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木材分离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2.分离器在木材废料的回收加工作业中经常见到,是一种将体积较大的木材进行分割,以便后续生产的加工设备,其不但降低了操作人员的负担,还提升了后续生产的工作效率,因此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3.但是目前常见的木材分离器还存在调节功能不完善,其分离刀头的位置通常为固定式结构,不能根据所需分离木材的大小进行调节,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同时,缺少对木材碎屑进行处理的机构,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常见的木材分离器还存在调节功能不完善,其分离刀头的位置通常为固定式结构,不能根据所需分离木材的大小进行调节,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同时,缺少对木材碎屑进行处理的机构,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和不足。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包括:桌架、防护罩、滑槽、第一固定筒、滑块、从动杆、螺纹锥刀、限位杆、旋转杆、第二固定筒、驱动杆、万向节、倾斜板、支撑杆、滚轮、回收桶;所述防护罩设置在桌架上侧的右方,且防护罩与桌架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滑槽分别位于防护罩内前后两侧的左方,且滑槽与防护罩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固定筒设置在防护罩内的左方,且第一固定筒与防护罩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筒的前后两侧,且滑块与第一固定筒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从动杆设置在第一固定筒的内部,且从动杆与第一固定筒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螺纹锥刀设置在从动杆的左端,且螺纹锥刀与从动杆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杆设置在从动杆的内部,且限位杆与从动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旋转杆设置在防护罩内的左方,且旋转杆与防护罩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筒设置在防护罩内的右方,且第二固定筒与防护罩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驱动杆设置在第二固定筒的内部,且驱动杆与第二固定筒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万向节设置在从动杆和驱动杆的中间,且万向节分别与从动杆和驱动杆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倾斜板设置在桌架内的上方,且倾斜板与桌架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杆呈矩阵排列的方式在倾斜板的上侧设置有多处,且支撑杆与倾斜板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滚轮设置在支撑杆的上侧,且滚轮与
支撑杆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回收桶设置在桌架内的右方,且回收桶与桌架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所述桌架上侧的左方设有一处长方形的槽孔。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所述防护罩为长方形的罩体结构,且防护罩的左侧设有一处长方形的槽孔,上侧的左方设有一处螺纹孔,右侧的上方设有一处圆形的通孔。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所述滑槽为燕尾形的槽状结构,且滑槽与滑块之间滑动连接。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所述从动杆为圆管状结构,且从动杆内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处长条形的凹槽。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所述限位杆为圆形的杆状结构,且限位杆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处长条形的凸起。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所述旋转杆由丝杆和手轮组成,且旋转杆的下端与第一固定筒的上侧转动连接。
14.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通过在第一固定筒的上侧设置旋转杆,利用滑槽和滑块的配合,可以对螺纹锥刀的高度进行调节,同时通过在从动杆和驱动杆的中间设置限位杆和万向节,可以使从动杆与驱动杆保同步转动,从而使该装置起到调节全面的作用。
16.2、本实用新型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通过在桌架的内部设置倾斜板和回收桶,可以对装置运行时所产生的木屑进行收纳,从而使该装置起到清洁环保的作用。
17.3、本实用新型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通过在倾斜板的上方设置支撑杆和滚轮,可以方便对待分离木材进行移动,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从而使该装置起到省时省力的作用。
18.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调节全面,清洁环保以及省时省力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罩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杆处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滚轮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桌架1、防护罩2、滑槽3、第一固定筒4、滑块5、从动杆6、螺纹锥刀7、限位杆8、旋转杆9、第二固定筒10、驱动杆11、万向节12、倾斜板13、支撑杆14、滚轮15、回收桶16。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请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30.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包括:桌架1、防护罩2、滑槽3、第一固定筒4、滑块5、从动杆6、螺纹锥刀7、限位杆8、旋转杆9、第二固定筒10、驱动杆11、万向节12、倾斜板13、支撑杆14、滚轮15、回收桶16;防护罩2设置在桌架1上侧的右方,且防护罩2与桌架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滑槽3分别位于防护罩2内前后两侧的左方,且滑槽3与防护罩2为一体式结构;第一固定筒4设置在防护罩2内的左方,且第一固定筒4与防护罩2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滑块5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筒4的前后两侧,且滑块5与第一固定筒4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从动杆6设置在第一固定筒4的内部,且从动杆6与第一固定筒4通过轴承相连接;螺纹锥刀7设置在从动杆6的左端,且螺纹锥刀7与从动杆6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限位杆8设置在从动杆6的内部,且限位杆8与从动杆6之间滑动连接;旋转杆9设置在防护罩2内的左方,且旋转杆9与防护罩2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第二固定筒10设置在防护罩2内的右方,且第二固定筒10与防护罩2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驱动杆11设置在第二固定筒10的内部,且驱动杆11与第二固定筒10通过轴承相连接;万向节12设置在从动杆6和驱动杆11的中间,且万向节12分别与从动杆6和驱动杆1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倾斜板13设置在桌架1内的上方,且倾斜板13与桌架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支撑杆14呈矩阵排列的方式在倾斜板13的上侧设置有多处,且支撑杆14与倾斜板13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滚轮15设置在支撑杆14的上侧,且滚轮15与支撑杆14通过轴承相连接;回收桶16设置在桌架1内的右方,且回收桶16与桌架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
31.具体的,桌架1上侧的左方设有一处长方形的槽孔,如图1所示,滚轮15均位于此槽孔的内部,且滚轮15的上侧比桌架1的上侧高3-5mm。
32.具体的,防护罩2为长方形的罩体结构,且防护罩2的左侧设有一处长方形的槽孔,上侧的左方设有一处螺纹孔,右侧的上方设有一处圆形的通孔。
33.具体的,滑槽3为燕尾形的槽状结构,且滑槽3与滑块5之间滑动连接。
34.具体的,从动杆6为圆管状结构,且从动杆6内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处长条形的凹槽。
35.具体的,限位杆8为圆形的杆状结构,且限位杆8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处长条形的凸起。
36.具体的,旋转杆9由丝杆和手轮组成,且旋转杆9的下端与第一固定筒4的上侧转动连接。
37.具体实施步骤:
38.首先将该装置放置在木材分离工序处,并将驱动杆11的右端与转动机构相连接,然后将待分离的木料放置在滚轮15的上侧,最后利用调节旋转杆9的方式对螺纹锥刀7的高度进行调节,并启动转动机构,对木材进行分离即可。
39.综上所述:该木材废料回收加工用分离装置,通过在第一固定筒的上侧设置旋转杆,利用滑槽和滑块的配合,可以对螺纹锥刀的高度进行调节,同时通过在从动杆和驱动杆的中间设置限位杆和万向节,可以使从动杆与驱动杆保同步转动,从而使该装置起到调节全面的作用;通过在桌架的内部设置倾斜板和回收桶,可以对装置运行时所产生的木屑进行收纳,从而使该装置起到清洁环保的作用;通过在倾斜板的上方设置支撑杆和滚轮,可以方便对待分离木材进行移动,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从而使该装置起到省时省力的作用,有效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