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滤芯及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滤芯及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滤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滤芯及净水器。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用水安全也越来越重视,这就促使了净水器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由于各地水质不同、场地空间局限及维护需要等原因,人们对净水器就有了小型化、精细化等需求。而净水器的核心零件是滤芯,滤芯体积的大小和品质的好坏就会影响到净水器体积的大小和客户的选购,所以滤芯往高度集成化和高度细分化方向发展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那么如何将多级滤料更加简单、更加精细地集成在一起后装在一个滤瓶内并能可靠地实现各种滤料的功能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芯及净水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保证良好的净化效果的同时缩小了滤芯体积。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芯,包括净化组件、滤芯上盖和滤芯下盖,所述净化组件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套设的滤芯骨架、无纺布层、复合活性炭棒层和pp棉芯层,所述滤芯骨架为上下两端开口的壳体,所述滤芯骨架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滤芯下盖固定覆盖于所述净化组件的下端面用于封闭所述净化组件的下端面,所述滤芯上盖覆盖于所述净化组件的上端面,所述滤芯上盖上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上与所述滤芯骨架的上端开口接触的面的边缘不超过所述滤芯骨架的上端开口的边缘。
6.优选的,所述滤芯骨架、所述无纺布层、所述复合活性炭棒层和所述pp棉芯层均为中空圆柱体。
7.优选的,所述复合活性滤芯炭棒由活性炭材料真空负压压缩而成。
8.优选的,所述滤芯骨架、所述无纺布层、所述复合活性炭棒层和所述pp棉芯层相互紧密贴合。
9.优选的,所述滤芯上盖、所述滤芯下盖和所述滤芯骨架均为塑料材质。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净水器,包括滤瓶、滤座组件和上述滤芯,所述滤瓶为一端开口的壳体,所述滤芯设置于所述滤瓶的内部,所述滤芯与所述滤瓶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滤座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滤瓶的开口端用于封闭所述滤瓶的开口,所述滤座组件上设置有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固定连接,水流能够通过所述进水通道进入所述间隙进而通过净化组件进入所述滤芯骨架的内腔,经所述净化组件过滤后的所述水流依次流过所述第一通道、所述出水通道后流出。
11.优选的,所述滤座组件包括滤座和滤瓶端盖,所述滤瓶端盖覆盖在所述滤瓶的开口端并与所述滤瓶固定连接用于封闭所述滤瓶的所述开口,所述滤瓶端盖上设置有第二通
道,所述滤座上设置有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所述水流能够依次通过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进入所述间隙。
12.优选的,所述滤芯上盖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定位卡点,所述第一定位卡点能够与所述滤瓶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第一定位卡点用于支撑所述滤芯,提高所述滤芯在所述滤瓶内的稳定性。
13.优选的,所述滤芯下盖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定位卡点,所述第二定位卡点能够与所述滤瓶的内侧壁接触,所述第二定位卡点用于支撑所述滤芯,提高所述滤芯在所述滤瓶内的稳定性。
14.优选的,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滤芯上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5.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芯和净水器,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套设的滤芯骨架、无纺布层、复合活性炭棒层和pp棉芯层组成的净化组件,通过多层过滤层的套设设置能够缩小滤芯的体积。水流能够通过进水通道进入滤芯与滤瓶之间的间隙进而通过净化组件进入滤芯骨架的内腔,经净化组件过滤后的水流依次流过滤芯上盖的第一通道、出水通道后流出,实现水流的多级净化,保证良好的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滤芯的结构分解图;
19.图2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滤芯的a-a剖视图;
20.图3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滤芯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滤芯下盖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滤芯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实施例2中提供的净水器的结构分解图;
