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一种水利施工用快速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0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水利施工用快速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利施工用快速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
3.在水利施工中,水是随处可取的,但是要达到施工要求的水较少,需要使用快速沉淀设备进行处理,主要方式是通过添加沉淀剂进行沉淀,但是现有技术中添加沉淀剂不均匀,不利于水的沉淀,导致处理水的质量不达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施工用快速沉淀装置,沉淀剂添加均匀,利于水的沉淀且处理水的质量达标,满足施工的要求。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水利施工用快速沉淀装置,包括沉淀筒和药剂部,所述沉淀筒的侧边设置所述药剂部;
7.所述药剂部包括放置板、药剂筒、小型加压泵和出液软管,所述放置板设置于所述沉淀筒的外壁,所述放置板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所述药剂筒和所述小型加压泵,所述药剂筒和所述小型加压泵连接设置;
8.所述沉淀筒的内部上端设置分配部,所述分配部包括进液管、支板、第一分配环、支管、第二分配环和喷头,所述沉淀筒的内壁设置所述支板,所述支板的端部设置所述第一分配环;
9.所述第一分配环的外壁设置所述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贯穿至所述沉淀筒的外壁,且所述出液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液管、所述小型加压泵连接;
10.所述第一分配环的内部套设所述第二分配环,所述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分配环、所述第二分配环,且所述第一分配环、所述第二分配环的下部均设置所述喷头。
11.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药剂筒的外壁设置警报器,所述药剂筒的内部设置电子液位计,所述电子液位计和所述警报器电连接设置。
12.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头设置有若干,且所述喷头沿所述第一分配环环绕阵列设置。
13.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筒的内壁设置固定块,所述支板的末端设置l型安装板,所述l型安装板的一端对应设置于所述固定块的外部。
14.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筒的内部设置搅拌部,所述搅拌部包括转动轴和搅拌板,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分配环至所述沉淀筒的上端;所述转动轴的
外壁环绕设置所述搅拌板,所述搅拌板与所述转动轴斜交设置。
15.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筒的底部设置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导向板、导圆板和轴承,所述导向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沉淀筒和所述导圆板,所述导圆板的内部设置所述轴承,且所述转动轴的末端对应贯穿所述轴承。
16.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筒的底部设置收集斗,所述收集斗的下部设置清理盖。
17.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筒的外部设置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对应设置于所述收集斗的外部。
18.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上述方案设置沉淀筒和药剂部,所述沉淀筒的侧边设置所述药剂部,所述药剂部包括放置板、药剂筒、小型加压泵和出液软管;所述沉淀筒的内部上端设置分配部,所述分配部包括进液管、支板、第一分配环、支管、第二分配环和喷头,所述第一分配环的内部套设所述第二分配环,且所述第一分配环、所述第二分配环的下部均设置所述喷头;沉淀剂添加均匀,利于水的沉淀且处理水的质量达标,满足施工的要求。
20.2、所述药剂筒的外壁设置警报器,所述药剂筒的内部设置电子液位计;便于随时的添加沉淀剂,保障沉淀剂的正常使用。
21.3、所述沉淀筒的底部设置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导向板、导圆板和轴承;利于搅拌时的稳定性,保障搅拌均匀性。
22.4、所述沉淀筒的底部设置收集斗,所述收集斗的下部设置清理盖,所述沉淀筒的外部设置观察窗;便于对沉积物进行清理,提高工作的效率。
