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反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的曝气膜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2.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应用于污水处理水资源再利用领域,采用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它利用微孔透气膜与附着生长型生物膜之间的协同作用,采用透气膜将氧气传递至微孔透气膜表面附着的生物膜层,同时氨和有机物等基质从污水扩散到生物膜层,从而对水体污染物进行消耗、降解,从而达到水污染防治的目的。
3.现有的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在对污水进行过滤的时候,是将污水从水管的内部进行过滤,将过滤后的水源从水管的内部排出去,这种方式会造成水管内部污泥的堆积,后续的水源会推动之前的污泥向前推进,导致过滤后的水源二次污染,影响过滤效果;此外,反应器只能将污水内部的一些固体杂质进行过滤,而污水内部的寄生虫、细菌和微生物无法进行过滤,会在水源内部进行滋生,造成绿藻的繁衍,影响水源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的曝气膜生物反应器,能够阻止污泥进入过滤器,避免过滤器堵塞,从而避免水管内部因污泥堆积而影响水源质量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的曝气膜生物反应器,能够对水源内部的细菌和微生物进行电击杀菌,防止微生物等在水源内部滋生,提高水源质量。
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7.一种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的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包括曝气生物反应器、进水器、过滤筒和搅拌槽,曝气生物反应器内一端设有过滤筒,曝气生物反应器内另一端相邻过滤筒设有搅拌槽,进水器设于曝气生物反应器安装过滤筒的一端外侧,曝气生物反应器的侧面还开设有若干出泥口;所述过滤筒的两侧内表面固定有进水套壳,进水套壳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器,过滤筒内壁面的顶部固定有渗透管。
8.上述渗透管的两侧外表面设置有槽孔,渗透管的顶端固定有转动马达,转动马达的输出端连接转动杆,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有推水片;所述渗透管的内表面固定有电磁杀菌器,渗透管的底表面设置有出水孔。
9.上述过滤器的两侧外表面开设有通水孔,过滤器的内壁面设有过水尼龙层,过水尼龙层的内部设有滤网海绵,而过水尼龙层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叠加过滤布料。
10.上述渗透管的外表面固定有引水条的一端,引水条的另一端搭接在进水套壳的一侧外表面上;所述过滤筒的底表面设置有出水孔,渗透管的一端连接出水孔的外表面。
11.上述引水条连接渗透管的端部设有进水口,引水条的另一端固定有斜板,斜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弧槽。
12.上述搅拌槽内固定有立板,而搅拌槽的外侧固定有转动器,转动器的输出端与连接杆的一端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立板相连接;连接杆上固定有反转器,连接杆的外周还固定有若干搅拌辊,各搅拌辊的端部固定有圆形推水片。
13.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利用过水尼龙层、滤网海绵和叠加过滤布料之间的配合,过水尼龙层对外界的水源初步的过滤,将大一点的杂质排除在外,再通过滤网海绵对内部的一些细小的杂质进行过滤,再通过叠加过滤布料对过滤后的水源进行更加细致的过滤,从而将污泥抵挡在过滤器之外,减少过滤器堵塞,达到对内部的细微的污泥进行过滤的效果;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槽孔引进过滤后的水源,配合电磁杀菌器对进入的水源进行电击,再利用推水片对电击后的水源向前进行推进,保障后续水源的进入,能够对过滤后的水源进行电击净化,解决了细菌和微生物无法过滤会在水源内部滋生,造成绿藻的繁衍,影响水源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渗透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引水条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搅拌槽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1、曝气生物反应器;
24.2、进水器;
25.3、过滤筒;31、进水套壳;
26.32、过滤器;
27.321、过水尼龙层;322、滤网海绵;323、叠加过滤布料;
28.33、渗透管;
29.331、槽孔;332、转动杆;333、推水片;334、电磁杀菌器;
30.34、引水条;341、斜板;342、凹弧槽;
31.4、搅拌槽;
32.41、立板;42、转动器;43、反转器;44、搅拌辊;
33.5、出泥口。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3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核孔膜的管式膜的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包括曝气生物反应器1、进水器2、过滤筒3、搅拌槽4和出泥口5,曝气生物反应器1的左侧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进水器2,曝气生物反应器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过滤筒3,曝气生物反应器1的右侧内表面上设置有搅拌槽4,曝气生物反应器1的两侧外表面上设置有出泥口5;通过进水器2对曝气生物反应器1的内部进行水源的灌入,配合过滤筒3对内部的水源进行过滤净化,再通过搅拌槽4对水源进行搅拌,配合出泥口5将过滤筒3过滤下来的污泥进行排出去。
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如图6所示,搅拌槽4内壁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板41,搅拌槽4的右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器42,转动器42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反转器43,连接杆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搅拌辊44,搅拌辊44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圆形推水片,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立板41的外表面上,通过转动器42对转动杆进行转动,配合搅拌辊44一端上的圆片对内部的水源进行翻滚。
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如图2和图5所示,过滤筒3的两侧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进水套壳31,进水套壳31的内部设置有过滤器32,过滤筒3内壁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渗透管33,渗透管33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引水条34,引水条34的一端搭接在进水套壳31的一侧外表面上,过滤筒3的底表面上设置有出水孔,渗透管33的一端连接在出水孔的外表面上,引水条34的右侧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斜板341,斜板34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凹弧槽342,引水条34左侧一端上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设置在渗透管33的外表面上,通过进水套壳31引入外界的水源,再由过滤器32对内部的水源进行过滤,配合引水条34将过滤后的水源引导向渗透管33的内部去。
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如图4所示,过滤器32的两侧外表面上设置有通水孔,过滤器32的内壁面上固定连接有过水尼龙层321,过水尼龙层321的内部设置有滤网海绵322,过水尼龙层321的一侧外表面上设置有叠加过滤布料323。
3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水孔将外界的水源进行引导进去,过水尼龙层321对外界的水源初步的过滤,将大一点的杂质给排除在外,再通过滤网海绵322对内部的一些细小的杂质进行过滤,再通过叠加过滤布料323对过滤后的水源进行更加细致的过滤,达到将污泥排除在外,对内部的细微的污泥进行过滤的效果。
4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如图3所示,渗透管33的两侧外表面上设置有槽孔331,渗透管33的顶端上固定连接有转动马达,转动马达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32,转动杆332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推水片333,渗透管33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电磁杀菌器334,渗透管33的底表面上设置有出水孔。
4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槽孔331对外界过滤后的水源进行引进,配合电磁杀菌器334对进入的水源进行电击,配合转动马达对转动杆332进行转动,配合推水片333对电击后的水源向前进行推进,保障后续水源地进行入,以达到对水源内部的细菌和微生物进行电击杀菌的效果。
4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进水器2对曝气生物反应器1的内部进行水源的灌入,配合过滤筒3对内部的过滤器32对水源进行过滤净化,配合引水条34对净化后的水运进行引导,配合渗透管33对内部的水源进行微生物的净化,再通过搅拌槽4对水源进行搅拌,配合出泥口5将过滤筒3过滤下来的污泥进行排出去。
4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45.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