工设备还包括第三万向轮组、限位环和限位条,所述限位环套设在传动轴外侧,所述限位条连接限位环与滑块,所述第三万向轮组一端与限位环内侧连接,所述第三万向轮组另一端与传动轴外侧贴紧接触。
12.更进一步的,所述右侧的外板与中板之间连接有第三套簧和第三套管,所述第三套簧套装在第三套管外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计算机打磨方式费时费力且能耗较大的问题。本技术可以在不耗电的情况下大程度的节省体力。
14.本技术可以先将组件进行固定,手动转动转把带动传动轴上的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和啮合使得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一转轴上的磨盘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周长小于第二锥齿轮,使得轻松手动转动转把,即可较为高速的带动磨盘进行转动,与组件接触时方便对其打磨,第一滚珠轴承辅助第一转轴方便转动并提高支撑效果,通过在不耗电的情况下大程度的节省体力,实用性较强,第二滚珠轴承辅助传动轴转动并提高支撑效果,且提高传动轴转动稳定性,转把可自转的设计辅助手动转动更加省力;
15.组件进行固定时,能够通过两组第一套簧组带动两组调节块组对组件进行夹紧固
定,且调节块组方便适应组件的尺寸形状,第一套管组辅助第一套簧组不易扭曲变形;
16.在夹紧固定时,手动向下挤压组件带动其向下移动,方便组件与磨盘贴紧接触,打磨更加可靠,而当组件无需打磨时,复位弹簧使组件在无外界作用下自动向上弹起,使用更加省力,第一万向轮组的滑动提高插柱纵向移动的顺滑性,并且使插柱不易晃动,仅仅竖直纵向移动;
17.在打磨时,两组丝杠进行同步同向运动,进而使得滑块稳定的横向移动,提高适应能力,四组固定块提高两组丝杠的支撑效果,第三滚珠轴承和第一滚珠轴承辅助丝杠转动更加顺滑的同时提高稳定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组装加工设备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块与连接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图1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图1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3.1-底板,2-滑块,3-第一转轴,4-磨盘,5-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7-传动轴,8-连接架,9-立板,10-转把,11-外板,12-内板,13-第一套簧组,14-调节块组,15-插柱,16-插管,17-复位弹簧,18-第一万向轮组,19-丝杠,20-固定块,21-中板,22-第二转轴,23-环形铁板,24-环形吸铁石板,25-第二套簧组,26-拉杆,27-拉板,28-拉环,29-挂钩,30-l型安装架,31-加强杆,32-第三转轴,33-连接块,34-第一齿轮,35-第二齿轮,36-把手,37-第二万向轮组,38-螺纹管,39-螺纹杆,40-第三万向轮组,41-限位环,42-限位条,43-第三套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阐述。
25.参见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计算机组装加工设备,它包括底板1、滑块2、第一转轴3、磨盘4、传动轴7、连接架8、夹紧机构和横向移动机构,滑块2设置在底板1上,第一转轴3下端与滑块2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上端与磨盘4相连,滑块2顶端连接有立板9,传动轴7穿过立板9并与立板9转动相连,第一转轴3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5,传动轴7一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