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水设备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节能型自动给排水设备。
背景技术:2.自动给排水设备,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市政和消防提供用水和废水排除设施的总称,属于给、排水工程类,主要是用于泵站、水塔水位的给、排水控制,并且给排水设备还是任何建筑都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的自动给排水设备会出现水泵空转,造成既费电又损坏设备的现象,于是将设备进行优化后,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使得现有的自动给排水设备具有节能和灵活实用的作用。
3.当给排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给排水设备可以进行移动,方便一些工程的进行短时间的使用,但是刹车轮的固定性不足,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去搬运一些石头将刹车轮卡住,容易使得刹车轮受到振动力的影响而受到损坏,进而提升了装置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节能型自动给排水设备。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节能型自动给排水设备,该装置包括底板和稳固装置,所述底板下端四角处与刹车轮上端锁紧固定,并且底板左端与推杆右端下侧贴合固定,所述推杆上端左侧与手持把右端插接,并且推杆上端内侧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底板上端四角处设置有框架,并且框架上端与顶板下端贴合固定,所述顶板上端右侧与水位检测机构插接,并且顶板下端与水箱上端贴合固定,所述水箱右端与进水管左端插接,并且水箱下端与水泵上端插接,所述水泵右端与电源线左端相连接,并且水泵后端与排水管相连接,所述排水管位于底板上端,所述稳固装置位于底板下端,所述稳固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板、轴承座、转动杆、支撑块、外壳、第二连接板、固定杆、连接筒和手轮,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端与底板右端锁紧固定,所述轴承座前后两端与第一连接板贴合固定,所述转动杆右端与轴承座内部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块中部与转动杆相连接,所述外壳中部右端与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后端与外壳贴合固定,所述固定杆位于外壳前端,所述连接筒前端与固定杆后端相连接,所述手轮右端套设于转动杆左端。
6.优选的,所述支撑块包括铁片、块体、连接孔和防滑块,所述铁片下端与块体上端贴合固定,所述块体后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部与转动杆插接,所述防滑块上端与块体下端贴合固定。
7.优选的,所述支撑块设置有两组,并且两组支撑块呈平行状态。
8.优选的,所述外壳右端与转动杆的连接之处社设置有轴承圈,并且外壳右端面与底板左端面相抵。
9.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中部与底板左端锁紧固定,并且第二连接板的厚度为3cm。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中部与螺筒,并且螺筒外部嵌入于外壳前端。
11.优选的,所述连接筒内部与转动杆转动连接,并且连接筒位于外壳内部。
12.优选的,所述防滑块呈方形,并且防滑块的厚度为1cm
13.优选的,所述外壳由塑钢制成。
14.优选的,所述防滑块由橡胶制成。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节能型自动给排水设备,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改进:
16.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节能型自动给排水设备,通过底板下端设置了稳固装置,由手轮带动转动杆在轴承座中部转动,使得转动杆带动支撑块与地面接触,即转动杆通过连接孔带动块体转动,块体带动防滑块与地面接触,实现防滑的作用,接着手握固定杆转动,固定杆穿过连接筒固定转动杆,实现了限位的作用,防止转动杆实现自转,从而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实现不需要搬运一些石头将刹车轮卡住,进而防止刹车轮受到损坏,以及降低了装置的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稳固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22.其中:底板-1、刹车轮-2、推杆-3、手持把-4、控制器-5、框架-6、顶板-7、水位检测机构-8、水箱-9、进水管-10、水泵-11、电源线-12、排水管-13、稳固装置-14、第一连接板-141、轴承座-142、转动杆-143、支撑块-144、外壳-145、第二连接板-146、固定杆-147、连接筒-148、手轮-149、铁片-1441、块体-1442、连接孔-1443、防滑块-1444、轴承圈-1401、螺筒-1402。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节能型自动给排水设备,包括底板1和稳固装置14,底板1下端四角处与刹车轮2上端锁紧固定,并且底板1左端与推杆3右端下侧贴合固定,推杆3上端左侧与手持把4右端插接,并且推杆3上端内侧安装有控制器5,底板1上端四角处设置有框架6,并且框架6上端与顶板7下端贴合固定,顶板7上端右侧与水位检测机构8插接,并且顶板7下端与水箱9上端贴合固定,水箱9右端与进水管10左端插接,并且水箱9下端与水泵11上端插接,水泵11右端与电源线12左端相连接,并且水泵11后端与排水管13相连接,排水管13位于底板1上端,稳固装置14位于底板1下端。
