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保节能 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光电检测装置的物料传动的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用于光电检测装置的物料传动的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光电检测装置的物料传动的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2.光电检测技术是光电信息技术的主要技术之一,它主要包括变换技术、光信息获取与光信息测量技术以及测量信息的光电处理技术等,如用光电方法实现各种物理量的测量,微光、弱光测量,红外测量,光扫描、光跟踪测量,激光测量,光纤测量,图像测量等。
3.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进行物料传动后,对传动物料的输送设备进行人工清理时,清理效果差、清理效率低、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光电检测装置的物料传动的清洗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清理装置能够对输送台实现自动化清理的效果,使得清理更加彻底和便携,提高了清理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用于光电检测装置的物料传动的清洗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输送台,所述底板顶部置于所述输送台之间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输送台两侧设有若干支腿,若干所述支腿底部均设有移动装置,所述支腿顶部设有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顶部设有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贯穿插设有竖直设置的转轴且两者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底端一侧套设有支杆且两者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套设有第一带轮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带轮位于所述支杆上侧且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带轮绕设有皮带,所述皮带远离所述第一带轮的一侧绕设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支杆的另一端套设于所述连接杆上且两者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底端一侧套设有齿轮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齿轮啮合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连接杆底端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且与滑动板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清理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底板,起到了支撑的效果,设置的滑轨能够使得该装置沿着滑轨内滑动,能够起到导向的效果,通过设置支腿,起到了支撑的效果,通过设置移动装置,能够方便该装置的移动,起到了便携的效果,通过设置清理装置,能够对输送台实现自动化清理的效果,使得清理更加彻底和便携,提高了清理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置调节装置,能够起到调整清理装置的高度,以便清理装置能够对不同高度的输送台进行清理,通过设置支架,起到了支撑的效果,通过设置转轴,起到了传动的效果,通过设置电机,起到提供驱动力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皮带,起到了对电机驱动力的传递效果,通过设置连接杆,起到了对第二带轮支撑、传动的效果,
通过设置支杆起到了对连接杆限位、支撑、导向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二带轮分别与连接杆、齿轮固定连接,能够使得电机带动了转轴的转动,转轴能够带动第一带轮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带轮的转动,使得齿轮能够与滑动板的啮合,通过设置连接杆置于第一滑槽内,第一滑槽能够对连接杆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使得连接杆顺着第一滑槽的方向不断滑动,从而也使得滑动板在支架内滑动,最终实现了滑动板一定距离的往复移动,通过设置的清理辊,能够对输送台进行清理。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柱、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柱内且两者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均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柱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柱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套设有蜗轮且两者螺纹连接,所述蜗轮底部固定连接有支筒,所述支筒置于所述第一支柱内且两者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置于所述第一支柱内一侧竖直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第二支柱固定连接,所述蜗轮一侧啮合有蜗杆,所述蜗杆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蜗杆贯穿所述第一支柱且两者转动连接,所述蜗杆置于所述第一支柱外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支柱、第二支柱为套设关系,能够使得第二支柱沿着第一支柱竖直滑动,通过设置螺纹杆插设于蜗轮内且两者螺纹连接,能够实现蜗轮的转动带动螺纹杆的上升,从而带动第二支柱的上升,通过设置第二滑槽、限位块,能够使得限位块置于第二滑槽内且对第二滑槽起到限位的效果,使得转动蜗轮时,螺纹杆不会随着蜗轮一起旋转,通过设置蜗轮啮合有水平设置的蜗杆,且蜗杆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能够方便使用者转动转柄控制蜗杆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柱内的第二支柱高度的调节,方便了清理装置的清理。