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2.众所周知,挡土墙是指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在挡土墙横断面中,与被支承土体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墙背;与墙背相对的、临空的部位称为墙面;与地基直接接触的部位称为基底;与基底相对的、墙的顶面称为墙顶;基底的前端称为墙趾;基底的后端称为墙踵。
3.现有的挡土墙在应用后,由于自身的导水效果不佳,不能对渗入的水进行吸附和排出,长时间的雨水冲刷后会导致挡土墙被损坏,影响挡土墙的稳定性,因此需要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排水结构,以解决现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排水结构,可做到提高自身导水效果,能排出渗入的雨水。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排水结构,包括地基,所述地基顶端设置有挡土墙本体,所述挡土墙本体顶端设置有排水层,所述排水层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部设置有泥土层,所述泥土层顶端设置有绿植,所述挡土墙本体一侧设置有连接层,所述挡土墙本体另一侧和挡土墙本体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混凝土层,所述排水层底端设置有第一排污管,所述挡土墙本体内部从上到下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污管和第三排水管,所述地基内部固定连接有通管。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位于挡土墙本体底端所述第二混凝土层与地基之间为固定连接,位于挡土墙本体底端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底端与地基内部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桩基,所述地基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第二混凝土层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层包括加固层,所述加固层与挡土墙本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加固层一侧压覆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一侧压覆有第一混凝土层。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水层包括空腔和过滤层,所述空腔开设于挡土墙本体内部,所述过滤层位于第二混凝土层内壁和连接层内壁之间,所述过滤层位于空腔顶端,所述过滤层顶端压覆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顶端压覆有基层,所述泥土层位于基层顶端,所述空腔底端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空腔内壁底端和过滤层底端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支撑柱。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排污管和第一排水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排水管位于第一排污管底端,且与第一排污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内壁之间靠近顶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排污管位于第二排水管底端,且与第二排水管之间为固定连通,所述第三排水管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三排水管位于第二排污管底端,且与第二排污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三排水管内壁之间靠近顶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地基顶端一侧开设有排水槽,所述连接层一侧均匀开设有导流槽,所述第一排污管和第二排污管的位置均与导流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所述第一排污管一端和第二排污管一端均贯穿导流槽内壁,所述第一排污管和第二排污管均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排水管底端与通管顶端固定连通,所述通管一端贯穿排水槽内壁一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连接层,保证了挡土墙本体自身的导水效果,能尽可能的避免雨水渗入挡土墙本体内部,大大降低了挡土墙本体被雨水浸泡和侵蚀的可能,使挡土墙本体使用起来更为安全;挡土墙本体内部设置了排水层,能对进入挡土墙本体内部的雨水进行排出,经过排水层的作用,能够初步过滤泥沙,配合了第一排污管、第二排水管和第二排污管、第三排水管能对泥沙和雨水进行分流,第一排污管和第二排污管倾斜的设置能使泥沙排出挡土墙本体内部,防止泥沙在挡土墙本体内部堆积。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地基;2、挡土墙本体;3、排水槽;4、固定块;5、桩基;6、固定槽;7、泥土层;8、绿植;9、连接层;91、第一混凝土层;92、防水层;93、加固层;10、排水层;101、基层;102、碎石层;103、过滤层;104、排水腔;105、第一排水管;106、支撑柱;11、第一排污管;12、第二排水管;13、第一过滤网;14、第二排污管;15、第三排水管;16、第二过滤网;17、通管;18、第二混凝土层;19、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22.实施例1
