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2.如今,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污水处理要求也逐渐提高。在污水处理领域中,有时会遇到如下困难:市政管网建设周期较长,难以在短时间内收纳所有的污水;有些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比实际需要处理的污水量小,导致部分收纳的污水不能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在污水处理厂扩建任务没有完成之前,需要对这部分污水进行快速应急处理。
3.常规的一些污水处理工艺,如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如生物接触氧化法,往往存在如下问题:占地面积较大、污水处理效率较低、或者污水处理质量不高等。因此,亟需一种快速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或者提高污水处理质量。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6.生化反应沉淀池(500);
7.加载沉淀池(600),所述加载沉淀池(600)包括依序连通的混凝反应区(601)、絮凝反应区(602)、预沉区(603)以及斜管分离区(604),所述混凝反应区(601)与所述生化反应沉淀池(500)的出水端连接。
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加载沉淀池(600)还包括:
9.介质回收系统(605),分别和混凝反应区(601)、预沉区(603)连接,所述介质回收系统(605)用于回收所述预沉区(603)的介质,并将回收的所述介质传输到所述混凝反应区(601)。
1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反应区(601)包括第一搅拌机,所述絮凝反应区(602)包括第二搅拌机,所述第一搅拌机的转速快于所述第二搅拌机的转速。
11.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絮凝反应区(602)的出水端设置有淹没堰,所述絮凝反应区(602)的处理后的水经过所述淹没堰进入所述预沉区(603);和/或
12.所述预沉区(603)内设置带有栅条的刮吸泥机。
13.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生化反应沉淀池(500)中设有曝气系统(19),且所述生化反应沉淀池(500)内部设置有至少一套环流澄清器(6),所述至少一套环流澄清器(6)都位于所述曝气系统(19)的上方,所述环流澄清器(6)的出水端与所述混凝反应区(601)的入水端连接。
1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环流澄清器(6),包括:
15.漏斗形的内空腔体;所述腔体的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垂直侧壁及与地面呈预设角度的倾斜侧壁(25),相对设置的所述倾斜侧壁的底端设有流通孔;
16.导流通孔(22),所述导流通孔(22)设置于所述垂直侧壁上;
17.外导流板(21),将其上开设有导流通孔(22)的垂直侧壁设置为外导流板(21);
18.内导流板(23),所述内导流板设(23)置于所述腔体内部,且所述内导流板(23)与所述外导流板(21)相对设置;
19.倒v型板(26),所述倒v型板(26)设置于所述流通孔中,以使环流澄清器(6)中的污水通过所述倒v型板(26)进入生化反应沉淀池(500);
20.上旋斜板(28),所述相对设置的所述内导流板(23)之间设置有上旋斜板(28);
21.溢流槽(24),所述溢流槽(24)设置于所述上旋斜板(28)上部;
22.排水管(27),所述排水管(27)与溢流槽(24)的出水口连接,溢流槽(24)中的上清液通过所述排水管(27)流出所述生化反应沉淀池(500)。
23.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环流澄清器(6)为左右对称结构。
24.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
25.配药加药间(1300),所述配药加药间(1300)的第一出药口同时与所述混凝反应区(601)的进药口,以及所述絮凝反应区(602)的进药口相连,通过所述第一出药口为所述混凝反应区(601)和所述絮凝反应区(602)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化学药剂。
26.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
27.消毒系统(700),所述消毒系统(700)的入水端与所述斜管分离区(604)的出水端连接,所述消毒系统(700)的进药口与所述配药加药间(1300)的第二出药口连接。
