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一种自来水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自来水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引用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自来水过滤器。


背景技术:

2.自来水是人们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来自于湖泊和河流,经过自来水公司进行初步净化和杀菌处理供给到千家万户。由于自来水水源的水质是经过筛选的自然保护区水体,存在自来水中的主要杂质是固体的砂石。砂石的来源是自水源一并带来,同时在复杂的金属管路中也会沉淀杂质,以及金属主水管中产生的铁锈等固体杂质。
3.现有技术中,一般会在入户主管路中安装前置过滤器,以及在水龙头的出水口设置有滤网,这种终端过滤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阻挡固体杂质进入到人们的饮用水中;但日积月累会对过滤装置造成堵塞,使得管路水压较高,但是实际出水量较小的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种安装在自来水主管路上的过滤装置,实现对主供水管中杂质过滤,使得终端用水中的固体杂质减少,避免用水设备的堵塞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自来水中存在砂石、铁锈等杂质容易造成家用水处理设备堵塞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来水过滤器,用于安装在自来水的主管路中,实现对主管路中夹杂在自来水中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阻隔,避免杂质流入用水终端,造成家用水处理设备堵塞的问题出现。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安装在自来水管路的主要供水管路上,过滤量大,能够集中隔离和过滤夹杂在自来水中的砂石、铁锈颗粒,大大减轻了涌水终端的杂质去除压力。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层用于吸附、过滤、沉淀杂质的机构,单次清理可实现长时间的稳定过滤,维护简单。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自来水过滤器,包括用于过滤的罐体和支撑所述罐体的多个支脚,所述罐体内从上至下还设置有吸附机构、格栅机构和沉淀机构,所述罐体的顶部和底部还分别设置有维修窗和排沙管;
7.所述罐体侧壁上位于格栅机构与沉淀机构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进水管,罐体侧壁上位于吸附机构与罐体顶部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位于罐体内部的一端端面与罐体的顶部平行且靠近顶部内壁安装。
8.优选地,所述吸附机构由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和过滤海绵组成,所述第一过滤板与第二过滤板夹持于过滤海绵两侧,过滤海绵的侧壁与所述罐体的内侧壁贴合。
9.进一步优选设置,所述格栅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罐体内的格栅主体,所述格栅主体靠近罐体底部一侧上设置有多组阻隔单元,任一组所述阻隔单元由两块相对倾斜安装在格栅主体上的挡片组成,两块挡片之间形成的缝隙的宽度为0.2mm-1mm,所述格栅主体上安装任一组阻隔单元的位置设置有供水流通的条形孔。
10.再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储存更多的杂质沉淀,延长维保和清理杂质的周期,所述沉淀机构包括设置在罐体内的第三过滤板,所述第三过滤板与罐体的内底部、侧壁形成用于储存沉淀砂石的空间。
11.为了方便罐体的清洗,优选地,所述罐体上顶部为可拆卸密闭连接在罐体上的顶盖,所述顶盖上安装有所述维修窗,以及第二冲水管。
12.为了更加方便的清洗罐体底部的沉淀机构,优选地,所述罐体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冲水管和进气管。
13.为了增大供水量,避免出水管的水量不足,所述出水管位于罐体内部一端端头设置有积水漏斗,所述积水漏斗的自由端面与所述顶盖之间存在供水流通的间隙。
14.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在自来水主管路中,实现对夹杂在水中的固体杂质进行阻隔、沉淀和吸附一体化处理,大大降低了用水终端中夹杂的杂质,降低了固体杂质对家用水处理设备的堵塞和损害。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定期处理维护,去除已经沉淀的杂质可实现反复长时间使用,维护成本低,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19.图2是图1沿剖切符号a-a的全剖视图。
