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2-18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


背景技术:

2.闸门是河道、水库等水利系统中常见的挡水装置,可用以拦截水流,控制水位、调节流量、排放泥沙和飘浮物等,现在越来越多的水景闸门也应用于城市中,在挡水的同时形成景观水面及景观瀑布,具有很好的美观效果。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景观闸门却存在如下缺陷:
3.第一,由于景观闸门上下游的水位落差较大,门顶溢流时常产生较大的噪声污染,尤其在夜间,其噪声常常超过了国家规定的50~55db,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常因此受居民投诉。
4.第二,景观闸门截断河道后,阻断了鱼类的天然洄游通道,为保护和发展江河鱼类资源,现有技术常通过鱼闸、升鱼机、集运鱼船等形式的过鱼设施使鱼儿通过拦河闸门以抵达产卵或培育场所,但由于这些设施的运行方式与鱼类天然洄游方式差别较大,效果并不理想。
5.第三,闸门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振频率,其在泄流时,如果水流的脉动频率接近或等于其自身的自振频率,便会出现共振现象,导致闸门整体或局部发生强烈的振动,严重时可能引起金属构件的疲劳变形、焊缝开裂或紧固件松动,以致闸门整体结构遭到破坏,这给水利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闸门常容易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包括闸门门叶和底轴;所述底轴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预设结构,第一预设结构上设置有过水通道;
8.河道内设置有第二预设结构,第二预设结构上设置有开合装置,所述开合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活动底止水装置,活动底止水装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
9.优选地,所述活动底止水装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翻转,从而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
10.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转轴,所述活动底止水装置与转轴连接,转轴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带动活动底止水装置翻转。
11.优选地,所述活动底止水装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移动,从而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
12.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啮合的齿轮和齿条,在齿轮转动的过程中,齿条同步伸缩并带动活动底止水装置移动。
13.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油缸,油缸的活塞杆在伸缩过程中,推动活动底止水装
置移动。
14.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滑道,活塞杆连接有一滑板,所述滑板在活塞杆的带动下沿着滑道滑动,从而推动活动底止水装置移动。
15.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滑道,所述活动底止水装置连接有一滑板,活动底止水装置在活塞杆的驱动下,通过滑板沿着滑道前后移动。
16.优选地,所述过水通道包括位于闸门上游处的过水通道入口和位于闸门下游处的过水通道出口,驱动装置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或过水通道出口。
17.优选地,所述活动底止水装置的形状、大小与过水通道入口或过水通道出口的形状、大小匹配。
18.优选地,所述开合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19.优选地,还包括固定底止水装置,所述固定底止水装置的一端被固定,另一端密封底轴。
20.优选地,还包括转轴止水装置,所述转轴止水装置密封转轴。
21.优选地,所述过水通道入口的上游处设置有拦污装置,所述拦污装置设置有格栅。
22.优选地,所述拦污装置的格栅可供鱼通过。
23.优选地,所述第一预设结构或第二预设结构为土建结构或钢结构。
24.优选地,还包括防护格栅,所述防护格栅罩设于开合装置上方。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2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过水通道设置于闸门门叶底部的第一预设结构内,当过水通道处于开启状态时,水流从过水通道流过,水流落差小,有效降低闸门于泄水时产生的噪声。
27.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水流从过水通道流过,有效减少了闸门泄流时产生的共振,从而大大降低闸门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降低了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28.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鱼儿可通过过水通道洄游,过水通道具有连续的过鱼能力,能够大大提高过鱼效率,且不会降低鱼类洄游本能。
29.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当开启过水通道,上游水流通过过水通道流往下游的过程中,能对过水通道进行冲淤,从而防止淤泥阻塞过水通道。
3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装置结构简单,推广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易于施工,投资小,操作方便易行。
附图说明
3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32.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34.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布置简图;
36.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37.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38.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39.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布置简图;