2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消毒系统(700)的出水端连接有巴氏计量槽(701),所述巴氏计量槽(701)配备有超声波液位计(702)和标准巴氏计量槽(703)。
2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生化反应沉淀池(500)的前端依次连接有缺氧池(400)和厌氧池(300)。
3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厌氧池(300)的前端依次连接有旋流沉砂池(200)及集水池(100);
31.集水池(100),所述集水池(100)的进水端配置有第一格栅(1),出水端设置有污水提升泵(2);
32.旋流沉砂池(200),所述旋流沉砂池(200)的进水端与所述集水池(100)连接,旋流沉砂池(200)的出水端连接至厌氧池(300),且所述旋流沉砂池(200)前端配置有第二格栅(3),所述第一格栅(1)的格栅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格栅(3)的格栅之间的距离。
33.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
34.污泥浓缩池(800)及污泥脱水间(900),所述污泥浓缩池(800)与所述生化反应沉淀池(500)的出泥口以及所述预沉区(603)的出泥口相连,所述污泥脱水间(900)的进口与所述污泥浓缩池(800)的出口相连。
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36.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化反应沉淀池与加载沉淀池连通。生化反应沉淀池对其中的污水进行生化、沉淀的一级处理,加载沉淀池对污水进行加药处理,实现对污水的另一级处理,加载高效沉淀池将化学混凝、加载沉淀、斜管分离等各种有利于固液分离的技术进行高度集成,既保持了加载沉淀池的高速、紧凑、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能力强、节约运行费用的优势,又增加了操作运行的灵活性,可以针对不同的水质和应用实现不同介质的投加,或无需投加的灵活性。与现有技术的对悬浮物和总磷的处理相比,本次工序对悬浮物和
总磷的处理更加完善,能够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质量。另与进行单级污水处理方案相比,本技术通过级联的污水处理方式实现污水的快速处理,使得处理后的污水满足污水排放标准,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37.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利用生化反应沉淀池中的环流澄清器实现污水的沉淀及循环处理,以使生化反应沉淀池中的生化反应更加充分,进而提高污水处理质量。而且,利用曝气系统为生化反应沉淀池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提供污水与化学药剂混合的动力,为生物反应提供微生物的适宜存活条件,以保证生化反应的高效进行。
38.而且,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生化反应沉淀池中的环流澄清器均位于所述曝气系统的上方,有利于生化反应沉淀池中不同反应方式的区域呈垂直设置,从而在有限的占地面积下,实现污水处理效率的最大化,有利于减少污水处理的占地面积。
39.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40.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41.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42.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3.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环流澄清器的剖视图。
44.图4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45.图5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46.图6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7.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加载沉淀池与消毒系统、污泥浓缩池连接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48.附图标号说明:
49.100-集水池、200-平流沉砂池、300-厌氧池、400-缺氧池、500-生化反应沉淀池、600-加载沉淀池、700-消毒系统、800-污泥浓缩池、900-污泥脱水间、1200-鼓风机房、1300-配药加药间;
50.1-第一格栅、2-污水提升泵、3-第二格栅、4-潜水搅拌机、5潜水推流器、6-环流澄清器、701-巴氏计量槽、702-超声波液位计、703-标准巴氏计量槽,11、鼓风系统、12-污泥脱水系统、13-污泥传送机、14-储泥仓、17-配药搅拌机、18-加药计量泵、19-曝气系统;
51.601-混凝反应区、602-絮凝反应区、603-预沉区、604-斜管分离区、605-介质回收系统;
52.21-外导流板、22-导流通孔、23-内导流板、24-溢流槽、25-倾斜侧壁、26-倒v型板、27-排水管、28-上旋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4.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将污水进行应急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55.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生化反应沉淀池500和加载沉淀池600。生化反应沉淀池500与加载沉淀池600连通。生化反应沉淀池500对其中的污水进行生化、沉淀的一级处理,加载沉淀池600对污水进行加药处理,实现对污水的另一级处理。
56.生化反应沉淀池500中设有曝气系统19,且生化反应沉淀池500内部设置有至少一套环流澄清器6,所述至少一套环流澄清器都位于所述曝气系统19的上方,所述环流澄清器6的出水端与所述加载高效沉淀池600连接。
57.环流澄清器6实现污水中不同密度成分的沉淀及循环处理,如:循环污水中的硝化液使得生化反应沉淀池中的生化反应更加充分,进而提高污水处理质量。环流澄清器6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本技术中,环流澄清器包括多套,采用多套环流澄清器6同时进行污水处理,有利于加快污水处理速度。
58.曝气系统19包括多个曝气器,多个曝气器均匀铺设于生化反应沉淀池的底部,每个曝气器均置于环流澄清器6下部,曝气器为生化反应沉淀池提供污泥混合动力及生化反应所需的氧气。
59.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将生化反应沉淀池500与加载高效沉淀池600相结合实现污水处理,首先利用生化反应沉淀池500及其中的环流澄清器6实现生化、沉淀工艺的有机结合,实现对污水的一级处理,再进一步利用加载高效沉淀池600对污水进行加药处理,实现对污水的另一级处理,与进行单级污水处理方案相比,本技术通过两级级联的污水处理方式实现污水的快速处理,使得处理后的污水满足污水排放标准,提升了污水处理质量及污水处理效率。
60.具体地,生化反应沉淀池利用内置的曝气系统19、生物填充层、化学药剂及环流澄清器进行污水处理,实现生化、沉淀工艺的有机结合,利用污水中不同成分的密度差,实现生化反应沉淀池500中污泥和硝化液的无动力自动回流,利用这种回流方式将生物填充层中的微生物截留在生化反应沉淀池中,充分发挥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而且,生化反应沉淀池500中的环流澄清器6均位于所述曝气系统19的上方,生物填充层与化学药剂反应区利用曝气系统19进行相应的污水处理,因此生物填充层与化学药剂反应区呈垂直设置,从而在有限的占地面积下,实现污水处理效率的最大化。
61.请参阅图3,本技术采用的环流澄清器6的剖视图如图所示,环流澄清器6包括:
62.漏斗形的内空腔体(未标识);所述腔体的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垂直侧壁及与地面呈预设角度的倾斜侧壁25,相对设置的所述倾斜侧壁25的底端设有流通孔;
63.导流通孔22,所述导流通孔开设于所述垂直侧壁上;
64.外导流板21,将其上开设有导流通孔的垂直侧壁设置为外导流板21;
65.内导流板23,所述内导流板设置于所述腔体内部,且所述内导流板与所述外导流板相对设置;
66.倒v型板26,所述倒v型板26设置于所述流通孔中,以使环流澄清器中的污水通过所述倒v型板26进入生化反应沉淀池;
67.上旋斜板28,所述相对设置的所述内导流板之间设置有上旋斜板28;
68.溢流槽24,所述溢流槽24设置于所述上旋斜板28的上部;
69.排水管27,所述排水管27与溢流槽24的出水口连接,溢流槽24中的上清液通过所述排水管27流出所述生化反应沉淀池500。
70.其中,所述上旋斜板29,也可以为上旋斜管,通过上旋斜管将密度较小的上清液涌向环流澄清器上部,在此过程中,通过倾斜结构能够实现对上清液的进一步沉淀。
71.其中,曝气系统19一方面能够将污水和含微生物的污泥充分混合,另一方面提供泥水混合物向上的动力,在曝气系统19的作用下,经过生物化学反应后的泥水混合物及硝化液沿着环流澄清器6的外导流板21,经由导流通孔22进入环流澄清器6,并沿着外导流板21与内导流板23构成的通路向下,密度较大的污泥等沿着倾斜侧壁25向下汇集,并通过倒v型板26重新进入生化反应沉淀池500中,倒v型26板能使污水从环流澄清器6进入生化反应沉淀500池,且防止污水从生化反应沉淀池500进入环流澄清器6,密度较小的上清液经由上旋斜板29进入溢流槽24,进入溢流槽24中的上清液通过与其出水口连接的排水管排出生化反应沉淀池500并进入加载沉淀池600。
