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水污染物高效清理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水污染物高效清理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水污染物高效清理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水环境遭受污染破坏,使符合水质标准可供利用的水资源大幅度减少,我国目前突出的水污染问题,是水污染物负荷超出了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承载能力,造成河流、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的富营养化。
3.现如今,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各地对于生活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质量越发关注,环境保护和治理成为热点问题,目前,在河流中会有很多垃圾漂浮在河面上,且河流中的垃圾不仅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对水质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现有对河流的垃圾清理通常是通过人工打捞,但是通过人工清洗方式在清理垃圾时,不仅费时费力,并且工作效率还差,同时这种清理方式只能对河面上垃圾进行清理,不能对河流底部的垃圾进行有效清理,局限性较高,河流水体的处理效果难以维持,从而导致河流水体环境清理不完全,故存在不足,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水污染物高效清理辅助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水污染物高效清理辅助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6.一种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水污染物高效清理辅助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活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端活动连接有活动部件,所述活动部件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上设置安装有安装板,所述主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远离主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壳体。
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上侧设置安装有弹性气垫,所述弹性气垫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装载机构,通过设置弹性气垫便于装载机构的复位,进而提升了设备的实用性。
8.进一步的,所述装载机构的下侧活动安装有活动支撑杆,所述活动支撑杆的下端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在固定底座中,所述固定底座与滑块之间设置连接有弹簧机构,利用弹簧机构压缩的弹力推动滑块移动,同时利用活动支撑杆推动装载机构完成复位。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底座的左右两侧均设置安装有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的内部设置安装有支撑气囊,所述支撑气囊的上侧活动安装有支撑连杆,所述支撑连杆的顶端与装载机构相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部件实现对装载机构的稳定支撑。
10.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活动安装有安装轮一和安装轮二,所述装载机构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齿条,所述固定齿条通过安装轮一啮合连接有活动齿条。
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外侧与活动齿条相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齿条的顶端左侧与安装轮二相啮合连接,所述安装轮二上设置安装有活动伸缩杆。
12.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内壁上设置安装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轴端固定连接有封闭板,所述封闭板的下侧与活动伸缩杆的顶端相活动连接,利用封闭板实现对其进行封闭,避免装载机构中的污染物出现掉落现象,同时实现对河流中污染物的有效打捞。
13.有益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水污染物高效清理辅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水污染物高效清理辅助装置,通过该装置实现了对河流中的污染物进行清理,同时对河流底部的污染物进行有效清理,提高了使用的局限性,同时该装置的动能通过河流中的水浪进行供能,减少了能源的消耗,且通过自动化的运行有效的减小了劳动力,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对河流水体环境进行清理维护。
16.2、该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水污染物高效清理辅助装置,当壳体带动装载机构在水中时,通过河流中的污染物与装载机构相接触,通过其产生的压力带动装载机构向下同步移动,同时对弹性气垫进行挤压,且利用活动伸缩杆的轴端带动封闭板相对运动,利用封闭板实现对其进行封闭,避免装载机构中的污染物出现掉落现象,同时实现对河流中污染物的有效打捞。