6,第一锥齿轮5和第二锥齿轮6啮合相连,传动轴7另一端与连接架8相连,连接架8上转动连接有转把10,夹紧机构包括两组外板11、两组内板12、两组第一套簧组13、两组第一套管组、两组调节块组14、四组插柱15、四组插管16和四组复位弹簧17,两组第一套簧组13和两组第一套管组两端均分别连接两组内板12内侧和两组调节块组14,两组第一套簧组13分别套装在两组第一套管组外侧,四组插管16的底端分别安装在底板1顶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四组插柱15的底端分别插入至四组插管16顶端内部,位于前侧的两组插柱15通过两组外板11分别与位于后侧的两组插柱15连接,四组插柱15分别通过四组复位弹簧17与四组插管16的内底侧壁连接,四组插柱15外侧均设置有第一万向轮组18,四组第一万向轮组18分别贴紧四组插管16的内侧壁,横向移动机构包括两组丝杠19和四组固定块20,四组固定块20分别安装在底板1顶端左前侧、右前侧、左后侧和右后侧,两组丝杠19均穿
过滑块2并与滑块2螺纹连接,两组丝杠19的左侧与位于左侧的两组固定块20转动相连,两组丝杠19的右侧与位于右侧的两组固定块20转动相连。
26.本实施例滑块2顶端设置有第一轴承座,在第一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一滚珠轴承,第一转轴3底端与第一滚珠轴承过盈配合,立板9设置有安装通槽,安装通槽内侧壁连接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二滚珠轴承,传动轴7与第二滚珠轴承过盈配合,位于右侧的两组固定块20上横向连通设置有第一通槽,第一通槽内侧壁设置有第一滚珠组,位于左侧的两组固定块20右侧均设置有第三轴承座,在两组第三轴承座内部均设置有第三滚珠轴承,两组丝杠19的左端分别与两组第三滚珠轴承过盈配合,两组丝杠19的右端分别穿过两组第一滚珠组并分别伸出至位于右侧的两组固定块20右侧,第一锥齿轮5的周长小于第二锥齿轮6的周长。
27.使用时可以先将组件进行固定,手动转动转把10带动传动轴7上的第二锥齿轮6进行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5和第二锥齿轮6啮合使得第一锥齿轮5带动第一转轴3上的磨盘4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5周长小于第二锥齿轮6,使得轻松手动转动转把10,即可较为高速的带动磨盘4进行转动,与组件接触时方便对其打磨,第一滚珠轴承辅助第一转轴3方便转动并提高支撑效果,通过在不耗电的情况下大程度的节省体力,实用性较强,第二滚珠轴承辅助传动轴7转动并提高支撑效果,且提高传动轴7转动稳定性,转把10可自转的设计辅助手动转动更加省力,组件进行固定时,能够通过两组第一套簧组13带动两组调节块组14对组件进行夹紧固定,且调节块组14方便适应组件的尺寸形状,第一套管组辅助第一套簧组13不易扭曲变形,在夹紧固定时,手动向下挤压组件带动其向下移动,方便组件与磨盘4贴紧接触,打磨更加可靠,而当组件无需打磨时,复位弹簧17使组件在无外界作用下自动向上弹起,使用更加省力,第一万向轮组18的滑动提高插柱15纵向移动的顺滑性,并且使插柱15不易晃动,仅仅竖直纵向移动,在打磨时,两组丝杠19进行同步同向运动,进而使得滑块2稳定的横向移动,提高适应能力,四组固定块20提高两组丝杠19的支撑效果,第三滚珠轴承和第一滚珠轴承辅助丝杠19转动更加顺滑的同时提高稳定效果。
28.加工设备还包括中板21和两组第二转轴22,两组内板12外侧均设置有第四轴承座,并在两组第四轴承座内部均设置有第四滚珠轴承,两组第二转轴22的内端分别与两组第四滚珠轴承过盈配合,两组第二转轴22的外端分别与位于左侧的外板11和中板21连接。在两组内板12对组件夹装的情况下,手动转动组件,可以在两组第二转轴22的辅助下使得组件顺滑转动,打磨外围更加方便,两组第二转轴22中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
