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高边坡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5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高边坡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边坡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高速公路是指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高速公路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代和不同的科研学术领域有不同规定,高速公路发展影响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吸引大批工业在沿线选址,修建厂房、建设基地;扩大人们活动范围,促进卫星城镇形成和城乡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减轻交通压力,调整城市布局,许多高速公路会安装在高边坡上,因此需要安装支护结构,现有专利公告号为cn211773748u的专利公布了一种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可以通过伸缩调整来适用不同宽度的边坡,但是该结构无法调整对边坡的束缚力,只能在边脱下榻后再进行阻挡限位。
3.针对上述问题,现在提供一种高边坡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边坡支护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边坡支护结构,包括用于与边坡底部表面连接固定的第一定位单元和用于与边坡顶部表面连接的第二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之间转动设有用于抵压斜坡的紧压单元,所述紧压单元上下两端设有与两个定位单元转动连接的转轴;
7.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上都设有与地面固定的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包括与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侧设有滑动条,所述滑动条滑动设置在牵引块内部的滑动孔中,所述牵引块上也设有用于安置定位件的安置区域,所述牵引块上设有用于牵引第二固定板水平滑动以调整紧压单元对边坡表面紧压力的牵引机构。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固定板和设置在其外端用于安置定位件的安置区域。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牵引机构包括设置在牵引块上端的传动腔,所述传动腔中设有一个旋转块,所述旋转块上端设有与转动工具相配合的转动卡槽,所述旋转块下端固定轴通过棘轮与传动腔内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块上缠绕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另一端与滑动条连接固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压单元包括第二延伸板和位于其下侧的第一延伸板,所述第一延伸板上端设有延伸内板,所述延伸内板滑动设置在第二延伸板下端的延伸内孔中,所述第二延伸板和第一延伸板右侧紧压面设有安置槽,安置槽中配合设有一个用于充气的气垫。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件包括设置在定位单元上的定位孔以及
与定位孔滑动配合用于刺入土壤中的定位桩。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延伸板和第一延伸板外侧面都设有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缺口。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需要进行设计,不仅可以针对边坡的宽度的进行适应性调整,还可以调整束缚的压力,另外还利用气囊充气效果来调整与边坡的配合效果,保证了支护质量,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局部放大图。
17.其中:第一固定板11、定位桩12、定位孔13、转轴14、第一延伸板15、延伸内板16、延伸内孔17、第二延伸板18、气垫19、第二固定板20、滑动条21、滑动孔22、牵引绳23、转动卡槽24、旋转块25、棘轮26、传动腔27、牵引块28。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1
20.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边坡支护结构,包括用于与边坡底部表面连接固定的第一定位单元和用于与边坡顶部表面连接的第二定位单元,第二固定板20和第一固定板11之间转动设有用于抵压斜坡的紧压单元,所述紧压单元上下两端设有与两个定位单元转动连接的转轴14;
21.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上都设有与地面固定的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固定板11和设置在其外端用于安置定位件的安置区域,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包括与转轴14转动连接的第二固定板20,所述第二固定板20一侧设有滑动条21,所述滑动条21滑动设置在牵引块28内部的滑动孔22中,所述牵引块28上也设有用于安置定位件的安置区域,所述牵引块28上设有用于牵引第二固定板20水平滑动以调整紧压单元对边坡表面紧压力的牵引机构;
