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地铁施工用基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9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地铁施工用基坑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地铁施工用基坑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位于中心城区的线路基本设在地下隧道内,中心城区以外的线路一般设在高架桥或地面上。地铁是涵盖了城市地区各种地下与地上的路权专有、高密度、高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3.在地铁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机械在不断运作时,产生较大震动,进而造成基坑两侧的泥土随着振幅落到基坑内部,落下的泥土非常容易砸到正在施工的工作人员,也容易造成基坑侧壁坍塌的情况。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地铁施工用基坑支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地铁施工用基坑支护装置用于解决现有地铁施工过程中,基坑两侧的泥土随着振幅落到基坑内部的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铁施工用基坑支护装置,包括第一基台与支撑机构,所述第一基台内壁的凹槽与第三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柱滑动连接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侧壁与第二基台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与第一基台螺纹连接第二螺栓,所述第二基台顶部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
6.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柱、支撑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螺栓、第三连接板、插接板、顶板、工形板、锥形板、支撑柱、第四连接板、第二连接柱和转动柱,所述工形板与第二基台顶部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工形板顶部一侧与锥形板固定连接,所述锥形板插接支撑柱的一端,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转动柱侧壁的盲孔插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台底部与垫板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支撑框的一端外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框顶部的凹槽插接插接板,所述插接板侧壁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顶板侧壁与支撑框侧壁贴合。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内壁与第一连接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侧壁对称固定连接第四连接板,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之间与第二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与转动柱转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顶部与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板侧壁贴合,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贴合的部分对称螺纹连接第一螺栓。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内部的空腔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侧壁与空腔连通的凹槽滑动连接l型插接杆,所述l型插接杆位于空腔的部分与固定板之间固定安装弹簧。
12.通过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采用了支撑机构,解决了下落的泥土落在正在施工
的工作人员的身上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四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柱连接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基台内部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l型插接杆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第一基台,2、第二基台,3、垫板,4、第一连接板,5、支撑框,6、第一连接柱,7、支撑板,8、第二连接板,9、第一螺栓,10、第三连接板,11、插接板,12、顶板,13、工形板,14、锥形板,15、支撑柱,16、第四连接板,17、第二连接柱,18、转动柱,19、第三连接柱,20、滑动板,21、第二螺栓,22、固定板,23、弹簧,24、l型插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1.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2.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5.本实施例中的支护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隧道,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隧道,本实施例中的支护装置可以用来进行支护如下隧道。