25.图8为实施例2中提供的净水器的工作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滤芯上盖;101、第一定位卡点;102、出水柱;103、加强筋;104、引流柱;105、上盖套装柱;2、滤芯骨架;3、无纺布层;4、复合活性炭棒层;5、pp棉芯层;6、滤芯下盖;601、下盖套装柱;602、下盖支撑骨架;603、第二定位卡点;7、密封圈;8、净化组件;9、滤座;91、出水通道;92、进水通道;10、滤瓶端盖;11、滤瓶;100、滤芯;200、净水器。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了滤芯及净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保证良好的净化效果的同时缩小滤芯体积。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0.实施例1
31.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滤芯100,包括净化组件8、滤芯上盖1和滤芯下盖6,净化组件8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套设的滤芯骨架2、无纺布层3、复合活性炭棒层4和pp滤棉层5,滤芯骨架2为上下两端开口的壳体,滤芯骨架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开孔,具体的,开孔为方形孔;滤芯下盖6固定覆盖于净化组件8的下端面用于封闭净化组件8的下端面,具体的,滤芯上盖1用粘胶粘在净化组件8的下端面,滤芯上盖1覆盖于净化组件8的上端面,具体的,滤芯上盖1用粘胶粘在净化组件8的上端,滤芯上盖1上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上与所述滤芯骨架2的上端开口接触的面的边缘不超过所述滤芯骨架2的上端开口的边缘。
32.具体的,无纺布层3为一层精密的无纺布,优选厚度为0.5-1mm的无纺布材料制作,用于阻隔因水的冲击而脱落的少量滤料颗粒杂质,防止杂质进入滤芯骨架2的空腔,提高出水的品质。
33.具体的,复合活性炭棒层4为优质椰壳活性炭、木质活性炭和炭纤维混合后经真空负压压缩而成,其集吸附、过滤、截获、催化作用于一体,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余氯及其他放射性物质,并有脱色、去除异味的功效。与普通压缩炭棒相比其具有吸附比表面积更大、结构更紧实、孔隙更发达、强度更高、粉尘更少等优点,所以其吸附效果比普通压缩炭棒高,出水口感更纯净,使用寿命也更长,体积也相对小一些。
34.具体的,pp滤棉层5为聚丙烯熔喷棉芯,优选过滤精度为0.5-5μm的pp棉,pp滤棉层5主要用来拦截水中粒径大一些的颗粒状污染物,减少颗粒状污染物堵塞复合活性炭棒层4的内部缝隙,从而延长复合活性炭棒层的使用寿命。
35.通过套设的三种不同的过滤层的过滤作用,可以对水进行多重过滤,在保证过滤后出水的水质的同时减小滤芯100的体积,并且设置有滤芯骨架2可以提高滤芯100整体的强度,以免因为水的压力作用导致滤芯100变形影响其功能。
36.进一步的,滤芯骨架2、无纺布层3、复合活性炭棒层4和pp滤棉层5均为中空圆柱体。
37.进一步的,滤芯骨架2、无纺布层3、复合活性炭棒层4和pp滤棉层5相互紧密贴合且没有间隙,更好的缩小滤芯100的体积。
38.进一步的,滤芯上盖1、滤芯下盖6和滤芯骨架2均为塑料材质。
39.实施例2
40.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水器200,包括滤瓶11、滤座组件和滤芯100,滤瓶11为一端开口的壳体,滤芯100设置于滤瓶11的内部,滤芯100与滤瓶11之间存在间隙,滤座组件固定设置于滤瓶11的开口端用于封闭滤瓶11的开口,滤座组件上设置有进水通道92和出水通道91,出水通道92与第一通道固定连接,水流能够通过进水通道92进入间隙进而通过净化组件8进入滤芯骨架2的内腔,经净化组件8过滤后的水流依次流过通道92、出水通道91后流出。
41.进一步的,滤座组件包括滤座9和滤瓶端盖10,滤瓶端盖10覆盖在滤瓶11的开口端并与滤瓶11固定连接用于封闭滤瓶11的开口,滤瓶端盖10上设置有第二通道,滤座9上设置有进水通道92和出水通道91,水流能够依次通过进水通道92和第二通道进入间隙。
42.进一步的,滤芯上盖1包括由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的出水柱102、引流柱104和上盖套装柱105,出水柱102、引流柱104和上盖套装柱105均为中空圆柱体且内部相互连通形成第一通道。出水柱102和引流柱104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条加强筋103,上盖套装柱105的外壁上设有有多个第一定位卡点101,第一定位卡点101能够与滤瓶11的内侧壁接触,第一定位卡点101用于支撑滤芯100,保证滤芯100居中不偏位,提高滤芯100在滤瓶11内的稳定性。
43.进一步的,滤芯下盖6包括固定连接的下盖套装柱601和下盖支撑骨架602,下盖套装柱601为上下两端开口的壳体,下盖支撑骨架602用于封闭下盖套装柱601的下端开口,下盖套装柱601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卡点603,第二定位卡点603能够与滤瓶11的内侧壁接触,第二定位卡点603用于支撑滤芯100,保证滤芯100居中不偏位,提高滤芯100在滤瓶11内的稳定性。
44.进一步的,滤芯下盖6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定位卡点603,第二定位卡点603能够与滤瓶11的内侧壁接触,第二定位卡点603用于支撑滤芯100,提高滤芯100在滤瓶11内的稳定性。
45.进一步的,出水通道91与滤芯上盖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防止过滤前和过滤后的水混合,影响过滤后的水的质量。
46.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