22.所述牵引机构包括设置在牵引块28上端的传动腔27,所述传动腔27中设有一个旋转块25,所述旋转块25上端设有与转动工具相配合的转动卡槽24,所述旋转块25下端固定轴通过棘轮26与传动腔27内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块25上缠绕有牵引绳23,所述牵引绳23另一端与滑动条21连接固定,需要调整时,将转动工具卡入转动卡槽24内,转动工具转动,带动 旋转块25转动来牵引滑动条21沿着牵引绳23滑动,从而使得紧压单元紧压边坡表面,棘轮26可以对转动位置进行定位,这样就解决了现有支护无法对边坡施加主动束缚力的问题;
23.所述紧压单元包括第二延伸板18和位于其下侧的第一延伸板15,所述第一延伸板
15上端设有延伸内板16,所述延伸内板16滑动设置在第二延伸板18下端的延伸内孔17中,所述第二延伸板18和第一延伸板15右侧紧压面设有安置槽,安置槽中配合设有一个用于充气的气垫19,充气垫19上设有充气嘴和放气嘴,第二延伸板18和第一延伸板15可以沿着延伸内板16滑动,从而调整其整体长度,后期通过对气垫19进行充气,从而进一步提高对边坡的束缚效果,并且这里采用气囊紧压,进一步提高与边坡表面的契合度,提高支护效果;
24.所述定位件包括设置在定位单元上的定位孔13以及与定位孔13滑动配合用于刺入土壤中的定位桩12,这样在后期使用时,就可以通过定位桩12穿过定位孔13,从而完成定位。
25.实施例2
26.与实施例1相区别的是:所述第二延伸板18和第一延伸板15外侧面都设有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缺口,便于后期施工人员的攀爬作业。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实际使用时,将紧压单元贴在边坡上,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紧压单元的伸缩量,然后将第一固定板11通过定位件固定在边坡底部,再将牵引块28通过定位件固定在边坡顶部,然后通过牵引机构拉动第二固定板20位移,从而调整紧压单元对边坡的紧压力,后期再通过对气垫19进行充气,从而进一步提高束缚效果。
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技术特征:
1.一种高边坡支护结构,包括用于与边坡底部表面连接固定的第一定位单元和用于与边坡顶部表面连接的第二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之间转动设有用于抵压斜坡的紧压单元,所述紧压单元上下两端设有与两个定位单元转动连接的转轴(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上都设有与地面固定的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包括与转轴(14)转动连接的第二固定板(20),所述第二固定板(20)一侧设有滑动条(21),所述滑动条(21)滑动设置在牵引块(28)内部的滑动孔(22)中,所述牵引块(28)上也设有用于安置定位件的安置区域,所述牵引块(28)上设有用于牵引第二固定板(20)水平滑动以调整紧压单元对边坡表面紧压力的牵引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包括第一固定板(11)和设置在其外端用于安置定位件的安置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设置在牵引块(28)上端的传动腔(27),所述传动腔(27)中设有一个旋转块(25),所述旋转块(25)上端设有与转动工具相配合的转动卡槽(24),所述旋转块(25)下端固定轴通过棘轮(26)与传动腔(27)内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旋转块(25)上缠绕有牵引绳(23),所述牵引绳(23)另一端与滑动条(21)连接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压单元包括第二延伸板(18)和位于其下侧的第一延伸板(15),所述第一延伸板(15)上端设有延伸内板(16),所述延伸内板(16)滑动设置在第二延伸板(18)下端的延伸内孔(17)中,所述第二延伸板(18)和第一延伸板(15)右侧紧压面设有安置槽,安置槽中配合设有一个用于充气的气垫(1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设置在定位单元上的定位孔(13)以及与定位孔(13)滑动配合用于刺入土壤中的定位桩(1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板(18)和第一延伸板(15)外侧面都设有若干个等间距分布的缺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边坡支护结构,包括用于与边坡底部表面连接固定的第一定位单元和用于与边坡顶部表面连接的第二定位单元,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之间转动设有用于抵压斜坡的紧压单元,所述紧压单元上下两端设有与两个定位单元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第一定位单元和第二定位单元上都设有与地面固定的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单元包括与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侧设有滑动条,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需要进行设计,不仅可以针对边坡的宽度的进行适应性调整,还可以调整束缚的压力,另外还利用气囊充气效果来调整与边坡的配合效果,保证了支护质量,实用性强。性强。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柴伯青 李庆东 李伯强 刘国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石化工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9
技术公布日: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