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若干导轮,所述若干导轮与所述支腿底端铰接,所述导轮置于所述滑轨内。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轮,能够方便该装置的移动,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设置的导轮在滑轨内且沿着滑轨滚动,能够对该清洗装置起到导向的作用。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滑动板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消毒箱。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消毒箱能够起到对输送台进行消毒处理。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消毒箱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管。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水管,能够使得消毒液和水滴至被清洗面上。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7.1.通过设置底板,起到了支撑的效果,设置的滑轨能够使得该装置沿着滑轨内滑动,能够起到导向的效果,通过设置支腿,起到了支撑的效果,通过设置移动装置,能够方便该装置的移动,起到了便携的效果,通过设置清理装置,能够对输送台实现自动化清理的效果,使得清理更加彻底和便携,提高了清理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置调节装置,能够起到调整清理装置的高度,以便清理装置能够对不同高度的输送台进行清理,通过设置支架,起到了支撑的效果,通过设置转轴,起到了传动的效果,通过设置电机,起到提供驱动力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皮带,起到了对电机驱动力的传
递效果,通过设置连接杆,起到了对第二带轮支撑、传动的效果,通过设置支杆起到了对连接杆限位、支撑、导向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二带轮分别与连接杆、齿轮固定连接,能够使得电机带动了转轴的转动,转轴能够带动第一带轮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带轮的转动,使得齿轮能够与滑动板的啮合,通过设置连接杆置于第一滑槽内,第一滑槽能够对连接杆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使得连接杆顺着第一滑槽的方向不断滑动,从而也使得滑动板在支架内滑动,最终实现了滑动板一定距离的往复移动,通过设置的清理辊,能够对输送台进行清理;
18.2.通过设置第一支柱、第二支柱为套设关系,能够使得第二支柱沿着第一支柱竖直滑动,通过设置螺纹杆插设于蜗轮内且两者螺纹连接,能够实现蜗轮的转动带动螺纹杆的上升,从而带动第二支柱的上升,通过设置第二滑槽、限位块,能够使得限位块置于第二滑槽内且对第二滑槽起到限位的效果,使得转动蜗轮时,螺纹杆不会随着蜗轮一起旋转,通过设置蜗轮啮合有水平设置的蜗杆,且蜗杆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能够方便使用者转动转柄控制蜗杆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柱内的第二支柱高度的调节,方便了清理装置的清理。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图2中a部分放大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清理装置第三视角部分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杆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底板;2、输送台;3、滑轨;4、支腿;5、移动装置;51、导轮;6、调节装置;61、第一支柱;62、第二支柱;63、螺纹杆;64、蜗轮;65、支筒;66、第二滑槽;67、限位块;68、蜗杆;69、转柄;7、清理装置;701、支架;702、转轴;703、电机;704、支杆;705、第一带轮;706、第二带轮;707、连接杆;708、齿轮;709、滑动板;7091、消毒箱;7092、水管;710、第一滑槽;711、清理辊;712、皮带;713、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6.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一种用于光电检测装置的物料传动的清洗装置,包括底板1,通过设置底板1,起到了支撑的效果,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输送台2,底板1顶部置于输送台2之间固定连接有滑轨3,设置的滑轨3能够使得该装置沿着滑轨3内滑动,能够起到导向的效果,输送台2两侧设有若干支腿4,若干支腿4数量具体为两个,该装置共有四个支腿4,通过设置支腿4,起到了支撑的效果,若干支腿4底部均设有移动装置5,通过设置移动装置5,能够方便该装置的移动,起到了便携的效果,支腿4顶部设有调节装置6,调节装置6顶部设有清理装置7,通过设置清理装置7,能够对输送台2实现自动化清理的效果,使得清理更加彻底和便携,提高了清理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置调节装置6,能够起到调整清理装置7的高度,以便清理装置7能够对不同高度的输送台2进行清理,清理装置7包括支架701,通过设置支架701,起到了支撑的效果,支架701贯穿插设有竖直设置的转轴702且两者转动连接,通过设置转轴702,起到了传动的效果,转轴702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703,电机703与支架70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电机703,起到提供驱动力