40.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个可选布置简图;
41.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42.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43.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44.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布置简图;
45.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结构示意图;
46.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47.图16为图15中a部的放大图(局部);
48.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49.图18为图17中b部的放大图(局部);
50.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51.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结构示意图;
52.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结构示意图;
53.图22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54.图23为图22中c部的放大图(局部);
55.图24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56.图25为图24中d部的放大图(局部);
57.图26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58.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结构示意图;
59.图28为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可选结构示意图;
60.图29为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61.图30为图29中e部的放大图(局部);
62.图31为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63.图32为图31中f部的放大图(局部);
64.图33为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第一可选结构示意图;
65.图34为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第二可选结构示意图;
66.图35为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第三可选结构示意图;
67.图3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第四可选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
68.1-开合装置;
69.11-驱动装置;
70.111-齿轮;
71.112-齿条;
72.113-活塞杆;
73.114-滑道;
74.115-滑板;
75.12-活动底止水装置;
76.13-转轴;
77.2-第一预设结构;
78.3-闸门门叶;
79.4-第二预设结构;
80.5-防护格栅;
81.6-固定底止水装置;
82.7-底轴;
83.8-过水通道;
84.9-转轴止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85.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86.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体现为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认为其局限于附图中阐明的实施方式。确切地说,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更彻底和完全,并且完全表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说明书中的示例和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示例,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技术思想。在申请时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等同物和变型。
87.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88.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包括闸门门叶3和底轴7;底轴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预设结构2,第一预设结构2上设置有过水通道8;河道内设置有第二预设结构4,第二预设结构4上设置有开合装置1,开合装置1包括驱动装置11和活动底止水装置12,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8。其中,第一预设结构2或第二预设结构4可为土建结构或钢结构。
8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翻转,从而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8。在该种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11还可包括转轴13,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与转轴13连接,转轴13在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带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翻转,在此方案下,本实用新型闸门还包括转轴止水装置9,转轴止水装置9密封转轴13。