25.请参阅图3-4,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节能型自动给排水设备,稳固装置14包括第一连接板141、轴承座142、转动杆143、支撑块144、外壳145、第二连接板146、固
定杆147、连接筒148和手轮149,第一连接板141上端与底板1右端锁紧固定,有利于实现将本装置与底板1连接在一起,轴承座142前后两端与第一连接板141贴合固定,有利于与转动杆143相连接,实现转动的作用,转动杆143右端与轴承座142内部转动连接,有利于带动支撑块144进行转动,支撑块144中部与转动杆143相连接,支撑块144设置有两组,并且两组支撑块144呈平行状态,有利于实现支撑的作用,外壳145中部右端与转动杆143转动连接,外壳145右端与转动杆143的连接之处社设置有轴承圈1401,并且外壳145右端面与底板1左端面相抵,有利于实现防护和连接的作用,第二连接板146后端与外壳145贴合固定,第二连接板146中部与底板1左端锁紧固定,并且第二连接板146的厚度为3cm,有利于与底板1相连接,实现固定的作用,固定杆147位于外壳145前端,固定杆147中部与螺筒1402,并且螺筒1402外部嵌入于外壳145前端,有利于实现限位的作用,连接筒148前端与固定杆147后端相连接,连接筒148内部与转动杆143转动连接,并且连接筒148位于外壳145内部,有利于与转动杆143转动,实现连接的作用,手轮149右端套设于转动杆143左端,有利于带动转动杆143转动。
26.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节能型自动给排水设备,支撑块144包括铁片1441、块体1442、连接孔1443和防滑块1444,铁片1441下端与块体1442上端贴合固定,有利于起到装饰和连接的作用,块体1442后端设置有连接孔1443,有利于实现连接的作用,连接孔1443内部与转动杆143插接,有利于实现转动的作用,防滑块1444上端与块体1442下端贴合固定,防滑块1444呈方形,并且防滑块1444的厚度为1cm,有利于实现防滑的作用。
27.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节能型自动给排水设备,其工作原理如下;
28.第一,使用前,使用者首先手握手持把4,并对其施加推动力,使得手持把4通过推杆3推动底板1,底板1通过刹车轮2将本装置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上,然后接通电源线12,最后分别将进水管10和排水管13与外部的设备相连接;
29.第二,使用时,首先手握稳固装置14中的手轮149进行转动,手轮149带动转动杆143在轴承座142和轴承圈1401内部进行转动,接着转动杆143带动支撑块144与地面相接触,即转动杆143通过连接孔1443带动块体1442转动,块体1442带动防滑块1444与地面接触,实现支撑和防滑的作用,其中,铁片1441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30.第三,然后,手握固定杆147与螺筒1402螺纹连接,使得固定杆147在外壳145内部与连接筒148相连接,实现限位的作用,防止转动杆143实现自转的现象,其中,第一连接板141和第二连接板146起到了连接的作用,从而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实现不需要搬运一些石头将刹车轮2卡住,进而防止刹车轮2受到损坏,以及降低了装置的成本;
31.第四,最后,通过控制器5开启水位检测机构8和水泵11,使得水箱9内部的水经过水泵11增压后,通过排水管13排出本装置,其中,框架6起到了支撑的作用,顶板7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3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节能型自动给排水设备,通过底板1下端设置了稳固装置14,由手轮149带动转动杆143在轴承座142中部转动,使得转动杆143带动支撑块144与地面接触,即转动杆143通过连接孔1443带动块体1442转动,块体1442带动防滑块1444与地面接触,实现防滑的作用,接着手握固定杆147转动,固定杆147穿过连接筒148固定转动杆143,实现了限位的作用,防止转动杆143实现自转,从而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实现不需
要搬运一些石头将刹车轮2卡住,进而防止刹车轮2受到损坏,以及降低了装置的成本。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并且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3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