17.3、该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水污染物高效清理辅助装置,当壳体带动装载机构露出水面时,壳体需要对装载机构中的污染物进行卸料,从而使得壳体呈倒立状,通过壳体中的污染物与装载机构相分离,从而使得装载机构自身的重量变轻,再利用弹簧机构压缩的弹力推动滑块移动,同时利用活动支撑杆推动装载机构完成复位,进而使得封闭板之间相互打开,从而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卸料,进一步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正面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主体与外壳安装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外壳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支撑部件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发明图3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23.图中:1、主体;2、转动轴;3、活动部件;4、安装外壳;5、安装板;6、固定组件;7、壳体;8、固定底座;9、弹性气垫;10、装载机构;11、活动支撑杆;12、滑块;13、弹簧机构;14、支撑部件;15、支撑气囊;16、支撑连杆;17、固定齿条;18、安装块;19、安装轮一;20、安装轮二;21、活动齿条;22、复位弹簧;23、活动伸缩杆;24、固定部件;25、连接弹簧;26、封闭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25.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26.本发明提供一种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水污染物高效清理辅助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左右两侧活动安装有转动轴2,转动轴2的外端活动连接有活动部件3,活动部件3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外壳4,安装外壳4上设置安装有安装板5,主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组件6,固定组件6远离主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壳体7,进一步的,壳体7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底座8,固定底座8的上侧设置安装有弹性气垫9,弹性气垫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装载机构10,通过设置弹性气垫9便于装载机构10的复位,进而提升了设备的实用性,装载机构10的下侧活动安装有活动支撑杆11,活动支撑杆11的下端活动连接有滑块12,滑块12设置在固定底座8中,固定底座8与滑块12之间设置连接有弹簧机构13,利用弹簧机构13压缩的弹力推动滑块12移动,同时利用活动支撑杆11推动装载机构10完成复位,固定底座8的左右两侧均设置安装有支撑部件14,支撑部件14的内部设置安装有支撑气囊15,支撑气囊15的上侧活动安装有支撑连杆16,支撑连杆16的顶端与装载机构10相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部件14实现对装载机构10的稳定支撑,壳体7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块18,安装块18上活动安装有安装轮一19和安装轮二20,装载机构10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固定齿条17,固定齿条17通过安装轮一19啮合连接有活动齿条21,壳体7的内壁上设置安装有复位弹簧22,复位弹簧22的外侧与活动齿条21相固定连接,活动齿条21的顶端左侧与安装轮二20相啮合连接,安装轮二20上设置安装有活动伸缩杆23,壳体7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固定部件24,固定部件24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内壁上设置安装有连接弹簧25,连接弹簧25的轴端固定连接有封闭板26,封闭板26的下侧与活动伸缩杆23的顶端相活动连接,利用封闭板26实现对其进行封闭,避免装载机构10中的污染物出现掉落现象,同时实现对河流中污染物的有效打捞。
27.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28.工作原理:在使用时,该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水污染物高效清理辅助装置,现如今,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各地对于生活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质量越发关注,环境保护和治理成为热点问题,目前,在河流中会有很多垃圾漂浮在河面上,且河流中的垃圾不仅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对水质造成更加严重的污染,故需要对河流水体中的水污染物进行有效清理;通过将该装置设置在指定的河流中,利用河流中产生的水浪与安装板5相接触,从而带动活动部件3同步转动,同时利用转动轴2带动主体1同步转动,且主体1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固定组件6带动壳体7同步转动,再利用壳体7与河流中的污染物相接触,从而对其进行有效打捞;
29.当壳体7带动装载机构10在水中时,通过河流中的污染物与装载机构10相接触,通过其产生的压力带动装载机构10向下同步移动,同时对弹性气垫9进行挤压,且装载机构10运动的同时带动固定齿条17同步移动,通过固定齿条17利用安装轮一19相啮合连接,从而带动活动齿条21向上运动,同时拉动复位弹簧22,且通过活动齿条21与安装轮二20相啮合连接,从而带动活动伸缩杆23同时运动,进而利用活动伸缩杆23的轴端带动封闭板26相对运动,利用封闭板26实现对其进行封闭,避免装载机构10中的污染物出现掉落现象,同时实现对河流中污染物的有效打捞;
30.且当壳体7带动装载机构10露出水面时,壳体7需要对装载机构10中的污染物进行卸料,从而使得壳体7呈倒立状,通过壳体7中的污染物与装载机构10相分离,从而使得装载机构10自身的重量变轻,再利用弹簧机构13压缩的弹力推动滑块12移动,同时利用活动支撑杆11推动装载机构10完成复位,进而使得封闭板26之间相互打开,从而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卸料,进一步提升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31.且通过该装置实现了对河流中的污染物进行清理,同时对河流底部的污染物进行有效清理,提高了使用的局限性,同时该装置的动能通过河流中的水浪进行供能,减少了能源的消耗,且通过自动化的运行有效的减小了劳动力,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对河流水体环境进行清理维护。
32.利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