90.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移动,从而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8。在该种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11可采用以下任一种方案:其一是驱动装置11包括啮合的齿轮111和齿条112,在齿轮111转动的过程中,齿条112同步伸缩并带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移动。其二是驱动装置11包括油缸和滑道114,油缸的活塞杆113连接有一滑板115,滑板115在活塞杆113的带动下沿着滑道114滑动,从而推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移动;当然,也可将滑板115与活动底止水装置12连接,从而使得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活塞杆113的驱动下,通过滑板115沿着滑道114移动。
91.进一步地,过水通道8包括位于闸门上游处的过水通道入口和位于闸门下游处的过水通道出口,驱动装置11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或过水通道出
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的形状、大小与过水通道入口或过水通道出口的形状、大小匹配。进一步地,开合装置1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
92.此外,本实用新型闸门还可包括固定底止水装置6,固定底止水装置6的一端被固定,另一端密封底轴7。进一步地,过水通道入口的上游处设置有拦污装置,拦污装置的设置能够防止河道内的垃圾进入过水通道8而造成过水通道8的阻塞;此外,可基于过鱼需要合理确定拦污装置格栅的栅距,使得鱼儿洄游不受阻碍。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护格栅5,防护格栅5罩设于开合装置1上方。
93.为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94.实施例1:
9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包括闸门门叶3和底轴7;底轴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预设结构2,第一预设结构2内设置有过水通道8;河道内设置有第二预设结构4,第二预设结构4上设置有开合装置1;开合装置1包括驱动装置11、活动底止水装置12以及转轴13,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与转轴13连接,转轴13在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带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翻转,从而关闭或开启过水通道8。其中,第一预设结构2和第二预设结构4为土建结构或钢结构。进一步地,过水通道8包括位于闸门上游处的过水通道入口和位于闸门下游处的过水通道出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转轴13的带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的形状、大小与过水通道入口的形状、大小匹配。
96.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一状态示意图,此时,闸门处于挡水状态,驱动装置11尚未驱动转轴13带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旋转,过水通道入口处于开放状态,水流通过过水通道8从上游流向下游,由于过水通道8设置于底轴7底部的第一预设结构2内,水流的落差较小,因此在流动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噪声,同时,水流从上游流向下游的过程中能够对过水通道8进行冲淤,避免淤泥阻塞过水通道8,此外,鱼儿也可通过过水通道8从下游通往上游实现洄游;与此同时,由于水流从过水通道8流过,这有效减少了闸门泄流时产生的共振,从而大大降低闸门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97.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二状态示意图,此时,闸门仍旧处于挡水状态,驱动装置11驱动转轴13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向上翻转并盖压在过水通道入口的上方,过水通道入口被关闭;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三状态示意图,此时,闸门处于卧倒放水状态,活动底止水装置12依然将过水通道入口关闭,此时,水流及鱼儿全部从放倒的闸门上方流过或游过,此举一方面能够防止水流在闸门上下方同时大量的过流以致对闸门门叶形成扰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鱼儿洄游效率。
98.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闸门还包括固定底止水装置6,固定底止水装置6的一端被固定,另一端密封底轴7。在具体的布置上,如图4所示,可在闸门两侧的上游分别设置一个过水通道入口,并且,在过水通道入口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开合装置1,以通过活动底止水装置12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8。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之间设置固定底止水装置6。当无须过水或过鱼时,分别使两侧的驱动装置11驱动转轴13转动,从而带动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翻转盖压在对应的过水通道入口上。当过水量或过鱼量较大时,分别使两侧的驱动装置11驱动转轴13转动,从而带动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翻转,以解除活动底止水装置12对对应的过水通道入口的限制;当过水量或过鱼量不大时,使用者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仅
开启一侧的过水通道8,如图4所示,仅使右边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盖压在过水通道入口上,而使左边的过水通道入口处于开放状态。
99.此外,本实施例闸门还包括转轴止水装置9,转轴止水装置9密封转轴13。进一步地,过水通道入口的上游处设置有拦污装置,拦污装置的设置能够防止河道内的垃圾进入过水通道8而造成过水通道8的阻塞;此外,可基于过鱼需要合理确定拦污装置格栅的栅距,使得鱼儿洄游不受阻碍。
100.实施例2:
101.如图5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包括闸门门叶3和底轴7;底轴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预设结构2,第一预设结构2内设置有过水通道8;河道内设置有第二预设结构4,第二预设结构4上设置有开合装置1;开合装置1包括驱动装置11、活动底止水装置12以及转轴13,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与转轴13连接,转轴13在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带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上下翻转,从而关闭或开启过水通道8。其中,第一预设结构2和第二预设结构4为土建结构或钢结构。进一步地,过水通道8包括位于闸门上游处的过水通道入口和位于闸门下游处的过水通道出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转轴13的带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的形状、大小与过水通道入口的形状、大小匹配。
102.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一状态示意图,此时,闸门处于挡水状态,驱动装置11尚未驱动转轴13带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旋转,过水通道入口处于开放状态,水流通过过水通道8从上游流向下游,由于过水通道8设置于底轴7底部的第一预设结构2内,水流的落差较小,因此在流动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噪声,同时,水流从上游流向下游的过程中能够对过水通道8进行冲淤,避免淤泥阻塞过水通道8,此外,鱼儿也可通过过水通道8从下游通往上游实现洄游;与此同时,由于水流从过水通道8流过,这有效减少了闸门泄流时产生的共振,从而大大降低闸门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103.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二状态示意图,此时,闸门仍旧处于挡水状态,驱动装置11驱动转轴13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向上翻转并盖压在过水通道入口的上方,过水通道入口被关闭;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三状态示意图,此时,闸门处于卧倒放水状态,活动底止水装置12依然将过水通道入口关闭,此时,水流及鱼儿全部从放倒的闸门上方流过或游过,此举一方面能够防止水流同时在闸门上下方同时大量的过流以致对闸门门叶形成扰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鱼儿洄游效率。
104.在具体的布置上,本实施例可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其一是如图8所示,闸门仅设置一个过水通道入口,该过水通道入口的横向宽度与闸门门叶3的横向宽度相当,活动底止水装置12的形状、大小与该过水通道入口的形状、大小匹配。当需要关闭该过水通道入口时,使驱动装置11驱动转轴13转动,从而带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翻转盖压在过水通道入口上,当需要开启该过水通道入口时,反向操作即可。其二是如图9所示,闸门设置两个过水通道入口,相应地,在闸门上游对应设置两个开合装置1,每个开合装置1均包括一个驱动装置11、一根转轴13以及一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两个活动底止水装置12之间未设置固定底止水装置6。
105.此外,本实施例闸门还包括转轴止水装置9,转轴止水装置9密封转轴13。进一步地,过水通道入口的上游处设置有拦污装置,拦污装置的设置能够防止河道内的垃圾进入过水通道8而造成过水通道8的阻塞;此外,可基于过鱼需要合理确定拦污装置格栅的栅距,
使得鱼儿洄游不受阻碍。
106.实施例3:
107.如图10至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包括闸门门叶3和底轴7;底轴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预设结构2,第一预设结构2内设置有过水通道8;河道内设置有第二预设结构4,第二预设结构4上设置有开合装置1;开合装置1包括驱动装置11、活动底止水装置12以及转轴13,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与转轴13连接,转轴13在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带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翻转,从而关闭或开启过水通道8。其中,第一预设结构2和第二预设结构4为土建结构或钢结构。进一步地,过水通道8包括位于闸门上游处的过水通道入口和位于闸门下游处的过水通道出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转轴13的带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的形状、大小与过水通道入口的形状、大小匹配。
108.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一状态示意图,此时,闸门处于挡水状态,驱动装置11尚未驱动转轴13带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旋转,过水通道入口处于开放状态,水流通过过水通道8从上游流向下游,由于过水通道8设置于底轴7底部的第一预设结构2内,水流的落差较小,因此在流动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噪声,同时,水流从上游流向下游的过程中能够对过水通道8进行冲淤,避免淤泥阻塞过水通道8,此外,鱼儿也可通过过水通道8从下游通往上游实现洄游;与此同时,由于水流从过水通道8流过,这有效减少了闸门泄流时产生的共振,从而大大降低闸门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109.图11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二状态示意图,此时,闸门仍旧处于挡水状态,驱动装置11驱动转轴13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向下翻转并盖压在过水通道入口的上方,过水通道入口被关闭;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三状态示意图,此时,闸门处于卧倒放水状态,活动底止水装置12依然将过水通道入口关闭,此时,水流及鱼儿全部从放倒的闸门上方流过或游过,此举一方面能够防止水流在闸门上下方同时大量的过流以致对闸门门叶形成扰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鱼儿洄游效率。
