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器声学 专利正文
一种琴弦紧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时间:2022-01-19 阅读: 作者:专利查询

一种琴弦紧扣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乐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琴弦紧扣结构。


背景技术:

2.乐器是用来演奏音乐的一种工具,乐器的种类有很多,其分类也有很多种,例如中国的八音分类法、印度的二分类法、五分类法等等,在乐器中琴是一项较大的体系,主要可以分为钢琴,竖琴,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低音提琴,口琴,凤凰琴,电子琴,木琴,钢片琴,颤音琴等,其中大多数的琴都是通过琴弦来演奏乐曲的,琴弦一般都是通过紧扣结构安装在琴上,通过紧扣结构能够对琴弦的张力大小进行调节,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琴弦紧扣结构在使用时,现有的紧扣结构一般都是固定在琴体上,不便于对其进行装卸,导致在紧扣结构损坏时,不便于使用者进行维修,因此不便于使用;
4.2、现有的琴弦紧扣结构在使用时,琴弦一般都是系在紧扣组件上,其琴弦的固定较为麻烦,不便于对琴弦进行固定,并且容易松动,因此不便于使用。
5.因此,现有的琴弦紧扣结构,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琴弦紧扣结构,通过利用固定组件和紧扣组件,通过复位弹簧的回复力可以便于对紧扣组件进行安装或拆卸,同时借助安装杆对琴弦的压力,便于工作人员对琴弦进行固定。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琴弦紧扣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定组件,且固定组件包括下l型板、复位弹簧和上l型板,所述下l型板的上表面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上l型板的下表面一侧,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紧扣组件,且紧扣组件包括安装柱和转动块,所述安装柱的端面中心位置开设有通槽,且安装柱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螺纹连接有安装杆,且安装杆的顶端贯穿第二安装孔并固定连接有转动块。
9.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的内侧均套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下l型板的上表面和上l型板的下表面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分别位于下l型板和上l型板的内侧,在使用中,连接杆和第一限位板对下l型板和上l型板之间的运动起到了限位作用。
10.进一步地,所述下l型板的上表面和上l型板的下表面另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且第一安装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均贯穿第一安装孔并螺纹连接在第三通孔的内侧,且第三通孔均匀开设在阻尼垫的表面,所述阻尼垫分别接触连接在下l型板的上表面和上l型板的下表面另一侧,在使用中,阻尼垫的设置避免了紧扣结构安装时出
现滑动的现象,且通过螺栓安装便于对阻尼垫进行装卸。
11.进一步地,所述上l型板的上表面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凸块,且凸块的顶端均间隙连接在凹槽的内侧,所述凹槽均匀开设在安装板的下表面一侧,在使用中,凸块和凹槽的设置便于对安装板进行装卸。
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另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贯穿第一通孔并固定连接在安装柱的底端,且安装柱位于安装板的上方,在使用中,安装板与安装柱之间通过螺纹杆进行连接,从而对安装柱的转动进行限位。
13.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的底端贯穿第一通孔并螺纹连接在第二通孔内,且第二通孔开设在第二限位板的表面,所述第二限位板位于安装板的下方,在使用中,第二限位板对螺纹杆的转动起到了限位作用。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对下l型板和上l型板施加一个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使得下l型板和上l型板做背向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对复位弹簧进行拉伸,接着将下l型板和上l型板分别与琴体的下表面和上表面接触,并撤销外力作用,外力撤销时,在复位弹簧自身弹性形变复位的作用下,带动下l型板和上l型板向初始位置进行运动,从而实现了将紧扣结构夹持固定在琴体上,便于工作人员对紧扣结构进行装卸,从而便于对其进行维修,因此便于使用。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琴弦进行紧扣时,首先反转转动块,转动块带动安装杆进行反转,安装杆与第二安装孔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故安装杆在反转时会逆着螺纹旋合的方向向上运动,当安装杆的底端运动到通槽的上方时,将琴弦的一端贯穿通槽,接着正转转动块,转动块带动安装杆进行正转,从而使得安装杆向第二安装孔的内侧底端进行运动,进而通过安装杆对琴弦进行固定,便于对琴弦进行固定,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从而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紧扣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阻尼垫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4.1、固定组件;11、下l型板;12、复位弹簧;13、上l型板;14、凸块;15、连接杆;16、第一限位板;17、第一安装孔;2、安装板;21、凹槽;22、第一通孔;3、紧扣组件;31、安装柱;32、通槽;33、螺纹杆;34、第二限位板;35、转动块;36、安装杆;37、第二安装孔;38、第二通孔;4、
