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一种自平衡电力管廊钢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自平衡电力管廊钢模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管廊模板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平衡钢模板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建设发展,城市电力管廊的应用在许多城市规划中出现,电力管廊建设与传统综合管廊相比由于内部桥支架较多,有着侧壁预埋件较多的特点。
3.目前,电力管廊建设多采用大开挖加脚手架支撑加木模板系统。脚手架支撑系统价格经济,但组装复杂,零件极多,搭设复杂,且由于侧向支撑不够常常导致管廊侧壁垂直度不够影响工程质量。搭配使用的木模板由于对拉穿孔较多,防水性能较差,且预埋件固定在木模板上容易产生凹陷,对后续桥支架安装影响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平衡钢模板支撑系统,该系统支撑结构清晰有效,组装拆卸简单,内部自平衡支撑刚度可靠,且其模板采用钢模组装,结构面平整且混凝土构件中无穿杆,防水性得到了保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自平衡电力管廊钢模板系统,包括钢模板模块、设置在管廊底板上方的内支撑框架模块和设置在管廊底板外侧且底部与管廊底板相连的外支撑框架模块;所述外支撑框架模块包括若干榀沿管廊长度方向依次相连的外框架;所述内支撑框架模块包括若干榀沿管廊长度方向依次相连的内框架;所述钢模板模块包括安装在外支撑框架模块内壁上的钢模板一和安装在内支撑框架模块外壁上的钢模板二。
7.进一步的,所述外框架包括左侧竖向支撑、右侧竖向支撑和连接在左侧竖向支撑与右侧竖向支撑顶部之间的外支撑上横梁;所述外支撑上横梁包括通过上横梁连接件相连的两段;相邻外框架的左侧竖向支撑之间以及相邻外框架的右侧竖向支撑之间均通过外支撑横向支撑相连;所述钢模板一分别布置在外框架模块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上。位于左侧的外支撑上横梁的左端与左侧竖向支撑相连,位于右侧的外支撑上横梁的右端与右侧竖向支撑相连,位于左侧的外支撑上横梁的右端通过上横梁连接件与位于右侧的外支撑上横梁的左端相连。
8.进一步的,所述内框架包括可拆卸相连的四个内框架子单元,所述内框架子单元包括竖向支撑一与竖向支撑二、连接在竖向支撑一与竖向支撑二中段之间的横向支撑、连接在竖向支撑一与竖向支撑二的顶部的内支撑上横梁;所述钢模板二分别布置在内支撑框架模块的左侧外壁、顶部外壁和右侧外壁上。
9.进一步的,所述钢模板一和钢模板二均包括若干钢模板单元,所述钢模板单元包括槽钢和焊接在槽钢上的钢板;所述槽钢上预留有螺栓孔;所述钢板上设有凹槽,凹槽中放置有预埋件,凹槽凸出的一侧的钢板壁上安装有用于吸附预埋件的强力磁铁。
10.进一步的,所述管廊底板外侧预埋有若干螺杆,所述外支撑框架模块的下部与螺杆连接固定。
11.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平衡钢模板支撑系统支撑结构清晰有效,组装拆卸简单,内部自平衡支撑刚度可靠,且其模板采用钢模组装,结构面平整且混凝土构件中无穿杆,防水性得到了保障。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外框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内支撑框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钢模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17.图6是外支撑上横梁与上横梁连接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其中:
19.100、外支撑框架模块,101、左侧竖向支撑,102、右侧竖向支撑,103、外支撑上横梁,104、上横梁连接件,105、外支撑横向支撑,106、间隙,107、螺栓,200、内支撑框架模块,201、竖向支撑一,202、竖向支撑二,203、横向支撑,204、内支撑上横梁,205、内支撑上部连接件,206、竖向支撑连接件一,207、竖向支撑连接件二,208、内支撑下部连接件,209、内框架子单元,300、钢模板模块,301、钢模板一,302、钢模板二,303、钢板,304、强力磁铁,305、预埋件,306、槽钢,307、螺栓孔,400、管廊钢筋混凝土结构,500、管廊底板,501、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21.如图1所示的一种自平衡电力管廊钢模板系统,包括钢模板模块300、设置在管廊底板500上方的内支撑框架模块200和设置在管廊底板500外侧且底部与管廊底板500相连的外支撑框架模块100。所述外支撑框架模块100包括若干榀沿管廊长度方向依次相连的外框架。所述内支撑框架模块200包括若干榀沿管廊长度方向依次相连的内框架。所述钢模板模块300包括安装在外支撑框架模块内壁上的钢模板一301和安装在内支撑框架模块外壁上的钢模板二302。外支撑框架模块和内支撑框架模块均沿管廊长度方向按一定间距布置,各榀框架由横向支撑相连接,横向支撑与各榀框架间采用螺栓连接。钢模板模块与内支撑框架模块、外支撑框架模块也是采用螺栓进行连接。
