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给排水工程 专利正文
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及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22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及作业机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及作业机械。


背景技术:

2.作业机械是装备工业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土石施工、路面养护、起重装卸、消防作业等,从而作业机械按照类别可分为起重机械、桩工机械、路面机械、压实机械、消防装备等。
3.对于需要回转作业的作业机械,例如:起重机、混凝土泵车、挖掘机、消防车等,这类作业机械配置有转台及臂架,转台的上部与臂架的端部铰接,转台的下部与回转支承结构固定,回转支承结构则安装于作业机械的固定转塔上。尤其是对于大吨位的起重机而言,由于起重机的臂架(起重臂)在执行吊装作业时,为了平衡吊装物到起重臂的回转中心的力矩,通常会在起重机上安装超起配重,其中,超起配重与吊装物分设于回转中心的相对侧。通过设置超起配重,可以此减弱吊装物的起吊对回转支撑结构的伤害。在实际作业中,可根据吊装物的重量及起重机的工作半径,对超起配重的载荷进行调整。
4.相关技术中,在设置超起配重时,将配重托盘放置在超起配重的托盘上,利用超起桅杆将配重托盘提起,为了适应不同的吊装载荷,需要经常变换配重托盘的数量,这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在变换配重托盘的数量时,需要通过辅助起重机对托盘中的配重托盘进行频繁地取放,操作极其不便,还占用了较大的作业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及作业机械,用以解决现有的作业机械难以实现对配重载荷的快速调节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包括:多个配重块、转接架及吊装支架;所述多个配重块用于从上往下依次叠层放置;所述转接架可选择地与所述多个配重块当中的任一个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吊装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转接架连接,所述吊装支架的第二端用于吊装于作业机械上。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所述转接架上设有第一耳板,所述配重块上设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第二耳板通过第一销轴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所述转接架包括第一配重架与第二配重架;所述第一配重架与所述第二配重架分设于所述配重块的相对侧;所述第一配重架与所述第二配重架上各设有所述第一耳板;所述配重块的相对侧各设有所述第二耳板;所述第一配重架上的第一耳板与所述配重块其中一侧的第二耳板通过所述第一销轴连接;所述第二配重架上的第一耳板与所述配重块另一侧的第二耳板通过所述第一销轴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所述吊装支架包括第一吊架与
第二吊架;所述第一吊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配重架连接;所述第二吊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配重架连接;所述第一吊架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二吊架的第二端用于共同吊装于所述作业机械上。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所述吊装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转接架可拆卸式连接。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所述吊装支架的第一端设有第三耳板;所述转接架上设有第四耳板;所述第三耳板与所述第四耳板通过第二销轴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所述吊装支架呈三角框架结构;所述吊装支架的第一顶角端与第二顶角端各设有所述第三耳板;所述转接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顶角端对应的第一位置及与所述第二顶角端对应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均设有所述第四耳板;所述吊装支架的第三顶角端用于吊装于所述作业机械上。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所述配重块上设有多个填充腔,所述填充腔内设有填充物。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所述配重块的第一端面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配重块的第二端面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为所述配重块上的相对端面;所述多个定位柱与所述多个定位槽一一相对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配重块呈叠层放置的情况下,所述定位柱插装于所述定位槽内。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转台及臂架,所述臂架的一端与所述转台连接,所述作业机械上还吊装有如上所述的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所述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与所述臂架设于所述转台的回转中心的相对侧。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及作业机械,通过设置多个配重块、转接架及吊装支架,由于吊装支架与转接架连接,转接架与多个配重块当中的任一个可拆卸式连接,在进行载荷调节时,可根据实际载荷需求,沿配重块的排布方向移动转接架,并将其与选择的一个配重块连接,则在吊装支架与转接架的起吊作用下,可直接将所选择的配重块上层的多个配重块承托起来,以在起吊时实现对配重块数量的切换。如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在不需要辅助起重机的情况下,可实现对作业机械的配重载荷的快速调节。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在配重块设置多个的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在配重块设置一个的情况下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
21.1:配重块;
ꢀꢀꢀꢀꢀꢀꢀꢀꢀ
2:转接架;
ꢀꢀꢀꢀꢀꢀꢀꢀꢀ
3:吊装支架;
22.11:填充腔;
ꢀꢀꢀꢀꢀꢀꢀꢀ
12:定位柱;
ꢀꢀꢀꢀꢀꢀꢀꢀ
13:第二耳板;
23.21:第一配重架;
ꢀꢀꢀꢀ
22:第二配重架;
ꢀꢀꢀꢀ
23:第一耳板;
24.24:第四耳板;
ꢀꢀꢀꢀꢀꢀ
31:第一吊架;
ꢀꢀꢀꢀꢀꢀ
32:第二吊架;
25.33:第三耳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下面结合图1-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及作业机械。
28.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包括:多个配重块1、转接架2及吊装支架3;多个配重块1用于从上往下依次叠层放置;转接架2可选择地与多个配重块1当中的任一个可拆卸式连接;吊装支架3的第一端与转接架2连接,吊装支架3的第二端用于吊装于作业机械上。