阻尼垫;41、第三通孔;4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6.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琴弦紧扣结构,包括安装板2,安装板2的下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定组件1,且固定组件1包括下l型板11、复位弹簧12和上l型板13,下l型板11的上表面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2,且复位弹簧12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上l型板13的下表面一侧,安装板2的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紧扣组件3,且紧扣组件3包括安装柱31和转动块35,安装柱31的端面中心位置开设有通槽32,且安装柱31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7,第二安装孔37内螺纹连接有安装杆36,且安装杆36的顶端贯穿第二安装孔37并固定连接有转动块35;
27.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对下l型板11和上l型板13施加一个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使得下l型板11和上l型板13做背向运动,并在运动过程中,对复位弹簧12进行拉伸;
28.接着将下l型板11和上l型板13分别与琴体的下表面和上表面接触,并撤销外力作用;
29.外力撤销时,在复位弹簧12自身弹性形变复位的作用下,带动下l型板11和上l型板13向初始位置进行运动,从而实现了将紧扣结构夹持固定在琴体上;
30.并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琴弦进行紧扣时,首先反转转动块35,转动块35带动安装杆36进行反转;
31.安装杆36与第二安装孔37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故安装杆36在反转时会逆着螺纹旋合的方向向上运动;
32.当安装杆36的底端运动到通槽32的上方时,将琴弦的一端贯穿通槽32;
33.接着正转转动块35,转动块35带动安装杆36进行正转,从而使得安装杆36向第二安装孔37的内侧底端进行运动,进而通过安装杆36对琴弦进行固定。
34.其中如图2所示,复位弹簧12的内侧均套设有连接杆15,且连接杆15的两端分别贯穿下l型板11的上表面和上l型板13的下表面并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6,第一限位板16分别位于下l型板11和上l型板13的内侧;
35.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下l型板11和上l型板13运动时,其下l型板11和上l型板13的内壁与连接杆15的外壁相互摩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使得下l型板11和上l型板13两者的运动更加稳定,同时连接杆1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16,且第一限位板16的表面积均大于连接杆15的截面积,从而使得第一限位板16只能在下l型板11和上l型板13的内侧进行运动,进而对下l型板11和上l型板13的运动起到了限位作用。
36.其中如图2和图5所示,下l型板11的上表面和上l型板13的下表面另一侧均匀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7,且第一安装孔17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栓42,螺栓42的一端均贯穿第一安装孔17并螺纹连接在第三通孔41的内侧,且第三通孔41均匀开设在阻尼垫4的表面,阻尼垫4分别接触连接在下l型板11的上表面和上l型板13的下表面另一侧;
37.具体的,在需要对阻尼垫4进行安装时,首先将阻尼垫4分别放置在下l型板11的上
方和上l型板13的下方,并使得阻尼垫4上的第三通孔41与下l型板11和上l型板13表面的第一安装孔17对齐,接着将螺栓42的一端贯穿第三通孔41并螺纹连接在第一安装孔17内,从而实现了对阻尼垫4的安装;
38.在使用时,当下l型板11和上l型板13与琴体的表面接触,借助阻尼垫4表面的粗糙度增加了摩擦系数,从而避免了下l型板11和上l型板13出现滑动的现象。
39.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上l型板13的上表面一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凸块14,且凸块14的顶端均间隙连接在凹槽21的内侧,凹槽21均匀开设在安装板2的下表面一侧;
40.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安装板2进行安装时,首先将安装板2放置在上l型板13的上方,并使得安装板2下表面的凹槽21与上l型板13上表面的凸块14进行对齐,接着向下运动安装板2,直至凸块14的底部完全间隙连接在凹槽21内,即实现了对安装板2的安装。
41.其中如图4所示,安装板2的表面另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22,且第一通孔22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3,螺纹杆33的顶端贯穿第一通孔22并固定连接在安装柱31的底端,且安装柱31位于安装板2的上方,螺纹杆33的底端贯穿第一通孔22并螺纹连接在第二通孔38内,且第二通孔38开设在第二限位板34的表面,第二限位板34位于安装板2的下方;
42.具体的,安装板2的长度和第一通孔22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两者就能随着琴弦的位置不同而不同;
43.在使用中,当需要对琴弦的张力大小进行改变时,转动安装柱31,安装柱31带动螺纹杆33进行转动,安装柱31在转动的同时会使得琴弦的一部分缠绕在其外壁上,从而使得琴弦的长度发生改变,进而其张力大小发生改变;
44.并且通过螺纹杆33与第二通孔38之间的螺纹连接,对安装柱31的转动起到了限位作用,避免安装柱31出现自发性的转动,且螺纹杆33的底端螺纹连接有第二限位板34,通过第二限位板34对螺纹杆33的运动距离进行限位,进而对螺纹杆33和安装柱31的转动进行限位。
4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