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利施工用快速沉淀装置,沉淀剂添加均匀,利于水的沉淀且处理水的质量达标;同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满足施工的要求,利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5.图1为一种水利施工用快速沉淀装置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分配部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搅拌部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药剂部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支板安装示意图。
30.附图中,1、沉淀筒,2、药剂部,21、放置板,22、药剂筒,221、警报器,222、电子液位计,23、小型加压泵,24、出液软管,3、分配部,31、进液管,32、支板,33、第一分配环,34、支管,35、第二分配环,36、喷头,4、固定块,41、l型安装板,5、搅拌部,51、转动轴,52、搅拌板,6、支撑部,61、导向板,62、导圆板,63、轴承,7、收集斗,71、清理盖,8、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2.如图1-2、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施工用快速沉淀装置,包括沉淀筒1和药剂部2,沉淀筒1的侧边设置药剂部2,药剂部2用于沉淀剂的添加,保证添加剂的正常使用;
33.药剂部2包括放置板21、药剂筒22、小型加压泵23和出液软管24,放置板21设置于沉淀筒1的外壁,放置板2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药剂筒22和小型加压泵23,药剂筒22和小型加压泵23连接设置;
34.药剂筒22的外壁设置警报器221,药剂筒22的内部设置电子液位计222,电子液位计222和警报器221电连接设置;
35.便于随时的添加沉淀剂,保障沉淀剂的正常使用,药剂筒22低于设定值时,警报器221发生警报,及时的添加沉淀剂物料;
36.沉淀筒1的内部上端设置分配部3,分配部3对沉淀筒1的不同位置同时进行喷洒物料,保障添加均匀性;
37.分配部3包括进液管31、支板32、第一分配环33、支管34、第二分配环35和喷头36,沉淀筒1的内壁设置支板32;
38.沉淀筒1的内壁设置固定块4,支板32的末端设置l型安装板41,l型安装板41的一端对应设置于固定块4的外部;
39.进行安装时,直接将l型安装板41放在固定块4的上部,完成支板32的固定;固定块4设置有若干,且固定块4沿沉淀筒1的内壁环绕设置;
40.支板32的端部设置第一分配环33,第一分配环33的外壁设置进液管31,进液管31贯穿至沉淀筒1的外壁,且出液软管24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31、小型加压泵23连接;出液软管24用于沉淀剂的输送;
41.第一分配环33的内部套设第二分配环35,支管34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分配环33、第二分配环35,且第一分配环33、第二分配环35的下部均设置喷头36;
42.喷头36设置有若干,且喷头36沿第一分配环33环绕阵列设置;同样且喷头36沿第二分配环35环绕阵列设置;第一分配环33对沉淀筒1的外圈进行喷洒,第二分配环35对沉淀筒1的内圈进行喷洒,保障喷洒均匀性;
43.沉淀筒1的内部设置搅拌部5,设置搅拌部5增加搅拌的均匀性;
4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搅拌部5包括转动轴51和搅拌板52,转动轴51的一端贯穿第二分配环35至沉淀筒1的上端;转动轴51的外壁环绕设置搅拌板52,搅拌板52与转动轴51斜交设置;
45.为了保障搅拌时的均匀性,设置支撑部6对转动轴51进行支撑导向;沉淀筒1的底部设置支撑部6,支撑部6包括导向板61、导圆板62和轴承63,导向板61的两端分别连接沉淀筒1和导圆板62;
46.导圆板62的内部设置轴承63,且转动轴51的末端对应贯穿轴承63;上述转动轴51工作时沿轴承63进行转动,保障转动轴51运转时的稳固性;
47.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沉淀筒1的底部设置收集斗7,收集斗7的下部设置清理盖71,收集斗7的下部设置清理盖71可以使用螺纹进行匹配安装,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
48.沉淀筒1的外部设置观察窗8,观察窗8对应设置于收集斗7的外部;便于查看沉积物的多少,及时的进行清理;
49.上述水利施工的清水沉积过程是:将沉淀剂储存在药剂筒22内,通过电子液位计222进行检测,利于及时的添加,保障正常的使用;
50.启动小型加压泵23,小型加压泵23将沉淀剂依次沿出液软管24、进液管31进入第一分配环33内,同时通过支管34进入第二分配环35内,同时第一分配环33、第二分配环35下部设置的喷头36同时进行喷洒,保障沉淀剂均匀的喷洒于沉淀筒1内;
51.启动动力,动力带动转动轴51的转动,转动轴51带动搅拌板52对沉淀剂进行搅拌,大大增加搅拌的均匀性,同时轴承63对转动轴51进行稳固,利于转动轴51运转时的稳定性;
52.沉淀剂产生的沉积物依靠重力的作用下落至收集斗7内,沉积完成后,对上部的清水进行施工使用,使用结束后,打开清理盖71,使用工具将收集斗7内的沉积物进行清理干净,保障下一次的使用。
5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