72.本技术利用环流澄清器6将生化反应沉淀池500中的污泥进行沉淀,对污水中裹挟的硝化液进行循环处理,将沉淀处理后的上清液传入下一级处理系统,将沉淀下来的污泥及硝化液等重新流入生化反应沉淀池500,以提高上清液的出水质量,且有利于硝化液的重复利用及生化反应的充分进行。
73.可选地,所述环流澄清器6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溢流槽24置于所述环流澄清器6的中心,该种对称结构有利于污水通过两侧的导流通孔22均匀地进入环流澄清器6,污水从两侧均匀进入环流澄清器6之后进行相同操作,避免两侧处理不均,避免获得的污水质量不统一,有利于提升污水处理效率,保证污水处理质量,并且两侧均匀进水能够为密度较小的上清液提供充足的动力流向溢流槽24,有利于提高污水的沉淀效率。
74.可选地,加载高效沉淀池600设有依序连通的混凝反应区601、絮凝反应区602、预沉区603以及斜管分离区604四个区域。
75.混凝反应区601中可以加入混凝剂,混凝反应区601的污水和混凝剂混合均匀,以进行充分的接触、反应。可选地,混凝反应区601中包括第一搅拌机,第一搅拌机可以包括快速搅拌机。可选地,混凝反应区601的反应时间为1-2分钟。可选地,混凝反应区601中还可以包括回收的介质/污泥和补充的介质等。介质也用于与污水接触及反应。
76.絮凝反应区602中可以投加絮凝剂、回收的介质和回流污泥等。可选地,絮凝反应区602中包括第二搅拌机,第二搅拌机可以包括慢速搅拌机。第一搅拌机的转速快于所述第二搅拌机的转速。在污水中投加絮凝剂、回收的介质和回流污泥后,由第二搅拌机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合,并推动混合的液体在反应器内不断循环流动,促使体积较大、密实、均匀的矾花的形成。可选地,絮凝反应区602包括淹没堰,絮凝反应区602中的液体通过淹没堰进入预沉区603。淹没堰用于保证在水位够高时,污水才能够流入预沉区603内,保证了流入预沉区603内的污水为经过絮凝反应区602处理后的水。
77.预沉区603用于沉淀悬浮固体。加载后的絮体比重较大,具有极好的沉淀性能,可使超过90%的悬浮固体在所述预沉区603沉淀并浓缩。可选地,预沉区603内设置带有栅条的刮吸泥机,可提高预沉区603内沉淀的污泥的浓缩效果。
78.斜管分离区604内设置有斜管,斜管可提高水力上升流速,节约占地,同时将预沉区603逃逸的剩余的矾花进一步分离,斜管分离区604的上清液通过斜管流出。
79.请参阅图4,可选地,加载沉淀池600还包括介质回收系统605。介质回收系统605分别和混凝反应区601、预沉区603连接,介质回收系统605用于回收所述预沉区603的介质,并将回收的所述介质传输到所述混凝反应区601。
80.介质回收系统605包括了水力旋流器。可选地,介质回收系统605还包括磁粉回收机。水力旋流器与磁粉回收机的有机结合,大大增加了介质的回收效率,也为系统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类型的介质提供了可能性。
81.本技术中,加载高效沉淀池600将化学混凝、机械搅拌、加载沉淀、斜管分离等各种有利于固液分离的技术进行高度集成,既保持了加载沉淀池的高速、紧凑、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能力强、节约运行费用的优势,又增加了操作运行的灵活性,可以针对不同的水质和应用实现不同介质的投加,或无需投加的灵活性。与现有技术的对悬浮物和总磷的处理相比,本次工序对悬浮物和总磷的处理更加完善,能够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质量,有利于迅速获得符合排放标准的液体。
82.请一并参阅图5、图6和图7,可选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消毒系统700。加载沉淀池600的出水端与消毒系统连接,具体地,消毒系统700的入水端与所述斜管分离区604的出水端连接,斜管分离区604溢流出来的上清液通过管道进入消毒系统700。消毒系统700中可以投加药剂进行消毒,提高处理后的水的可利用性。
83.可选地,消毒系统700的出水端连接有巴氏计量槽701,所述巴氏计量槽配备701有超声波液位计702和标准巴氏计量槽703。可通过超声波液位计702和标准巴氏计量槽703对消毒系统的出水量进行检测。
84.可选地,生化反应沉淀池500的前端依次连接有缺氧池400和厌氧池300。
85.厌氧池300用于对进入厌氧池的污水进行厌氧处理。可选地,厌氧池300设置有潜水搅拌机4,厌氧池300的出水端连接至缺氧池400。潜水搅拌机4避免污泥沉降,确保泥水接触反应。