29.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配重块1、转接架2及吊装支架3,由于吊装支架3与转接架2连接,转接架2与多个配重块1当中的任一个可拆卸式连接,在进行载荷调节时,可根据实际载荷需求,沿配重块1的排布方向移动转接架2,并将其与选择的一个配重块1连接,则在吊装支架3与转接架2的起吊作用下,可直接将所选择的配重块1上层的多个配重块1承托起来,以在起吊时实现对配重块1数量的切换。
30.如此,本实施例所示的配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在不需要辅助起重机的情况下,可实现对作业机械的配重载荷的快速调节。
31.在此应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示的转接架2既可以设计为配重架,也可以为本领域所公知的桁架及其它转接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实施例所示的吊装支架3的结构可根据转接架2的结构形式进行适应性设置。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转接架2与配重块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销轴连接及螺栓连接的形式;本实施例也可通过销轴连接及螺栓连接的形式实现吊装支架3的第一端与转接架2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
32.与此同时,在进行载荷调节时,由于位于底层的配重块1要对上层的多个配重块1进行承托,则配重块1既要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又必须有一定的重量。在此,配重块1可优选为钢结构托盘。配重块1的数量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33.进一步地,如图1与图2所示,为了便于实现转接架2与配重块1之间的可拆卸式连接,本实施例在转接架2上设有第一耳板23,在配重块1上设有第二耳板13,第一耳板23与第二耳板13通过第一销轴连接。
3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示的转接架2包括第一配重架21与第二配重架22;第一配重架21与第二配重架22分设于配重块1的相对侧;第一配重架21与第二配重架22上各设有第一耳板23;配重块1的相对侧各设有第二耳板13;第一配重架21上的第一耳板23与配重块1其中一侧的第二耳板13通过第一销轴连接;第二配重架22上的第一耳板23与配重块1另一
侧的第二耳板13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其中,第一销轴在图1与图2中未具体示意出。
35.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配重架21与第二配重架22均为箱式结构。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配重架21朝向配重块1的一侧面焊装有第一耳板23,相应地,第二配重架22朝向配重块1的一侧面焊装有第一耳板23。与此同时,在配重块1的相对侧焊装有背向设置的第二耳板13。第一耳板23上的过孔与第二耳板13上的过孔同轴设置,且第一耳板23上的过孔与第二耳板13上的过孔各设有两个,并呈上下分布。第一销轴相应地设有两个,并穿过第一耳板23上的过孔与第二耳板13上的过孔。
36.进一步地,在转接架2设置为第一配重架21与第二配重架22的情况下,吊装支架3设置为第一吊架31与第二吊架32;第一吊架31的第一端与第一配重架21连接;第二吊架32的第一端与第二配重架22连接;第一吊架31的第二端及第二吊架32的第二端用于共同吊装于作业机械上。
37.在此,本实施例可设置吊装支架3的第一端与转接架2可拆卸式连接。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吊架31的第一端与第一配重架21可拆卸式连接;第二吊架32的第一端与第二配重架22可拆卸式连接。
38.进一步地,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吊装支架3的第一端设有第三耳板33;转接架2上设有第四耳板24;第三耳板33与第四耳板24通过第二销轴连接。其中,第二销轴在图1与图2中未具体示意出。
39.具体地,本实施例所示的吊装支架3呈三角框架结构;吊装支架3的第一顶角端与第二顶角端各设有第三耳板33;转接架2上设有与第一顶角端对应的第一位置及与第二顶角端对应的第二位置;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均设有第四耳板24,从而可将吊装支架3的第一顶角端的第三耳板33与第一位置的第四耳板24相匹配,并通过第二销轴连接,将第二顶角端的第三耳板33与第二位置的第四耳板24相匹配,并通过第二销轴连接。同时,还可将吊装支架3的第三顶角端吊装于作业机械上。
40.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配重块1上设有多个填充腔11,填充腔11内设有填充物。
41.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填充腔11在配重块1的第一端面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等。为了便于向填充腔11内装填填充物,本实施例所示的填充腔11构造于配重块1的第一端面,并形成为上方敞口结构。
42.与此同时,本实施例所示的填充物包括但不限于沙土、石块、铁块、铅块等。在此,本实施例可根据实际载荷的需求,改变所选择的填充物的类型,以得到不同重量的配重块1。
43.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配重块1的第一端面设有多个定位柱12,配重块1的第二端面设有多个定位槽。其中,定位槽在图2中未具体示意出。
4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为配重块1上的上、下相对端面;多个定位柱12与多个定位槽一一相对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配重块1呈叠层放置的情况下,定位柱12插装于定位槽内。在此,本实施例可具体设置位于上层的配重块1的第二端面与位于下层的配重块1的第一端面贴合。
45.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所示的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在进行载荷调节时,由于在调节前,多个配重块1叠层放置,且转接架2与多个配重块1当中的一个通过第一销轴可拆卸式连
接,在更换配重块1的数量时,只需将第一销轴拔出,将转接架2提升或下方至另一个配重块1所在的位置,并再次将转接架2与新的配重块1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在将整个配重装置提起时,新的配重块1对其上侧的各个配重块1起到承托作用。由于配重块1的数量发生变化,从而配重装置的载荷发生相应地变化。如此,本实施例的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便捷,不需要辅助起重机,即可实现对作业机械的配重载荷的快速调节。
46.优选地,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作业机械,包括转台及臂架,臂架的一端与转台连接,作业机械上还连接有如上所述的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与臂架设于所述转台的回转中心的相对侧。
47.具体地,由于本实施例所示的作业机械包括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该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该作业机械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8.与此同时,本实施例所示的作业机械具体可以为起重机、混凝土泵车、挖掘机、消防车等。其中,本实施例所示的作业机械优选为大吨位的起重机,本实施例所示的可变载荷的配重装置吊装于起重机的超起桅杆上。
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