26.该隧道,包括洞身、洞身表面的隧道混凝土层和行驶路面,所述混凝土层包括弧形顶面和左右两个侧面即左侧面和右侧面,所述行驶路面包括正常行驶道,所述隧道包括行驶区、紧急停车区和多功能区,其中,所述行驶区如图和图所示,其弧形顶面表面设置有蓄能发光图层,所述蓄能发光图层为蓝天的图像层,并且弧形顶面上设置有照明灯;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的表面设置有围墙状的蓄能发光图层,或者左侧面和右侧面的表面采用预制有围墙或栅栏状的瓷砖,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底部表面设置有反光警示带;所述弧形顶面和侧面之间为中间层,所述中间层设置有远山的自然景观图像的蓄能发光涂层;本实施例的行驶区还设置普通隧道的蓄能发光点、路面导线、限速提示、行进方向、隧道蓄能发光环等安全设施,多功能区包括洞身、洞身表面的隧道混凝土层和行驶路面,所述混凝土层包括顶面、左侧面和右两个侧面,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向隧道侧壁凹陷,即左侧面向左侧壁凹陷、右侧面向右侧壁凹陷,在所述凹陷内从外到内均依次设置有临停道、采光洞和灯箱,所述灯箱内设置有光源和图片,所述灯箱靠近右侧面的表面,并在所述采光洞和灯箱之间置检修道,所述检修道的高度高于所述行驶路面的高度,本实施例的采光洞呈方形,即采用立柱形成,当然,更佳地,设置成拱桥的形状,可以进一步提升视觉假象效果;所述顶面采用蓄能发光材料制作有图案层,即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区在隧道前进方向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临停道、采光洞、检修道和灯箱等;左右两侧的设置完全对称设置,并在隧道的顶面设置图画即图案层,从而使整个多功能区呈现出“风雨廊桥”的样式景观,不同的地方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廊桥的样子,比如都江堰廊桥,苗寨风雨廊桥等等,一方面起到美化效果,利于驾乘人员休息并且减轻烦躁、恐惧等不适感,另一方面,可以对旅游城市起到宣传的作用,作为地方的旅游名片,提升旅游形象,可以在商业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27.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支护其他结构的隧道。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护装置进行介绍。
28.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地铁施工用基坑支护装置,包括第一基台1与支撑机构,所述第一基台1内壁的凹槽与第三连接柱19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柱19滑动连接滑动板20,所述滑动板20侧壁与第二基台2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板20与第一基台1螺纹连接第二螺栓21,所述第二基台2顶部与第一连接板4固定连接;
29.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柱6、支撑板7、第二连接板8、第一螺栓9、第三连接板10、插接板11、顶板12、工形板13、锥形板14、支撑柱15、第四连接板16、第二连接柱17和转动柱18,所述工形板13与第二基台2顶部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工形板13顶部一侧与锥形板14固定连接,所述锥形板14插接支撑柱15的一端,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转动柱18侧壁的盲孔插接,便于通过支撑机构的作用,对转动之后的支撑框5以及支撑板7进行固定,进而避免工作人员安全施工。
30.所述第二基台2底部与垫板3固定连接,便于第二基台2与第一基台1的底部位于同
一水平线,所述第一连接板4与支撑框5的一端外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框5顶部的凹槽插接插接板11,所述插接板11侧壁与顶板12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2侧壁与支撑框5侧壁贴合,便于通过顶板12的作用,便于更好的对施工人员的上方空间更好的进行保护,所述支撑框5内壁与第一连接柱6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6与支撑板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7的另一端侧壁对称固定连接第四连接板16,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16之间与第二连接柱1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17与转动柱18转动连接,便于固定支撑柱15的位置,所述支撑板7顶部与第二连接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8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板10侧壁贴合,所述第三连接板10与第四连接板16贴合的部分对称螺纹连接第一螺栓9,便于通过第一螺栓9的作用,对贴合的第二连接板8和第三连接板10固定连接,进而提升支撑框5与支撑板7连接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框5内部的空腔与固定板2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框5侧壁与空腔连通的凹槽滑动连接l型插接杆24,所述l型插接杆24位于空腔的部分与固定板22之间固定安装弹簧23,便于通过l型插接杆24插入支撑板7侧壁的l型凹槽内,再一次提升支撑框5与支撑板7连接的稳定性。
3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在使用时均外接连通电源和控制开关,首先检查整个装置的各个器件,在各个器件均可以正常工作时,工作人员将整个支护装置移动到合适的基坑位置之后,将第二基台2抽出之后,通过第二螺栓21的作用,固定滑动之后的滑动板20以及第二基台2的位置,然后工作人员转动支撑框5,在支撑框5紧贴基坑侧壁时,再次转动支撑板7,使得第二连接板8紧贴第三连接板10,通过第一螺栓9的作用,对贴合的第二连接板8和第三连接板10固定连接,进而提升支撑框5与支撑板7连接的稳定性,然后滑动工形板13,在工形板13滑至第二基台2顶部滑槽的另一侧时,通过支撑柱15的作用,再一次提升支撑板7的抵抗能力,在转动支撑板7的同时,另一名工作人员通过按压l型插接杆24,使得两个l型插接杆24之间的间距不断缩小,使得l型插接杆24可以插入支撑板7侧壁弧形侧壁的l型凹槽,然后工作人员松开按压l型插接杆24的双手,在弹簧23的作用下,l型插接杆24复位,进而l型插接杆24固定在支撑板7侧壁的l型凹槽内,再一次提升支撑框5与支撑板7连接的稳定性,然后通过顶板12的作用,便于更好的对施工人员的上方空间更好的进行保护,进而便于施工人员更安全的施工。
3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33.1.通过支撑机构的设置,在第二连接板紧贴第三连接板,通过第一螺栓的作用,提升支撑框与支撑板连接的稳定性,然后滑动工形板,在工形板滑至第二基台顶部滑槽的另一侧时,通过支撑柱的作用,再一次提升支撑板的抵抗能力,通过顶板的作用,便于更好的对施工人员的上方空间更好的进行保护,进而便于施工人员更安全的施工;
34.2.通过l型插接杆的设置,在转动支撑板的同时,另一名工作人员通过按压l型插接杆,使得两个l型插接杆之间的间距不断缩小,使得l型插接杆插入支撑板侧壁弧形侧壁的l型凹槽,工作人员松开按压l型插接杆的双手,在弹簧的作用下,l型插接杆复位,进而l型插接杆固定在支撑板侧壁的l型凹槽内,进而提升支撑板的稳定性,进而便于更好的起到防护作用。
35.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