29.加工设备还包括环形铁板23和环形吸铁石板24,环形吸铁石板24安装在位于左侧的内板12左侧,环形铁板23与位于左侧的外板11之间连接有第二套簧组25和第二套管组,第二套簧组25套装在第二套管组外侧,环形吸铁石板24吸附在环形铁板23右侧,环形吸铁石板24和环形铁板23中心横向均设置有第二通槽,在两组第二通槽内侧壁均设置第二滚珠组,位于左侧的第二转轴22左端穿过两组第二滚珠组并伸出至环形铁板23左侧。可以通过环形铁板23和环形吸铁石板24相互吸附方便对位于左侧的内板12进行辅助限位,进而使得夹装的组件进行固定,在组件转动时,向左挤压环形铁板23进而压缩第二套簧组25,使得环形铁板23和环形吸铁石板24不再相互吸附,方便组件转动,而正常状态下,第二套簧组25向右挤压带动环形铁板23右顶与环形吸铁石板24吸附,使得组件进行转动固定,第二套管组辅助第二套簧组25在支撑时不易扭曲变形,第二滚珠组辅助环形铁板23横向滑动或者环形
吸铁石板24随着转动更加顺滑。
30.加工设备还包括两组拉杆26、拉板27和挂钩29,位于左侧的外板11上横向设置有两组第三通槽,在两组第三通槽内侧壁均设置有第三滚珠组,两组拉杆26的右端分别与环形铁板23左端上下两方连接,两组拉杆26的左端分别穿过两组第三滚珠组并均伸出至位于左侧的外板11外侧分别安装在拉板27右侧上下两方,拉板27左端连接有拉环28,位于左侧的外板11上连接有l型安装架30,挂钩29通过挂绳与l型安装架30连接,l型安装架30与位于左侧的外板11之间连接有加强杆31。可以通过手动拉动拉环28使其带动拉板27上的两组拉杆26进行横向移动,进一步方便向左挤压环形铁板23进而压缩第二套簧组25,第三滚珠组辅助拉杆26滑动更加顺畅,与此同时,在组件需要转动时,向右侧拉动拉环28,此时挂钩29与拉环28钩挂,方便对拉环28进行限位,进而对环形铁板23进行限位,使其不与环形吸铁石板24吸附,方便组件随时转动,而当组件需要转动固定时,挂钩29与拉环28不再钩挂,环形铁板23右顶与环形吸铁石板24支撑吸附即可。
31.加工设备还包括第三转轴32,位于右侧的两组固定块20之间连接有连接块33,连接块33右侧设置有第五轴承座,第五轴承座内部设置有第五滚珠轴承,第三转轴32的左端与第五滚珠轴承过盈配合,第三转轴32右端设置有第一齿轮34,两组丝杠19右端均设置有第二齿轮35,两组第二齿轮35均与第一齿轮34啮合,第一齿轮34右侧转动连接有把手36,滑块2底端连接有第二万向轮组37,第二万向轮组37与底板1顶端贴紧接触。可以通过手动转动把手36带动第一齿轮34进行转动,两组第二齿轮35均与第一齿轮34啮合的设计辅助带动两组丝杠19进行同步同向运动,滑块2移动更加方便可靠,第五滚珠轴承辅助第三转轴32转动更加顺滑的同时提高稳定效果,把手36可自转的设计辅助手动转动更加省力,第二万向轮组37方便滑动并提高支撑效果。
32.加工设备还包括螺纹管38和螺纹杆39,位于右侧的外板11左侧设置有第六轴承座,第六轴承座内设置有第六滚珠轴承,螺纹管38的右端与第六滚珠轴承内部过盈配合,螺纹杆39右端插入并螺装至螺纹管38左端内部,螺纹杆39左端与中板21相连。可以通过手动转动螺纹管38带动螺纹杆39上的中板21进行横向移动,使两组内板12在两组第一套簧组13不足以稳定的对组件进行夹装或两组内板12间距过小而不易对组件进行夹装时,对两组内板12间距进行调节,提高适应能力。
33.加工设备还包括第三万向轮组40、限位环41和限位条42,限位环41套设在传动轴7外侧,限位条42连接限位环41与滑块2,第三万向轮组40一端与限位环41内侧连接,第三万向轮组40另一端与传动轴7外侧贴紧接触。可以通过限位环41对传动轴7转动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提高使用可靠性,减少传动轴7的晃动,第三万向轮组40辅助转动更加顺滑并提高支撑效果。
34.右侧的外板11与中板21之间连接有第三套簧43和第三套管,第三套簧43套装在第三套管外侧。可以通过第三套簧43方便调节并提高支撑效果,与此同时,中板21横向移动时,第三套管使得螺纹杆39不随螺纹管38转动而转动。
35.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组装加工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
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