23.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利工程挡土墙排水结构,包括地基1,地基1顶端设置有挡土墙本体2,挡土墙本体2顶端设置有排水层10,排水层10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槽6,固定槽6内部设置有泥土层7,泥土层7顶端设置有绿植8,挡土墙本体2一侧设置有连接层9,挡土墙本体2另一侧和挡土墙本体2底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混凝土层18,排水层10底端设置有第一排污管11,挡土墙本体2内部从上到下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排水管12、第二排
污管14和第三排水管15,地基1内部固定连接有通管17。
24.进一步的,位于挡土墙本体2底端第二混凝土层18与地基1之间为固定连接,位于挡土墙本体2底端第二混凝土层18底端与地基1内部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桩基5,地基1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固定块4与第二混凝土层18固定连接,能对挡土墙本体2进行加固,保证了挡土墙本体2的稳定性。
25.连接层9包括加固层93,加固层93与挡土墙本体2之间为固定连接,加固层93一侧压覆有防水层92,防水层92一侧压覆有第一混凝土层91,保证了挡土墙本体2自身的导水效果,能尽可能的避免雨水渗入挡土墙本体2内部。
26.排水层10包括排水腔104和过滤层103,排水腔104开设于挡土墙本体2内部,过滤层103位于第二混凝土层18内壁和连接层9内壁之间,过滤层103位于排水腔104顶端,过滤层103顶端压覆有碎石层102,碎石层102顶端压覆有基层101,泥土层7位于基层101顶端,排水腔104底端固定连通有第一排水管105,排水腔104内壁底端和过滤层103底端之间均匀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6,能排出进入挡土墙本体2内部的雨水。
27.第一排污管11和第一排水管105固定连通,第二排水管12设置有多个,第二排水管12位于第一排污管11底端,且与第一排污管11固定连通,第二排水管12内壁之间靠近顶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13,能够过滤泥沙,防止泥沙在挡土墙本体2内部堆积。
28.第二排污管14位于第二排水管12底端,且与第二排水管12之间为固定连通,第三排水管15设置有多个,第三排水管15位于第二排污管14底端,且与第二排污管14固定连通,第三排水管15内壁之间靠近顶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16,能对泥沙和雨水进行分流,防止泥沙在挡土墙本体2内部堆积。
29.地基1顶端一侧开设有排水槽3,连接层9一侧均匀开设有导流槽19,第一排污管11和第二排污管14的位置均与导流槽19的位置相对应,第一排污管11一端和第二排污管14一端均贯穿导流槽19内壁,第一排污管11和第二排污管14均倾斜设置,第三排水管15底端与通管17顶端固定连通,通管17一端贯穿排水槽3内壁一侧,大大降低了挡土墙本体2被雨水浸泡和侵蚀的可能,使挡土墙本体2使用起来更为安全。
30.具体的,在泥土层7内部种植绿植8,不仅能使挡土墙本体2更加美观,还能起到固土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第一排污管11、第二排水管12和第二排污管14、第三排水管15能对泥沙和雨水进行分流,避免雨水和泥沙混合物过多而堵塞,在下雨时,一部分雨水通过排水层10,经过碎石层102和过滤层103的过滤,会过滤掉雨水中大部分泥沙,然后流入排水腔104中,再经过第一排水管105进入第一排污管11中,由于第一过滤网13的作用,能继续过滤大部分泥沙,然后雨水进入第二排水管12,大部分泥沙留在第一排污管11内部,由于第一排污管11倾斜,同时能被排泄的雨水冲刷,能使泥沙滑出第一排污管11内部,进入导流槽19中,经过第二排水管12的泥沙进入第二排污管14中,由于第二过滤网16的作用,能过滤雨水中剩下的泥沙,然后雨水进入第三排水管15,泥沙留在第二排污管14内部,由于第二排污管14倾斜,同时能被排泄的雨水冲刷,泥沙会滑出第二排污管14内部,进入导流槽19中,最后雨水经过第三排水管15进入通管17中,然后排入排水槽3中;同时大部分雨水会顺着连接层9表面和导流槽19内壁流入排水槽3中,雨水能冲洗导流槽19内部的泥沙,由于连接层9表面和第一排污管11和第二排污管14均为倾斜状态,因此能有效避免雨水倒灌。
3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连接层9,保证了挡土墙本体2自身的导水效果,
能尽可能的避免雨水渗入挡土墙本体2内部,大大降低了挡土墙本体2被雨水浸泡和侵蚀的可能,使挡土墙本体2使用起来更为安全;挡土墙本体2内部设置了排水层10,能对进入挡土墙本体2内部的雨水进行排出,经过排水层10的作用,能够初步过滤泥沙,配合了第一排污管11、第二排水管12和第二排污管14、第三排水管15能对泥沙和雨水进行分流,第一排污管11和第二排污管14倾斜的设置能使泥沙排出挡土墙本体2内部,防止泥沙在挡土墙本体2内部堆积。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