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一种金属加工废液的回用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金属加工废液的回用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加工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加工废液的回用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2.金属加工液主要在轧制、煅造、模冲、拉拔、成型、切削和磨削过程中所使用的液体,主要起到润滑、冷却、防锈、排屑、清洗和消泡作用,包括切削液、清洗剂、乳化液、淬火液、极压切削液、磨削液等。金属加工废液适合进行资源化的种类很多,包括切削液、清洗液、乳化液、磨削液。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金属加工废液的回用处理系统,去除金属加工废液中的金属屑杂质、漂浮油、细菌和真菌,提纯回用;同时减少高cod金属加工废液对企业废水处理系统的影响。
3.金属加工液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混入杂质、细菌繁殖和漏入漂浮油等原因,会影响它原有的功能。如果将这部分金属加工废液不进行回用处理的话,不尽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这种高浓度有机废水也会增加企业后续废水处理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金属加工废液的回用处理系统。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加工废液的回用处理系统,包括废液收集罐,所述废液收集罐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一进液管,所述废液收集罐的一侧表面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泵机,所述第一泵机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进液管,所述第二进液管的一侧设置有沉降罐,所述沉降罐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第二出液管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泵机,所述第二泵机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进液管,所述第三进液管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循环罐,所述循环罐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出液管,所述第三出液管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泵机,所述第三泵机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四进液管,所述第四进液管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错流过滤膜装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错流过滤膜装置的底部靠近循环罐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回流管,所述第一回流管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二回流管与循环罐连通,所述错流过滤膜装置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四出液管,所述第四出液管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四泵机,所述第四泵机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五进液管,所述第五进液管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回用液储罐。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错流过滤膜装置包括错流过滤膜罐,所述错流过滤膜罐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错流过滤膜罐之间的顶部设置有换热器,所述错流过滤膜罐之间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管,所述错流过滤膜罐的顶端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监测装置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压力表,所述监测装置的一端表面上设置有流量计和温度检测计。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废液收集罐、沉降罐、循环罐、错流过滤膜罐和回用液储罐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架,所述回用液储罐的圆周表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废液收集罐、沉降罐、循环罐和回用液储罐的顶端表面均设置有顶盖,所述废液收集罐、沉降罐和回用液储罐的底端表面均设置有排液口。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面板与第一泵机、第二泵机、第三泵机和第四泵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与第一压力表、第二压力表、流量计和温度检测计电性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金属加工废液的回用处理系统,通过该处理系统处理后的金属加工废液在补充一定了的金属加工原液后可再次利用,可降低金属加工废液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可降低金属加工液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三;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四;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五;
22.图中:1、废液收集罐;2、第一进液管;3、第一出液管;4、第一泵机;5、第二进液管;6、沉降罐;7、第二出液管;8、第二泵机;9、第三进液管;10、循环罐;11、第三出液管;12、第三泵机;13、第四进液管;14、错流过滤膜装置;15、第一回流管;16、监测装置;17、第二回流管;18、第四出液管;19、第四泵机;20、第五进液管;21、回用液储罐;22、错流过滤膜罐;23、换热器;24、连通管;25、第一压力表;26、第二压力表;27、流量计;28、温度检测计;29、支架;30、控制面板;31、顶盖;32、排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25.实施例1
26.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金属加工废液的回用处理系统,包括废液收集罐1,废液收集罐1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一进液管2,废液收集罐1的一侧表面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液管3,第一出液管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泵机4,第一泵机4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进液管5,第二进液管5的一侧设置有沉降罐6,沉降罐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液管7,第二
出液管7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泵机8,第二泵机8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进液管9,第三进液管9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循环罐10,循环罐1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出液管11,第三出液管1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三泵机12,第三泵机12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四进液管13,第四进液管1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错流过滤膜装置14。
27.进一步的,错流过滤膜装置14的底部靠近循环罐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回流管15,第一回流管15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监测装置16,监测装置16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回流管17,第二回流管17与循环罐10连通,错流过滤膜装置14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四出液管18,第四出液管18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四泵机19,第四泵机19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五进液管20,第五进液管20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回用液储罐21。
28.错流过滤膜装置14包括错流过滤膜罐22,错流过滤膜罐22的数量为四个,错流过滤膜罐22之间的顶部设置有换热器23,错流过滤膜罐22之间的底部设置有连通管24,错流过滤膜罐22的顶端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25,换热器23用于连通错流过滤膜罐22并对金属加工废液加热,增加过滤效率,连通管24用于连通错流过滤膜罐22,第一压力表25用于监测压力。
29.监测装置16的顶端表面设置有第二压力表26,监测装置16的一端表面上设置有流量计27和温度检测计28,监测装置16用于监测回流的金属加工液的压力、流量和温度。
30.废液收集罐1、沉降罐6、循环罐10、错流过滤膜罐22和回用液储罐21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架29,回用液储罐21的圆周表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30,支架用于支撑。
31.废液收集罐1、沉降罐6、循环罐10和回用液储罐21的顶端表面均设置有顶盖31,废液收集罐1、沉降罐6和回用液储罐21的底端表面均设置有排液口32,打开顶盖31后可便于清洗废液收集罐1、沉降罐6、循环罐10和回用液储罐21的内部,清洗后的污水可通过排液口32排出。
32.控制面板30与第一泵机4、第二泵机8、第三泵机12和第四泵机19电性连接,控制面板30与第一压力表25、第二压力表26、流量计27和温度检测计28电性连接。
33.具体的,该处理系统将金属加工废液从第一进液管2送入废液收集罐1内部,通过第一泵机4将金属加工废液沿着第一出液管3和第二进液管4送入沉降罐6内部,金属加工废液在沉降罐6进行沉降,金属加工废液中的金属屑杂质下沉到沉降罐6的底部,而浮油则在漂浮在金属加工废液的上层,并将金属屑杂质和浮油去除,通过第二泵机8将沉降后的金属加工废液沿着第二出液管7和第三进液管9送入循环罐10内部,通过第三泵机12将沉降后的金属加工废液沿着第三出液管11和第四出液管13送入错流过滤膜装置14,沉降后的金属加工废液进入错流过滤膜装置14上设置有四个错流过滤膜罐22内,错流过滤膜罐22上设置有第一压力表25,用于监测过滤时罐内的压力值,避免压力过大造成设置损坏,错流过滤膜罐22之间的上部由换热器23连通,换热器23对沉降后的金属加工废液进行加热,下部由连通管24连通,使沉降后的金属加工废液能在每个错流过滤膜罐22内进行过滤,第一次过滤完成后,过滤后的金属加工废液沿着第一回流管15、监测装置16和第二回流管17回到循环罐10内准备进行下一次过滤,监测装置16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表26、流量计27和温度检测计28,监测装置16可监测过滤后的金属加工废液回流时的压力、流量和温度,金属加工废液在循环罐10和错流过滤膜装置14内进行多次过滤后,最后通过第四泵机19沿着第四出液管18和第五进液管20进入回用液储罐21,得到的过滤液可从回用液储罐21底端的排液口32收集,
收集后补充一定量的金属加工液原液即可再次使用,降低了金属加工液的损耗;通过控制面板30可控制第一泵机4、第二泵机8、第三泵机12和第四泵机19的启停,支架29起支撑作用,打开顶盖31后可对罐体内部进行清洁,清洁后的污水可从排液口32排出。
3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金属加工废液的回用处理系统,通过该处理系统处理后的金属加工废液在补充一定了的金属加工原液后可再次利用,可降低金属加工废液排放对环境的污染,可降低金属加工液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