的效果,如图5所示,转轴702底端一侧套设有支杆704且两者转动连接,转轴702套设有第一带轮705且两者固定连接,第一带轮705位于支杆704上侧且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带轮705绕设有皮带712,皮带712远离第一带轮705的一侧绕设有第二带轮706,第二带轮706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07,支杆704的另一端套设于连接杆707上且两者转动连接,连接杆707底端一侧套设有齿轮708且两者固定连接,齿轮708啮合有滑动板709,如图4所示,滑动板709顶端同一平面依次设有若干导柱713,齿轮708与导柱713相啮合,通过设置第一带轮705、第二带轮706、皮带712,起到了对电机703驱动力的传递效果,通过设置连接杆707,起到了对第二带轮706支撑、传动的效果,通过设置支杆704起到了对连接杆707限位、支撑、导向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二带轮706分别与连接杆707、齿轮708固定连接,能够使得电机703带动了转轴702的转动,转轴702能够带动第一带轮705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带轮706的转动,使得齿轮708能够与滑动板709的啮合,滑动板709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710,连接杆707底端置于第一滑槽710内且与滑动板709滑动连接,滑动板709与支架701滑动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杆707置于第一滑槽710内,第一滑槽710能够对连接杆707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使得连接杆707顺着第一滑槽710的方向不断滑动,从而也使得滑动板709在支架701内滑动,最终实现了滑动板709一定距离的往复移动,滑动板709底部固定连接有清理辊711,通过设置的清理辊711,能够对输送台2进行清理。
27.如图2和图3所示,调节装置6包括第一支柱61、第二支柱62,第二支柱62套设于第一支柱61内且两者滑动连接,第一支柱61、第二支柱62均竖直设置,第二支柱62与支架70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支柱61、第二支柱62为套设关系,能够使得第二支柱62沿着第一支柱61竖直滑动,第二支柱62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63,螺纹杆63套设有蜗轮64且两者螺纹连接,蜗轮64底部固定连接有支筒65,支筒65置于第一支柱61内且两者转动连接,通过设置螺纹杆63插设于蜗轮64内且两者螺纹连接,能够实现蜗轮64的转动带动螺纹杆63的上升,从而带动第二支柱62的上升,螺纹杆63置于第一支柱61内一侧竖直开设有第二滑槽66,第二滑槽66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67,限位块67与第二支柱62固定连接,蜗轮64一侧啮合有蜗杆68,蜗杆68水平方向设置,蜗杆68贯穿第一支柱61且两者转动连接,蜗杆68置于第一支柱61外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69,通过设置第二滑槽66、限位块67,能够使得限位块67置于第二滑槽66内且对第二滑槽66起到限位的效果,使得转动蜗轮64时,螺纹杆63不会随着蜗轮64一起旋转,通过设置蜗轮64啮合有水平设置的蜗杆68,且蜗杆68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柄69,能够方便使用者转动转柄69控制蜗杆68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支柱61内的第二支柱62高度的调节,方便了清理装置7的清理。
28.如图1和图2所示,移动装置5包括若干导轮51,若干导轮51与支腿4底端铰接,若干导轮51具体数量为四个,导轮51置于滑轨3内,通过设置导轮51,能够方便该装置的移动,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设置的导轮51在滑轨3内且沿着滑轨3滚动,能够对该清洗装置起到导向的作用,滑动板709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消毒箱7091,若干消毒箱7091具体数量为四个,通过设置消毒箱7091能够起到对输送台2进行消毒处理,消毒箱7091底部固定连接有水管7092,通过设置水管7092,能够使得消毒液和水滴至被清洗面上。
29.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将该装置推至输送台2一侧,然后将导轮51滑入滑轨3内,然后转动转柄69,转柄69带动了蜗杆68在第一支柱61内的转动,蜗杆68带动了与其啮合的蜗轮64的转动,蜗轮64带动了螺纹杆63的螺纹转动,螺纹杆63受限位块67的限位
而竖直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了第二支柱62向下移动,直至调整清理辊711与输送台2输送表面的贴合,此时分别打开水管7092、消毒箱7091、电机703,电机703带动了转轴702的转动,转轴702带动第一带轮705的转动,从而通过皮带712传动又带动第二带轮706的转动,使得齿轮708能够转动且实现了与滑动板709的啮合,设置的连接杆707置于第一滑槽710内,再受到支杆704的距离、位置的限制,使得连接杆707顺着第一滑槽710的方向不断滑动,从而带动了滑动板709在支架701内滑动,最终实现了滑动板709一定距离的往复移动,清理完一块区域后只需要通过推拉支腿4使导轮51沿着滑轨3滑动,可以实现对整个输送台2进行清理。
3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