110.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闸门还包括固定底止水装置6,固定底止水装置6的一端被固定,另一端密封底轴7。在具体的布置上,如图13所示,可在闸门两侧的上游分别设置一个过水通道入口,并且,在过水通道入口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开合装置1,以通过活动底止水装置12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8。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之间设置固定底止水装置6。当无须过水或过鱼时,分别使两侧的驱动装置11驱动转轴13转动,从而带动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翻转盖压在对应的过水通道入口上。当过水量或过鱼量较大时,分别使两侧的驱动装置11驱动转轴13转动,从而带动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翻转,以解除活动底止水装置12对对应的过水通道入口的限制;当过水量或过鱼量不大时,使用者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仅开启一侧的过水通道8,如图13所示,仅使右边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盖压在过水通道入口上,而使左边的过水通道入口处于开放状态。
111.此外,本实施例闸门还包括转轴止水装置9,转轴止水装置9密封转轴13。进一步地,过水通道入口的上游处设置有拦污装置,拦污装置的设置能够防止河道内的垃圾进入过水通道8而造成过水通道8的阻塞;此外,可基于过鱼需要合理确定拦污装置格栅的栅距,使得鱼儿洄游不受阻碍。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闸门还包括防护格栅5,防护格栅5罩设于开合装置1上方,以对开合装置1起到防护效果。
112.实施例4:
113.如图15至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包括闸门门叶3和底轴;底轴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预设结构2,第一预设结构2内设置有过水通道8;河道内设置有第二预设结构4,第二预设结构4上设置有开合装置1;开合装置1包括驱动装置11和活动底止水装置12,驱动装置11包括包括啮合连接的齿轮111和齿条112,齿条112与活动底止水装置12连接,在齿轮111转动的过程中,齿条112同步伸缩并带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前后移动,从而关闭或开启过水通道8。
114.进一步地,过水通道8包括位于闸门上游处的过水通道入口和位于闸门下游处的过水通道出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的形状、大小与过水通道入口的形状、大小匹配。进一步地,过水通道入口的上游处设置有拦污装置,拦污装置的设置能够防止河道内的垃圾进入过水通道8而造成过水通道8的阻塞;此外,可基于过鱼需要合理确定拦污装置格栅的栅距,使得鱼儿洄游不受阻碍。
115.图15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16示出了图15中a部的放大图,此时,闸门处于挡水状态,齿轮111尚未转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未关闭过水通道入口,过水通道8处于开放状态,水流通过过水通道8从上游流向下游,由于过水通道8设置于底轴7底部的第一预设结构2内,水流的落差较小,因此在流动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噪声,同时,水流从上游流向下游的过程中能够对过水通道8进行冲淤,避免淤泥阻塞过水通道8,此外,鱼儿也可通过过水通道8从下游通往上游实现洄游;与此同时,由于水流从过水通道8流过,这有效减少了闸门泄流时产生的共振,从而大大降低闸门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116.图17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18示出了图17中b部的放大图,此时,闸门仍旧处于挡水状态,齿轮111逆时针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齿条112向闸门门叶3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与齿条112连接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12亦向闸门门叶3方向移动,以逐渐关闭过水通道入口;图19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三状态示意图,此时,闸门处于卧倒放水状态,活动底止水装置12依然将过水通道入口关闭,此时,水流及鱼儿全部从放倒的闸门上方流过或游过,此举一方面能够防止水流在闸门上下方同时大量的过流以致对闸门门叶3形成扰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鱼儿洄游效率。
117.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可在开合装置1的上方设置防护格栅5,以对开合装置1起到防护作用;此外,如图21所示,在具体的布置上,可在闸门两侧的上游分别设置一个过水通道入口,并且,在过水通道入口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开合装置1,以通过活动底止水装置12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8。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之间设置固定底止水装置6,固定底止水装置6的一端被固定,另一端密封本实用新型闸门的底轴7。当无须过水或过鱼时,分别使两侧的驱动装置11驱动对应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盖压在对应的过水通道入口上。当过水量或过鱼量较大时,分别使两侧的驱动装置11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解除对对应的过水通道入口的限制;当过水量或过鱼量不大时,使用者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仅开启一侧的过水通道入口,如图21所示,仅使右边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盖压在过水通道入口上,而使左边的过水通道入口处于开放状态。
118.实施例5:
119.如图22至图2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包括闸门门叶3和底轴7;底轴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预设结构2,第一预设结构2内设置有过水通道8;河道内设