22.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外框架包括左侧竖向支撑101、右侧竖向支撑102和连接在左侧竖向支撑101与右侧竖向支撑102顶部之间的外支撑上横梁103。所述外支撑上横梁103包括通过上横梁连接件104相连的两段,如图6所示,两段外支撑上横梁103与上横梁连接件104的连接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即通过改变两段外支撑上横梁103之间的间隙106的大小来实现),从而对两段外支撑上横梁以及上横梁连接件组装好的长度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管廊的装配需求。本实用新型中其他连接件的使用方式和上横梁连接件的使用方式相同。外支撑上横梁103通过螺栓107与上横梁连接件104相连。相邻外框架的左侧竖向支撑101之间以及相邻外框架的右侧竖向支撑102之间均通过外支撑横向支撑105相连。如图1所
示,所述钢模板一301分别布置在外框架模块的左侧内壁和右侧内壁上。位于左侧的外支撑上横梁的左端与左侧竖向支撑相连,位于右侧的外支撑上横梁的右端与右侧竖向支撑相连,位于左侧的外支撑上横梁的右端通过上横梁连接件与位于右侧的外支撑上横梁的左端相连。
23.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内框架包括可拆卸相连的四个内框架子单元209,所述内框架子单元包括竖向支撑一201与竖向支撑二202、连接在竖向支撑一201与竖向支撑二202中段之间的横向支撑203、连接在竖向支撑一201与竖向支撑二202的顶部的内支撑上横梁204;所述钢模板二302分别布置在内支撑框架模块200的左侧外壁、顶部外壁和右侧外壁上。所述内支撑上横梁204包括通过内支撑上部连接件205相连的两段。如图1所示,四个内框架子单元209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内框架,上层有两个内框架子单元,下层有两个内框架子单元。上层的两个内框架子单元通过内支撑上部连接件相连,下层的两个内框架子单元通过内支撑下部连接件208相连。对于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内框架子单元来说,两个竖向支撑一201通过竖向支撑连接件一206相连,两个竖向支撑二202通过竖向支撑连接件二207相连。竖向支撑二202由两根槽钢背靠背焊接,以保证竖向支撑强度。所述内框架子单元采用槽钢焊接而成。内框架和外框架上都开设有螺栓孔,以便于与钢模板相连。
24.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钢模板一301和钢模板二302均包括若干钢模板单元,所述钢模板单元包括槽钢306和焊接在槽钢306上的钢板303;所述槽钢306上按一定间距预留若干个螺栓孔307。所述螺栓孔307,用于连接钢模板模块与外支撑框架模块、内支撑框架模块。如图5所示,所述钢板303上设有凹槽,凹槽中放置有预埋件305,凹槽凸出的一侧的钢板303壁上安装有用于吸附预埋件的强力磁铁304。根据预埋件位置及尺寸,在钢板上预留比预埋件尺寸稍微大点的凹槽。以磁吸的方式固定预埋件,创新性解决了模板开孔后漏浆及内壁不平整的难题,配合凸式模板的设计,又可以保证预埋件不陷入侧壁内,并保证了预埋件的位置准确,大大提高了预埋件的施工质量。
25.如图1所示,所述管廊底板500外侧预埋有若干螺杆501,所述外支撑框架模块100的下部与螺杆501连接固定。
26.在本实用新型中,内支撑上部连接件205,内支撑下部连接件208、竖向支撑连接件一206、竖向支撑连接件二207和上横梁连接件104的连接方式是一样的。为了适应不同的管廊截面,可以选取不同长度的连接件,也可以通过改变连接件与支撑架之间的连接位置,来调节外支撑框架与内支撑框架的尺寸。
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内支撑框架模块和外支撑框架模块均采用自平衡受力设计,支撑侧向刚度大,有效保证了管廊侧壁的垂直度,提高了管廊的施工质量,而且内支撑框架模块和外支撑框架模块的使用,取消了侧壁穿杆固定模板的传统方式,极大改善了管廊侧壁的防水性。内支撑框架模块和外支撑框架模块的尺寸可根据实际管廊截面调整,创新性解决了变截面管廊的施工难题。内支撑框架模块由对称子框架组成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后期支撑拆除转移及脱模施工,又避免了传统满堂支架的缺点,在支架内部提供了一定的施工操作通道,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及施工安全性。
2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
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