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3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资源再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国家对环保工作的日益重视,对各类固体废物处置的日益规范、严格,各类污水处理厂及发酵企业水处理污泥的处理日益成为各城市的难点,相较传统的掩埋,目前烘干后耦合燃烧更环保、可持续发展,目前污泥干化从热源温度划分可分为高温干化和低温干化,目前效率较高的高温烘干为蒸汽加热烘干,其烘干过程中不仅耗能非常高,其过程中许多废热乏汽产生后因其中含有各种腐蚀性成分,不易回收利用,往往直接被浪费掉或回收效果不佳,成本较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不仅能够将高温烘干阶段产生的废热充分利用,还能够利用各种生活废热,例如冬季取暖、楼堂馆所的热水供给等废热循环水,充分的进行废热循环利用,节省各种成本和资源。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其包括依次通过管线顺序连接的高温干化设备,除尘器,吸收塔,换热器,低温干化设备,其中换热器与吸收塔间设置有回路管线,低温干化设备与换热器间设置有回路管线,吸收塔废气出口连接依次连接冷凝器,锅炉。其中吸收塔与换热器之间的管线中为一级循环水,换热器与低温干化设备的管线中为二级循环水,换热器将一级循环水与二级循环水分隔开来,避免因低温干化过程中各种成分对循环水的影响。
5.所述的吸收塔,其结构包括上端设置乏汽出口,内部设置有喷淋层,喷淋层下方设置有填料层,填料层下方的一侧设置乏汽进口。乏汽进入吸收塔后通过喷淋层,在此处喷淋层的出水带走乏汽中的热量,作为一级循环水进行换热。乏汽经过喷淋层后继续通过乏汽出口,经过冷凝器冷凝脱水进入锅炉燃烧掉,此过程不仅将乏汽废热利用其来,还能够将乏汽中的废气通入锅炉完全燃烧掉,废气废热完全利再利用,环保且高效。
6.优选的,吸收塔还设置有补水调节阀,既补充吸收塔处流失的部分一级循环水,又能够将各种含热废水加以利用。
7.优选的,吸收塔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循环水泵一,给与其中的一级循环水以动力;换热器与低温干化设备之间设置有循环水泵二,给与其中的二级循环水以动力。通过循环水泵能够更好使其间的一级循环水和二级循环水有效循环起来。
8.优选的,换热器和低温干化设备间还设置有温度器与ph计,低温干化设备与换热器的回路管线上还设置有加碱调节阀,低温干化的污泥中一般酸性较强,二级循环水多次循环后会使其酸性较强,对管线和设备造成损害,通过该加碱调节阀可以适当地进行酸碱调节,减小二级循环水对管线和设备的腐蚀。
9.优选的,所述吸收塔在乏汽进口上方设置有挡水檐,在乏汽进口下方侧壁上设置
有溢流口,可以避免循环水喷淋或积存过多逆流进入乏汽进口。
10.优选的,所述循环水泵一为变频泵,能够根据水量和热量等调节循环水流量大小。
11.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器与低温干化设备间还可以设置有电导率仪等,可以检测其管线中是否有漏点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为补水调节阀、循环水泵一、循环水泵二、加碱调节阀、变频泵、电导率仪等均可通过dcs或plc系统进行控制,能够更精确更智能。
12.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高温蒸汽在高温干化设备对污泥进行干化后产生的乏汽通过管线进入除尘器除尘,然后进入吸收塔,经过一级循环水吸收热量后,含热一级循环水进入换热器将热量进行换热给二级循环水,此时一级循环水循环回吸收塔喷淋层,通过对含热乏汽进行喷淋吸热。而得到热后的二级循环水被泵到低温干化设备对污泥进行低温烘干,之后二级循环水回到换热器继续进行换热。乏汽在吸收塔换热后进入冷凝器冷凝脱水后进入锅炉燃烧掉。当一级循环水水量不足或乏汽换热不足可以通过补水调节阀进行补充水量或热量。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1)对烘干系统进行系统优化,高温烘干与低温烘干耦合使用;
15.(2)有效回收高温烘干废气中含有的热量用于低温烘干;
16.(3)以较低投资有效解决废气回收中的腐蚀问题;
17.(4)杜绝可能对低品位热能用户的介质或者工艺造成的可能的因泄露造成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中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为补水调节阀,2为循环水泵一,3为循环水泵二,4为加碱调节阀, 5乏汽出口,6为喷淋层,7为填料层,8为乏汽进口,9为挡水檐,10为变频泵, 11为溢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除特殊说明外,以下实施例中均采用常规技术操作完成。
22.如图1和2所示,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其包括依次通过管线顺序连接的高温干化设备,除尘器,吸收塔,换热器,低温干化设备,其中换热器与吸收塔间设置有回路管线,低温干化设备与换热器间设置有回路管线,吸收塔废气出口连接依次连接冷凝器,锅炉。
