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农技术 专利正文
一种林业防护用苗木移栽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0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林业防护用苗木移栽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苗木种植领域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林业防护用苗木移栽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园林绿化苗木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环境和丰富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雾霾、温室效应对人类生活、工作的影响,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和关注,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园林绿化和环境改造,现有苗木移栽成活率很低,其中重要原因是苗木移栽后没有及时固定或者固定装置松散,如采用树杆顶住固定等导致苗木倾斜,破坏根系生长,从而影响苗木成活。
3.现有的林业防护用苗木移栽固定装置,防护效果差,且不便于移动,无法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调节高度,会影响苗木的固定效果,也会影响对苗木的防护,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不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业防护用苗木移栽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护效果差,且不便于移动,无法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调节高度,会影响苗木的固定效果,也会影响对苗木的防护,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不适合推广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林业防护用苗木移栽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所述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为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护桩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左侧的底部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背面安装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背面贯穿至第一支杆的背面并安装有推板,所述第一支杆的顶部贯穿至第一支护桩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护桩的内腔设置有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正面的底部安装有移动块,所述第二支杆的顶部贯穿至第二支护桩的顶部,所述第二支杆的左侧和第一支杆的右侧均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侧安装有弧形箍套,所述弧形箍套的内侧粘连有橡胶垫。
7.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杆的右侧和第一支杆的左侧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护桩左侧的顶部和第二支护桩右侧的顶部均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的内侧贯穿至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的内腔并与定位孔的内腔螺纹连接。
8.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的底部均安装有稳定块,所述稳定块顶部的四周设置有插地杆,所述插地杆的底部贯穿至稳定块的底部。
9.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护桩和第二支护桩正面的底部均安装有防护座,所述防护座的底部与稳定块顶部的前侧和后侧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护桩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导槽,所述导槽内腔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导块,所述导块的外侧与移动块的两侧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杆正面的底部通过滑套滑动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的顶部和底部与第一支护桩内腔底部的前侧和顶部的前侧连接。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林业防护用苗木移栽固定装置有益效果是:与原有的固定装置相比,该装置防护效果好,且便于移动,可以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调节高度,不会影响苗木的固定效果,也不会影响对苗木的防护,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林业防护用苗木移栽固定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林业防护用苗木移栽固定装置的第一支护桩结构左侧剖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林业防护用苗木移栽固定装置的第二支护桩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林业防护用苗木移栽固定装置的第一支护桩结构左侧立体图。
17.图中:1、第一支护桩;2、第二支护桩;3、第一支杆;4、固定块;5、移动杆;6、推板;7、第二支杆;8、移动块;9、连接块;10、弧形箍套;11、橡胶垫;12、定位孔;13、固定销;14、稳定块;15、插地杆;16、防护座;17、导槽;18、导块;19、滑柱。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19.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技术特征。各附图仅作为示意图,并非一定按实际比例绘制的。
20.参见图1、图2、图3及图4,如图所示一种林业防护用苗木移栽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支护桩1和第二支护桩2,第一支护桩1和第二支护桩2为左右对称设置,第一支护桩1的内腔设置有第一支杆3,第一支杆3左侧的底部安装有固定块4,固定块4的背面安装有移动杆5,移动杆5的背面贯穿至第一支杆3的背面并安装有推板6,第一支杆3的顶部贯穿至第一支护桩1的顶部,第二支护桩2的内腔设置有第二支杆7,第二支杆7正面的底部安装有移动块8,第二支杆7的顶部贯穿至第二支护桩2的顶部,第二支杆7的左侧和第一支杆3的右侧均安装有连接块9,连接块9的内侧安装有弧形箍套10,弧形箍套10的内侧粘连有橡胶垫11。
21.第二支杆7的右侧和第一支杆3的左侧从上至下依次开设有定位孔12,第一支护桩1左侧的顶部和第二支护桩2右侧的顶部均设置有固定销13,固定销13的内侧贯穿至第一支护桩1和第二支护桩2的内腔并与定位孔12的内腔螺纹连接。
22.本实施例中,通过插地杆15对稳定块14进行固定,通过防护座16的设置对稳定块14与第一支护桩1和第二支护桩2进行稳固,增加了第一支护桩1和第二支护桩2与稳定块14的稳定性。
23.第一支护桩1和第二支护桩2的底部均安装有稳定块14,稳定块14顶部的四周设置有插地杆15,插地杆15的底部贯穿至稳定块14的底部。
24.本实施例中,再通过弧形箍套10对苗木的两侧进行固定,增加了苗木移栽后的稳定性,当苗木生长高度发生变化时,工作人员通过松动第一支护桩1和第二支护桩2上的固
定销13。
25.第一支护桩1和第二支护桩2正面的底部均安装有防护座16,防护座16的底部与稳定块14顶部的前侧和后侧连接。
26.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护桩1后侧的推板6带动第一支杆3进行移动,第一支杆3通过滑套和滑柱19的设置,使第一支杆3在移动时可以更加的稳定,不会造成第一支杆3移动时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
27.第二支护桩2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导槽17,导槽17内腔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导块18,导块18的外侧与移动块8的两侧连接。
28.本实施例中,对第一支杆3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拉动第二支杆7,第二支杆7通过移动块8带动导块18在导槽17的内腔滑动,使第二支杆7在调节高度时可以更加的稳定。
29.第一支杆3正面的底部通过滑套滑动连接有滑柱19,滑柱19的顶部和底部与第一支护桩1内腔底部的前侧和顶部的前侧连接。
30.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杆3和第二支杆7移动到适合的高度后,再通过固定销13对第一支杆3和第二支杆7与第一支护桩1和第二支护桩2进行固定,通过以上步骤完成了该固定装置的高度调节,可以使该固定装置对不同高度的苗木进行固定,可以适应苗木生长后的高度固定,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护效果差,且不便于移动,无法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调节高度,会影响苗木的固定效果,也会影响对苗木的防护,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不适合推广使用的问题。
31.在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通过插地杆15对稳定块14进行固定,通过防护座16的设置对稳定块14与第一支护桩1和第二支护桩2进行稳固,增加了第一支护桩1和第二支护桩2与稳定块14的稳定性,再通过弧形箍套10对苗木的两侧进行固定,增加了苗木移栽后的稳定性,当苗木生长高度发生变化时,工作人员通过松动第一支护桩1和第二支护桩2上的固定销13,通过第一支护桩1后侧的推板6带动第一支杆3进行移动,第一支杆3通过滑套和滑柱19的设置,使第一支杆3在移动时可以更加的稳定,不会造成第一支杆3移动时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对第一支杆3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拉动第二支杆7,第二支杆7通过移动块8带动导块18在导槽17的内腔滑动,使
32.第二支杆7在调节高度时可以更加的稳定,第一支杆3和第二支杆7移动到适合的高度后,再通过固定销13对第一支杆3和第二支杆7与第一支护桩1和第二支护桩2进行固定,通过以上步骤完成了该固定装置的高度调节,可以使该固定装置对不同高度的苗木进行固定,可以适应苗木生长后的高度固定,增加了该装置的实用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护效果差,且不便于移动,无法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调节高度,会影响苗木的固定效果,也会影响对苗木的防护,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不适合推广使用的问题。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