86.缺氧池400与厌氧池300和生化反应沉淀池500连通,缺氧池400用于接入厌氧池300的出水,并经过缺氧处理后流出至所述生化反应沉淀池500中。缺氧池400设置有潜水推流器5,缺氧池400的出水端连接至生化反应沉淀池500。在实施时,缺氧池400是指没有溶解氧但有硝酸盐的反应池,缺氧池有水解反应提高生化性的作用,在脱氮工艺中,主要起反硝化去除硝态氮的作用,同时去除部分bod(生物需氧量)。能有效对生化反应沉淀池2内的生化反应起到促进的作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87.可选地,厌氧池300的前端依次连接有旋流沉砂池200及集水池100。
88.集水池110的进水端配置有第一格栅1,集水池110的出水端设置有污水提升泵2,待处理的污水经过第一格栅1进入集水池110,当达到预设水位线时,污水提升泵2启动,污水提升泵2将集水池110中的污水提升至旋流沉砂池200。
89.旋流沉砂池200的进水端设置有第二格栅3,污水经过第二格栅3的过滤进入旋流沉砂池内,经过第二格栅3的过滤处理,污水经由旋流沉砂池200的出水端进入厌氧池300,再进入缺氧池400,缺氧池400与从生化反应沉淀池500回流的硝化液混合反应,快速高效去除总氮后,缺氧池400出水进入生化反应沉淀池500。本技术中,第一格栅1的格栅之间的距
离大于第二格栅的格栅之间的距离。
90.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利用污水提升泵2,在集水池100中的污水积累到一定高度之后进行后续污水处理,有利于污水在集水池中进行初步沉淀,实现污水预处理。
91.污水经过第一格栅1、第二格栅3的过滤,逐级细化,以去除污水中粒径较大的颗粒物、漂浮物、悬浮物等,使得进入生化反应沉淀池的污水无大颗粒物,实现对污水的初步过滤,避免大颗粒物对生化反应沉淀池500的损伤,有利于降低生化反应沉淀池500的折损速率,对大颗粒污染物的过滤也有利于提高生化反应沉淀池500中污水处理效率。
92.可选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浓缩池800及污泥脱水间900。
93.污泥浓缩池800与所述生化反应沉淀池500的出泥口以及所述预沉区603的出泥口相连。污泥脱水间900的进口与所述污泥浓缩池800的出口相连。
94.污泥浓缩池800将由生化反应沉淀池500及预沉区603的污泥定期提升至污泥脱水间900进行脱水。
95.污泥脱水间900内设置有污泥脱水系统12,污泥脱水间900的进口具体为所述污泥脱水系统12的输入端。污泥脱水间900的出口具体为污泥脱水系统12的输出端。可选地,所述污泥脱水系统12可以采用带式污泥脱水机、厢式污泥压滤机、叠螺污泥脱水机、卧式离心污泥脱水机等进行脱水操作。
96.污泥脱水系统12对污泥进行脱水,可定期外运处理。生化反应沉淀池中的污泥依次经过浓缩、脱水处理,减少污泥所占体积,方便污泥的运输及后续处理。
97.可选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储泥仓14以及污泥传送机13。污泥传送机13的输入端与污泥脱水系统12的输出端连接,污泥传送机13的输出端与储泥仓14连接。经过浓缩、脱水处理的污泥继续通过污泥传送机13进入储泥仓14进行储存,再通过外送机器转运到其他地方,实现污泥的运输、二次处理或循环利用。
98.可选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鼓风机房1200。鼓风机房1200内设置有提供空气的鼓风系统11,鼓风系统11提供空气或氧气至生化反应沉淀池中,可以通过生化反应沉淀池500中的曝气系统19为污水提供上升动力,也为生化反应沉淀池500中的微生物维持合适的生存环境。
99.可选地,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配药加药间1300,配药加压间1300的第一出药口同时与混凝反应区(601)的进药口,以及絮凝反应区(602)的进药口连接,配药加压间1300的第二出药口与消毒系统700的进药口连接,以分别为混凝反应区(601)、絮凝反应区(602)和消毒系统700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化学药剂。
100.可选地,配药加药间1300中设置有配药搅拌机17和加药计量泵18,利用配药搅拌机17搅拌液体与化学药剂,利用加药计量泵18控制加药剂量,以提供加载沉淀池600反应和消毒系统700消毒所需要的化学药剂,利用该化学药剂能够最大效率地对污水进行化学反应沉淀。
101.综上,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生化反应沉淀池与加载沉淀池相结合,通过模块化和标准化的设备,快速稳定地实现污水处理流程,使最终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标准,而且,本技术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系统启动速度快、运行管理简单,适用于应急污水处理场合。
102.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