23.所述的吸收塔,其结构包括上端设置乏汽出口5,内部设置有喷淋层6,喷淋层6下方设置有填料层7,填料层7下方的一侧设置乏汽进口8。乏汽进入吸收塔后通过喷淋层6,在此处喷淋层6的出水带走乏汽中的热量,作为一级循环水进行换热。乏汽经过喷淋层6后继续通过乏汽出口5,经过冷凝器冷凝脱水进入锅炉燃烧掉,此过程不仅将乏汽废热利用其来,还能够将乏汽中的废气通入锅炉完全燃烧掉,废气废热完全利再利用,环保且高效。
24.吸收塔还设置有补水调节阀1,既补充吸收塔处流失的部分一级循环水,又能够将各种含热废水加以利用。
25.吸收塔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循环水泵一2,给与其中的一级循环水以动力;换热器与低温干化设备之间设置有循环水泵二3,给与其中的二级循环水以动力。通过循环水泵能够更好使其间的一级循环水和二级循环水有效循环起来。
26.换热器和低温干化设备间还设置有温度器与ph计,低温干化设备与换热器的回路管线上还设置有加碱调节阀4,低温干化的污泥中一般酸性较强,二级循环水多次循环后会使其酸性较强,对管线和设备造成损害,通过该加碱调节阀4 可以适当地进行酸碱调节,减小二级循环水对管线和设备的腐蚀。
27.所述吸收塔在乏汽进口8上方设置有挡水檐9,在乏汽进口8下方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口11,可以避免循环水喷淋或积存过多逆流进入乏汽进口8。
28.所述循环水泵一为变频泵10,能够根据水量和热量等调节循环水流量大小。
29.换热器与低温干化设备间还可以设置有电导率仪,可以检测其管线中是否有漏点等问题。
3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为补水调节阀1,循环水泵一2,为循环水泵二3,加碱调节阀4,变频泵10,电导率仪等通过plc系统进行控制,能够更精确更智能。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通过管线顺序连接的高温干化设备,除尘器,吸收塔,换热器,低温干化设备,其中换热器与吸收塔间设置有回路管线,低温干化设备与换热器间设置有回路管线,吸收塔废气出口连接依次连接冷凝器,锅炉;所述的吸收塔,其结构包括上端设置乏汽出口(5),内部设置有喷淋层(6),喷淋层(6)下方设置有填料层(7),填料层(7)下方的一侧设置乏汽进口(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吸收塔还设置有补水调节阀(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吸收塔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循环水泵一(2),换热器与低温干化设备之间设置有循环水泵二(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器和低温干化设备间还设置有温度器与ph计,低温干化设备与换热器的回路管线上还设置有加碱调节阀(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塔在乏汽进口(8)上方设置有挡水檐(9),在乏汽进口(8)下方侧壁上设置有溢流口(1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器与低温干化设备间设置有电导率仪。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一(2)为变频泵(10)。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水调节阀(1)通过dcs或plc系统进行控制。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水泵一(2),循环水泵二(3)通过dcs或plc系统进行控制。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导率仪通过dcs或plc系统进行控制。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频泵(10)通过dcs或plc系统进行控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资源再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污泥干化系统。其包括依次通过管线顺序连接的高温干化设备,除尘器,吸收塔,换热器,低温干化设备,其中换热器与吸收塔间设置有回路管线,低温干化设备与换热器间设置有回路管线,吸收塔废气出口连接依次连接冷凝器,锅炉;所述的吸收塔,其结构包括上端设置乏汽出口(5),内部设置有喷淋层(6),喷淋层(6)下方设置有填料层(7),填料层(7)下方的一侧设置乏汽进口(8)。该系统不仅能够将高温烘干阶段产生的废热充分利用,还能够利用各种生活废热,例如冬季取暖、楼堂馆所的热水供给等废热循环水,充分的进行废热循环利用,节省各种成本和资源。本和资源。本和资源。


技术研发人员:裴振洪 郑博 许铭伟 庄见港 卢立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照广源热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29
技术公布日:20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