置有第二预设结构4,第二预设结构4上设置有开合装置1;开合装置1包括驱动装置11和活动底止水装置12,驱动装置11包括油缸和滑道114,油缸包括活塞杆113,活塞杆113连接有一滑板115,滑板115在活塞杆113的带动下沿着滑道114滑动,从而推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前后移动,从而关闭或开启过水通道8。
120.进一步地,过水通道8包括位于闸门上游处的过水通道入口和位于闸门下游处的过水通道出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的形状、大小与过水通道入口的形状、大小匹配。进一步地,过水通道入口的上游处设置有拦污装置,拦污装置的设置能够防止河道内的垃圾进入过水通道8而造成过水通道8的阻塞;此外,可基于过鱼需要合理确定拦污装置格栅的栅距,使得鱼儿洄游不受阻碍。
121.图22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23示出了图8中c部的放大图,此时,闸门处于挡水状态,活塞杆113尚未伸出,活动底止水装置12未关闭过水通道入口,过水通道8处于开放状态,水流通过过水通道8从上游流向下游,由于过水通道8设置于底轴7底部的第一预设结构2内,水流的落差较小,因此在流动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噪声,同时,水流从上游流向下游的过程中能够对过水通道8进行冲淤,避免淤泥阻塞过水通道8,此外,鱼儿也可通过过水通道8从下游通往上游实现洄游;与此同时,由于水流从过水通道8流过,这有效减少了闸门泄流时产生的共振,从而大大降低闸门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122.图24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25示出了图24中d部的放大图,此时,闸门仍旧处于挡水状态,活塞杆113向外伸出,带动与其连接的滑板115沿着滑道114滑动,滑板115推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向闸门门叶3方向移动,逐渐关闭过水通道入口;图26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三状态示意图,此时,闸门处于卧倒放水状态,活动底止水装置12依然将过水通道入口关闭,此时,水流及鱼儿全部从放倒的闸门上方流过或游过,此举一方面能够防止水流在闸门上下方同时大量的过流以致对闸门门叶3形成扰动,另一方面,能够提高鱼儿洄游效率。
123.进一步地,如图27所示,可在开合装置1的上方设置防护格栅5,以对开合装置1起到防护作用;此外,如图28所示,在具体的布置上,可在闸门两侧的上游分别设置一个过水通道入口,并且,在过水通道入口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开合装置1,以通过活动底止水装置12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8。两侧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之间设置固定底止水装置6,固定底止水装置6的一端被固定,另一端密封本实用新型闸门的底轴7。当无须过水或过鱼时,分别使两侧的驱动装置11驱动对应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盖压在对应的过水通道入口上。当过水量或过鱼量较大时,分别使两侧的驱动装置11驱动活动底止水装置12解除对对应的过水通道入口的限制;当过水量或过鱼量不大时,使用者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仅开启一侧的过水通道8,如图28所示,仅使右边的活动底止水装置12盖压在过水通道入口上,而使左边的过水通道入口处于开放状态。
124.实施例6:
125.如图29至图3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有过水通道的闸门,包括闸门门叶3和底轴7;底轴7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预设结构2,第一预设结构2内设置有过水通道8;河道内设置有第二预设结构4,第二预设结构4上设置有开合装置1;开合装置1包括驱动装置11和活动底止水装置12,驱动装置11包括油缸和滑道114,油缸包括活塞杆113,活动底止水装置12
连接有一滑板115,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活塞杆113的驱动下,通过滑板115沿着滑道114前后移动,从而关闭或开启过水通道8。
126.进一步地,过水通道8包括位于闸门上游处的过水通道入口和位于闸门下游处的过水通道出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在驱动装置11的驱动下开启或关闭过水通道入口,活动底止水装置12的形状、大小与过水通道入口的形状、大小匹配。进一步地,过水通道入口的上游处设置有拦污装置,拦污装置的设置能够防止河道内的垃圾进入过水通道8而造成过水通道8的阻塞;此外,可基于过鱼需要合理确定拦污装置格栅的栅距,使得鱼儿洄游不受阻碍。
127.图29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30示出了图29中e部的放大图,此时,闸门处于挡水状态,活塞杆113尚未伸出,活动底止水装置12未关闭过水通道入口,过水通道8处于开放状态,水流通过过水通道8从上游流向下游,由于过水通道8设置于底轴7底部的第一预设结构2内,水流的落差较小,因此在流动过程中基本不产生噪声,同时,水流从上游流向下游的过程中能够对过水通道8进行冲淤,避免淤泥阻塞过水通道8,此外,鱼儿也可通过过水通道8从下游通往上游实现洄游;与此同时,由于水流从过水通道8流过,这有效减少了闸门泄流时产生的共振,从而大大降低闸门于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安全隐患。
128.图31示出了本实施例闸门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32示出了图31中f部的放大图,此时,闸门仍旧处于挡水状态,活塞杆113向外伸出,对活动底止水装置12施加一个向右的力,活动底止水装置12借助与其连接的滑板115沿着滑道114向闸门门叶3方向移动,逐渐关闭过水通道入口。
129.进一步地,如图33至图36所示,每一个驱动装置11可以包括一个油缸或者两个油缸,当包括两个油缸时,两个油缸可安装在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中心线的两边(如图33所示),或者是安装在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两侧的后部(如图34所示),或者是安装在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两侧的前部(如图35所示)。当仅包括一个油缸时,油缸可安装在活动底止水装置12中心线的后部(如图36所示)。
13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