20.图3是图2中b区结构放大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图4另一视觉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支脚;2-罐体;3-排沙管;4-第一冲水管;5-进水管;6-出水管;7-维修窗;8-第二冲水管;9-顶盖;10-进气管;11-第一过滤板;12-第二过滤板;13-过滤海绵;14-积水漏斗;15-法兰;16-格栅机构;17-第三过滤板;161-挡片;162-缝隙;163-格栅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实施例1:
31.结合说明书附图1-图2所示的一种自来水过滤器,包括用于过滤的罐体2和支撑所述罐体2的多个支脚1,所述罐体2内从上至下还设置有吸附机构、格栅机构16和沉淀机构,所述罐体2的顶部和底部还分别设置有维修窗7和排沙管3;
32.所述罐体2侧壁上位于格栅机构16与沉淀机构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进水管5,罐体2侧壁上位于吸附机构与罐体2顶部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出水管6,所述出水管6位于罐体2内部的一端端面与罐体2的顶部平行且靠近顶部内壁安装。
33.工作原理:
34.进水管5与自来水主管路的来水端密闭固定连接,出水管6与自来水主水管的送水端密闭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如图2所示安装在出水管6端头上的法兰15,亦可采用其他可靠的密闭方式连接。在工作状态时,所述维修窗7和排沙管3均处于关闭状态。当自来水从进水管5进入到罐体2内后,由于罐体2的下部未设置出水管6,因此水只能依次穿过格栅机构16和吸附机构,最后到达罐体2的顶部在进入到出水管6中进入到下游的送水端。
35.在上述过程中,夹杂在自来水中的固体杂质在经过格栅机构16时,粒径大于格栅机构16的将会被阻隔,同时,水流施加在杂质上的力不足时,也就是流速较低或者流速为零时,固体杂质将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落至位于罐体2底部的沉淀机构中。对于粒径比较小的固体杂质而言将会穿过格栅机构16进入到吸附机构中被阻挡,当使用达到预定维护期限后,维保人员可通过维修窗7和排沙管3进行杂质去除和清洗罐体2内部。
36.实施例2:
37.为了进一步细化本实用新型结构,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结合说明书附图1-图5所示,所述吸附机构由第一过滤板11、第二过滤板12和过滤海绵13组成,所述第一过滤板11与第二过滤板12夹持于过滤海绵13两侧,过滤海绵13的侧壁与所述罐体2的内侧
壁贴合。
38.作为本实施例的创新结构设计,所述格栅机构16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罐体2内的格栅主体163,所述格栅主体163靠近罐体2底部一侧上设置有多组阻隔单元,任一组所述阻隔单元由两块相对倾斜安装在格栅主体163上的挡片161组成,两块挡片161之间形成的缝隙162的宽度为0.2mm-1mm,所述格栅主体163上安装任一组阻隔单元的位置设置有供水流通的条形孔。如图3所示所述挡片161之间采用倾斜设置,沿着水流方向是逐渐扩张的,亦即是说固体杂质与挡片161接触的地方是最狭窄的,杂质不易卡接在两块挡片161之间,能够实现自然掉落,从而避免杂质堵塞格栅机构16,掉落后进入沉淀机构,由于沉淀机构内部没有水流,故而进入到沉淀机构内的固体杂质不能再随水流进入到水循环中,从而使得杂质能够尽可能多的被束缚在沉淀机构中。
39.再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储存更多的杂质沉淀,延长维保和清理杂质的周期,所述沉淀机构包括设置在罐体2内的第三过滤板17,所述第三过滤板17与罐体2的内底部、侧壁形成用于储存沉淀砂石的空间。第三过滤板17的另一作用是减少进水管5的来流对沉淀机构内杂质的扰动,避免已经沉淀的杂质造成搅动。
40.为了方便罐体2的清洗,所述罐体2上顶部为可拆卸密闭连接在罐体2上的顶盖9,所述顶盖9上安装有所述维修窗7,以及第二冲水管8。
41.为了更加方便的清洗罐体2底部的沉淀机构,优选地,所述罐体2底部还设置有第一冲水管4和进气管10。所述第一冲水管4和进气管10的作用是在清洗罐体2时,分别通过清水和气流混合对罐体2内部的杂质和附着物进行搅动清除,提高清洗的效率。
42.为了增大供水量,避免出水管6的水量不足,所述出水管6位于罐体2内部一端端头设置有积水漏斗14,所述积水漏斗14的自由端面与所述顶盖9之间存在供水流通的间隙。
4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